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列颠上空的鹰
21809800000014

第14章 炸弹也疯狂(2)

但德国空军通过战果统计和英国战机的出动情况分析认为,英国空军并没有被摧毁,而德国空军自己的问题却迫在眉睫。每天可参战的飞机数字不断下降,机组人员的短缺情况十分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戈林调整了部署,开始夜袭伦敦和其他工业城市,打击英国工业生产和抵抗意志。

2.硝烟下的伦敦

9月5日,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一大清早就乘坐豪华装甲专列赶到法国北部空军基地。

9月6日晚上,在加莱港附近铁路的豪华装甲专列上,戈林宴请了基地的官员们,宴会上摆上了最好的法国葡萄酒和法国大餐。戈林红光满面地说:“从现在开始,我亲自指挥这次空战。”官员们与他一同高呼为胜利而干杯,盛大的宴会直到凌晨才结束。

9月7日下午,戈林批准了空袭伦敦的命令后,坐车来到位于法国格里斯的德军观察哨。爬到山头上,戈林静静地观察着,他想在这里观看德国战鹰们那令他振奋的表演。

很快,在戈林头顶上空飞过一架架德国轰炸机,上面还有战斗机护航。这些飞机呼啸着飞越英吉利海峡,扑向英国首都伦敦。

这时,在本特利修道院里,道丁正在分析下一步作战计划。修道院上空的天气晴朗,空气清爽,但道丁的办公室中却显得阴森森的,他的眉头紧锁着,似乎大祸临头一般。他的副官怀特对他说:“雷达里出现了德国大批飞机,轰炸目标难以确定。”

道丁来到调度室的观望台,台上铺着一张英吉利海峡和英国的巨大地图。“空军妇女后援队”的女兵们穿着蓝衬衣,头戴耳机,正在推着地图上的板块。每个板块代表一个飞机编队,是德机还是英机则要看板块的颜色。

随着新情报不断从雷达监测站传来,板块的位置快速地移动着。通过这些板块道丁已经发现,地图上摆出的德军攻势非常大,这些攻势似乎证明这很可能是一次大的空袭。有250架德军轰炸机和500架战斗机,而且还有更多的德军飞机在后边飞来。

道丁认真地观察着地图,当他发现英空军第11大队“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升空时,更加认真地观察着下一步的形势发展。

英空军第11大队将按照既定的战术行动。在过去两个星期的空战中,这一战术效果很好。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在7000米高空埋伏,通过空地的无线电通讯系统随时从战斗机指挥部得到最新的情报。以前的空战中,德国空军飞机编队一般在到达英国海岸上空时分开,去进攻各自的目标。到那时,在高空待机的英国空军指挥官看到德军分散了,往往会立即指挥飞行员们分别出击。接着,英国空军的战斗机会一个个地俯冲下来,攻击德军的轰炸机,在德军没有到达目标以前尽量击落敌机。

当道丁看着那幅大地图时,突然感觉一把匕首插进了心脏。如果德机这一次不分开,一起行动怎么办?德机忽然都进攻伦敦城外的空军基地怎么办?英国空军没有做好这种准备。

副官怀特说:“真怪了,德机这次并不准备散开,怎么办?”

傍晚,1273架德国飞机飞抵泰晤士河上空,两岸的英军防空炮火纷纷开火。然而,德机飞得太高了,高射炮的炮弹爆炸时的白色烟团与其说是一种威胁,还不如说是在向德机“鸣炮敬礼”。德国的飞机像阅兵的队伍一样,继续朝伦敦扑去。

