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21659200000036

第36章 走上重返政坛之路(1)

(1975—1984年)

“水门事件”是尼克松政治生涯中的最大污点,当他辞去总统职位,黯然离开白宫时,很多人认为尼克松的政治生命从此完结了,然而尼克松并不愿意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他想重获新生,并为之进行了不懈努力。尼克松离开总统职位之后的20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10年是要走出“水门事件”的阴影,通过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评议,让人们联想到他作为总统时的外交成就,进而用他在总统任内的功绩去抵消他的过失;第二个10年是要在美国政坛重新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向政府决策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树立他资深政治家和外交事务专家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尼克松不仅始终关注着美国的对华政策,而且借此为自己的政治复活找到了机会。

尼克松之所以不愿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是缘于他的人生哲学。1978年11月30日在牛津大学的一次演讲之后,在回答学生提问关于他未来的打算时,尼克松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会继续谈论世界上所发生的大事。我不会闭上我的嘴巴。我要为和平与自由说话。”他还说:“(虽然)我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不愿意回到圣克莱门特老家过靠聆听海浪和打高尔夫球度日的那种悠闲和舒适的生活。如果是那样让我与世隔绝、停止思考的话,我会在一年之内,不仅在精神上死掉,而且躯体也会死亡”①。后来,他也曾引用麦克阿瑟的一句名言:“老兵永远不会死,只是暂时消失”,并把这句话改为:“老的政治家可能会死去,但永远不会消失。”②这些话反映出尼克松的人生观,即如果没有了政治,也就没有了人生的意义。因此,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不断地努力,这也就是尼克松为什么能在离开白宫以后重新崛起的重要原因。

一、福特总统的赦免和尼克松1976年访华

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不得不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并在次日下午离开了白宫。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至今也是惟一的一位为避免弹劾而辞职的总统。1974年9月8日,尼克松辞职一个月后,福特总统宣布,对尼克松从1969年1月20日至1974年8月9日期间的所作所为“予以完全、绝对的赦免”③。尼克松接受了福特总统的赦免,但是他感觉这是他一生中最屈辱的日子,因为他认为接受了赦免,就等于是承认了自己有错,而他一直坚持自己是无辜的。“水门事件”确实对尼克松打击很大,在辞职后的两年里,他不仅呆在家乡饱受精神上的困扰,而且健康状况也很差,他的有些朋友甚至担心他能否活下去。他的左腿肿胀疼痛,但他拒绝治疗,直到情况变得紧急才被送到医院。据尼克松的传记作者阿布罗斯所写,在他住院期间,毛泽东委托人打电话给尼克松,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并欢迎他再次访华④。中国政府也始终没有忘记尼克松,1974年8月30日,黄镇专程上门拜访尼克松,向他赠送了一套在纽约举行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会的图片集和其他礼物,以示对他的同情和关心。

①Ambrose,Nix0n,Vol. 3,p. 521;Nixon,In the Arena,p.47.

② 转引自Crowley,Nix0n in Winter,p.131。

③U. S. President. Public Papers 0f Gerald F0rd,1974,(Washington D. 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5),pp.103 -104.

④Stephen E. Ambrose,Nix0n,Vol. 3:Ruin and Rec0very,1973 - 1990(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91),pp. 464 -465.

直到1975年6月,辞职10个月之后,尼克松的健康才渐渐恢复过来。此时,尼克松开始撰写回忆录,同时,他考虑再次访华。虽然在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出现了困难,但如果尼克松继续留在白宫,他应该会实践自己的诺言,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虽然也希望福特上台后能继续推进中美关系,但福特总统有他自己的考虑。泰勒认为福特的迟疑不决是由于他需要与参、众两院的领导人协调,而不愿意与国会搞僵关系。格林甚至比喻福特政府处理世界事务的态度是“急症室做法”,而且“当医生开始救治时,病人已经处于恶化状况”①。实际上,福特对尼克松的赦免在国会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甚至有人怀疑福特和尼克松有私人之间的协议或勾当,这使得福特很难在对外政策上有什么新举动。所以说,“水门事件”不仅毁了尼克松的政治生涯,也极大地影响了中美关系。

