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洞察叫角度
21702100000024

第24章 角度十二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

寡言者未必是愚痴;

利口者未必是聪明;

自尊者未必是傲慢;

承顺者未必是忠诚!

地上的山水妙在丘壑之深邃;

画上的山水妙在笔墨之淋漓;

梦中的山水妙在景象之变化;

胸中的山水妙在位置之自如!

一般人犯了错误,如果是事情上的错误,还可以改正。最大的错误就是邪见,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误解,认识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还自以为是,这是现代社会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1.正见的重要

所谓正见,对生死无常要有正见,对忧悲苦恼要有正见,对成败得失要有正见,对善恶报应要有正见。所谓正见,对时空的认知,对人我关系的明察,对事理因缘的透彻,如此之人,才能说有正见。

有正见的人,对于因果的分类、层次,透彻明了,对因缘的分合聚散,认识了然;对是非大小的认知,对先后有无的了解,都能洞然明白,这是一个正见者不可缺少的智能。

正见,无论是对人、对事,或信仰宗教,都非常重要。做人如果缺乏正知正见,不但思想不正,言行不正,同时做人的观念也不正。结果,不是悲观、消极、厌世,走向自我毁灭之途;便是醉生梦死,浪费生命。因此,人必需要具备正知正见,然后可面对现实,作乐观的奋斗,勇于进取,敢于创作,以建立人生理想,成就理想的人生。

人,如果缺乏正知正见,不是对事情估计错误,陷自己于绝境,招致失败与苦恼;便是依世起倒,随俗浮沉,浑噩终日,毫无建树。所以,我们无论是做人或做事,必须具备正知正见,审情度势,认识环境,从事有益身心的正业,利己利人,福利社会,使自己生有益于世,死有利于后,留名千古,垂芳百世。

正见的内容是有浅有深:有世间正见,出世间正见。“所谓世间正见,就是人生之正确见解;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观察人生的意义,人生应遵循的正道,从正确观察而成为确信不移的定见,便是正见。”(《成佛之路》,印顺著)

世间很多人缺乏正见,被邪见稠林所重重围困住,不能对世间有如实的知见。因此上自国王总统,下至凡夫庶子,常为自己的邪见所困惑扰乱,言行也因而不正。

对于腐败分子来讲,直接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正见,被“三邪”所困:

一邪:见钱眼开,收“邪钱”。所谓邪钱,即非正常收入。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腐败分子却放纵贪欲,大肆索贿受贿。当然,最后把他们推向牢狱和断头台的也是这些“邪钱”。

二邪:见色着迷,走“邪路”。泡小姐、养小蜜,成为许多腐败分子大肆炫耀的"彩色生活",于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快倾斜。一个人的思想被腐朽的酒绿灯红所迷惑,“存悖逆诈伪之心,有淫逸作乱之事”,思想的堕落必然带来人生的毁灭。

三邪,见权就争,进“邪门”。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惜代价地一门心思往上爬。“掌权进位”的目标一旦没有实现,极容易是非不分,走入“邪门”。心理失衡,“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歪理”,最终使自己堕入深渊。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陈毅元帅也曾说:“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领导干部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会为人民所拥戴。否则,就会像潘广田、丛福奎、李嘉廷之流一样,因为收“邪钱”丢了骨气,因为走“邪路”失了尊严,因为进“邪门”而堕落。

世间上的人,因为对真理没有正见,常常以自己的切身利害做为行事的出发点,以自己的得失有无做为行事的需要;对非法的邪见,对错误的认同,都是因为缺少正见。

2.绝不要自以为是

明理,是事业成功的条件;

无理,是人格修养的缺陷;

真理,是宇宙人生的规则;

道理,是世间万象的本性!

自以为是,是社会成员处世的思维和言行的一种表现。人,凡是脱离所处的工作岗位、脱离企业文化、脱离自身条件,一句话:脱离客观实际,只凭主观臆断为定则,去想、去说、去做、去对待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物,认为自己什么都高、都大、都正确,这都是“自以为是”的表现,更是缺乏正见的表现。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南怀瑾在他的一本书中,对于我们认为的贬义成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了正面的解释。

中国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应该关心。但是,有个原则,如孔子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不在那个位置上,不轻易谈那个位置上的事情。

事实上有道理在其中,因为自己不处在那个位置上,对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没有体验,而且所知道的资料也不够,不可能洞悉内情。如果乱发议论,乱做主张,那么很可能就会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在一个组织中的职责和作用。不要不知天高地厚地去做“主人”,学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真理总是在自己一边。也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在其位的人,才是承担相应责任的角色。你即使出于好心,即使你的看法确实比对方更正确,你也没有权力去代替别人行使职责。你拥有建议权,而在其位的人,有权不接受你的建议。你不应该因此而感到郁闷,因为这是职业化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则。