不久,伦敦的轮廓出现在德军轰炸机机组人员的目光中,飞机纷纷投下炸弹,向伦敦的兵工厂、发电厂、煤气厂及仓库和码头投下了成千上万吨高爆炸弹。

伦敦是英国首都、第一大城和第一大港,伦敦正式来说算不上是城市(其心脏地带伦敦市和西敏市才是城市),一般人都误以为是一座城市。狭义来说,“伦敦”两字所指的就是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区,所包括的就是伦敦金融城和威斯敏斯特自治市这两个部分,伦敦市中心位于北纬51度30分28秒,西经00度07分41秒。“伦敦”广义上包括伦敦市(都会区)和32个伦敦自治市,即大伦敦。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海轮可直达伦敦港。伦敦地区经常充满着雾气,号称“雾都”。20世纪初,伦敦人主要使用煤作燃料,冒起大量烟雾,再加上伦敦的雾气,形成闻名世界的烟霞。

伦敦约71%是白人,10%是印度、孟加拉或者巴基斯坦人后裔,5%是非洲黑人后裔,5%是加勒比海黑人后裔,3%混血人种,约1%是华人。58.2%的人信基督教,15.8%的人无宗教信仰。伦敦的人口数量不如莫斯科和巴黎,但若把住在伦敦市的1394万人加进去,就远远超过巴黎,其人口超过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人口总和。

许多人以为,英国白人占绝大多数,其实伦敦有许多的黑人、东方人。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是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之一。

自1801年至20世纪初,作为世界性帝国的首都,伦敦在政治、经济、人文文化和科技发明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国际大都市。

1940年,德国空军对包括伦敦在内的英国工业城市进行狂轰滥炸,造成财产和人员上的严重损失。

伦敦东部地区的损失最严重,因为东部地区是船坞区,是伦敦物资供应的主要集散地。伦敦港口的码头和仓库重地作用巨大,伦敦市大多数的供给都由码头卸下。当炸弹纷纷落到码头和仓库时,一些轮船被炸沉、桥梁被炸毁、人行道被炸塌、起重机倒进水里,变成一片火海。后边飞来的轰炸机不需要寻找目标,他们只要发现下边有烟有火就投弹。

空战并没有爆发,没有一架英国空军战斗机进行截击。原来,道丁认为德军轰炸的主要目标是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基地,命令战斗机起飞去保卫基地,没有把它们派去对付轰炸伦敦码头的德机。

后来,德军轰炸机的轮番轰炸,把伦敦东区简陋的街道和过于拥挤的房屋变成了废墟。伦敦人收拾起包裹,把大包小包塞进婴儿车或者手推车里,连滚带爬地逃离了家园,因为夜晚会有更多的炸弹落下来。

道丁连忙派两个大队的战斗机扑向德国轰炸机群,狼狈不堪的英国空军战斗机部队不顾一切地想挽回局面。第11大队的所有飞机都在与德机格斗。第12大队也在全力攻击德机。渐渐的,两个大队的战斗机终于撕开了由德Me-109、Me-110护航的保护网,英国飞行员们带着决一死战的信念,朝那些德军轰炸机扑去。

人们一边逃难,一边惊恐万状地望着天空,看到一架架德国轰炸机栽下去,落到人群中坠毁,不禁涌起一股难言的兴奋。

当天,约有近千人死亡,几千人受伤。伦敦的码头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人离开了家园,德国飞机损失了47架。

这一天,德国空军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们把伦敦的防空系统大大地愚弄了一回。戈林高兴地打电话告诉希特勒说:“伦敦变成了一片火海。”后来,戈林通过广播向德国人发表了演讲,他高兴地说:“伦敦的防空脆弱不堪,我们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今后这种打击会更多。”这次大规模空袭,使道丁感到很痛苦,是他在指挥上的疏忽造成了如此大的灾难。

9月8日,道丁连忙从空战较少一些的防区抽调飞行员来补充第11航空大队,又从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防御系统中抽调一些重型高射炮连,火速开往伦敦防空。几天后,伦敦的上空建成了一道密集的防空网,防空网尽管在后来无法击落多少德机,但却使它们不敢降低高度,增加了德军的轰炸难度。

