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秉性能移
21767700000012

第12章 什么是好秉性?(5)

在某种程度上讲,拖延与惰性是相一致,是很多人的秉性弱点。你也许经常说到类似这样的话:“我要等等看,情况会好转的。”这种话表明,你已经陷入了一种生活的惰性。对于有些人来讲,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总是明日复明日,因而也就总是碌碌无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充满惰性者,他们甚至不分事情的轻重,一律拖延。这是他们秉性的弱点。例如:

马克是一位50多岁的人了,结婚也快30年,但他经常抱怨自己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在与咨询专家的交谈中,他表示早已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满。他说:“我们的婚姻一直就不理想,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医生问他怎么不早离婚,而拖延了这么长时间,他坦率地回答说:“我总是希望情况会逐步好起来。”可笑的是,他已经“希望”了近30年,而他们的夫妻生活依然很糟糕。

在与咨询专家的进一步交谈中,马克承认自己在10多年前就患了阳症症,而他也没有看过医生。他开始回避妻子,同时希望这一病症会自然消失。用马克自己的话说就是:“是当初认为自己身体肯定会好起来的。”

马克的婚姻生活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典型的惰性方式。他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并为之辩解说:“如果我暂时不采取行动,问题可能会自行消失的。”但是,马克发现问题从不会自然消失,它们总是保持原状。即使事物有时会变化,一般也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推动,事物本身(环境、情况、事件以及人)是不会有好转的。要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必须做出积极努力。

对于拖延秉性,我们每个人还可以进一步自省,看看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消除这一误区。要消除这一误区,并不需要你在精神上做出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一误区与其他误区不同,这些问题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丝毫没有任何文化环境的影响。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良的件格——依盔附问什。现象我们几乎不时遇见.以军?著p.ogg&Mal;、;、。了。然而,拖延时间却是一种极其有害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事业的恶习。那么你呢?是否经常拖延时间?如果你同大多数人一样,就会说:“是的。”不过,你也许已经讨厌自己的这种不良习惯,并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你总是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于切实的行动,其实,你所推迟的许多事情都是你曾经期望尽早完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一拖再拖。有时你甚至每天都要对自己说:“我的确应该做这件事了,不过还是等一段时间再说吧。”

有一位新闻记者将拖延时间的行为生动地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这里,我们可以在后面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宝”,这就是拖延时间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确是你想做的,绝非别人要你做,然而,尽管你想做,却总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你便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你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这种巧妙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件事,可我真的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做。所以准备以后再做,这样我也不必说今后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每当你必须完成一项艰苦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站不住脚、却看似实用的逻辑。

如果你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说你将做出改变,你的这种声明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过是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假如你真想克服自己拖延的秉性,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不再拖延,赶紧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有时候,由于做妻子的懒得及时地洗碗铺床,也会造成一桩婚姻的瓦解。延误了看病的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这个坏秉性不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生命的恶棍。

找出使你备感苦恼的、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秉性对你生活某一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的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你的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人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殊积寸累,难上加难。

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

让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你带来愉快的那些活动。

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因为你很可能会喜欢自己一再拖延的这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

问问自己:“倘若你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惧心理,你会懂得维持这种心理毫无道理。

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要珍爱自己,不要为将要做的事情忧心仲忡。不要因拖延时间而忧虑,要知道,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在精神上这样折磨自己的。

认真审视你的现时,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种事情,并且从现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对真正生活的畏惧心理。拖延时间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你把将来的事情变成为现实,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节食、戒烟、戒酒——从现在开始!你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个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一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你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错误选择。你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

以后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比如,在单调无聊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一些问题扭转沉闷气氛,或者利用大脑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诗,要不就努力死记一大串数字,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下决心再不产生厌倦情绪。

当别人对你评头论足时,问问他:“你以为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而当你意识到自己议论别人时,问问你身边的人,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评论;如果他愿意听,可以再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会有助于你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

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设你今生今世还有6个月的时间,你还会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吗?如果不会的话,你最好尽快调节自己的生活,现在就去做你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相对而言,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时间的长河中,30年和6个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毫无道理。

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心理。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晚上睡觉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劳的感觉。不要以疲劳或疾病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会发现,当疲劳或疾病失去其意义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能成为你推迟工作的理由时,导致拖延的因素会“奇迹般地”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你拖延时间。每当你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你应该:

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变“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

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每天都记录下你所发出的抱怨和议论。做这种记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评论行为,即你是怎样评论的,评论了多少次,评论的是什么人、什么事;另一方面,做这种记录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这也会促使你平时不要再乱作评论和抱怨。

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到其他人(例如搬迁、夫妻生活或调换工作),你应该与这些人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要敢于摆出自己的各种顾虑,这样将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是出于主观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你们可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久,你就会完全驱散因拖延时间而产生的忧虑。

与家庭成员制订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看场戏,度假旅游……让大家各执一份副本,并且规定违约时将受的惩罚。你会发现这种办法很灵验,而且你本人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你往往也会从这些生活中得到乐趣。

你要是希望改变客观现状,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不要总是因拖延时间而忧心忡忡,并为此而陷入惰性,应该努力消除这一令人讨厌的秉性,争取投身于现实生活!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

