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血阿拉曼
21803000000015

第15章 “非洲军团”的覆灭(1)

为此,盟国地中海护航运输船队停止驶向马耳他岛,集中海军力量封锁突尼斯。在突尼斯海岸,盟军进行了第一次严密封锁,参加封锁的驱逐舰、鱼雷艇和小型舰艇在邦角海岸呈半圆形展开。

为了应付第2军的英勇进攻,德军把精锐第2装甲师调离马雷斯防线,阻挡蒙哥马利对阿卡里特河阵地展开的正面进攻。双方决战的时刻来到了。

为了提高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墨索里尼将意大利第1集团军司令官吉奥凡尼·梅塞将军晋升为陆军元帅,但梅塞已经准备投降了。

“我们应该感谢希特勒这个下士的军事知识。就像我3个月以前在英国下院所预言的一样,我们这次又能欣赏到这个下士的军事才能了。这个下士使保卢斯元帅和他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歼灭后,现在又同样使我们的敌人在突尼斯遭到类似的命运……”

盟军攻占阿尔及利亚机场后,1943年1月,美军第12航空队也加入了地中海作战。第12航空队高速低空轰炸的作战技能,给意海军以重创。盟军在地中海已经控制了制空权,作战飞机既能击沉海上的德意舰船,又能对港口和港湾内的舰船进行轰炸。

1943年1月,盟国空军对墨西拿港发动了8次大规模空袭,意第8巡洋舰分舰队在多次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被迫逃到塔兰托港。

盟国空军的大规模空袭使意主力舰不断北撤,意海军基地距离地中海战场中心地带十分遥远。结果,意大利海军的主力舰只脱离了战争,意大利一向把海军视为在地中海战区的中流砥柱。

从此,意大利海军只能用小型军舰替运输船队护航了。

意海军驶往突尼斯的必经之路是西西里海峡。过去,意海军为了封锁马耳他岛,在西西里海峡的东面设了一条宽阔的水雷带。

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以后,意大利海军在西西里海峡的西端又设了一条新的水雷区。这条新的水雷区从比塞大港东北至斯凯尔基沙洲,长80海里。

新的水雷防线建立后,驶往突尼斯和比塞大的意船队几乎躲开了来自盟国海军的突袭,意海军司令部为此而窃喜。盟国海军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想到了一条毒辣的计策:在意大利水雷防线里布设新雷区,堵死意运输船队的航道。

英国马耳他海军分舰队发现意两道水雷防线之间的航道宽仅50海里,于是在靠近比塞大和突尼斯城一侧设了水雷区。

不断有意船只触雷沉没的情报送来,意海军才明白上当了。意大利经过两年半的海战,扫雷舰已经不多了,无法适应大面积的扫雷作业。在英海军的雷区,英空军拥有绝对制空权。意海军试过消除水雷,但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了。

由于英海军投设的水雷区越来越大,在埃加迪群岛与突尼斯各海港之间的地带,仅剩一条长达40海里的“胡同”是安全的,其宽度不足1海里。

意海军护送混编成的船队通过这条无航标的海上“胡同”,再加盟军的大规模空袭,其艰难可想而知。

1943年1月30日,邓尼茨升任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茨上任时,突尼斯之战正打得火热。

邓尼茨认为,“非洲军团”在突尼斯的战斗取决于意大利海军能否从海上提供足够的补给。他对意海军没有提供足够的补给非常不满。他向希特勒报告说,德海军准备对执行补给任务的意海军在人员和物资上给予支援。

当时,希特勒正为突尼斯的补给问题而头疼,突尼斯每天都吵着要补给。希特勒立即同意,还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信。

1943年3月17日,邓尼茨飞抵罗马。他在意大利里卡尔迪海军上将的陪同下拜见了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对于德海军支援意海军的决定表示感谢,并完全赞同。邓尼茨与里卡尔迪等意海军高级军官进行了会谈。意海军怀疑德海军想控制意海军,军官们对邓尼茨的指手画脚十分反感。

