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反攻柏林
21752800000019

第19章 柏林的陷落(1)

大本营计划“在宽阔的前线发动几处强有力的攻击,分割、包围柏林集团军群,然后再各个击破”,以此歼灭柏林守军。朱可夫则要从奥得河西岸拥挤的屈斯特伦桥头堡进行突击,然后向桥头堡的西北进攻,直捣柏林。

5月2日15时,驻守柏林的德军奉命投降。至此,柏林战役以德军的战败而结束。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1945年4月30日不但是希特勒56岁生日以后的第10天,还是他担任德国总理,建立第三帝国整整12年零3个月的日子。第三帝国仅比他苟延残喘地多活了一星期。这一星期里又有几千人战死。

苏军制定布拉格战役计划的设想为,向布拉格方向发动多个向心突击,分割围歼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解放布拉格,切断德军向西和西南的退路。

1945年初,德国武装部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从军事上来讲,那时德国惟一的出路就是投降。可是,德军仍然继续反抗。因为他们一旦放下武器,等待他们和家庭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命运。

希特勒不会放下武器,他下令后卫部队摧毁一切对前进的盟军有价值的东西。结果,德国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公路、车辆、桥梁、铁路、通讯和工厂等都被炸毁。希特勒对阿尔波特·施佩尔说:“一旦战败,德国将会灭亡。这种命运不容置疑。不要再考虑最原始的物质基础了。相反,最好连最原始的物质基础也毁掉,自己把它毁掉。”

希特勒无法从这个观点中摆脱出来,更无法从战地指挥官带给他的失望中摆脱出来。他认为,正是这些战地指挥官所犯的错误才使部队的士气不振。

德国统帅部设立了新的奖章,希望这能使士兵充分发挥潜在的战斗精神。这些奖章中有突围和返回前线的勋章,还有为表彰勇敢行为而发的冯·龙德施泰特的签名照片。

由于士气更加低落,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德国统帅部动用了刑警队。在许多的过错中,没有炸毁桥梁和逃跑是其中的两条,对犯错官兵的处罚是死刑。

结果,一支非常忠诚而且英勇无畏的军队到了1945年春已经没有战斗力了,只能通过铁血手段防止官兵的逃跑,迫使军队进行最后的抵抗。

德军变得软弱无力了,主要由于兵员和补给严重匮乏。很少的空中支援和大范围的士气低落对战斗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德军与对手对峙时,不管是地面部队还是空军,德军都是手下败将了。

1945年3月,德国的钢产量仅为1944年平均月产量的15%,采煤量仅为16%。1944年,德国月平均生产705辆坦克。1945年第一季度,月平均生产333辆坦克。1945年4月初,德国的装备、武器和弹药的产量急剧下降。许多飞机和坦克由于没有汽油而无法参战。

苏军攻打柏林以前,德国在欧洲失去了所有的盟国,政治上孤立,内部矛盾加剧。经济崩溃,一片混乱。军事物资和兵员严重匮乏,正在征召的“童子军”也无法弥补兵员的损失。德军的武器装备严重缺乏,补给陷入困境,士气不振。

德国面临被分割的厄运,灭亡之日不远了。

早在1945年2月,德国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柏林防御了。为了守住柏林,德军在柏林地区的奥得河-尼斯河一带修建了纵深为20至40公里的3道防御阵地。

柏林市区防御阵地顺着环城铁路修建而成。市内修筑了许多街垒防御阵地,在许多临街房屋的窗户上修筑了射击孔,使柏林地区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要塞。

由于后备力量不足,许多公务员和法西斯团体会员成立了国民挺进队。为了对付坦克,德军成立了由青年团员组成的许多支敢死队。

维斯瓦集团军群由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组成,在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领导下坚守北部和中部,其中第9集团军的14个师坚守柏林的正东方向。

中央集团军群由舍尔纳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坚守南部。同时,柏林正在组建一支城防部队,即第56装甲军。

尽管驻守柏林的德军装备精良,但在前线的很多阵地上弹药只能维持14天的激烈战斗。燃油的储备不足严重地限制了坦克的行动,燃油储备只能让战斗机群发动一次空中打击。而且大炮有四分之三是高射炮,无法对付苏军的装甲部队。

