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做人,让你人财两旺
21874300000010

第10章 人脉即财脉,让你人财两旺(3)

与之相反的是,由于受到家族的影响,出身贵族的肯尼迪却很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形象获取选民的信任。在他与竞争对手尼克松的电视辩论上,年轻、英俊、风流倜傥的肯尼迪浑身散发着领袖的魅力,看起来坚定、自信、沉着,他给选民的形象是不仅能够主宰美国的政坛,而且能平衡世界的局面。在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握手动作上,就使得一位政治评论家宣称“肯尼迪已经获胜”,因为他认为肯尼迪的领袖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在选票上获得优势是水到渠成的。

几十年过去了,肯尼迪的形象一直让人难以忘怀,是世界领袖的标准形象。就连克林顿也是受到肯尼迪的影响,从小立志从政,他以肯尼迪为榜样,也终于成为美国总统。

无论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外在的形象都会和你的命运、事业密切相关,没有人会信赖一个形象邋遢的人。因此,你的形象决定了你个人机遇的多少,也决定了你对人生质量的取舍,可以说,你的形象关乎你的一切价值。

亨利·福特说:“好形象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通行证。”奥巴马当选成功后,挑剔也如影随行,关注的目光不再是狂热而是审视了。一些营销专家们甚至开始分析这次美国选举史上最成功的营销——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必然结果,因为交到奥巴马手里的不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

营销不可耻,毕竟不是华盛顿那众望所归的纯真年代了。但奥巴马要感谢的除了他的智囊团,还要有形象顾问,他的魅力四射,那些恰到好处的着装功不可没。他的着装直追当年的肯尼迪,甚至,比肯尼迪传递更多的信息:寒冷天气下的红色领带,除了温暖还代表他的政治立场,固执的黑色西装象征首位非洲裔美国总统的诞生。

马克·吐温说:“着装成就人。”这话比中国的“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更能揭示着装的本质——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你的行头传递出来的信息!

多考虑一下别人

处处替别人考虑,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是每个人都应必备的道德素养之一。适应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多替别人着想。

在为人处世中,有的人很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脉,从而在生活和事业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然而,有的人在与他人相处时,误解、矛盾频频发生,造成双方尴尬、怨恨,甚至大打出手。这是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是否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多为别人考虑一下。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种下善因,最终获得的当然是善果。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常常为他人着想,那么,别人也会以此相报。交往中的矛盾只要不是重大原则问题,就选择宽容、选择忍让,这样,你的委曲求全能感化对方,矛盾也就会随之化解了。

有这样一则故事:

曾有一位禅师走在漆黑的道路上,由于道路太黑了,来往的行人难免会磕磕碰碰的,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去,远远地就看到有一个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瞎子,根本就看不见,却每一天晚上都提着一盏灯笼!”

这位禅师也感觉十分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时,他就上前问道:“你真的是一个盲人吗?”

那个提灯笼的人回答说:“是的,打从我生下来就没有看到过光明,对我而言,白天与黑夜都是相同的,甚至我连灯光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

禅师更加地迷惑了,又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要打灯笼呢?灯笼的样子你甚至都不知道,灯光给你的感觉是如何的。”

盲人回答说:“我听过别人说,只要一到晚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和我一样,都是一个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才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十分感动地叹道:“你所做的这一切原来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默了一会儿,又回答说:“不是的,我只是为了我自己!”

这时禅师更加迷惑了,又问道:“为何呢?”

盲人答道:“你向我走来的时候有没有被别人碰撞到?”

