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反经》学生活
21872700000019

第19章 时宜(2)

秦朝末年,各诸侯们都起来反叛秦王朝,秦朝就让大将章邯领兵把赵王包围在钜鹿了。楚怀王知道之后,就派上将军宋义和项羽领兵到北方援助赵王。楚军行进到了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就停止前进了。项羽对宋义说:“现在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形势非常危险,我军应该马上渡河,和赵军来一个内外挟击,秦军腹背受敌,就会大败!”宋义说:“你说的不对,想要拍死牛背上的大虻虫,就不能杀死牛背上的小虱子。这个比喻是说我们领兵是要消灭秦朝而不能全力打章邯。秦军现在正全力围攻赵国,秦军如果胜利了就一定会疲备不堪。我们就可以趁此机会来消灭秦朝。秦军如果失败了,我们就可以向西长驱直入,就可以实现我们灭秦的大事了!现在我们不急于前进,让他们两家打去吧,我们将等着收取渔翁之利吧。要说武艺我不如你,要是坐下来用计谋、策略,你就不如我了。”

宋义的一席言论把项羽的肺都要气炸了,就说:“楚王让你带兵攻打秦朝,你却到此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我国今年的农业收成不好,老百姓生活艰苦,我军的粮草很少,现在士兵们只能吃一顿杂粮和蔬菜。你还要用酒肉大会宾客,不肯渡河从赵国取得粮食,和他们一起进攻秦军,却要等秦军的失败。那样强大的秦军攻打一个才建立的赵国,从各方面的情况看赵国都要被秦军打败的。赵同军败,国亡,秦国的势力不是更大了,我们还会有什么机会可乘呢!更何况我军新近失败,楚王坐立不安,焦虑万分,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仍,让你一人统领,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你的手里,封你为上将军,你却不顾国家的安危,不想士兵的死活,却背后作此徇私的事情——是指宋义让他儿子到齐国去做宰相之事,你不是一个安邦定国的人!”

当天夜里项羽就杀死了宋义,统率全军渡过了漳河。过河之后就把渡船打坏沉到河底,又把军中的锅、碗等炊具也打碎了,向士兵们宣布:“我们只能勇猛前进,不能后退!”于是项羽率领全军和赵军一起把秦军打得大败。上边说的两件事情相类似,但是形势和时机是大不相同的。

东汉末年的宋义上将军要等着秦、赵两家军队,两败俱伤。这看起来和卞庄刺虎的事情一样,然而两件事情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在战国时相邻的国家互相攻打是常事——史家称这个时期为战同,一般是不会马上出现危急。是可以用卞庄刺虎的办法,进行一段观望,等待有利时机,来收渔翁之利。

宋义和项羽所处的时代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到了秦朝的政策不得民心时候,这时的楚国和赵国都是反秦时形成的新国家。他们两国的实力是根本不能和秦国相比的,在这样一种危险时刻,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前进就会取得成功,后退就会失败。上面的故事说明相类似的事件,却存在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形势和不同的机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生搬硬套,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切实可行的结论。

韩信是汉王刘邦的大将,他领兵去攻打赵国,行军到太行山的要隘井陉口时,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他首先挑选了两千名精明强干的轻装骑兵,每个人手里拿一面汉军的红色旗帜,从小路隐蔽向前行进。走到能够埋伏起来,可以看清赵国军营的动静的山坡上隐蔽起来,等待时机。又再三强调说:“赵军看见我军败退逃跑,他们一定会倾巢出动来追击我军,这时你们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不顾一切冲进赵军的军营里,把赵国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我们汉军的红色旗帜。”韩信又派遣一万兵马先出发,到了河边布了一个背对着河水的阵势。第二一天,天刚亮的时候,韩信就披挂完了提枪上了战车,树起了大将军的旗帜,放上了战鼓,于是就带领一路人马擂鼓出发了,来到了太行山上最险要的地方井陉口。赵军看到汉军来了,就立刻大开营门去迎击汉军。双方相持激战了很久。韩信才假装打不过而败退了,一路上把军旗、战鼓等物抛弃在地上,快速退回到了布在河边的军阵里。布在河边的军队,打开寨门把韩信等迎入阵中之后,又回身挺枪、挥刀同赵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赵军果然不出韩信所料,真的全部冲杀出来了,他们一边追赶韩信一边争着收拾汉军抛弃在路上的军旗、战鼓等物品。这时韩信和军队已经回到了水边的军队里了,韩信的士兵为了活命都争先恐后英勇作战,经过一场生死激战,赵军不能立刻取胜。

