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阳侯王立,虽不在位,但却能向太皇太后随意进言,使王莽感到很受限制。所以王莽授意孔光上书禀奏王立的罪过,弹劾王立“明知淳于长犯大逆之罪,还受其贿赂,为其说话,贻误朝政”,请遣王立回封国。太皇太后不准,王莽就说:“现在汉室衰败,两代天子无嗣,您单独辅政,实在可怕。即使尽力公正治天下,尚且怕天下不服,现在如果因私情违背大臣的意愿,乱从此起呀。现在先让王立回封地,等安定后再召他回来。”太皇太后无奈,只能照办了。
王莽就是如此挟持上下,攀附者提拔晋升,逆忤者则遭诛杀。他以王舜、王邑、甄邯、甄丰等为党羽和爪牙,连他们的儿子也都受到了重用。
元寿二年(前1年)九月,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即位,是为平帝,由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掌政。
王莽惯于用谦逊的语言掩盖心中的欲念,每次他想要做什么,总是示意其党羽为其鼓噪、活动,一旦太皇太后或皇帝批准了,王莽又垂首哭泣,坚决推辞,对上用以迷惑太皇太后,对下用来邀买众人。
王莽为代汉铺平了道路,又开始为自己能顺利地粉墨登场制造理论根据。
汉代“天人感应论”很盛行,君权神授的思想也占有相当的地位。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正月,王莽想仿效《尚书》中越裳氏献白野鸡给周天子之举,授意益州官员让西南少数民族自称越裳氏献上一只白野鸡。而后,王莽禀奏太皇太后下诏,将白野鸡奉到宗庙里。大臣们特别是王莽党羽盛赞是王莽功德,赢来了吉祥之兆,声称大司马安邦有功,应重赏,赐号“安汉公”,增加封户,晋升爵位。太皇太后召集尚书商讨此事。王莽却上书说:“这是我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人共同贡献,只要封赏他们就可以了,不要加封我。”甄邯等奏请太后下诏书,陈明:“王道无偏无倚,既然有安宗庙之功,就不能因为是近亲而不予以褒扬。”王莽又数次上书坚决推辞,并称病不起。太皇太后只好尊重王莽的意思,封赏了孔光等四人。然而,加封四人后,王莽仍称病不起,大臣们又上书太皇太后说,王莽虽然推辞,然而朝廷应该奖赏分明。于是,太皇太后下诏,王莽为太傅,封号安汉公,加封28万户。王莽只接受了封号,推辞了增加的封户,并说:“愿天下百姓都富足了,然后再受封赏。”由于太皇太后一再坚持,王莽就建议封赏汉宗室及大臣,36人为列侯,25人赐爵位。王莽此举博得了广泛的拥戴。
王莽看到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又厌政,就授意公卿启奏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不适宜亲理小事。”太皇太后只好下诏书:“从现在起,只有封爵一事由我亲理,其他事由安汉公带领四辅定夺。”王莽的权力已与皇上只差一步之遥了。
王莽吸取了哀帝外戚的教训,恐怕平帝的外戚与之争权,就让太皇太后封平帝的母亲为中山王后,赐平帝的舅父为关内侯,都留在中山,不得入京师。
元始二年(2年)四月,郡国出现旱灾和蝗灾,青州最严重,百姓流浪。王莽为博得更广泛的拥护,表示自己勤政爱民,带头捐田30顷,钱百万,让大司农救济灾民。公卿都仿效他献田捐粮,又在长安城中建房屋200捐给灾民居住。每遇到水、旱灾荒,王莽就素食。他的左右禀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派人告诉王莽,安汉公忧国忧民,但是为了国家要爱护身体。
王莽为了巩固他的权力,想让他的女儿做平帝的皇后。他命令有司将所有名门、世家、列侯家中合适的女子拟名单上报。王莽看到王氏女子几乎都在入选之列,唯恐她们与自己的女儿相争,就上书太皇太后说:“我王莽无德,小女也不才,不能与其他众女子一起入选。”太皇太后信以为真,下诏说,王氏女儿是朕之外戚,不在入选之列。诏书下达后,庶民、郎吏、儒生等频频上书,日达千人。公卿大夫则在朝上朝下跪请太皇太后,说:“安汉公功德堂堂,现在要立皇后了,唯独不让他的女儿入选,能服天下人吗?我们愿意让安汉公之女为天下母。”