禅师回答说;“有的呀,就是刚才,被两个不留心的人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一个盲人,不管是什么我都看不到,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亮,同时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到而撞到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多替别人考虑一下,很多时候,为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你只有经常替别人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别人才会拿你当朋友,才会接纳你,信任你,帮助你。如果事事只考虑自己,鼠目寸光,那么,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一个很偏僻的山村,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种植稻谷,可每年的收成都很低,不能养家糊口。有一个聪明的农夫就决定到山外寻找一些优质的稻种,终于如愿以偿。第一年试种,产量果然增加了不少,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左邻右舍就想从他那里换取一些稻种,可这位农夫想,如果产量都提高了,自己不就不能发财了?所以他就没有答应乡亲们的请求。第二年,他更加辛勤劳作,期盼能有更好的收成,但始料不及的是,稻子又回到了原来的产量上。原来,在稻谷授粉时,由于别人的稻子与他家的不同,蜜蜂使他家的稻子接种了别家的花粉,他家的产量也就降低了。

上文中的那位盲人的心胸与这位农夫的自私自利形成了鲜明对照。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照亮别人也就是照亮自己,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亦能惠及自身。诚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多数人难以彻底做到,但在为人处世时,只考虑自己也是不行的。不考虑他人和社会,只能被别人看不起,而无法拥有真正的友情。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的孤家寡人,最终只会被社会淘汰。

不可否认,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生哲学,有的甚至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置道德、法纪于不顾,干出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勾当。在他们眼里,受损的是别人,得利的是自己,把“害人终会害己”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某报曾刊登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专制假罐头的商人,一天吃了别人送的罐头后上吐下泻,他想状告生产商,却发现被告正是自己。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利益相关,在某个时候,损害了别人利益的同时,自身的利益也一定会受到损失。

在决定做某件事之前,首先要想想别人的感受,想想此事会引起的后果以及被牵连的人的感受。也许很多人会问:“每天都这样做,你不感觉到累吗?”可是,在他们问这话的时候,是否真的应该想一想?有多少人在做事的时候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理会他人?无论任何事情,牵涉的人都不可能只是一个独立的“我”。所以,“我”是和大家相连的。所以,你应该首先考虑到你牵涉到的人。多想想别人的感受不应该感到累。之所以感到累,是你还没有从内心做到遇事“多为别人考虑一下”。

“人”这个字是靠一撇一捺互相支撑起来才组成的。多为别人想想,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人的两只眼睛是平行长着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耳,是左右并列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的鼻端,共有两个孔,所以不应该一个鼻孔出气;人只有一条舌头,所以不能说两面话;虽然人的心只有一个,但是却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别人考虑一下,不能偏心。

也有一种这样的说法:“轻易地做了一个人,却要艰难地学会做人。”其实,一只眼睛就够用了,第二只眼睛是让你确信所有事物都有深度;一只耳朵就够用了,第二只耳朵是让你确信所有的话语都有深意。一个人生来就应当平等看人,明辨是非,不做墙头草,凡事更应该多为别人着想一下。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伟人甘地,有一次乘火车,他的一只鞋掉到了铁轨旁,此时火车的汽笛宣告他已经不可能再下去捡鞋了。于是甘地急忙把还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扔下去,然后才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同行的人不解地问甘地为什么这样做,甘地认真地说:“这样一来,路过铁轨旁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子。”甘地为别人考虑得多么周到啊!他遇事考虑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处处为别人考虑。

其实为他人着想就等于为自己着想。为他人着想,并不一定要在他人必经的路边放上金子,有时候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话、一点儿谅解,就会成为别人越过坎坷道路上的一股助力,也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哲学家莫尔在《乌托邦》一书里说过:金银远远赶不上铁的用处大。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别人着想的人,即便自己给出的只是铁,于别人来说也会是金,即便自己付出的只是一句真心的祝福,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处处替别人考虑,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是每个人都应必备的道德素养之一。适应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多替别人着想。因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冲突和内耗,我们每个人才会真正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温暖。

在爱的怀抱里生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容易形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一些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习惯。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了解父母的兴趣吗?你知道爷爷、奶奶最喜欢吃什么东西吗?在我们紧张工作的同时,也别忘了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能够这样,你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意义,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多姿多彩。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对于未来从来都不用担心。

生活中,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当我们生活无忧时,是否应想到要为那些贫困的人们做点什么?当我们看到别人进步时,是否可以豁达地道一声祝福?不要忘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公平之秤。那些对他人冷漠、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也会被他人疏远;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爱心,处处为他人着想,也一定会得到回报。

