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战场上,长期的消耗战使德军成为强弩之末。反观苏联,1943年,苏军解放了德军占领下三分之二的国土。苏军在中部战线推进了500公里,在南部战线推进了1300公里,解放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苏军无线电通信甚至没有采取保密措施,这更使德军恐慌。苏军的进攻一般先是进行半个小时的炮击,再出动重型坦克群,最后是步兵的人海战术。
经过两天的激战,苏军向前推进了24公里,突破口正面宽度为40公里。6月13日,苏军抵达芬军第二道防御地带,但无法再向前突破。芬军的主力集结在维堡公路一带,苏军决定将主攻方向转到左翼。
在进攻正面宽达1000多公里的东线中路战场上,经过不断激战,苏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打了一个个漂亮的围歼战,重创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1943年下半年,为牵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阻止其调往苏军发动主攻乌克兰战场,苏军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在苏德战场中路向西发动了大反攻。
防守一方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全部兵力,以及第2装甲集团军的部分兵力,约40个师,共85万多人。德军分布在约600公里宽、纵深100-130公里的防线上,形成5-6道防御地带。大部分德国师的兵力已经补足,装备齐全,德军各级指挥官们大多数在1939年参加过波兰战役,具有丰富的指挥经验。
苏军统帅部投入主力集中攻打南方集团军群,因此只能给中部战场的苏军调拨有限的兵力。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早就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再加上受到冰雪的限制,苏军在进攻时打得非常艰苦。
1943年8月7日,苏军西方面军发动了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德军拼命死守,双方僵持不下。直到第4天,苏军才突破了德军的主要防御阵地。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苏军粉碎了德军的抵抗,继续向前推进,使斯帕斯杰缅斯克的德军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8月1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命令斯帕斯杰缅斯克突出部的部队向西南撤退。苏军发现德军撤退后,立即全力追杀,趁机击溃了德军的后卫部队。8月13日,苏军占领斯帕斯杰缅斯克市。
8月20日晚,西方面军发起猛攻,成功突入斯帕斯杰缅斯克附近的德军防线。那里的德军的一些师遭受重创。克鲁格立即从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调来11个师,挡住了苏军的攻势。
为了歼灭叶利尼亚的德军,苏军西方面军于8月28日进攻叶利尼亚方向。8月30日,苏军突破了乌格拉河西岸的德军防线,攻下叶利尼亚市。
同时,西方面军左翼部队强渡第聂伯河。晚上,德军从多罗戈布日一带撤退。9月1日,苏军占领多罗戈布日。
为了歼灭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方向上的德军,并向奥尔沙、莫吉廖夫方向发展战果,苏军西方面军各集团军于9月15日同时发起总攻,迅速突破了德军的主要防御阵地。
9月16日,苏军西方面军主攻方向上的突破口扩大到20公里宽。同时,苏军左翼各部队强渡迭斯纳河,继续向罗斯拉夫利方向推进。
另外,加里宁方面军于9月14日发动总攻,粉碎了德军的抵抗。9月19日,加里宁方面军占领杜霍夫施纳市。
9月19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在250公里宽战场上继续进攻,西方面军的推进速度较快,5天就向前推进了40多公里。
德军凭借有利地形,阻击苏军的攻势。9月19-21日,双方均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战斗呈现白热化。西方面军在主攻地带上突破了德军防线的战役纵深。
9月23日,在波奇诺克地域,西方面军切断了斯摩棱斯克与罗斯拉夫利的联系。9月24日晚,苏军从多个方向攻入斯摩棱斯克。9月25日凌晨,苏军收复该市。德军失去了中部战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西方面军的左翼部队收复了罗斯拉夫利,继续向莫吉廖夫方向推进。
同时,加里宁方面军猛攻维帖布斯克方向。
另外,布良斯克方面军于9月15日强渡迭斯纳河,在9月17日击溃了布良斯克地区的德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解放了布良斯克和别日察,继续向前推进。10月2日,到达普罗尼亚河和索日河。
10月2日,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推进到利鲁德尼亚、克里切夫以西一带,遭到德军反突击。苏军多次向维帖布斯克、奥尔沙和莫吉廖夫等方向发动猛攻,但均被德军击退。斯大林命令中路停止进攻,就地转入防御。此时,苏军在宽达400公里战场上向西推进了200多公里,解放了加里宁州部分地区和斯摩棱斯克州全境,下一步将解放白俄罗斯。
苏军发起的这次攻势,使德军7个师被击溃,14个师伤亡过半。
