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时沉醉于暂时的胜利,麻痹轻敌,对还在齐地烧杀的项羽未加戒备。结果,项羽得知刘邦占领彭城的消息,心急如焚,命令他的部将继续攻齐,他自己则率精兵3万回救彭城。项羽从鲁县(今山东曲阜)南下,出胡陵(今江苏沛县北),进至萧县(今江苏萧县西北)。
这天早晨,项羽从萧县向东进击,中午就攻下了彭城。刘邦毫无戒备,只得仓促应战,加以军心涣散,竟被打得溃不成军。项羽追至彭城的东北,汉军为了找一条活路,数十万人的队伍纷纷跳入谷、泗二水逃命,以至死者十余万人之多。向西南撤退的汉军余部,也遭到楚军尾随追击,并在灵璧(今安徽濉溪西)东睢水上,被楚军拦截,又有10余万人跳入睢水逃亡。由于人多拥挤,汉军伤亡无数,以致睢水为之不流。
楚军以3万之众,围汉王三匝。刘邦突围无路,正在危急之时,突然天气骤变,刮起西北风。顿时,飞沙走石,木折屋掀,天昏地暗。楚军大乱。刘邦趁此机会,带着数十骑突出重围,逃之夭夭。
彭城之战是楚汉之争的第一次重大战役。项羽回师突袭,以少胜多;刘邦麻痹轻敌,几乎全军覆没。楚军乘胜追击,汉军不得不暂时退却。
楚军追击刘邦,并派人去沛县取其家室。最后,刘邦的家眷失散,他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都在途中被楚军俘虏。项羽将他们置于军中,作为人质。刘邦的儿子刘盈及长女鲁元公主,幸亏在途中巧遇刘邦,并在夏侯婴保护下,才免于落入敌手。
刘邦自灵璧退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又徙军砀县,并经砀县退至虞县(今河南虞城北),沿途收集败逃的余部,大部分兵力已丧失殆尽。这时,各诸侯王见刘邦大败,也都纷纷背汉投楚。
这年的五月,刘邦退至荥阳,控制这个通往关中的军事重镇,以便阻止项羽西进。荥阳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北有敖仓,是秦朝留下的关东最大的粮仓,可资利用;西有函谷关,是扼守关中的门户,可为汉军提供兵源和物资。因此刘邦退至荥阳、成皋一线,进可攻,退可守,这里成为刘邦转败为胜的必争之地。
刘邦在荥阳一面收集诸路散卒,筑甬道取敖仓积粟,以便与楚军对峙,一面由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汉书·高帝纪》),为前线补充大量的兵源。与此同时,韩信亦收兵前来会合,因此汉军的军威大振。
项羽自彭城西进,在荥阳南的京县(今河南荥阳南)、索亭(今河南荥阳西南)之间,与刘邦发生激战。楚军兵败之后,受阻于荥阳东,与汉军对峙。从此,楚汉之间的争夺战,就在荥阳、成皋一线展开。
然而,楚汉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楚强汉弱,汉军腹背受敌,形势对汉军不利。当时,在正面与汉军相抗的有项羽的主力,威胁较大;背面有章邯困守废丘,从后方威胁着汉军;西北面有司马欣、董翳、魏王豹相继背汉降楚,从北侧威胁汉军;而南面有楚将九江王英布,与项羽有矛盾,所以南侧属亟待争取的力量。刘邦当时可利用的力量,只有占据齐地与项羽对抗的田横,还有活动于楚军腹心地带的彭越。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刘邦曾经问过群臣:“我想拿出关东地区,谁能破楚立功,就把关东分封给他,谁有这个能力呢?”张良回答说:
“九江王英布是楚的枭将,跟项羽有矛盾,彭越跟齐王正在梁地反项羽,这两个人都可以利用。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让他独当一面。如果要平分关东,只要分给这三人,项羽就可以被打败了,”
张良根据当时的形势,并针对各人的特点,提出英布、彭越、韩信三人可以破楚,实际上为刘邦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争取英布背楚归汉,以削弱楚军而壮大汉军的力量,同时解除汉军南翼的压力;利用彭越继续反楚于梁地,在楚军心腹之地游动作战,以牵制和分散项羽的兵力,减少汉军正面的威胁,造成两面夹攻的局面;至于韩信则可派他北攻魏、赵等地,解除北翼的威胁,以孤立项羽。
刘邦与张良的谋略既定,就重新部署必要的力量,开始实施这项破楚的计划。
名家回眸
项羽本意是在灭了田氏兄弟之后,再举兵西进,迎战刘邦,不料他的如意算盘却被刘邦率先打破。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三月,刘邦乘项羽北伐田荣之机,抢先率军自河内南渡平阴津(今河南孟津北),东伐项羽。