韩信先前派出去的两千名精锐轻骑,这时正在等待着赵国的军队倾城出来去追击韩信,拾取汉军抛弃的物品,看到了赵军的这些举动,他们就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里,把赵军的旗帜很快换成了汉军的红色旗帜。赵军不能击败韩信背水而战的汉军,又不能抓住汉军将官,就想收兵回营,回头一看营垒里全是汉军的红色旗帜,军队里的官兵就大为惊慌失措无心作战,想着汉军已经俘获了他们赵国的国君和将领了,因此就大乱起来,战士就转身大喊大叫着逃跑了,赵军乱了阵脚。赵将竭力制止,杀死了不少人,仍然没效。常言说兵败如山倒,是没法阻止的。在这种情况下,韩信一声令下,汉军就勇猛进攻,如虎入羊群,所向无敌,大败赵军,俘虏、活捉了很多赵军的士兵和将领。汉军的各位将士带着各自新获的人头和俘虏等到韩信面前请功领赏,并向韩信祝贺胜利。还有人向韩信提出了问题说:“兵法上说,排兵布阵应依山傍水,将军你这一回却是背水布阵,而且还打了大胜仗,不知你用的是什么战术?”韩信回答说:“兵法上不是也说把军队放在危险的地方才能够力争存活获得胜利吗!何况这些人不是经过我韩信训练过有战斗力听我调度的战士,就是说:‘驱赶着没战斗经验的平民百姓去打仗!’在这种情况下不把他们安排在‘死地’,使他们每个人都为了不被对方杀死而英勇打仗,战斗是不可能取胜的。如果现在把这些人安排在有可能逃生的地形下打仗,他们看见敌人来了早就一哄而散逃跑了,还怎么让他们去和敌人打仗呢?”

现在再举一个例子,汉王刘邦在一次行动中一举夺得五家诸侯,又率领这五路诸侯的人马攻进了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当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项羽和他的军队当时都在齐国。项羽得到都城被汉王刘邦占领之后十分恼火,就率军离开齐国,回去攻打汉王,要夺回自己的根据地彭城。军队行进到睢木与汉军相遇。就在睢水河边排开了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血战,经过激烈的争斗厮杀,项羽打败了汉王,楚军杀死了许多汉军,汉军兵将的尸体都掉到了睢水河里,河水被汉军尸体堵住了,不能流动,可知死人之多。

上边说的这两个故事,由于当时的领导者的情绪、态度不同,就造成了相同的形势,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荀悦说道:“韩信领兵攻打赵国,韩信把军队布置在泜水河边,赵军却不能打败汉军。在彭城那一次,汉王也是把军队布置在睢水河边,项羽的军队却取得了大胜利。这都是什么原因呢?”荀悦解释说:“赵军离开自己的根据地,看到行动顺利就前进,碰到了困难就后退。抱着打败仗收兵回营的思想,没有英勇奋战的决心。韩信的军队心情却不一样,背水布阵没有一点后退的地方,他们都定下了奋战求生的决心,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希望,这就是韩信能够战胜赵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汉王虽说打下了楚国的首都彭城,不想着应付项羽来反击,却是大会宾客,饮酒取乐,士兵们自然都不想别的,落得安乐,就会产生松懈麻痹的思想。没有了斗志,楚军的战斗力很强大,反被汉王攻占了国都,项羽带领丧失国都的军队回来争夺自己的都城,解救自己的妻儿老小、亲朋好友,兵、将们都怀着愤怒激昂的斗志去挽救国家。个个都以性命拚一死战,这样的军队怎能不打胜仗。这就是汉军失败的原因。事实清楚的展现了,韩信选用了死里求生的精兵去抵御赵军,赵王却派出三心二意的士兵去进攻韩信。项羽选用抱有复仇思想的军队去进攻汉军,而汉王却用麻痹松懈、没有斗志的军队去对付项羽。

智慧金言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制定什么计划,都要根据时间、机会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事件的发展来变通自己的策略,这是决策者要把握的关键,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