1943年下半年,在苏联北方战场上,屈希勒尔指挥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局势未出现太大的变化。列宁格勒市的苏军通过拉多加湖的一条狭长地带与后方联系。双方的战线始终没有离开沃耳霍夫-伊尔缅湖-洛瓦特一带。苏军用来对付北方集团军群的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沃耳霍夫方面军与西北方面军。
屈希勒尔知道,苏军就要发起大反攻了,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严重不足。他向希特勒要求6个步兵师的增援,但希特勒无法向他增援。11月20日,屈希勒尔请求让第16集团军撤到“美洲豹”防线,同样遭到希特勒的拒绝。
继库尔斯克战役后的几个月内,德军在北路、中路和南路都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屈希勒尔、克鲁格和曼施坦因争着要求希特勒提供增援部队,但凡涉及到削弱西线来加强东线的问题,约德尔都站出来保护西线的安全。
屈希勒尔、克鲁格和曼施坦因为收缩兵力而请求撤退的所有建议几乎都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希特勒脾气越来越大,始终坚持不能撤退。
德国内部很多人企图推翻希特勒。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德国将领们不可能发动政变,他们基本上都是希特勒的心腹。尽管如此,高级将领们的普鲁士精神与法西斯主义还是经常发生冲突。”
戈培尔向希特勒提出,德军必须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才能打败苏军。戈培尔认为,苏军之所以不计一切伤亡代价进行猛攻,就是因为苏军建立了政委制度。在法西斯德国最后的18个月里,戈培尔在德军中建立了政治委员组织,每个部队都配备了法西斯主义督导官。
1943年,盟国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会议,就德国无条件投降问题发表了宣言。盟国决定全面占领德国以前,拒绝与德国以任何形式进行媾和。
为了收缩防线,加强预备队,德军应该马上撤出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
在德国被英美苏等很多国家包围的形势下,即使德国的将领们能够从希特勒手中夺回指挥权,充其量也只是使战争进一步拖延,而无力改变法西斯德国灭亡的命运。
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提出了大包围的建议:从维利基卢基至黑海这一宽大正面上进行。斯大林不同意他们的建议,他认为苏军还没有强大到能把所有的德军都包围的地步。他认为应该先把德军赶出苏联,并使乌克兰不致遭到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破坏,并把A集团军群歼灭在克里米亚半岛上。
中央集团军群的克鲁格在司令部中急得焦头烂额,他的困难一点都不比乌克兰的曼施坦因少。整个下半年,中央集团军群不断遭到苏军的进攻。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击退了中央集团军群右翼的魏斯第2集团军和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
10月,克鲁格因车祸去职,布施继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11月8日,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猛攻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苏军迅速插入德军的后方。赖因哈特的两个军有被全歼的危险,他多次向中央集团军群新任司令布施请求撤退,布施的答复是原地坚守。
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继续扩大战果,直到突破口的宽度达到80公里时才停下来。苏军在圣诞节前夕切断了维切布斯克以西的铁路线,德军想办法稳住防线,守住了维切布斯克。
11月25-26日,白俄罗斯方面军歼灭哥美耳的德军。11月底,白俄罗斯方面军强渡别烈津纳河。
12月,轴心国中继续顽抗的法西斯国家只剩下德国和日本了。芬兰参战后收复了原芬兰国土,就不肯向苏联推进了。
墨索里尼倒台后,意大利军队撤离了苏联和巴尔干半岛,现在意大利政府已经向德国宣战,意大利南部被英美占领。匈牙利十分羡慕意大利脱离轴心国。日本失去了太平洋霸权,被美国海军杀得节节败退。罗马尼亚与德国发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罗马尼亚军队不愿再当炮灰了。
早在这一年秋季,匈牙利驻苏部队未经希特勒同意便大规模调动,并要求撤出苏联。9月6日,斯洛伐克国防部提出:今后未经斯洛伐克政府授权,德国不得动用斯洛伐克的两个师。
10月,西班牙要求德国归还蓝色师。葡萄牙同意把亚速尔群岛作为盟军的基地。瑞典原本倾向德国,现在突然宣布拒绝德军过境到挪威。在英美的压力下,土耳其对德国采取敌视态度。
这一年,德军在苏联战场上节节败退,损失了400多万人,其中战死者至少有180万人,损失了1.4万架飞机、2.5万辆坦克和4万门大炮。德国在大西洋发动的潜艇战严重受挫。英美投入了大批远程战斗机,夺取了德国本土的制空权,德国城市遭到盟国空军的昼夜轰炸。
战争进行4年多,希特勒感到势态的严重性。德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持续恶化。法西斯德国采取了战略防御和总动员等措施,仍无法挽回败势,正一步步迈入坟墓。
德国陆军丧失了强大的突击力,缺少足够的部队来驻守空前庞大的第三帝国。在苏联战场上,长期的消耗战使德军成为强弩之末。