但福特知道对华政策是不可忽视的,1974年8月9日,在福特继任总统的第二天,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布鲁斯就收到了一份绝密电报,其中有福特致毛泽东的短信,福特重申将继续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声称他的政府将执行与尼克松时期“基本一致的政策”,他说中美关系“仍然是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强大和独立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他还答应在年底之前派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因为在他的任期内,没有什么是比加速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更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②。在福特政府时期,基辛格有更大的处理外交事务的空间,因为福特相对于尼克松来说,不熟悉外交事务。但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特别是在共和党右翼和国会因福特赦免尼克松而感到不满时,福特政府不能在对华政策上再冒风险。

此时,中国国内政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从1973年中期到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期间,“四人帮”竭力篡党夺权,周恩来和邓小平受到打击,中美关系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到1974年中,“四人帮”借“批林批孔”,把矛头直接指向周恩来和他的各项政策。但在1974年7月,鉴于经济不断下滑和国内日益出现不稳的形势,在周恩来因病住院的情况下,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直到1975年秋,“四人帮”攻击邓小平是要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而使邓小平再次被罢黜。

①Tyler,A Great Wall,p.186;Greene,The Limits 0f P0wer,pp.214 -215.

②Priscilla Roberts,ed.,Wind0w 0n the F0rbidden City:the Beijin Diaries 0f David Bruce,1973 -1974(Hong Kong: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1),pp.529 -530.

美国方面没有计划要推进中美关系,而中国方面又不可能做出新的让步,在这样的情况下,1975年11月底到12月初福特总统和基辛格的访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中国方面不满意福特政府热衷于与苏联搞缓和,而不顾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美、苏在海参崴的会谈、《赫尔辛基协定》,以及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的解职,都是中国怀疑美苏勾结的迹象。同时,在1975年越南“丢失”后,福特政府不敢在台湾问题上再生枝节。大选之年,在共和党内部,保守派的里根向福特发起挑战,国会也批准向台湾出售战斗机,并允许台湾在美国新设立了几个“领事馆”。这样一来,美中之间的战略对话停止了,中美关系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当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影响到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时,尼克松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1975年7月,中国政府向尼克松发出了一封邀请信,尼克松打电话给基辛格,说他希望能获准接受邀请于9月份访华,但基辛格表示反对,因为福特尚未访华,尼克松先于总统访华,将使福特政府处境尴尬。尼克松虽然感到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同意等等,并答应在做出任何计划前,咨询基辛格①。

①Ambrose,Nix0n,Vol. 3,p. 488.

福特总统访华后,尼克松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访华日程了。1975年12月30日至1976年1月3日,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大卫·艾森豪威尔(前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孙子)访问了中国。他们不仅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和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而且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告诉小艾森豪威尔夫妇,他欢迎尼克松再次访华。之后,中国方面向尼克松发出了正式的邀请,尼克松接受了邀请,但他秘而不宣,直到中国宣布了尼克松将再次访华,他才告诉福特和基辛格,这使得二人甚为不悦①。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中国举国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1月10日,尼克松发来唁电,他高度评价周恩来,称赞他是一个卓越的领导人,具有敏锐的才智,丰富的经验,是他在过去25年里所见过的100多位世界领袖中出色的人物②。

周恩来的去世使中国国内的形势更加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1976年2月20日,尼克松在他第一次访华四周年的日子里,乘坐中国民航的专机到达北京。尼克松一行在中国仍然受到国宾待遇,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部长黄华、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和数百名群众到机场迎接尼克松。尼克松与华国锋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当时还没有哪一个美国官员有机会会见中国的新总理。尼克松拜会了邓颖超,并再次会见了已身患重病并很少接见外宾的毛泽东。1974年时,毛泽东已经患了帕金森氏病,还有中枢神经方面的疾病,心脏和眼睛也有问题。这些病极大地损害了毛泽东的身体健康,他的视力和语言功能都受到影响,有时候只能用笔写下他想要说的话。1975年10月底,毛泽东的病情加重,一次中风使他的右边身体几乎瘫痪了。周恩来的去世对他也是沉重打击。因此,当1976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的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

①Ambrose,Nix0n,Vol. 3,p. 489.