邓尼茨遭到意海军军官们的冷遇后,极力使里卡尔迪及其部下们相信,德海军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才主动提供援助的。

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由一个德国参谋部进驻意大利海军总司令部,德国参谋部由对指挥护航运输队很有经验的将军领导。为了掩护运输船队,由德国海军提供防空武器,意海军将6艘法国鱼雷艇送给德海军执行掩护任务。

3月18日,邓尼茨向希特勒报告说,对确保海上补给线的安全来说急需空军的支援,只靠海军无法抵御盟军的空袭。

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希特勒正集中兵力准备夺回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没有空军可以支援意大利。当邓尼茨回到柏林时,希特勒向邓尼茨解释说:“为了抵御敌人的空袭,可以由海军采取低空防御措施。”

邓尼茨感到非常失望,没有空军的支援,德意海军无法对付地中海盟军的轰炸。

邓尼茨派卢格中将担任驻意海军总司令部的德国参谋部参谋长。卢格曾任德军驻法国北部和西部海岸地带保安司令,在指挥护航运输队方面经验丰富。

邓尼茨将卢格派往意大利,希望他能对笨拙的意海军提供指导和在德国对护航运输队进行护航方面取得战绩。

卢格来到意大利后,发现意大利至突尼斯的海上运输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死亡之线”。在这条航线上,卢格还不如意海军同行懂的多。

卢格在罗马服役了不足两个月,当时意运输船照样被盟军的轰炸机炸沉,盟军完全掌握着制空权。

卢格报告说,意海军总司令部已经竭尽全力了,地中海的补给条件比法国北部和西部海岸诸水域差得太多了。最后,卢格说,西西里海峡是座“咆哮着的熔炉!”

后来,意舰船改道向邦角-埃加迪群岛雷区以东航行。这条航道宽度不超过3海里,在某些区段,连半海里都不足。在盟国海空军没有对这条航道实行联合封锁前,意舰船宁愿走这里。

1943年2月,盟军加强了对这条航道的封锁,这条航道也变成了“死亡航线”。

利比亚的“非洲军团”已经弹尽粮绝,部队每月最少需要8万吨的补给,可在12月仅得到2.4万吨,最后被迫撤离的黎波里,于1943年2月中旬逃到突尼斯马雷斯防线,坚守着突尼斯的门户。

3月,盟军发动了攻势,决定首先摧毁马雷斯防线。与此同时,盟军海空军再次联合作战,痛击意补给舰船和“非洲军团”后方运输线。

盟军装备了大量的美式轰炸机,能够在白天对西西里岛、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域的运输船只装载点和护航舰船编组进行大规模轰炸。

在一次轰炸中,22架美式飞机把西西里巴勒莫港的4艘商船击沉。4月10日,美国轰炸机向驻守在撒丁岛拉马达累纳港的意最后2艘重型巡洋舰发动突然袭击,击沉 “的里雅斯特”号,摧毁“戈里齐亚”号。

后来,“非洲军团”司令阿尼姆上将再次向希特勒报告弹尽粮绝的困境。南线的凯塞林元帅建议撤出突尼斯,把部队撤回本土,可是希特勒没有同意。这样,轴心国的陆海空军将继续在非洲垂死挣扎。

4月,被盟军空军击沉击伤的意补给船高达60%。4月30日,3艘意大利驱逐舰运送部队900人也被击沉。

结果,在美国战斗机的围追堵截下,德意的空运被迫停止。但德意不甘示弱,于5月3日夜晚派出1艘8000吨的商船,满载着弹药、炸弹和地雷,在1艘鱼雷艇的护航下向突尼斯进发。

结果,意商船和鱼雷艇在邦角附近被3艘英国驱逐舰击沉。无法得到补给的突尼斯“非洲军团”,情况十分危急。

5月7日,盟军攻占了“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最后两个海港——突尼斯港和比塞大港。“非洲军团”逃到突尼斯北部的邦角,向上级报告无力再接受船运补给。