如何拓展你的人脉

一个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则往往只会照应和自己关系好、走得较近的朋友,而对于其他很多初次见面的人却采取了旁若无人、置之不理的态度。你需要在交际中找对方法,找对了方法,就会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优质人脉圈。

社会学家博恩·希斯有一套着名的人脉学理论——1:25裂变定律:如果你认识一个人,那么通过他,你就有可能再认识25个人。这套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采用。他们在营销过程中,推行微笑服务,让服务人员不要得罪任何一名顾客,因为在每一位顾客的身后,潜藏着25个客户。

当这一理论引入成功学领域后,一时被奉为至宝,人人都明白了人脉的重要性。有一阵子,在国内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内地的一些私营企业为了拓展黄金人脉,花高价或通过巨额赞助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名校插班学习,自己也通过某种方式,到高官云集的地方进修。他们说,扩大社交圈,拓展黄金人脉是他们的潜在目的。

美国作家柯达曾说过:“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积累的成果。”那么,想要成功的人就要及早拓展自己的人脉,即拓展你的人际关系。

所谓开拓人际关系,指的是必须具有对细微事件、各种人物的捕获和筛选的能力。一个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则往往只会照应和自己关系好、走得较近的朋友,而对于其他很多初次见面的人却采取了旁若无人、置之不理的态度。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邂逅我们的人脉,将缘分做深做厚。

只要你想想就会发现,当你需要跳槽的时候,或许会找一家猎头公司,当你的公司需要人才的时候,或许会到招聘会上无目的地去搜索合适的人才,而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朋友的推荐,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都想马上拓展自己的人脉圈。但是,有的人觉得和人拉关系不外乎吃吃喝喝,其实不然。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拓展自己人脉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找对了方法,就会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优质人脉圈。

小丽是一个很喜欢旅游的女孩。一天,小丽在一个网站看到了杭州等许多大都市流行周末和朋友到外面去旅游。于是,经过商量,小丽和朋友们约定每月去附近一些山野游玩几天。他们第一站选择在宁波象山一个还未对外开放的渔村小列岛。他们白天在深海钓鱼,晚上就在岛上烧烤,在帐篷里躺一晚,听海涛拍岸,看海上的日出……短短的三天很快过去了,小丽和朋友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而且彼此之间的友谊也更进了一步。现在,小丽和朋友们每个月都会选择一个地方,释放一个月来的心情,且还增加朋友间的友谊。

这是一种通过参加团体活动来拓展人脉的方法,只有方法运用得当,拓展人脉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么,来找一下适合自己的拓展人脉的方法吧:

1.提升自己的价值。

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是个有用之人,这是最核心的。人际间相互来往的目的无外乎互惠、互助、互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交往很快将消失掉。并非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以功利为目的,但能够长久保持密切往来,一定有利益关联或以情感为纽带,繁忙的职场人没工夫应酬无聊的场合。看尽眼前和长远,你都不可能对他人有价值,那谁爱搭理你呢?

2.乐于和别人分享。

不管是信息、金钱利益或工作机会,懂得分享的人,最终往往可以获得更多。“赚钱机会非常多,一个人无法把所有的钱赚走。”这是潮汕人的生意经,他们遇到可做的生意,总是将他们介绍给自己的同乡一起做,所以,在世界各地,潮汕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交际圈,因为所有的潮汕人都是一个圈子的。

3.从身边开始挖掘和积累。

拓展人脉圈子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从对身边的挖掘和积累开始,先善对亲人,再打好与老师、同学、朋友、老乡、同事的关系,最后突围到更大的圈子。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就这么认为:“不一定是同班同学,也不一定睡上下铺,但只要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就会有一种亲近感。现在同学之中很多人已经在各自的行业里逐渐进入角色,这个同学网络就成了非常宝贵的资源。”譬如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启动资金就来自于他的亲戚、学生、死党。其中有几个人曾经跟他从杭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回杭州,几历失败,却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