连破魏赵 孤立楚军
刘邦首先派郦食其劝说魏王豹归降。本来,魏王豹降汉之后,曾经东伐项羽。后来刘邦败于彭城,魏王豹见大势已去,便以“归视亲疾”为名,告假回到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不久就绝断河津渡口,宣布背汉投楚。刘邦为了解除北侧的威胁,派郦食其劝说魏王豹归附,不料魏王豹拒降。
劝降不成,只好用兵。这年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等人攻打魏王豹。两军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西)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之间隔河相望。
魏王豹在河东的蒲坂部署重兵,企图恃黄河天险,阻止汉军从河西的临晋渡河。韩信则巧设疑阵,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魏王豹。他在临晋一带佯设大量兵力,陈列许多渡船,摆出要在临晋强渡黄河的架势。同时,又在北部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埋伏重兵,制造大量的木瓮,用绳索连接起来,作为渡河的工具。当魏王豹还在蒲坂无忧无虑的时候,汉军却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奇袭魏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王豹闻讯,不禁大吃一惊,急忙引兵迎战,却被韩信打得大败。九月,韩信攻占魏地,将俘获的魏王豹送往荥阳,并在魏地设河东、上党、太原三郡。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派人回到荥阳,请求给他3万兵力,准备北攻燕、赵,再东击齐地,以便切断楚军的粮道,与荥阳的汉军主力配合,形成对楚军的钳形攻势,最后孤立并消灭楚军。刘邦采纳这个建议,并派遣熟悉燕、赵的张耳跟韩信一起,引兵北向击赵、代。
韩信首先攻取代国。当时,陈馀是名誉上的代王,因为他长期留守赵地,辅助赵王歇治理赵国,代国一直由相国夏说代理。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赵王歇与陈馀都背汉降楚,成为刘邦侧翼的威胁。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将兵进攻代国,在阏与(今山西和顺)一举击破代兵,擒获代相夏说。韩信下魏破代之后,刘邦将他的精兵调到荥阳,以加强汉军与楚军的对抗。
公元前205年10月,韩信与张耳率兵东向,进攻与代毗邻的赵国。赵王歇与陈馀闻讯,立即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西北)屯兵20万,企图阻止汉军东进。
井陉口地势险要,关隘狭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赵国的谋臣李左车认为,汉将韩信过黄河,俘虏魏王豹,血战阏与,擒获夏说,如今在张耳协助下,汉军士气旺盛,其锋锐不可当。于是,他建议利用井陉口有利的险要条件,出奇兵战胜汉军。他说:井陉口道路狭窄,汉军长途行军,粮草一定还在大军后面,希望给我3万精兵,从小道绝断他们的辎重,赵军深沟高垒,坚营固守,不与汉军进行决战,使汉军进则欲战不能,退则没有归路,在荒凉山野得不到任何接济,用不了10天,就可将韩信、张耳的头送到赵王的面前。
李左车的作战方案切实可行,但是却遭到了陈馀的反对。陈馀声称不能用诈谋奇计,竟以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为根据,认为韩信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人,他们从千里以外来进攻赵国,士兵早已疲惫不堪,我们如果避而不打,将来再有更强大的敌人,又该怎么对付它呢!诸侯就会说我们胆怯,轻视我们,并发兵进攻我们。因此,陈馀拒不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李左车的作战方案无法实施。