希特勒下令派船增援。当天晚上,3艘德国运输船向邦角驶去,通过西西里海峡后却找不到能够靠岸的港口,被盟军飞机炸成了碎片。

在突尼斯之战的最后阶段,盟军统帅部认为“非洲军团”会通过海路或者空运从邦角逃走。盟国海空军计划对突尼斯海岸实行封锁,准备把“非洲军团”歼灭在非洲大陆上。

为此,盟国地中海护航运输船队停止驶向马耳他岛,集中海军力量封锁突尼斯。在突尼斯海岸,盟军进行了第一次严密封锁,参加封锁的驱逐舰、鱼雷艇和小型舰艇在邦角海岸呈半圆形展开。

盟军炮舰向邦角半岛的“非洲军团”开火,牵制向实施封锁的舰艇射击的德意炮兵部队。盟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支援和掩护舰艇,歼灭了“非洲军团”的飞机,使“非洲军团”无法乘运输机逃走。

2.“超级炸药”行动

在隆美尔离开的前几天,1943年3月6日,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巴顿少将接管了第2军。巴顿决定提高美军的士气,提高美军的作战素质和能力。

巴顿决定以实际战绩表明,第2军的官兵们能够对付德国、意大利“非洲军团”的老兵,一点也不比英军差。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巴顿心里明白,这要求他必须重新训练和装备第2军,使官兵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恢复信心和自尊。

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示一定支持他的工作,支持巴顿毫不留情地对不称职的军官进行撤换。

巴顿来到伊斯坦布尔,向第18集团军群司令部报到。巴顿会见了亚历山大,双方进行了整夜会谈。亚历山大认真地向巴顿下达了他的任务:约两周后,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向马雷斯防线发起攻势,到时第2军的任务是援助第8集团军进攻加贝斯平原的行动,第2军必须尽量多地牵制“非洲军团”。

亚历山大对美军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为了避免美军重蹈惨败的覆辙。亚历山大对巴顿的第2军做了详细的部署:由西多塞尔出发到达东多塞尔,占领通向加贝斯道路上的交通中心加夫萨。就是说,第2军的任务只是牵制海岸平原上“非洲军团”的侧翼,到多塞尔停止前进。

亚历山大将军事进攻的日期定为3月17日,巴顿只有11天的时间训练第2军,同时做好战斗准备。

根据多年的指挥经验,巴顿知道一支不守纪律、军容不整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为此,巴顿决定先从整顿军纪着手,采取“不民主的、非美国”的严厉措施,对这群“民主人士”进行严厉压制。

巴顿从严格的作息时间抓起,并以身作则。接着,巴顿下达了强制性的着装令,规定:只要在战区,每个官兵必须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后勤人员也不能例外。这一命令也适用于战区的许多医务人员、修理工。巴顿发现当你动别人的钱包时,别人才会真正听话。因此,他规定凡是违反命令的人一律交罚金或者按军纪处置。

巴顿的强制措施遭到了许多官兵私下的反感和谩骂,可是这样做确实改变了第2军,改变了拖拖拉拉的作风,第2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巴顿以他特有的方式激励第2军的官兵。巴顿乘坐吉普车似旋风般地穿梭于所有的部队,很远就按响喇叭,表示自己来了。巴顿到处大喊大叫,发表危言耸听的演讲,向美军灌输仇视德军的情绪。

巴顿的目的实现了。他把战斗精神输入第2军,用尚武精神武装官兵们的思想。有些官兵恨他,但大多数官兵尊重他,并开始向他学习。第2军有了铁一样的纪律,官兵们逐渐恢复了勇气。

