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石公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夫英雄者,国家之干;士民者,国家之半。得其干,收其半,则政行而无怨。知人则哲,唯帝难之慎哉!
译文
黄石公说:“网罗英雄豪杰,敌国就会势穷力竭。”英雄豪杰是国家的栋梁;有教养的国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厚待栋梁之材,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国家的政策才能得以贯彻执行,人民群众也不会有怨言。由此可知,知人然后才会明哲。对于帝王来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千万谨慎啊!
解读
在以前太平的时候,诸侯当时有两支军队,而方伯有三军,天子就有六军。特别是在世道混乱时就会发生叛逆,而当时王恩枯竭就结盟、立誓,相互征伐。当政治力量势均力敌,无法一决高下的时候,争霸的双方就开始招揽天下的各路英雄。其实这也可以说明,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兴盛,失去人才国家就会衰亡。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从前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共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侍从阻止他,桓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俸禄,当然也会轻视他们的君王;君王如果轻视霸主,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所以即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难道我敢轻视霸主吗?”于是,齐桓公就去了五次才见到稷。
《尚书》说:“能得到贤人并拜他为师的可以称王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齐宣王召见颜触时说:“颜触你到前面来。”颜触也说:“大王你到前面来。”颜触到前面去是为了表明他是为权势,而齐宣王到前面去只是为了说明他礼贤下士。
活学活用
《尚书》说:“能够将贤人尊敬为老师的人可以称王天下。”怎么证明它呢?从前齐宣王召见颜触,说:“颜触,你到我跟前来!”颜触也说:“大王,你到我跟前来!”并说:“我主动到大王跟前,是仰慕权势;而大王到我跟前来是礼贤下
士。与其让我倾慕权势,不如大王能礼贤下士。”
齐宣王一听愤然作色说:“是王者高贵呢?还是士高贵?”
颜触回答说:“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下令说:‘有谁敢到柳下季坟墓周围五百步之内打柴的,杀勿赦。’又下令说:‘有谁能得到齐王人头的,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此可以说,活着的大王的人头,还不如一个死士的坟墓。”
齐宣王于是被颜触说服,随后竟然拜触为师。
谚语说:“洗澡不一定非要去江河中,重要的是能洗去污垢就行;骑马不一定非骑骐骥这样的名马不可,只要马跑得快就行;用人无须他多么贤德,只要他通于治国之道就行;娶妻不必要求她们的出身都是名门望族,只要贞节漂亮就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前,齐国的舌辩家淳于髡对齐宣王说:“古代君主喜欢马,大王也喜欢马;古代君主喜欢美味,大王也喜欢佳肴;古代的君王喜欢美女,大王也喜欢绝色;古代的君主喜欢贤士,惟独大王偏不喜欢。”
齐宣王辩解说:“国家没有贤能之士啊!如果有的话,我还是会乐于选用他们的嘛。”
淳于髡巧妙地反驳说:“古代有骅骝骐骥这样的名马,现在没有,大王都能从众马中挑选出那么多的好马来,说明大王真是喜欢名马;古代有豹胎、象胎那样的美味名菜,现在没有,大王却从众菜中挑选出那么多美味佳肴,说明大王确实喜欢美味;古代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人,现在没有,大王却从众女子中挑选出那么多美女佳丽,这说明大王真是喜欢美色的。可是对于贤能之人,大王现在却一定等待尧舜禹汤时代那样的贤士出来才喜欢他们,那么他们也必然不会喜欢像大王这样的君主了。”
智慧金言
《淮南子》说:“没有功绩而能知道他的才能,只有尧对舜才能做到;功成事立而知道他的贤能,这是市井之人了解舜的途径。”以此推断,如果殷朝没有鸣条战事,伊尹就只能是陪嫁到有莘国的陪臣;周朝没有牧野之战的胜利,姜太公就只能是渭水河畔的钓鱼人。他们怎么能在石刻、史籍中留下名字,将其功勋存留在国家档案中呢?所以说:“贤与不肖,是人的才能;能不能遇到机会,是机遇。”这话说得太对了。黄石公说:“把敌国的英雄豪杰都网罗过来,那么,敌国就危险了。”英雄豪杰是国家的骨干,贤能的人,人虽不多,但能占国家能量的一半。优厚这些骨干,收买这个一半,那么,政令就能通行无阻,百姓也无怨言了。知人而后才会明哲,对于帝王来说,这是最困难的。千万要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