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宿营结束后,要认真清理文件和武器装备,避免丢失,消除宿营时所留痕迹,并会同政治部门进行群众纪律检查和做好善后工作。
生存训练
一、野炊
野炊是在野外用制式炊具或就便器材制作热熟食,是野战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野炊准备
野炊通常应准备一定数量的粮食、蔬菜、油盐酱醋、野战锅灶和引火柴等。粮食通常以个人携行和运行相结合的方法保障;蔬菜通常以就地购买为主。寒区冬季可冷冻一些便于携带的食品还可根据条件对肉类、蔬菜、豆制品进行预先加工。
(二)野炊位置的选择
组织野炊的位置通常选择在隐蔽条件好,附近有良好的水源,避开独立明显的物体,卫生状况良好,避开厕所、粪坑和化学沾染地区,有一定的地幅、便于展开和减少敌火力杀伤的地方。
(三)锅灶设置
锅灶设置可采取自备野炊灶、就地挖灶和就地垒灶三种方法。自备野炊灶。自备野炊灶是部队自制的各种形式的野炊灶。就地挖灶。就地挖灶根据不同要求,分为散烟灶和蔽光灶,均由烧火槽、灶门、灶膛和烟道四大部分组成。构筑蔽光灶时应注意:灶门的大小要合理;烧火槽周围应用土加高,使之侧视不易看到火光;烧火槽的上方可用就便器材遮盖,防止空中发现火光;烟道可只设一条,但末端应用松土堵塞,防止火星外冒。
就地垒灶。在冻土地挖灶困难或来不及挖灶,条件允许时,可利用土、石块等就地垒灶。垒灶野炊时,应加强观察、警戒,随时做好战斗和转移位置的准备。
(四)焖饭
焖饭时,加水量要适当,通常1公斤大米加水1.5~2公斤,严禁超量下米和下米后再加米或添冷水。下米时,可采取撒米法:锅内水大开后,用瓢将米均匀地撒入锅内,撒完后将锅盖严,焖15分钟即可。开水搅米法:锅内水大开后,将米一次倒人锅内,然后用锅铲搅拌均匀,将锅盖严,焖15分钟即可;冷水搅米法:水、米同时下锅盖严,待水开后用锅铲搅拌一次,然后焖15分钟即可。
如因火小或时间短而造成饭上层夹生时,可用饭铲倒翻一次,再焖即可熟;因下米过急、火力不匀而造成饭一团一团夹生时,则应在夹生部分用筷子插一些小孔,撒水再焖;因水太少而造成饭严重夹生时,则应倒锅,分层撒水重焖;当闻到饭的糊味时,应立即撤去大火,把锅盖揭开,将一只盛着木炭和水的碗放到饭上,也可在饭上放几片青菜叶或几根葱,再继续用小火焖几分钟,大部分焦烟味可被吸收。
(五)使用就便器材和材料野炊
在没有制式炊具可供使用的情况下,作战人员应利用就便器材和材料热熟食物,其方法有:
脸盆、罐头盒、钢盔。在野外可以用石头做架,或用铁丝吊挂脸盆、铁盒、钢盔等物,用火加热,烹煮食物,烧开水等。
铁丝、木棍。可将食物穿插缠裹在铁丝或木棍上,放在火边烧烤熟化。
石板或石块。用火将石板烧烫以后,将食物切成薄片放在上面烙熟。将若干拳头大小的石块放在火中烧热,用棍拨到一个40厘米深的土坑内铺一层,石块上铺一层大树叶,放上食物,上面再铺一层树叶,将剩下的热石头块铺在树叶上,然后再铺上厚厚的树叶压住,三四个小时之后即可取食。
黄泥。用和好的黄泥在地上摊成一个3厘米厚的泥饼,上面铺一层树叶,将野鸡或野兔、鱼等物除去内脏,不脱毛、不褪鳞,放在泥饼上,用泥饼将食物包裹成团,放在火中烧两个小时即可食用。食用时兽毛或鱼鳞沾在泥块上随之脱离。
竹节。选粗壮的竹子砍倒,每2~3节竹筒砍成段;将竹节的一端打通,将米和水灌入竹节里,米约占2/3,然后将竹节放在火中烘烤,约40分钟可做成熟饭。
二、野生食物的识别与食用
野战条件下,作战情况复杂多变,携带的给养又有一定限度,而野生动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作为辅助食物或主要食物。
(一)可食植物的识别和食用
在各种野生植物里,有毒的植物种类不多,数量有限,大部分野生植物均可食用。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可分为野果类、野菜类、蘑菇类、海藻类、根茎类等。
野果类,我国南方的野生灌木丛中生长着许多可食的野果。如:桃金娘、山桃、胡颓子、山荆子、稠李、山樱桃、山柿子、猕猴桃、酸藤果、茅莓、棠梨、坚果、火把果、余甘子、野粟子、椰子、木瓜等。夏、秋两季这些野果都可以生食充饥。
野菜类。野菜的加工食用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生食。无毒并具有美味的野菜,如苦莱、蒲公英、小根蒜等。将野菜摘洗干净,用开水烫熟即可加调味品食用。另外,无毒并具有柔嫩组织的野菜,如马齿苋、托尔菜等,可将野菜用开水烫或煮开3~5分钟后,将野菜捞出,挤出汁液后,加入调味品凉拌吃。二是直接炒食或蒸食。无毒或无不良苦味的野菜,如刺儿莱、荠莱、野苋菜、扫帚菜、扁蓄、鸭跖草等。将嫩茎叶摘洗干净,切碎后即可炒食做菜,或加入主食中做粥、馒头、包子馅。三是煮浸。对于一些具有苦涩味并可能具有轻微毒性的野菜都可采用这一方法,如败酱、胭脂麻、水芹、珍珠菜等。采摘嫩茎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分钟,然后捞出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并不时换水浸泡,浸泡时间随野菜的苦味大小而定,必要时可以过夜,然后可炒食或与主食配合做馒头、包子等。
