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燃烧的法兰西
21809700000004

第4章 炮声惊醒不列颠

丘吉尔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的。1900年,丘吉尔登上政治舞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政界都一直被视为前程无可限量的青年政治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安特卫普远征和1915年的达达尼尔远征中,丘吉尔的两次军事冒险失败损害了他的声望。很多英国人认为丘吉尔大胆冒险有余而沉着不足,他的才华往往误事。在一战结束后的十几年里,丘吉尔始终身居高位,是个风云人物,但就在他担任首相之前一个月,许多人却认为他岁数太大了。一战结束后,和平主义的论调在英国占了上风,自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要求裁军,英国人认为,再也不会发生大战了。这时,丘吉尔在国会中担任议员,他发表演说:“因为德国在一战结束后所负担的赔款沉重,会出现强烈的仇视情绪,再加上希特勒的独裁会给世界带来灾难。英国应该积极备战,法国也应该加强军备,而不是裁减武器和部队。”但多数英国人都认为丘吉尔危言耸听。

1933年到1939年的七年中,尽管没有人理解丘吉尔,但他仍向英国民众大声疾呼,而人们却充耳不闻。后来,丘吉尔逐渐赢得了一些英国人的尊敬,开始时这些人很少,但不停地增加。在绥靖时期,因为英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而害怕经受另一场世界大战。因此,英国人对丘吉尔揭露的事实十分反感,但丘吉尔却拿出文件连续不断地揭发德军正在扩军备战,德军站在了盟军力量的上风以及希特勒蓄意发动战争。英国人对这些吓人的事实和预测不感兴趣,认为这些都是丘吉尔哗众取宠的行为,毫无政治家应有的沉稳。他们认为丘吉尔是好战分子。可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二十五年间,丘吉尔同大多数英国人之间的关系是不融洽的。例如在1936年3月底,丘吉尔就向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到底哪一个国家是最强大的并且能够统一欧洲呢?

丘吉尔认为,“德国正在大规模扩充军备,很快就会被迫在经济财政崩溃或者发动战争这二者之间作出抉择,德国的战争如果取胜的话,其惟一的结果就是德意志化的欧洲。”丘吉尔主张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应该联合法国、苏联和其他欧洲小国来约束、抑制德国的强大。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派德军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德国的军事行动严重违反了《凡尔赛条约》,英法两国却没有表示反对。丘吉尔大声疾呼,德国违反了条约,将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构成严重的威胁。丘吉尔向政府呼吁后,英国立即向法国提供了军事援助,以维持欧洲的稳定。1938年3月11日,德国吞并奥地利。4月,在德国政府的教唆下,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地区纳粹分子开始进行分裂活动。7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派代表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就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进行谈判。

9月15日,张伯伦赴慕尼黑访问,与希特勒商议苏台德问题。会晤中,希特勒要求苏台德独立,张伯伦竟同意了。在与法国沟通以后,张伯伦回到了英国。不久,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派两国驻捷克的大使拜会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劝说他允许苏台德独立。听说此事后,丘吉尔向报界发表演说:“这是民主国家向纳粹德国的彻底屈服……”。9月22日,德国政府提出了严正声明:苏台德必须在9月28日下午2时之前独立,否则德国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政府认为时间太紧迫,对这个条件表示难以接受,大战一触即发。9月28日,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邀请英法德三国领袖到慕尼黑开会。张伯伦欣喜若狂,认为终于可以避免战争。29日,张伯伦飞抵慕尼黑。丘吉尔担心张伯伦会在会议上作出让步,因此他提议:“由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联合声明,敦促首相坚持立场。”但没有人支持丘吉尔。9月30日,英法两国接受了德国的要求,签署了《慕尼黑协定》。10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撤军,否则一旦德国入侵捷克,英法将不会出兵。张伯伦带着德国一份保证和平的声明回到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民众。他向民众欢呼:“我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来了。”在议会,丘吉尔等少数人公开抨击政府,他认为“盟国已经遭到一次彻底的失败”。丘吉尔的发言引起大多数议员的抗议,但他仍然在反对声潮中完成了演讲。不久,由于丘吉尔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遭到保守党党部的弹劾,但他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了议席。1939年3月13日,德军占领捷克的剩余部分。在德国的支持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3月31日,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讲,一旦波兰遭到入侵,英国将出兵保护波兰。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略形势的急剧变化打通了丘吉尔通往政权之路。怒不可遏的英国人民群起而攻之,要求张伯伦“辞职”、“滚蛋”的吼声响彻大不列颠群岛。丘吉尔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英国本来在开始时就能轻易制服德国,但因英国政府的“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德国重新武装”。当天,丘吉尔接到首相张伯伦的邀请,请他晚上赴唐宁街10号会面。会见时,张伯伦建议丘吉尔进入政府工作,丘吉尔立即同意了。在与张伯伦商谈战时内阁的人选问题时,丘吉尔趁机把几个追随者调入内阁。9月3日,丘吉尔在政府中出任海军大臣。丘吉尔不满足于此,他想得到首相职位。在战争中,丘吉尔对张伯伦的“静坐战”、“奇怪战争”十分不满,但他没有公开反对张伯伦。“奇怪战争”期间,英国海军积极备战。在丘吉尔的领导下,把大部分商船队编入护航运输队,制定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计划,组织海军扩建计划。丘吉尔相信自己迟早会当选首相,因此需要熟悉海军以外的情况。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取得了联系。罗斯福富有远见,他也认为英国的未来属于丘吉尔。从那时起,丘吉尔和罗斯福开始长期通信。本来张伯伦希望德国和苏联交战,但没有想到的是波兰被德国和苏联瓜分,芬兰被苏联占领。接着,德国又吞并了挪威和丹麦。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强烈要求张伯伦辞去首相职务。丘吉尔加入政府后,持续不断地批评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他提出的批评多为日后的事实所证实。丘吉尔在英国声名鹊起,英国人把他看做是抵抗德国侵略的旗帜。丘吉尔以极大的声望成为首相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此时,张伯伦想让哈利法克斯继任首相。