9月9日,德国空军作战局向戈林提交作战计划:“白天由第二航空队在战斗机护航下持续轰炸伦敦,夜晚由第三航空队轰炸伦敦。轰炸目标是伦敦的码头、补给中心和发电站等目标。轰炸目标一分为二,A目标区主要是拥有码头设施的伦敦东区;B目标区主要是拥有补给中心和发电站的伦敦西区。另外,对英国其他地方的兵工厂、港口和海港进行猛烈的扰乱性轰炸。”

对伦敦的这些大规模轰炸将用来验证,德国空军所持有的有关英国空军战术上的观点是否正确。

这一天,德200架多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卫下于下午5-6时轰炸了伦敦。这次英国空军严阵以待。当各个机场发出了大量德机越过英吉利海峡的警报时,英国空军的“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纷纷起飞迎战。

当德军第一批轰炸机队飞到多佛尔上空时,英国第11大队的两个飞行中队迎了上去。英国空军得到的命令是,“飓风”式战斗机攻击德轰炸机,“喷火”式战斗机攻击德护航战斗机。

英德两国的战斗机纷纷捉对厮杀起来,展开空中格斗,蓝色的天空上充斥着一道道激动人心的白色雾化飞行轨迹。德国轰炸机队一边向伦敦飞,一边受到英国战斗机的攻击。

德国轰炸机队刚飞到苏塞克斯上空,英国第11大队的另外三个飞行中队就从空中向下猛攻。英国空军战斗机的强大攻势把德军轰炸机赶向西飞去,使其陷入由第11大队另一个飞行中队和英国第12大队组成的一个联队的攻击中。

德轰炸机被迫投弹,炸弹落在伦敦郊区。在前两批德国轰炸机中,飞到伦敦的连一半都不到。伦敦的军事目标和工业目标损失很小,德国空军却损失了28架飞机,英国空军损失了19架战斗机。

这一次英国空军战斗机所表现出的强大攻势使德国空军大为惊恐。在英国空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德国空军显然无能为力。德国海军认为,德国还远未获得海上登陆所需的空中优势。

9月10日,一支由100架轰炸机组成的德机队在密集的战斗机的护航下,闯入伦敦船坞区和市区上空,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

德国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轰炸机,因为轰炸机远远不是英国战斗机的对手。由于繁重的护航任务,没有几架德国战斗机能够脱出身来攻击英国战斗机。德国空军这时的处境有些不妙,因为德军无法投入更多的战斗机进行护航了。

下午,一支德国机队准确地轰炸了南安普敦附近的一家新建的飞机厂。英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很不走运,它击落了29架德机,但损失了25架战斗机。

9月14日,在德机对伦敦的第四次大规模空袭中,德国空军损失了14架飞机,击毁了英国14架战斗机。

德军持续几天对伦敦城进行昼夜轰炸,使整个伦敦满目疮痍,一派凄惨情景。近万人丧生在德轰炸机的炸弹之下,而德国空军为此也付出了上百架飞机的代价。

伦敦市区1/5的房屋被毁,到处弥漫着着焦糊味。交通和公共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缺水、缺电、缺煤气、缺食物、缺药……。

关于不列颠空战,在丘吉尔政府的宣传中,说英国人民在恐怖的轰炸中和艰难困苦中始终团结如一,他们朝德机挥舞着拳头,从未动摇过。丘吉尔以他那无比的骄傲,用流畅的句子,使各国人民对英国人产生了过于简单的看法,他在最优美的几篇文章里描写英国人在大轰炸中的事迹:“这是英国人、特别是人杰地灵的伦敦人最光彩的时刻。无论是沉默寡言还是生性活泼的人,不管是呆板还是善于沟通的人,他们都有不屈的帝国精神,适应了充满恐怖、充满动荡的生活。”