②《人民日报》,1976年1月11日。

在这次访华中,尼克松多次听到中国人说:“我们不会忘记我们的朋友。”这体现了中国的人文观,也就是说,不管尼克松在国内受到什么批评,中国人看重的是他曾经为中美关系做出的贡献。尼克松此次访华行程安排得很丰富,除会见中国领导人外,他还参观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观看了文艺表演,尼克松夫人与上次一样,参观了学校和幼儿园。尼克松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宴会上致辞时,表达出对开创新的中美关系的无比自豪,非常高兴再次访华时受到了中国极好的接待。他说,历史使两个民族走到了一起,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使双方受惠①。之后,尼克松到中国的南方访问,参观了广西桂林和广东广州,受到当地官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1月29日,尼克松圆满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回到洛杉矶。他这次访华获得的成功,不在于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新的进展,而是使尼克松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同时,对尼克松将来向美国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谋,并逐渐在政治上翻身,打下了基础。

这次访华不仅使尼克松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而且给美国公众留下印象。当尼克松访华时,《纽约时报》和其他许多报纸在头版刊登了尼克松夫妇在中国的照片,而正在新罕布什尔进行竞选的福特的照片却登载在第11页。新罕布什尔最大的报纸和另一个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里根的支持者《曼彻斯特联盟领袖报》也刊登了有关尼克松访华的一系列报道②。尼克松“突然”又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中,这是自福特总统宣布赦免尼克松和之后他患病以来,首次有大量的关于尼克松的新闻报道,即使这时正是美国总统竞选的高潮时期,尼克松也受到了媒体的特别关注。

当然,这些报道与4年前尼克松访华时的热烈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今,世界的形势已经大大改变,尼克松也已不再是总统了。不过,对尼克松个人来说,此次访华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建立起了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他让美国人看到,自己不仅与毛泽东关系良好,而且会见了中国的新总理华国锋,他因此可以向美国政府的领导人提供有关中国的有用的判断。所以,当尼克松访华归来时,基辛格打电话给尼克松,了解他访华的情况,尼克松同意提供一份文字的报告,这成为尼克松日后的惯例③。尼克松此次访华的成功,为他努力在政治上翻身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①《人民日报》,1976年2月23日,2月26日。

②Ambrose,Nix0n,Vol. 3,p. 491;Aitken,Nix0n,A Life,pp.542 -543.

③Ambrose,Nix0n,Vol. 3,p. 493.

而此时的中国,形势更加严峻,1976年4月5日,周恩来去世100天时,成千上万的北京学生和工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敬爱的周总理,但他们的行动遭到“四人帮”一伙的严厉镇压。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中国处于危急的关头。尼克松也向中国政府发来唁电,他赞扬毛泽东有着超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杰出领袖①。1976年10月,中国军队中的老元帅、老将军,与一批老革命家合力出击,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避免了中国政治出现大动荡、大倒退,也为1977年邓小平重新出来主持工作,并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在1976年的总统选举之后,尼克松开始进行公开的政治活动。1977年,尼克松开始出现在一系列的电视访谈节目中。1978年7月,尼克松出席了在肯塔基州一个小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娱乐中心的活动,发表了他辞职以来的第一次演讲。年底,尼克松进行了一次海外旅行,访问了法国和英国,并在牛津大学发表演说,表明他决心重振雄风,恢复自己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挽回自己的名誉。此时的尼克松,虽然不能直接参与美国的对华政策,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尼克松的功绩展示台,它提醒着人们不能忘记尼克松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曾经做过的贡献。卡特政府在实现中美建交时,也给尼克松提供了一个机会。

①《人民日报》,1976年9月14日。

二、尼克松与中美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