5月9日,张伯伦约见哈利法克斯和丘吉尔。张伯伦问丘吉尔是否同意加入哈利法克斯的政府。丘吉尔沉默不语,以示反对。哈利法克斯识趣地说:“在战争时期,首相必须是下院议员,我作为上院议员是不适合组织内阁的。”张伯伦想握住首相大权不放,他宣称在战争紧急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准强行改组政府。但在英国下院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遭到惨败,被迫下台。经过三大党派的协商,决定由丘吉尔接任首相。传统上,新任首相应该向前任首相写一封表示惋惜的信件,但丘吉尔却没有写信给张伯伦。5月10日下午6时,女皇召见丘吉尔,请他组阁。下议院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达了对丘吉尔的支持。丘吉尔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权。根据计算年龄时把不足一整岁的部分略去不算的方法,在1940年5月10日时,丘吉尔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不久,丘吉尔会见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这时候,战争阴影笼罩着整个英国:入侵、轰炸、背叛、化学战和细菌战……英国能打赢这场战争吗?3天后,丘吉尔首相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演讲:“我没有什么,只有鲜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你们要问,新政府的政策是什么?那就是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上和空中进行战争。你们要问,英国的命运会怎样?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战胜德国,无论道路多么艰难也要坚持下来。

”二战爆发以后,英国民众对丘吉尔的看法终于转变了。过去这几年,作为议员的丘吉尔一直不得志。这时,丘吉尔的主战热情变成了一种美德,而不是以前的好战分子了。二战一开始,在所有大臣的演讲中,只有丘吉尔的广播演讲最能吸引人,最能鼓舞人们的抗战信心。事实上,这种美好的关系从丘吉尔上台起一直维持到二战结束,用丘吉尔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最美好的时刻”。大英帝国在生死存亡之时,通过丘吉尔之口,说出了举国抗战的意志,说出了英国人的心里话。丘吉尔的内阁中,亚历山大出任海军大臣,辛克莱出任空军大臣。丘吉尔还成为下院领袖和国防大臣。丘吉尔规定的工作制度令政府官员们难以忍受:所有的重要会议都在晚上召开,常常开到深夜以后。白天,丘吉尔躺在床上向各部口授命令和指示。丘吉尔千方百计地延长法国的抵抗时间,以便为英国加强国防赢得更多时间。英国的陆军很少,但空军强大,法国政府一再要求英国派遣新的飞行大队去法国。丘吉尔多次飞往法国,会谈中,法国总是要求空中支援,而丘吉尔主张法国依靠现有装备坚持作战。1814年,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被欧洲联军推翻后,路易十八复辟。1848年,法国爆发第二次革命,推翻路易十八,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第二共和国采取总统制共和政体,总统拥有行政、军事大权,任期4年,不准连任。18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路易·波拿巴于1851年发动政变。1853年,路易·波拿巴恢复帝制,存在了五年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灭亡了。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法国惨败,路易·波拿巴沦为俘虏。1875年,法国成立新政府,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鉴于路易·波拿巴复辟的教训,第三共和国改总统制为议会制,规定总统不再由全民选出,而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选举产生,如果总统的政策不能得到议会的支持,就会被罢免。二战爆发后,德军接连胜利,攻占波兰、挪威、丹麦后,迅速把矛头指向法国。1940年5月10日,德军绕过漫长而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从荷兰和比利时突入法国腹地。

当时,法国一直陶醉于把德国这个“祸水”引向苏联的绥靖政策,缺乏危机意识,在北方的防御十分脆弱。德军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克巴黎。法国政府迁到小城波尔多。在波尔多,以总理雷诺为首的“抗战派”和以副总理贝当为首的“投降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40年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新成立的政府设在维希,又称维希政府。7月10日,维希政府废黜了第三共和国。就这样,从5月10日起,英国人万众一心,在丘吉尔的领导下作战。1940年5月26日,丘吉尔命令在法国的英军撤退,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正式开始了。

在8天中,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先后撤出33万多人。英国政府组织大量民船救援在敦刻尔克的士兵,海军部的军官们投入到救援中。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报告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情况,同时提出:“英国人将继续战斗,将在法国抵抗,将在大海中抵抗,将以越来越大的力量在空中作战,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英国;将在海滩作战,将在德军的登陆点作战,将在山区作战,总之绝不投降。哪怕英伦三岛的大部分被吞并和陷于饥饿之中,英国在海外的臣民也会在英国舰队的支援下继续抵抗,直到上帝来拯救这个世界。”6月13日,丘吉尔飞抵法国,劝说法国政府继续抵抗。6月18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讲:“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责任,如果大英帝国能够留存千年的话,这将是大英帝国最光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