截止到1943年,苏军解放了德军占领下三分之二的国土。苏军在中部战线推进了500公里,在南部战线推进了1300公里,解放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大后方,苏联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战时经济体系。1943年,苏联生产了3.5万架飞机、2.4万辆坦克和几万门火炮。苏军总兵力超过700万人,还储备了9万多名军官,对德军占有压倒性优势。
在装备方面,苏军占有压倒性优势。苏军建立了庞大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苏军还有本土作战优势,可迅速得到物资支援,以及拥有实力雄厚的预备队。苏联在德占区组织了近百万游击战士。苏联占有天时、地利和人和,大反攻即将到来。苏联人民的战斗情绪高昂,人们纷纷投入到卫国战争中。德占区的苏联游击队使德军疲于应付。
不过,法西斯德国并不是一触即溃的,他们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只需有足够的喘息时间,德国就能快速恢复工业产量和武装力量。德国人在欧州的暴行令人发指,这种暴行已经把和谈的一切道路都堵死了。对于德国来讲,要么得到一切,要么失去一切。战争狂人希特勒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
希特勒始终认为,苏联的人力资源枯竭了。在1941年,苏军1600万官兵中有800万伤亡。再加上苏军在1942年、1943年的伤亡,希特勒认为,苏联人力储备现在只剩210万人。希特勒命令德军原地坚守,坚持到英美和苏联产生裂痕,西方转而向德国求救。这就是希特勒的防御战略。
1944年到来时,盟军开始策划对德国进行彻底的打击。英国和美国向苏联承诺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并积极准备登陆作战。在这一有利形势下,苏军将于1944年向德军大举反攻,准备把德军赶出苏联。
德国占领军政府接到希特勒的指示,要求他们在苏联就地解决粮食问题,一切余粮都运回到德国。希特勒的理由是,“苏联人都是贱民,只能像动物一样对待,‘犹太人-布尔什维克’必须毁灭。”
据统计,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5月,德军在苏联俘虏了561万人,其中375万人因大屠杀、饥饿和寒冷而死。苏联战俘被圈在露天中,没有食物,战俘们很快就冻死、饿死。而遭到德军屠杀、虐待而死的苏联百姓,包括大量的妇女和儿童,估计超过1000万人。
德军占领哈尔科夫时,市内有70万人,约有30多万人被党卫队处决,其中包括16万名犹太人。该市剩下的约一半人中,又有12万人被押到德国当奴隶,有7-8万人被冻死、饿死。
奥廖尔原有114万人,在苏军解放时不足3万人。
每个被占领的苏联城市和农村都遭到类似的命运。德国党卫队首先屠杀的是犹太人,接着是屠杀或虐待俄罗斯人。
1942年底,德国稍微改变了战俘的待遇,让战俘选择饿死或其他死法,或者参加伪军。至于关在集中营的人,命运更悲惨,受尽各种酷刑,或成为德国专家们的试验品,活下来的简直是奇迹。
1944年1月初,苏军与德军的战线,从北往南大体上从列宁格勒方向的拉多加湖南岸,经斯摩棱斯克,南下沿第聂伯河。战线以西的列宁格勒、白俄罗斯、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广大地区仍在德军占领下。
希特勒在1944年的战略计划是:“坚守东线的每一寸土地,在战略防御时发动局部反攻;稳住东线,把苏军拦在远离德国本土之外,靠新建的部队在西线歼灭即将登陆西欧的盟军。再把西线的部队调往东线和地中海战区,取得战争的胜利。在芬兰、挪威、丹麦、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守住阵地。”
1943年10月,布施出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当时,苏军正沿第聂伯河两岸发动猛攻,在很多地段深深插入了德军防线。布施于12月15日终于稳往了防线。布施多次向统帅部提出请求,在1100公里长的防线上的各突出部必须放弃。希特勒不仅反对撤退,反而下令反攻。
布施只好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他指挥德军在一些地区与苏军打起阵地战,使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消耗越来越大。
1944年1月,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遭受重创的德军各部队被击退。苏军强渡第聂伯河后,迅速形成了深远突破,并立即转向西北、西部和南部方向推进。布施连忙把主力从别列津纳河撤到了帕里奇地域,加强了罗加乔夫以南新防线,使防线大大收缩,暂时挡住了苏军的攻势。
3月25日,中央集团军群恢复了与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两个集团军群的分界线位于科韦利以南一带。4月5日,苏军猛攻科韦利,激战呈现白热化。
6月,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基本被击溃,用来防守的兵力只剩38个师。6月21日,苏军4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发动猛攻。德军节节败退,希特勒对布施的指挥无能非常恼火。6月28日,布施被革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继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