韩信探知这一情况,心里十分高兴,命令汉军开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到夜半更深时分,韩信从汉军中精选轻骑2000人,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命令他们从小道绕到山上隐蔽起来,监视着赵军的动静。韩信嘱咐士兵说:“赵军只要见我军撤退,必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
到那时,你们就乘虚迅速进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
接着,韩信又派遣一支万人的队伍,作为先遣部队,开出井陉口,背靠绵蔓水,摆成背水的阵势。韩信对先遣部队的将领说:“赵军已经先占据有利的地形,并且修筑了营垒,他们不见我军主力大将的旗鼓,一定不会攻打你们先头部队,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攻打你们,我军的主力部队就会向后撤退。”正如韩信所见,赵军不但没有攻击这支汉军,反而讥笑汉军背水列阵,将自己置于无路可退的死地。
天刚刚亮,韩信率领汉军人马,竖起汉大将旗号,擂响雄壮战鼓,一路杀出井陉口。赵将陈馀立即命令士卒出击,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激战。
当两军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只见韩信、张耳丢旗弃鼓,佯装战败,带着汉军主力朝绵蔓水方向撤退。这时,赵军营垒的士卒全部出动,一面争抢汉军的旗鼓,一面追击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与背水列阵的1万先遣部队会合后,再次与赵军展开一场殊死的激战。汉军由于背水作战,前有20万赵军的追杀,后是水深流急的绵蔓水,出路只有一条:与其后退淹死在水中,不如向前拼死求活路。因此,汉军将士勇猛非凡,与赵军展开了拼死战,使赵军无法取胜。
当赵军倾巢出击、营垒空虚的时候,预先埋伏的2000汉军轻骑兵,立刻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全部的旗帜,插上2000面汉军的红旗。经过几个回合的厮杀,赵军眼看不能取胜,也无法俘获韩信等人,正想撤回营垒,不料自己的营垒已经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他们不禁大惊失色,以为赵王及将领都被汉军俘虏,顿时军心慌乱,争相逃亡。尽管赵将杀了一些逃跑的士兵,然而已经无法收拾溃散的局面。于是,汉军两面夹攻,赵军全线溃败,陈馀被杀于泜水上,赵王歇成了汉军的俘虏。
赵国谋臣李左车,受到了韩信特殊的保护。早在汉、赵两军激战之时,韩信即已传令军中,不准加害李左车,能生擒他的将赏给重金。这是因为韩信对李左车的才智格外赏识。战斗刚刚结束,李左车果然被送到韩信面前,韩信亲自为他解缚,待之以师长之礼,并向他请教攻燕伐齐的策略。
李左车不负所望,对汉军及燕国双方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李左车认为,汉军英勇善战,连克魏、代、赵,这是它的长处。然而,汉军远征久战,疲惫不堪,以疲倦之师攻打坚固的燕城,恐怕很难短期取胜。
这样,汉军的弱点就容易暴露,而且粮草供应也必然乏竭。而汉军征服不了弱小的燕国,则齐国势必倾力抵抗。如果燕、齐久攻不下,楚汉的胜负就难见分晓了,这是汉军的弱点。根据这一分析,李左车建议说:如今不如先解甲休兵,稳定赵国,抚恤百姓,犒赏将士,然后陈兵燕国边境,并派人去燕国劝降。燕国迫于汉军的声威不敢不听。燕国归顺了,齐必闻风而服。
韩信采纳李左车的意见,燕国果然不战而降。于是,韩信派人请求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以便镇抚赵国。刘邦同意照办。
韩信出奇制胜,接连夺取魏、代、赵、燕诸国,解除了汉军北翼的压力,使项羽越发孤立,也支援了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的对抗。
名家回眸
王立群对韩信如此评价:汉代的韩信是立了赫赫战功却死于皇帝之手的人,原因在于他只琢磨事,不琢磨人。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一生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然其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得罪高祖,最终死于妇人之手。