王莽又派人到各部公卿和儒生那里,表明心迹,所以上书者更多了。
太皇太后不知所措,只好按公卿意思同意选王莽之女。王莽却说:“应该博选众家女子。”元始三年(3年)春,太皇太后派人去面视王莽之女,回来禀报说,安汉公之女有德有貌。太皇太后下诏,聘王莽之女为平帝的皇后。
王莽之子王宇不赞同王莽隔绝平帝与其母卫氏,就与他的老师吴章和妻兄吕宽合谋,想利用王莽好鬼神的特点,用血喷洒王莽府门,促使王莽让卫氏入京师。但事情败露了,王莽将王宇捆绑入监,逼其服毒而死。王莽借此事诛杀了卫氏外戚,并牵连异己。他借太皇太后诏旨,令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以及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自杀,并把平时不依附自己的人都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
元始四年(4年)夏,太保王舜以及官吏和百姓8000余人上书太后,恳请加封安汉公。有司也奏请为王莽增加封地并加封“宰衡”称号,官居上公职,王莽百般推辞。太师孔光等说:“封赏本不足以表彰安汉公的功德,安汉公推辞正是他的贤德所在。”王莽为了篡汉,对下不惜作出各种姿态以提高声誉,对上则想尽办法取悦太皇太后。王莽知道太皇太后讨厌深居宫中,就让太皇太后经常乘车到四郊巡游,赐百姓钱粮,广施恩惠,年年如此,深得太皇太后的欢心和赏识。
元始四年,大臣们上奏折说,昔日周公摄政7年,制度才定,现在安汉公辅政4年,就大功告成,应当让“宰衡”位居诸侯之上。太后准奏。
因为王莽不接受增加封地的赏赐,而上书的人竟有数十万,一些诸侯、宗室的人叩头说,应当极赏安汉公。王莽表示,乐于尽力制定典章制度,一旦完成,就辞职回家。大臣们很受感动。
元始五年(5年)五月,太皇太后下诏加王莽九命之锡,即“加九锡”。这一年王莽50岁。
泉陵侯刘庆上书说:“周成王年幼,周公居摄。现在平帝年少,也应当让安汉公像周公一样行天子事。”群臣都附和刘庆的说法。
平帝日渐长大,对于王莽不准卫后入京师的事,心存怨恨。十二月,王莽借腊日进椒酒时,在酒中下了毒,平帝饮后,死于未央宫。王莽令天下领600石以上俸禄的官吏都服丧3年。
太皇太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帝位继承人的事。宣帝有曾孙数十人,王莽讨厌他们已成年懂事,就推说不能够传位于兄弟,而选了宣帝的玄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年仅两岁的刘婴立为继承人。同月,有人在孟通一个井中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写着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让大臣将此事禀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断然说:“不能这样办。”太保王舜对太皇太后说:“事已如此,也无可奈何,王莽不敢有其他想法,只是想任摄政以加重权力。”太皇太后心中不情愿,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准了。太皇太后下诏:“刘婴年幼,不能行天子事,安汉公已辅政三朝,与周公起到了相同的作用,现在由安汉公居摄,代行职权。”
从此,王莽居摄,着天子服,面南朝臣,一切都按天子之礼行事。大臣们称他摄皇帝。王莽居摄元年(6年)正月,即按天子的气派举行了祭天典礼,并让官吏记下他的言行。同年三月,立刘婴为太子,号孺子。
居摄元年四月,安众侯刘崇与张绍合谋起事反王莽,被王莽派兵剿灭了。大臣们反复宣称:刘崇等之所以敢谋反,就是因为王莽的权力还小,应提高他的权位,震慑全国。五月,太皇太后下诏:王莽在见太皇太后时,可自称“假皇帝”。十二月,群臣奏请,称安汉公的官府为摄王殿,住所称为摄王宫,太后批准了。初始元年(8年)九月,王莽的母亲功显君死了,王莽按照天子吊祭诸侯之礼服丧。
名家回眸
武帝可能是“一国两制”最早的构想者,因为他征服四夷后施行“因其故俗为属国”,意思就是说按照故有的风俗作为大汉的属国。
更有意思的是,汉朝还有“社会主义者”,如果按照胡适的评价,王莽就是这个“社会主义者”。
