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更是人们友好交往的基石,是赢得友谊的基础。古人云:“腹心相昭,谓之知心,”“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作为社会之人,我们渴望友谊,友谊像久旱的甘霖滋润着人们孤独寂寞干渴的灵魂。朋友之间需要宽容和悦纳,也需要真诚地指出朋友的缺点,并帮助其改正,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与知己。虚伪和欺骗可能一时获得朋友好感,却不会将友谊持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当然,对朋友忠诚老实、推心置腹也要讲究策略,要考虑诚实的效果。否则,虽然诚实本身是好意,却会导致不愉快和烦恼,甚至破坏彼此的感情。讲究诚实的表现方式,策略地表达坦率和诚实,这是智慧的表现。因此,有智慧的诚实是我们推崇的,这也可以说是今天人们一种生存的艺术。
没有友谊,则此世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没有信任,则无友谊可言。富兰克林说,“记住:每年6镑,就每天来说,不过是一个微小的数额。就这个微小的数额说来,它每天都可以在不知不觉的花费中被浪费掉,一个有信用的人,可以自行担保,把它不断地积累到100镑,并真正当做100镑使用。”不.诚实的人,在他说话的每个语调中,在他面部的表情上,在他谈话的性质和倾向中,或者在他待人接物中,都可显露出他秉性的弱点。
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关于诚信秉性重要性的例子:美国的吉姆·史都瓦介绍过这样一件事:自欺的秉性是欺伪的最大表现。永远要诚实地与人相处,不要夸大——这是一种欺骗;不要闪躲——这是一种虚伪;不要承诺任何你做不到的事情一一那只是狂妄之语。
我有一位在电视台服务的好友保罗·惠特曼,也是一位达拉斯的麻醉师。他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时常需要参与手术。
“多年前,当我还有些视力时,我问保罗·惠特曼是否能让我和他一起进人手术房,我想体验一下手术房内的感觉。他同意了,并替我穿戴上帽子、衣袍、面具、手套,以及一个9尺长的鞋套,接着,我们走向第一个病人,准备进行麻醉的工作,这时病人仍然相当清醒,当开始麻醉时我问保罗:‘你今天一共有多少个手术?’他回答:‘7个。’
病人看着他说:‘医生,虽然你今天有7次手术,但现在这一个对我是最重要的!’
无论你遇见什么人,这都是个很好的例子。没人会在乎你和别人相处得多好,或你曾经为别人做了些什么。每个人都只在乎现在,只想知道你会为我做什么,你将如何表现,以及给我些什么。
每个人都想得到你最好的礼遇。你遇到的每个人都希望当你们谈话时,他是你心中惟一的对象,无论你天内要和多少人相处,对他都不重要,他只在乎你和他在一起时,是如何与他相处的。关于正直有一点很重要,不论对方是谁,都必须要全心全意。
同时,你也寻找他人最好的一面,并向他们学习。寻找那些在这世上表现杰出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言语,并尽量多和他们交往、学习。
我和我太太克丽丝朵常一起出游,欣赏一些有天赋的音乐家们的演奏.或去看一些出色演员的舞台剧和别人一起分享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最高表现,是个愉快的经验。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在合理的价格内提供体贴的服务及优良的产品,商品的价格可以打折,但产品的品质则不能有折扣。给予你的职员及同事们应有的奖励。”
人与人的交往,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成功者信守承诺,珍视这合作的基础,以诚实取信于人。
俄国作家班台莱耶夫写过一篇《诺言》的小说,主要内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在公园里同几个比他大的孩子玩打仗的游戏,一个大孩子对他说:“你是中士,我是元帅,这里是我们的‘火药库’。你做哨兵,站在这儿,等我来叫你换班。”小孩点头遵命,一直坚守着岗位。天黑了,公园要关门了。“元帅”还不来,“中士”又饿又怕,只是因为诺言在先,他不肯离开“火药库”。幸亏有人从路上找来一位红军少校。少校对孩子说:“中士同志,我命令你离开岗位。”孩子这才高兴地说:“是,少校同志,遵命离开岗位。”
这个故事,初看觉得好笑,细细想想,一个孩子那么信守自己的诺言,这是很了不起的秉性。
为了确保某事的如期完成,处事双方往往可以经商讨达成协议,或立军令状、订契约、签合同。一旦一方背约,则将依约或罚、或斩。但人们在共事时,更多的情况是凭信用,凭对对方人格的信任,相托要事,相信所托之事会如期实现,所谓“可信任”、“可信赖”、“信得过”,正是对讲信用之性的人的高度赞扬。
每一位犯有自欺之症的人都应明白:从古至今,人们公认:“人之交,信为本。”交往必须讲信用,这是起码应当遵守的生活准则。尔虞我诈,欺骗人心互相失去信任,就会影响人和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没有友谊,则此世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没有信任,则无友谊可言。信任是通心的药剂。
“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这样说。
是的,商业是那样的简单:借用他人的资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条致富之路。富兰克林是这样做的,立格逊是这样做的,希尔顿是这样做,凯撒是这样做的,散得斯是这样做的,克洛克也是这样的。即使你很富裕,对于这样的机会,你也不应放过。
现在,如果你不富裕,你更要阅读本书。
借用“他人资金”的前提条件是:你的行动要合乎最高的道德标准:诚实、正直和守信用。你要把这些道德标准应用到你的各项事业中去。不诚实的人是不能够得到信任的。“借用他人资金”必须按期偿还全部借款和利息。
缺乏信用是个人、团体或国家逐渐失去成功诸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请你听从明智而成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忠告。