英布归汉:汉军南翼威胁的解除
与韩信北伐魏、赵同时,刘邦根据张良的建议,立即派人南下游说英布,以便进一步孤立项羽。然而,刘邦派往九江的使臣,却在六县(今安徽六安)被供养起来,一连三天,英布都不肯见他们。这位使臣就是刘邦的谒者随何。
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从下邑(今河南砀山)移军砀县,不久又退到虞县(今河南虞城北)。于是,刘邦对着部属说道:“谁能为我出使淮南,让英布发兵攻打楚军?”又说:只要他在齐国再拖住项羽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没有问题了。
刘邦如此重视英布,事情并非偶然。原来,英布自从投奔项梁之后,一直是楚军一位猛将。项梁死后,他成了项羽手下的一名将领,常常跟随项羽冲锋陷阵,出生入死。项羽率军北上救赵,英布被任命为将军。他几次击败秦军,是巨鹿之战的有功之臣。英布骁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为楚军争得了声誉。项羽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的降卒,英布就是具体执行者之一。秦王朝灭亡后,项羽率军西进关中,刘邦派兵扼守函谷关,企图拒项羽军于关外,还是英布率先从小道破关而入。所以,项羽分封诸侯,英布战功赫赫,被封为九江王。直到公元前206年八月,英布还根据项羽的密令,派人击杀楚怀王于郴县。英布对于项羽,可谓言听计从,也确实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到了田荣起兵,项羽北上攻齐,命令英布派兵支援,英布却托病未行,最后只派4000人去应付。刘邦攻占彭城,项羽急如星火,英布又借故有病,不肯出兵帮助。从此项羽恨之,几次派人责备英布,还让英布去见他。英布深惧项羽,不敢前往。因为当时诸侯纷纷起兵,项羽忙于对付,想利用英布的力量,才没有进行军事报复。刘邦想利用英布与项羽的矛盾,因此在彭城战败之后,决定联合英布,共同对付项羽。
随何知道刘邦的意图,便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使淮南。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派了20个人,跟随何一起南下。
随何到了六县,英布让主管膳食的太宰招待他们,却不肯跟随何见面。三天过去了,随何无可奈何,只好先说服太宰,请他帮忙求见英布。
英布果然被说动了。见面时,随何开门见山,劈头就提出他与项羽的关系。英布毫不犹豫,宣称自己是楚王的臣子。英布言不由衷,随何心中有数。他说:“大王与楚王同是诸侯,却自称是楚王的臣下,无疑认定楚国强大可以‘托国’。”接着,随何列举他们之间的矛盾,指出项羽北上攻齐,英布只派4000人支援,这哪像为人臣子。刘邦攻取彭城,项羽还在齐地,英布本应出兵与项羽会战彭城,但是英布坐山观虎斗,竟不动一兵一卒,也不像为人臣子的样子呀!最后随何一语道破:英布不过名誉上向楚称臣,实际上想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现在不背楚是因为汉弱的缘故。
为了劝说英布归附刘邦,随何分析了楚汉战争的形势。他认为项羽背盟约,杀义帝,负有不义之名。且楚军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战线很长,以致老弱转输粮草于千里之外,士兵疲于奔命。汉王守成皋、荥阳一带,取用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兵防守边塞。所以,只要汉军坚守不动,楚军进退两难,形势对汉军有利。随何又故作姿态,对英布心甘情愿托身于危亡的西楚表示大惑不解。又说:“只要大王发兵背楚,将楚王再拖住几个月,汉军就可以夺取天下了。大王归附了汉王,一定会得到裂地封王,九江还是属于大王所有。”经过随何的劝说,英布私下答应背楚归汉。
当时,项羽的使臣也在九江,住在客舍里,正催着英布发兵助楚。随何见此情景,便直闯客舍,责问项羽的使臣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你们凭什么让他发兵?”随何见机行事,搞得英布骑虎难下,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