书城政治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21659200000010

第10章 早年的经历和政治生涯(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确立了与中国结盟,共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争取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基本政策。但与此同时,支持蒋介石政府,阻止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方面。“二战”结束以后,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并日益激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着国民党政权的根基,美国虽然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军事援助,却挽救不了蒋家王朝覆灭的命运。共产党即将胜利,不少美国人忧心忡忡,而且,对华政策成为美国两党之间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尼克松自然需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为此,他在1948年和1950年提出了两份报告,阐述了他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前一份报告主要是呼吁支持国民党蒋介石,而后一份报告则谴责国务院丢失了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一直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并充满矛盾。一方面,美国希望国民党政府能够承担起战后重建的任务,并为此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另一方面,美国又派出了特使,希望能够调停国共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以确保国民党政权对中国的完全控制。但美国的援助被蒋介石用来打内战,美国特使的调停工作也以失败而告终。美国不仅在中国事务中越陷越深,而且引起国共双方不满。到1947年,当国民党已全面投入内战,并在一些地区面临崩溃之时,它向美国提出要求给予更多的援助。在美国国内,一些议员也呼吁美国当局给予国民党蒋介石援助,尼克松就是其中之一。

尼克松在他写于1948年的报告中认为,美国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要遏止共产主义在欧洲蔓延,而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有着同样的意义,甚至意义更大,因为欧洲只是意识形态较量的地方,而中国是“抵抗代表着某个实际政权和共产主义侵略的实实在在的军队对垒的战场”。他坚持认为中国是“共产国际阴谋得逞的早期表现”,因此,他认为美国阻止共产主义蔓延的对外政策目标,应该适用于共产主义侵略存在的任何地方。美国不需要在“目前腐败的中国政府和某个更好的政府之间”做出选择,相反,中国共产党人只会“比美国现在支持的那个政府更糟”。而且,阻止苏联将其在欧洲的战斗推向全面战争的最大希望是“确保它不能同时使中国唯其马首是瞻”①。可见尼克松把中国看成是遏制共产主义蔓延的重要因素,他最大的担心是中国会落入苏联之手,从而使共产主义势力能够得以发展和壮大,他的矛头主要是指向苏联的,这和他后来在总统时期改善对华关系的目的一脉相承,都是对抗苏联,遏止共产主义,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虽然尼克松的这些言论并没有对杜鲁门政府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但是,尼克松至少是促使杜鲁门签署国会通过的《1948年对外援助法》的积极分子之一。

随着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美国出现了“院外援华集团”(China Lobby),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固定的成员,其成员是一些在共和党内部进行积极游说活动的人士。他们认为支持蒋介石政权,阻止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的胜利,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他们的主要活动一是从舆论上对中国形势做出自己的解释,二是从经济上、物资上、组织上促使其目的的达成。突出的人物有曾在中国设厂的纺织品进口商、百万富翁艾尔弗雷德·科尔伯格,曾在抗日战争中援华的“飞虎队”首领陈纳德将军,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和《生活》杂志的创办人亨利·卢斯,还有一些共和党的参议员如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威廉·诺兰、来自新泽西州的亚历山大·史密斯、来自俄亥俄州的罗伯特·塔夫托,以及曾为来华传教士医生的国会议员周以德等。

尼克松通过克罗宁与一贯支持蒋介石的“院外援华集团”的一些人保持密切联系,后者包括曾是美国共产党党员和《工人日报》负责人,后来却成为“非美活动委员会”成员的本杰明·曼德尔,著名“院外援华集团”分子艾尔弗雷德·科尔伯格等。科尔伯格曾搞过一次大规模的活动,支持摇摇欲坠的蒋介石政权。克罗宁、曼德尔和科尔伯格办了一个反共杂志《直言不讳》(Plain Talk),科尔伯格雇请了右翼记者艾萨克·唐·莱文和他的助手拉尔夫·德·托勒德诺为杂志编辑,而托勒德诺后来还是尼克松的传记作者。这些人对尼克松的政治生涯都起到过或多或少的作用。尼克松在国会里也做了一些对“院外援华集团”有益的事情。例如,1949年年初,当蒋介石的军队日益走向穷途末路之时,51位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杜鲁门总统,要求给予蒋介石更多的援助,尼克松也是这些议员当中的一个①。

①Richard Nixon,“Washington Report”,PPS208(1948),Richard Nixon Library&Birthplace,p.10.

不过,尼克松做的更多的是坚持反共产主义的立场,在国会发表反共反华的言论。1949年4月,共和党参议员斯泰尔斯·布里奇斯指责艾奇逊出卖了国民党,并要求检讨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一年以后,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重新拣起这些论调,掀起了针对国务院的反共逆流。在此之下,“院外援华集团”劲头更大了,更活跃了。周以德是国会中支持国民党的主要人物,也是反共产主义的积极分子。他的观点已是尽人皆知,而尼克松在国会中的言论被认为“比周以德有过之无不及”②。

尼克松在国会中主要通过介绍别人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看法。1949年5月11日,他在国会的发言中读了一篇题为《毛不是铁托,美国应当行动》的文章。这篇文章是由原俄国孟什维克大卫. J.达林所写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说明美国“忽视了共产党人正在远东取得巨大胜利的事实,而这一胜利对现在欧洲形势的发展有着潜在而深远的影响”。达林认为美国国务院内外的共产主义辩护士们依据的是一个荒谬的理论,即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也不会忠诚于苏联集团。尼克松对此深表赞同,相信中国不会是第二个南斯拉夫,并认为这篇文章揭示出了所谓“中国共产党人实际上完全是(不受苏联控制而)独立的”论点的要害③。

①Wicker,One 0f Us:Richard Nix0n and American Dream,p.121.