在一片热带丛林里,参加大地点测量工作的曼纽尔已劳累了一天,安然地进入了梦乡。早上醒来,他忽然发现他的睡袋里钻进一条蛇,同他贴身而卧。根据他的经验,这是一条剧毒的当地蝰蛇。他深知,若被蛇咬上一口,两分钟内就会丧命!突然碰上如此危急的事件,一般人不是失色惊呼,就会手足乱动,然而这样做都会惊扰那条蛇,势必会使蛇张口咬人。但曼纽尔表现得出奇的镇静,既不叫唤,也不动弹,甚至和前来救他的同伴道格拉斯也不开口说话,只用眼神和裸露在睡袋外的一只手艰难地表达意思。同伴打算用枪击蛇,他立即示意阻止,因为倘若一枪打不中头部,仍会酿祸。道格拉斯继而用烟熏,也无济于事。当他无计可施时,曼纽尔用手微微划圈,让他明白“太阳”二字。道格拉斯会意,赶紧小心地拆去帐篷,让太阳把睡袋晒热,终于驱使蝰蛇避热而自己爬出了睡袋。曼纽尔之所以能蛇口余生固然与他具有蛇类经不起太阳晒烤的知识有关,但更与他面临险境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性有关。这就启示着人们在自我塑造其勇敢的秉性意志特征时,应注意主动地将自身置于种种“不利”的情境之中,自觉地加以磨练。勇敢性常常与果断性相伴随,因而塑造通敢性的秉性意志特征,必须同时培养果断性品质,背离优柔寡断。背离优柔寡断,常须从如下几点着手:一是摆脱依赖心理。这是克服这一毛病的首要一步。凡事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出选择,决定取舍;即使错了,也要独自地加以矫正。二是切忌求全责备。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不要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只要不背离大方向,就应立即决定取舍。三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有胆就有识,有识亦有胆”。这说的都是一个人的决策水平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敢于决策,就越能迅速决策;反之,则易表现出不敢决策,优柔寡断来。四是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思维的角度看,别离优柔寡断,只有平素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关键时刻才能有主见。只要坚持从这四方面磨练自己,久而久之,你一定能别离优柔寡断,在危急面前,勇敢地决定,表现出坚强的秉性意志特征。

打造好秉性——稳妥但不保守

稳妥首先表现为秉性上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据说古罗马有个皇帝,常派人观察那些第二天就要被送上竞技场与猛兽空手搏斗的死刑犯,看他们在等死的前一夜是怎样的表现。如果发现这些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够呼呼大睡而面不改色的人,便偷偷在第二天早上将他释放,然后训练成带兵的猛将。

古时中国有个皇帝,在接见新来的臣子时,总是故意叫他们在外面等待,迟迟不予理睬,再偷偷看这些人的表现,并对那些悠然自得、毫无焦躁之容的巨子刮目相看。

甚至那些养鸟的行家,在选鸟的时候,都要故意去惊吓那些鸟,绝不取那稍受一点儿惊吓,就扑扑拍翅、乱成一团的鸟。

前面三个例子中的强者,很可能天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或忍耐力。但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坚忍的训练,一只鸟从小就在人群里呆,也可能有较佳的表现。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见识大场面,曾经专程带着约翰·肯尼迪飞到巴黎去参加一个交际盛会。因为他不仅要求孩子有好的礼貌,懂得如何与人寒暄,更希望约翰·肯尼迪有风采、有品味!所以有人说:老肯尼迪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训练他成为总统。

许多日本公司,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都送他们的员工到寺庙里接受戒律的考验。受训期间,学员要忍受没有暖炉的严寒,夜里不准躺着睡觉,坐禅时稍有不专心,就要以戒板抽打背部,且不许喊痛。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忍别人所不能忍,专注于别人所不易专注,因而在国际商业舞台上有杰出的表现。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气度、风范,常常可以由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从细微之处锻炼自己,才能在生活中、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

要做到稳妥必须学会控制情绪。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在“空城计”中,人们不仅看到了诸葛亮的超人智谋,还领略了他自我控制的非凡意志。

马谡街亭失守,蜀汉军队连遭重挫,司马懿引十几万大军扑来,兵临城下,情势万分危急。而诸葛亮身边却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守兵,别无大将。众官闻敌军压境,“尽皆失色”,诸葛亮却传令“大开四门”,然后引小童二人,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刚刚经历了“街亭之败”和损兵折将的诸葛亮,难道就没有挫折感吗?其实,他的这种挫折感远甚于部属。当街亭失守的消息刚刚传来时,一向雍容持重的诸葛亮,竟情不自禁地跌足长叹曰:“大势去矣!”然而,他能于瞬息之间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经受住挫折的强烈冲击,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坚强意志,终于使蜀军化险为夷。

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突然而至的险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但稳妥不等于保守。打破常规是成就大事者必备的秉性。没有这一点,一方面会阻止你的成功,另一方面你只能是一个可怜虫!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皮鲁克斯曾说:“秉性保守的人,只是相信以前的陈规,不善于开拓新局面,所以总是重复过去。”进一步讲,保守的秉性与成大事无利,因为做事不可墨守成规,因为条条道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