绿林、赤眉起义
继居摄二年(7年),长安附近爆发赵明、霍鸿领导的起义之后,天凤二年(15年),边郡五原及代郡又爆发农民起义。天凤四年(17年),又有临淮瓜田仪起义于会稽。同年,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吕母,因儿子吕育被县宰冤杀,遂聚众百余人为子复仇,并发展成万余人的起义队伍。各地农民起义方兴未艾,更大规模的绿林起义,在这种形势下爆发了。
天凤四年,荆州地区饥荒严重,百姓只能挖掘草根充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被饥民推为渠帅,率领数百人起义。接着,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也加入起义队伍。
这支起义军据守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不久发展成七八千人的队伍,历史上称为绿林军。
地皇二年(21年),荆州2万官兵进剿绿林军,遭到起义军迎头痛击。王匡等在云杜(今湖北京山)迎击荆州军,杀敌数千,缴获官军所有的作战物资。起义军乘胜攻取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云杜、安陆(今湖北安陆北)等地。起义军回到绿林山时,队伍已发展到5万余人。
地皇三年(22年),绿林山一带疫病流行,起义军死亡很多,不得不分兵两路,向其他地区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为“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朱鲔、张卬等率领,北进南阳,称为“新市兵”。同年七月,王匡等率起义军进攻随县(今湖北随州),平林(今湖北随州北)人陈牧、廖湛等率千余人响应,称为“平林兵”。
荆州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新莽政权摇摇欲坠,一些贵族豪富无不为之震动。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纷纷打出反莽的旗号,加入起义军。如西汉宗室刘玄,在陈牧起义后,即加入了平林兵。另一宗室刘、刘秀兄弟,则聚族人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称为“舂陵兵”,并与新市兵、平林兵联合反莽。
与南方绿林起义几乎同时,另一支义军劲旅正在东部地区打击敌人。
天凤五年(18),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聚众百余人起义。这一年,青、徐地区正闹饥荒,贫苦农民纷纷起义响应。
一年之间,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当时,东莞(今山东沂水)人逢安,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徐宣、谢禄、杨音等同时起义,共有数万人,并与樊崇会合,壮大了樊崇领导的起义力量。他们提出“杀人者死,伤人偿创”
的口号,彼此“以言辞为约束”,共同遵守义军的纪律。他们没有文书、旌旗、部曲、号令的设置。在义军内部,首领被尊称为“三老”,其次为“从事”,再次称“卒史”,相互间称“巨人”,体现了义军平等的关系。这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起义军,与南方的绿林军遥相呼应,成为当时反莽的两支主要的农民军。
樊崇与逢安等会合之后,他们联合攻打莒县未下,便向莒县东北进击,转战姑幕(今山东安丘南)一带,击败王莽军探汤侯田况,歼敌1万余人。
之后,他们北入青州,又回师泰山。义军所到之处,打击豪富,开仓赈济,深得饥民拥护。
起义军的声势,震动了新莽集团。地皇二年(21年),王莽派太师景尚、更始将军护军王党率军镇压。官军沿途烧杀掳掠,各地人民无不遭殃。第二年,樊崇再次击败王莽军,杀死其统帅景尚,取得又一次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