马尔科姆·福布斯在其所著的《思想》一书中曾援引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话说:“人若天天表现自己,就拿不出使人感到惊讶的东西。必须经常把一些新鲜的东西保留起来。对那些每天只拿出一点招数的人,别人始终保持着期望。任何人都对他的能力摸不着底。”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给一位年轻人这样的劝告:“别忘了,你并不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在你感觉情况还不错的时候,要尽量冷静地思考一阵,你的幸运可能是你的机会好,交上了好朋友或是对手太弱。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谦虚,不然的话现在有12个人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我相信他们当中一定会有一两个会干得比你出色。因此,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一直以来,工作中的我们都兢兢业业尽职守地工作。虽然有时会为自身担忧,可是也于事无补。但不管如何,既然每天都必须奋斗,干脆就不想太多。

起初,我们谨慎小心,一天天的累积经验。直到有一天,事情突然发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究其原由,回答是“自以为”(并非不知道)。这实在是可怕的观念。原先那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自信,一变而成为“自以为是”,因此就想当然了,轻则小失,重则大失,多么可怕的后果。

一个人的自以为是,对事情就无法重新考虑,容易陷入画地为牢的圈子,理所当然会出现错误。如果自以为是,而将别人都看成“不可靠”的话,就只会注意别人的缺点,认为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最后认为自己周围的人都不行。这样,就不能心心相通了。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将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彻底地比较一下,那会如何?虽然会感到很不好意思,但这么一来,一定会改变以前对人的看法。

当然,错误并非可怕,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反省自身,这样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有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大家都抛弃自以为是吧!

记住卢梭的话:“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出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就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伤害是缘于自己

我常常在想,人为什么喜欢用自己的力量来伤害自己,而其它动物却很少这样。就像甲乙两人吵架,吵完后,各分东西,甚至甲离开此地,到另外一个国家。

突然间,乙看到前面有个长得酷似甲的人,走过这个人的身旁时,莫名其妙的瞋恨心,强烈地从内在油然而生,怒火在心中狂烧。然而,当乙回过头看此人,发觉原来认错了人时,当下的刹那,强烈的怒火突然间消失的毫无踪影,气愤的情绪好象没有产生过。

从这个常发生的例子,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的思惟本来就没有任何实体存在,可是因为情绪一直鼓动它,而产生强烈的瞋心,使得我们误认为这些思惟、情绪都有个实体。所以吵完架,别人骂也骂了,讲也讲了,事情就已经结束了。

但是回到房间里,自己却又将脑海中的影像倒带,重新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再次回忆对方刚刚骂人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如此一来,等于用同样的方式重复地伤害自己,于是不平之火又开始燃烧了。过了一会儿,又开始猜测他是因为什么动机而这样骂我,产出许多假想敌,摧残着自心。到最后,怒火中烧,便开始想办法复仇,发泄怒气怨恨。这种用回忆伤害自己,是人类非常大的矛盾,也是非常不好的缺点。

以上的整个发展过程,前面百分之五的伤害是来自他人,但是延续的百分之九十五,则是自己帮他人来伤害自己。我们讲借刀杀人,现在则是借人家锋刃的言词或行为来自伤,拼命的刺自己,却又说一切都是别人害的。

由此看来,我们岂非成了天底下最无赖的人?假设这类事情可以循法律途径来诉讼的话,那我们一定是输家。因为大部分的伤害是缘于自己,可是我们却喜欢诬告别人。

所以,没有清楚的观察内在,就无法自我反省修正,尾随而至的将是痛苦,当然也就不会得到快乐美好的幸福人生。

4.看清真相,保有正见

有一个故事,需要聆听;有一匹狼,充满智慧;有一位CEO,充满怜悯;有一种感悟,需要铭记。这是CEO和狼的故事,也是我和你、他及社会的故事。

一位CEO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CEO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CEO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泊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

狩猎难免要伤及猎物,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CEO也不例外,并且,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做美餐,当天分而食之,然而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触动,进而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

CEO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狩猎时,这匹狼被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形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岔道逃掉,可是它没有那么做。于是,狼在夺路时被捕获。当时CEO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冲过去,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面对CEO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

据说,那匹狼最后被救治成功,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沙禁猎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CEO提供,因为CEO感激它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相互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对此,每个人都要有正确的认识,保有正见。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