在柏林的整个防线上,德军部署了百万大军,但十几岁的孩子和五六十岁的老人占了很大的比例。

孩子和老人组成的军队都不是身经百战的苏军的对手,但是他们在战壕中使用反坦克手榴弹和近距离反坦克火箭炮与苏军的装甲部队对抗时,却是不容忽视的防御力量。

除了党卫军和青年团里的部分人,在柏林防线上的德军中没有多少人相信柏林战争会取胜,但是大部分人都在阵地上拼死抵抗。

他们知道,一旦苏军攻陷柏林,柏林会遭到一场大灾难。可是,如果临阵脱逃,就算苏军没消灭他们,也会被宪兵队枪毙。一部分德军仍继续战斗,是因为他们要保卫首都。

3月9日,希特勒向德军下达了“为保卫柏林做准备的第1号命令”,要求柏林守军与敌人在“每一个街区,每一所房屋,每一个楼层,每一个篱笆,每一个弹坑”进行殊死搏斗,直至剩下“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发子弹……”。

但希特勒仍什么都没做。直至月底盟军渡过莱茵河,希特勒才调部队到第9集团军,沿着奥得河西岸构筑防线。

4月9日,柯尼斯堡沦陷后,柏林陷入更加危难的处境。4月12日,美国传来了震惊世界的噩耗:罗斯福总统逝世了。

希特勒与将领们熟悉普鲁士的历史,他们发现德国现在的处境与1760年发生的“勃兰登堡圣殿奇迹”有着相似之处。

那时,普鲁士面对奥地利-法国-俄国联盟竟从绝境中解脱出来了,那是因为俄国沙皇的突然死亡瓦解了三国的同盟。

4月13-14日传来了令德军振奋的消息:文克的新集团军的混合特种部队摧毁了美军在易北河以东的桥头堡,并俘虏数百名美军。

这一胜利和维也纳的失败相比,似乎更能显示出未来局势发展的征兆,因为维也纳一直没有成为一座真正的要塞。

在4月的第二个周末,已形成了一个连贯的防御计划。沿着奥得河从波罗的海至苏台德山脉间322公里的德军防线上,有两个集团军群守卫在这里。

由第3装甲集团军与第9集团军组成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在哥特哈德·海因里希上将的指挥之下负责守御北部与中部,其中第9集团军有14个师守卫柏林的正东方向;舍尔纳的中央集团军群里的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守御南部。与此同时,柏林正在形成一支城防部队,即第56装甲军。

在武器装备上,守卫在奥得河与柏林的德军装备优良,其中有10400门大炮与重型迫击炮,15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3300架飞机。

4月中旬,希特勒为了躲避盟国空军的轰炸,将指挥部搬进总理府的地下堡垒。希特勒一直在地下堡垒领导德军的防御部署。

希特勒的信心恢复了很多,他已经做好了与苏军在奥得河展开激战的准备。击退苏军后,德军会击退盟军,或者把盟军赶回莱茵河,或与盟军结成新的同盟,共同把苏军赶回东方。

对于盟军与苏军来说,德国只剩下最后一个要塞——柏林。进攻柏林将成为对德军在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近千座苏联城镇大肆破坏的报复。而且,进攻柏林也是政治的产物:抢先占领柏林能够突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作战的中心地位,使东欧和中欧能够合法的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4月的前两个星期里,斯大林进行了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事重新部署。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有18个集团军从波罗的海沿岸被快速调到了柏林的前方地区。

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有8个集团军被调到了奥得河。

此外,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有7个集团军从苏台德山脉的正南与西南阵地沿尼斯河转移到了该山区的西北方。

以上的军事调动全部在一个南北322公里长,东西48公里宽的范围内进行,涉及了250万军队、6250辆坦克,以及近45 000辆大炮、重型迫击炮与火箭发射车。

弹药运输以庞大的规模从位于波兰东部与东普鲁士的军火库络绎不绝地运往前线。

据苏联军需官统计,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需7147000枚炮弹用来突破德军的防线及柏林战役。

在这14天里,每个小时都有苏联卡车满载士兵、供给与弹药在波美拉尼亚与西里西亚拥挤的公路与小道中不停的穿梭,它们的行动由于要绕开被德军坚守的要塞,而受到了限制。再往东,成千列火车与几万辆卡车把数百万加仑的航空汽油与33万吨的炸弹运往前方近100个机场。苏军的7500架飞机将从那里起飞。

4月中旬,苏军已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北部有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33个步兵师,4个坦克与机械化军,3个炮兵师,将面对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11个师。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有大炮6642门,坦克941辆,而德军则只有大炮700门与坦克242辆。

在正对柏林的地方,这一压倒性优势更加明显,朱可夫的77个步兵师,7个坦克与机械化军,8个炮兵师,拥有3155辆坦克与17000门大炮,而德军的第9集团军仅有14个师,512辆坦克与800门大炮。

在东南部,科涅夫有40个师,210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14000门大炮与火箭发射车,而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里舍尔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仅有5个师,大约700辆坦克,约500门大炮。