蘑菇类。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头菌、鸡菌等,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做汤。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识别的方法: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色。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则多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易变色。毒蘑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疑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海藻类。海藻通常长在海岸和岛屿上。如绿藻、红藻、褐藻。海藻易于采集,但应选择那些附着在礁石上或漂浮在水中的。常见的海藻有紫菜、角叉菜、海紫面等。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比较可靠的方法是根据上级下发的可食野生植物的图谱进行认真鉴别;也可以向有经验的战土或当地居民了解可食植物的种类和识别方法;或者仔细观察动物采食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老鼠、松鼠、兔子、猴子等动物吃过的植物对人体也是无害的。但是鸟类可以食用的植物,人不一定能食用。松树、柳树、杨树和白桦树的内皮也可食用。用手仔细触摸,无毒的植物通常不会使手上皮肤产生发痒、发红、起风疹块等刺激症状。将少量植物放入嘴里咀嚼几分钟,无毒植物一般不会有烧灼感,也无辛辣味、苦味或滑腻味。将此类植物采集少量食用8小时后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就可较大量地食用。
(二)野生动物的捕获和食用
猎食野生动物,应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
狩猎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生活规律。捕猎一般方法有:压猎、套猎、捕兽卡和竹洞、捕蛇、捕鱼、捕捞贝类和海上浮游生物等方法。
猎获物的处理和食用。猎获的野兽首先要将皮剥去,取出内脏,然后可将兽体支解成块。禽类应先拔除羽毛。鱼类要把内脏和鳃取出。蛇的处理是先用左手将蛇头紧紧抓住,再用脚踩住蛇尾,右手拿刀,从头开始剖,在剖到蛇腹时(凸出部),用刀尖把蛇胆挑出来(可用冷开水饮服,能去风湿)。把蛇腹全部剖开后,取出五脏,然后剁去蛇头,再在尾部割一圈,在割的部位掀起蛇皮,一直撕到头,将其放在冷水中洗净备用。食用的方法可以用火烧烤、泥包裹肉(鱼)的烤法和用石头烧烤肉。贝类用火一烤就会开口,出泡泡后。肉质变硬时就熟了,若没有盐,可以在没熟之前加点海水即可。
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可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飞蛾、蝗虫、蚱蜢、蜘蛛、螳螂、刺蛄、师蛄等。花蜘蛛放在火上烧烤,然后将皮和腿搓去,即可食用。蝉、田鳖用油炸可以食用。在食用昆虫时一定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
三、寻水
野战条件下,作战人员对饮水要计划使用,同时,组织人员寻找水源或采集、处理用水,以弥补消耗的饮水。
(一)寻找水源的方法
在野外可以根据野生植物的种类、生长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动物出没活动规律等寻找地下浅层水源。一般植物茂盛、动物经常出现的地方,容易找到浅表层水源。
在南方,叶茂的竹丛不仅生长在河流岸边,也常生长在与地下河有关的岸溶大裂隙、落水洞口的地方。这些落水洞有的在洞口能直接看到水,有的在洞口看不到水,但只要深入下去,往往就能找到地下水。
还可以从特殊植物的生长地点,来判定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如见到马兰花、拂子茅等植物群,就可断定在那里不太深的地方有淡水。
另外,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泥土潮湿,蚂蚁、蜗牛、螃蟹等喜欢在此做窝聚居;冬天青蛙、蛇类动物喜欢在此冬眠;夏天的傍晚,因其潮湿凉爽,蚊虫通常在此成柱状盘旋飞绕。
(二)鉴定水质的方法
在野外没有检验设备时,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湿度、水迹概略地鉴别水质的好坏。
通过水的颜色鉴定。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水里含杂质越多。水色随含污不同而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黄色,含低价铁化合物呈淡绿色,含高价铁或锰呈黄棕色,含硫化氢呈浅蓝色。
通过水的味道鉴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带有一些异味。如含硫化氢的水有臭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带咸味,含铁较高的水带金属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霉、腥、药味。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瓶,装半瓶水摇荡数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以把盛水的瓶子放在摄氏约60度的热水中,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
通过水温鉴定。地面水(江河、湖泊)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多是有机物污染所致。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后也会使水温升高。
通过水点斑痕鉴定。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是无斑迹的,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杂质多、水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