②Chang,Friends and Enemies,pp. 25 -26.

③C0n ressi0nal Rec0rd,8 1st Congress. 1st Session. 1949,Vol. 95,Appendix,p. A2871.

5月27日,尼克松又在国会介绍了杰克·比尔的观点。比尔是一个右翼的广播评论员,在一篇社评中,他指责艾奇逊姑息亚洲共产主义,呼吁美国坚决反对中国的共产主义。他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化将帮助苏联赢得德国并最终取得在欧洲的胜利。比尔还认为,鉴于亚洲在世界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在欧洲花费巨资防止共产主义蔓延的同时,不应该拒绝在亚洲进行反共产主义的努力。比尔的言论与尼克松的质问如出一辙①。

美国国内的热烈争论并不能影响到中国形势的发展。当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以压倒之势,即将取得胜利之时,美国政府开始考虑从中国“脱身”。1949年8月5日,为了给“脱身”作舆论准备,经杜鲁门总统批准,美国国务院公布了大量有关对华关系的文件,汇集成册,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着重于1944—1949年》,即有名的《白皮书》。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为这一份由400页的正文和645页的文献组成的文件写了前言。《白皮书》的目的是为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行辩护,说明国民党政府的垮台并不是美国政策的失误,而是它本身的腐败无能所致,同时,中国事态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原因,美国虽已尽力而为,也不可能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其内战中取胜。《白皮书》的公布在美国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共和党认为它带有偏见,材料的选择也不尽公正。尼克松也在一次广播讲话中指责美国未能支持“自由中国”,他不仅谴责艾奇逊国务卿,而且指责曾帮助起草《中国问题白皮书》的菲利浦·杰瑟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蒋介石逃到台湾。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公开发表声明,宣称美国遵照《波茨坦宣言》和《开罗宣言》关于把台湾归还中国的决定,表示美国对台湾及其他中国领土“没有掠夺性的企图”,美国不希望在台湾取得任何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愿意动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干涉台湾的现状。而且,“美国不会向在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和军事顾问”①。

①C0n ressi0nal Rec0rd,81st Congress. 1st Session. 1949,Vol. 95,Appendix,p. A3342.

共和党为此指责民主党“丢失了中国”,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丢失”,是因为美国放弃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和军事支持。这个问题引起了美国两党就对华政策展开的持续争论,“谁丢失了中国”成为5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方面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关于“谁丢失了中国”的大辩论中,尼克松是声音最大、最经常就这个问题批评政府的人之一,并把矛头指向艾奇逊,在他写于1950年的报告中,集中批评国务院在中国政策上的失败。他说杜鲁门政府放弃台湾是美国的亚洲政策走向失败的证明,这种观点是基于一种错误的看法,即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不同于苏联的共产主义,而没有看到“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已经处于共产主义控制之下”这个事实。他认为在美苏的冲突中,这些人“将会受其领导人驱使而支持苏联的共产党政权”②。

新中国成立以后,尼克松参与到对华封锁和反华的行列中。1950年1月,美国众议院以192票对191票否决了向南朝鲜提供6 000万美元援助的法案,理由是这个提案没有包含向台湾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的内容。尼克松是投反对票的一员。显而易见,他与“院外援华集团”的立场是一致的。几周以后,尼克松对这一法案的修改稿投了赞成票,因为它已包含向台湾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的内容③。5月,尼克松在旧金山的一次演讲中说:“当我们在世界上进行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时,我们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孤立主义政策,而共产主义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抵制”,言下之意,美国应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共产主义采取全面遏制的政策④。

①U. S. President. Public Papers 0f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Washington D. 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5),pp.11 -12.

②Richard Nixon,“Washington Report”,PPS208(1950),Richard Nixon Library&Birthplace,p.1.

③Morris,The Rise 0f An American P0litician,p.571.

④Ambrose,Nix0n,Vol. 1. p. 213.

而在1950年竞选参议员时,为了表示支持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尼克松一再指责杜鲁门政府“丢失了中国”。当被问到他是否赞成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同意!”而他的竞选对手道格拉斯夫人则谨慎地避开此话题。这反而给了尼克松口实,他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声称道格拉斯夫人拒绝表态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中国的红色政权,“足以说明她失去民意的原因所在”,还说,“这是最后的稻草......我知道我的对手赞成国务院对远东共产主义采取的姑息政策,但我绝对想不到在我们已经(在朝鲜)受到攻击之后,她仍然如此。”①这件事反过来正好说明尼克松运用反共产主义的手段来打败对手是何等“高明”。

1951年4月27日,在讨论有关朝鲜战争的问题时,尼克松也没有忘记提出向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提供援助。他说:国民党与中国大陆共产党作战的意义,与1947年希腊的形势是相似的②。同年,尼克松还对后来的美国总统、当时的民主党参议员约翰. F.肯尼迪提出的禁运法案表示支持。这一提案不仅禁止美国向中国运送武器和战略物资,而且还禁止任何国家这样做③。

①Ambrose,Nix0n,Vol. 1,p. 220;Mitchell,Tricky Dick and the Pink Lady,p.237.

②C0n ressi0nal Rec0rd. 82nd Congress,1st Session. 1951,Vol. 97,p.4468.

③C0n ressi0nal Rec0rd. 82nd Congress,1st Session. 1951,Vol. 97,p.5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