富兰克林在1784年写了一本书,名为《对青年商人的忠告》。这本书讨论到“借用他人资金”的问题:
“记住:金钱有生产和再生产的性质。金钱可以生产金钱,而它的产物又能生产更多的金钱。”
富兰克林又说,“记住:每年6镑,就每天来说,不过是一个微小的数额。就这个微小的数额说来,它每天都可以在不知不觉的花费中被浪费掉,一个有信用的人,可以自行担保,把它不断地积累到100镑,并真正当做100镑使用。”
富兰克林的这个忠告在今天具有同样的价值。你可以按照他的忠告,从几分钱开始,不断地积累到1000元,甚至积累到几百万元。这就是希尔顿做到了的事。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希尔顿旅社公司过去靠数百万美元的信贷,在一些大机场附近为旅客建造了一些附有停车场的豪华旅社。这个公司的担保物就是希尔顿的诚实的名声。
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们从来也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词来代替它,但很容易找到“虚伪”,这个词来反衬它。诚实比人的其他品质更能深刻地表达人的内心。诚实或不诚实,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甚至脸上,以致最漫不经心的观察者也能立即感觉到。不诚实的人,在他说话的每个语调中,在他面部的表情上,在他谈话的性质和倾向中,或者在他待人接物中,都可显露出他秉性的弱点。
虽然此处似乎只是论述如何借用别人的资金,但也提出了品性问题。诚实、真诚、守信用和成功在事业中是交错在一起的,一个人具备了其中的第一种——诚实,就能在他前进的道路上获得其余三种。当然,虚伪是与诚实相反的最令人痛恨的一种秉性。
打造好秉性——自尊但不虚荣
虚荣心是使人走向歧途的兴奋剂
德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所以,有位心理学家说:“虚荣心是使人走上歧途的兴奋剂。”一位大学生为了所谓的面子,出手慷慨,讲究吃穿,完全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最终因负债累累走上盗窃之路。有的学生不愿付出辛勤劳动,却想得到好成绩,获得荣誉,往往不择手段,弄虚作假,作弊抄袭骗取成绩或荣誉。俗语说“死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正是对这类好虚荣之人的生动描述。
虚荣心是与自尊心相联系的。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从而产生了对个人的声誉、威信和名望的强烈需求。一个人有了成绩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当一个人以不适当的手段,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要达到自尊心的满足,这就产生了虚荣心。所以,好虚荣是指一种追求不真实的荣誉的愿望,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促人上进的动力,虚荣心则是毁人的催化剂。虚荣心有强弱之分,当它表现较弱时,不容易意识到它的危害;当虚荣心由弱变强时,在强烈虚荣心驱使下,会使人丧失理智的控制,产生可怕的动机,燃起一个人的邪念,导致危害性的恶果。因而,虚荣心的危害是不可置疑的。虽然虚荣心会使人得到一时的满足,暂时填补心灵的空虚,但人会从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因为假的终究是假的,你总是担心迟早会露出马脚而声名狼藉。所以,巴甫洛夫谆谆告诉青年人,“永远不要去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论这种肥皂泡的泡影多么使你眩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之外,是毫无所得的。”
所以,虚荣心是要不得的。要克服虚荣心,必须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人们常说,强烈虚荣心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放大自己的缺点,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因而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是由于自卑而导致自尊的缺失。人不会长期忍受自尊心缺失状况,往往会借助“反向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缓解内心矛盾和烦恼。“此地无银三百两”“越穷越大方”正是“反向作用”的反映。极度自卑的人走向自我炫耀,追求虚荣,贪图荣誉,以获得暂时心理平衡。而自尊缺失的人希望借助他人的赞许来肯定自我价值,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首先要自我信任,自我尊重,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自我尊重就是要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认可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因此,培养自尊,克服虚荣,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断调整自我目标;同时要学会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避免别人的非议是常情,但为了保留面子不从实际出发,或者迁就别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都会损坏自尊。因为,有独到个人见解,并能坚持见解不受周围舆论的左右,才能将培养自尊、自信的问题落人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