大本营计划“在宽阔的前线发动几处强有力的攻击,分割、包围柏林集团军群,然后再各个击破”,以此歼灭柏林守军。

朱可夫则要从奥得河西岸拥挤的屈斯特伦桥头堡进行突击,然后向桥头堡的西北进攻,直捣柏林。

而与此同时,因不能带领乌克兰第1方面军攻打柏林而妒恨交织的科涅夫则受命横渡尼斯河夺取科特布斯,向柏林的西南推进,并对德累斯顿进行辅助性攻击。

在北面朱可夫的右翼,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向什切青一施韦特发起进攻,以阻止第3装甲集团军增援柏林守军。

1892年,叶廖缅科出生于伏罗希洛夫格勒州马尔科夫卡镇。

1913年,叶廖缅科应征入伍。一战时,他作为列兵随西南方面军在加里西亚作战。

后来,他在罗马尼亚方面军步兵团侦察队当兵。1918年,叶廖缅科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在马尔科夫卡,叶廖缅科组织了游击队,这支队伍后来加入了苏军。

叶廖缅科参加了苏联内战。1919年1月,他出任马尔科夫卡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兼任军事委员。1919年,他历任侦察主任、骑兵旅参谋长、骑兵第1集团军第14师副团长。在与白卫军和波兰白匪军的作战中,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1923年,他在高级骑兵学校毕业。1925年,他在指挥人员进修班学习。内战结束后,1929年12月,他出任骑兵团团长。1931年,他在政治学院指挥员训练班学习。1935年,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1937年8月,叶廖缅科升任骑兵师师长。1938年,他出任骑兵第6军军长,参加了西白俄罗斯进军行动。

1940年6月,叶廖缅科改任机械化军军长。1940年12月,他升任远东独立第1集团军司令。

1941年7月,叶廖缅科出任西方面军副司令,参加了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1年8-10月,叶廖缅科升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负责从西南方向掩护莫斯科的重任。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布良斯克方面军与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进行多次交锋,在作战中叶廖缅科身负重伤。

1941年12月,叶廖缅科出任第4集团军司令,他率部队解放了安德烈亚波尔、托罗佩茨、韦利日等城。

1942年1月,叶廖缅科又负重伤。8月,东南方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整编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叶廖缅科出任这个方面军的司令,他长期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1月20日,在叶廖缅科的指挥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动了对德军的大反攻。1943年1月,他出任南方面军司令。1943年4月,叶廖缅科出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

1943年10月,叶廖缅科出任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叶廖缅科出任滨海集团军司令,配合乌克兰第4方面军解放了克里米亚半岛。

1944年4月,叶廖缅科出任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司令,参加了解放拉脱维亚的战役。

1945年3月,叶廖缅科出任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指挥部队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拉瓦-俄斯特拉发工业区。

1945-1958年,叶廖缅科历任喀尔巴阡军区司令、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

1956年,他成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8年,他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1970年,他被捷克斯洛伐克授予英雄称号。

1970年11月19日,叶廖缅科在莫斯科逝世,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

叶廖缅科生前著有《莫忘这场战争》、《驳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伪造者》、《惩罚的年代》、《斯大林格勒》、《战争初期》、《骑兵第1集团军作战札记》、《在西方向上》等军事著作。

2.历时23天的柏林战役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开始,苏军于5月8日占领柏林,历时23天。

柏林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4月16-19日,苏军摧毁德军的奥德河和尼斯河防御阵地。第二阶段,4月19-25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切断和包围德军主力部队。在第二阶段中,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渡过奥德河发起攻势,柏林战役进入第三阶段。4月26-5月6日,苏军歼灭了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和柏林集团,攻占了柏林。接着,苏军又歼灭了西波美尼亚的德军集团。

1945年4月16日凌晨4点,朱可夫下达了柏林战役开始的命令:“同志们,现在立即开始!”

当漆黑的夜空中出现三道红色火焰后,朱可夫的140部大型探照灯,坦克与卡车上的灯光,将德军阵地照射得雪亮。朱可夫用这招来“吓唬和压制敌人”。

随着三道绿色火焰的升空,炮兵开始射击。震撼大地的轰击,排山倒海似的向德军阵地射去,这在苏德战场上前所未有。

村庄被狂泻的炮弹炸得瓦砾横飞,森林变成了火海,炮弹掀起一阵阵的冲击波成了火的风暴,尘土与碎片被吹遍田野。

苏军开始匍匐前进,发动进攻,但他们的处境却变得不妙起来。步兵发现他们趴在齐腰深的泥沼之中,原来德军正在从322公里远的人工湖放水,把这里的平川变成了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