事实上,英国人在炮火下的表现比丘吉尔写得要有人情味。许多英国人的确表现出不怕牺牲的精神,但更多的人被吓坏了。

持续的大轰炸使人们愤怒,更使人们沮丧。英国人的情绪和斗志往往随着空战的成败而摇摆不定。

伦敦人是最乐观的,同时也是最不满政府的,他们在大轰炸面前没有办法,只好忍了,痛并快乐着。使他们无法容忍的是他们所感受到的丘吉尔政府的铁石心肠。政府在一些仓库、公共浴室和储藏室里存放了几千只混凝纸板做的棺材。在郊区,挖好了无数个大坑,附近有高高的石灰堆,准备集体掩埋在大轰炸中死去的难民。

伦敦人和其他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更关心怎样活下去,而不是死后的事情。当他们发现政府为死人准备了大量的棺材和大坑,而却未能向活人提供生存的地方,他们的愤怒爆发了。

伦敦人在斯特普尼、韦平、坎宁镇、韦斯特汉姆和东区的破烂房子紧挨着英国空军的重要目标,要消灭英国空军,德国空军必须摧毁这些破烂房子。实际上,伦敦人房子附近到处是兵工厂、炼铁厂、坦克和卡车装配厂,还有装满食物和武器弹药的仓库等。

这些工厂是19世纪早期建造的,在这些黑暗破旧的工厂附近,是一片片摇摇欲坠、狭窄的民房,里面住的是伦敦广大劳工。当炸弹落在工厂时,附近的民房像干柴一样燃烧起来。大量居民被活活烧死。

受破坏最大的贫民区是西尔弗镇,当炸弹纷纷落在工厂里时,成千上万的平民在呛人的浓烟、烈火和废墟中乱跑,找不到可以逃命的地方。有的人跑到学校里,结果炸弹落在学校,一次就炸死几百人。西尔弗镇议会的大多数成员曾是绥靖派,拒绝修建防空设施。随着轰炸的持续,无数贫民推着手推车或者自行车驮着的那点家当去避难。

他们在一段废弃的铁路隧道里住了下来,隧道里很快就成垃圾坑了。一个个贫民挤在隧道里,就像在地狱里生活一样。每天都有警察把死尸抬出来,一股股恶臭从隧道里扑面而来,又浓又烈,有的警察甚至完不成任务就呛得晕倒了。警察们骂那些贫民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

战争负担分担不公所引起的阶级差异感引起了英国人的分裂。防空工事修筑得太少,而且航空弹爆炸的气浪就能使它们夷为平地。伦敦只有很少的地下防空洞,那里躲着的都是达官贵人。

每天,防空警报器的哀鸣声都会响起,但在条件好的西区,中产阶级家庭和大资本家们站在街道上,听着贫民区那边的爆炸声,好像轰炸发生在另一个城市里。

政府实行严格审查制度,炸弹落在哪里,有多少人死亡的报道一律禁止。但许多事情仍不可避免地传到军队里。驻守在外地的伦敦战士担心妻子、儿女和父母的命运,他们不断地排队给伦敦的家人打电话,结果却永远都没有人接。几乎没有信来,他们的心情很糟糕。许多伦敦战士偷偷地开了小差,回去探亲。

东区的人们满腹怨恨,怒气冲冲,他们被政府隔离起来了。只有他们在挨炸,那些住在西区的富人就可以不必担心挨炸。人们怒不可遏,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那些富人发动的战争,而他们这些穷人却成了轰炸的牺牲品。

东区的工人们喊道,老板们不肯掏钱修建保护工人的地下掩体,政府在街道上修建的防空工事像鸡棚一样,这些破棚子连雨都挡不住,更别说炸弹了。

在西区,在地下防空洞里,保守党政府的富人朋友们躺在温暖的双人床上,两个人占一间房。西区的很多旅馆饭店的地下室改建为舒适的防空洞,来吃饭和跳舞的富人们可以在此过夜。萨沃伊饭店是政府部长们、议员们、记者们最爱去的地方,在地下防空室都留有铺位,防止他们在聚会时遇到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