就这样,第2军的面貌已经变好了,官兵们装备优良,士气大振,严守军纪。第2军变成了真正的军人,进入了巴顿所说的“战斗状态”。

1943年3月12日,巴顿的好运来了,晋升为三星中将。

巴顿个性率直,为人豪放。他担任第2军军长后,对布莱德雷将军在第2军中的身份强烈的不满。

布莱德雷是位优秀的军官,为人谦逊善良,头脑清醒,凡事都从实际出发,在战场上对全局和重点的把握十分到位,是美军中一员不可多得的儒将。

1943年2月24日,布莱德雷来到北非,成为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助手。由于突尼斯前线盟军接连失利,艾森豪威尔派布莱德雷去第2军掌握情况,担任联络官。

就这样,布莱德雷变成了艾森豪威尔安插在第2军的“耳目”,有权向前线司令官和盟军司令部提出意见。

当时的第2军军长弗雷登道尔非常瞧不起他,认为他只是一个向总部打小报告的情报员。

巴顿担任第2军军长后,与布莱德雷相处得很好,十分钦佩他的军事才能。但巴顿同样无法容忍自己受到监视,于是向艾森豪威尔明确表示,要么让布莱德雷加入第2军司令部,接受指挥,要么把布莱德雷调往别处。

巴顿进一步指出,他想把布莱德雷留下来担任副军长,而不是“窃听器”。艾森豪威尔只好同意了巴顿的建议。

结果,巴顿和布莱德雷成为亲密的伙伴,共同指挥所属部队。事后证明,他们的结合正好取长补短,的确是一对非常理想的合作者。

布莱德雷沉着冷静,学识渊博,经常提出绝妙的军事计划,指挥部队时从不出差错,是一位难得的将军。巴顿豪放勇猛,多才多艺,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

3月14日,亚历山大重申了巴顿的第2军仍担负原来的任务,并且多次提醒巴顿,“非洲军团”或许对他的侧翼发起反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越过东多塞尔。阻击时行动必须缓慢,不准追得太远。

巴顿心中非常恼火,虽然亚历山大反复叮嘱,可是巴顿并不想完全根据他的计划执行。巴顿决心给德意部队以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以报卡塞林山口之仇。布莱德雷非常谨慎,多次告诫巴顿要暂时忍耐,首先处理好美英之间的盟友关系。

3月17日,在蒙哥马利发起进攻的前3天。第2军根据亚历山大的计划对敌人发起了进攻。

第2军的任务有两个:

第一,特里·艾伦指挥第1步兵师占领加夫萨,若顺利的话,就能够占领埃尔盖塔,替蒙哥马利建立一个燃料库。

第二,沃德指挥第1装甲师通过卡塞林山口,攻打埃尔盖塔东北的斯塔欣—德塞内德,若条件允许,向梅克纳西进发。其他部队准备随时增援。

战役打响后,亚历山大和艾森豪威尔亲自来到第2军指挥部监督。巴顿亲自在前线指挥,与第1步兵师一同向加夫萨进发。第1天的进攻非常顺利,第1步兵师冒着大雨前进了72公里,攻占了加夫萨。

3月18日,第1突击营占领盖塔尔,“非洲军团”仓皇逃跑。美军终于可以扬眉吞气了,结果这次胜利被美国媒体大肆宣传,巴顿的声誉更高了。

3月20日,在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后,盟军第8集团军第30军在海岸附近发动了正面进攻。由于易守难攻,地形复杂,进攻失败。

蒙哥马利改变了作战计划,将左翼的佯攻变为主攻。新西兰军和第10军负责主攻,空军则用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地面部队。蒙哥马利将这一行动称为“超级炸药”。

由于“超级炸药”需要五六天的时间,蒙哥马利向亚历山大建议,让巴顿的第2军进攻海边,切断“非洲军团”从加贝斯至斯法克斯的主要通道。

亚历山大不敢让美军承担这么大的风险,他下达给巴顿的任务只是攻占梅克纳西以东的东多塞尔山口,派一支轻型装甲部队捣毁东边16公里处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