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有温度,微笑有热度
纯洁是一颗种子,谁播种下了纯洁的种子,谁就能收获美丽和温馨;微笑是一种感召,谁品尝了微笑的感召,谁就能收获美好和温暖。
谢羽结束了三年的支教工作,调回市里的中学,当他回到市里的当天,几个大学同学就来为他接风洗尘,并要求他讲一讲在甘肃支教的故事。
谢羽说那里的孩子,说那里的牧民,说那里的春天,说那里的小草。还有人开玩笑问起谢羽在甘肃有没有艳遇。谢羽说,还真有一次。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谢羽身上,开始听他讲述自己的艳遇故事:
他到甘肃的第二个月,大雪压境,孩子都无法来上课了。过了三四天,宿舍里的东西全部吃完了。但外面过膝的大雪让他无法外出采购食物。就在那个食物告罄的傍晚,一个年轻的藏族姑娘提着一个大包出现在他的宿舍前,她用非常生硬的汉语喊:“谢老师,谢老师!”
谢羽推开门,发现她是他的一个小男生的姐姐。
那个小男生非常顽皮捣蛋,有一次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谢羽要惩罚他,他竟然暴怒不已,想与谢羽动手。学校老师见势不妙,叫来了他的姐姐,小男生一见到姐姐,突然温顺起来,低着头,眼里全是悔意。
后来,谢羽听那个小男生说,家里就姐弟俩,姐姐靠放牛来养活这个家,他很心疼姐姐。谢羽知道姐弟俩的身世后,特意留心那个小男孩,有时候多分发给他一块橡皮或是一支铅笔,还会把家人寄来的营养品和糖果分些给他,让他带回家跟姐姐一起吃。
谢羽面对着眼前的姑娘,真的不知所措,毕竟夜幕已经降临,要是让她进来吧,这孤男寡女的有点不方便,要是不请她进来吧,姑娘就杵在门外,很尴尬的。
谢羽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姑娘却径直走了进来,她大方地拿出许多食物,还帮谢羽生了火。谢羽不停地向她表示感谢,并说那些食物他要付钱。姑娘着急地摇着头,说:“不用花钱,老师,您对我弟弟这么好,我送点东西来,那是应该的。”
一阵寒风吹散了姑娘的长发,姑娘连忙去把窗户关严实,然后她做了一件让谢羽瞠目结舌的事,她竟然起身坐到了谢羽的被窝里,说:“我给谢老师暖暖被子。”
听到这里,大家开始起哄了。
有人调侃道:“谢羽,你真有艳福啊!以后有这好事,别忘了把我也带上!”
有人嬉皮笑脸地说:“谢羽,原来姑娘是来跟你洞房的?”
还有人打趣地说:“谢羽,你这支教壮举没有白干啊?竟然抱得美人归!”
谢羽看看大家,说:“当时我也蒙了,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后来呢?”
“后来啊!”谢羽继续了他的故事:
后来,姑娘慢慢脱下了外衣,身子进入了被窝,谢羽不知该说什么,把头别向一边,不敢看那姑娘;外面风雪很大,还呼呼地呼啸着,不知因为屋里有盆火,还是自己纷乱的心绪,谢羽一点也不觉得冷。正在谢羽处于尴尬、难堪与臆想的矛盾之时,姑娘却说话了:“谢老师,你的被窝暖和了,你可以进来睡觉了。”
包厢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谢羽的下文,谢羽说:“你们知道后来那位姑娘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别卖关子了,”一个同学不耐烦了,“赶紧继续你的色情故事!”
“姑娘迅速起了床,穿好了衣服,回头又用手摸了摸热被窝,说:‘真暖和,谢老师,你快睡觉吧,我要走了。’姑娘说完后,就走到门口,回头给我一个甜美的微笑。”
谢羽讲到这里,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顿时我感觉好温暖!”
“我们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开玩笑的同学也脸红了,“原来还有这么纯真、纯洁、纯美的温暖!”
心灵有约:
精神是纯洁的,微笑是温暖的。纯洁是一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微笑是一株兰草,处幽谷而独芳。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着甜蜜和喜悦。热爱微笑的人,生命洋溢着温馨和快乐。
呼唤真诚,照亮温馨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任何生命都有属于他的真、善、美。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对,才能架起友谊的桥梁。
1942年,托马森35岁,他曾受邀为很多大富翁的花园做园艺护理,并且颇受好评。因此,那时的他已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园艺工了。
有一天,一个叫杜卡斯的年轻人找到托马森,想让他为一位63岁的老爷爷的花园做园艺工,据说这位老爷爷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很安静的老爷爷,休闲时间只做两件事,一是独自散步,一是练习小提琴。
托马森欣然同意去给那位老爷爷服务,一天,托马森正在为草坪修剪,突然从花园中传来小提琴悠扬的旋律。爱好音乐的托马森顺着琴声望去,只见一个老爷爷正在如痴如醉地拉着琴,心无旁骛。
托马森禁不住驻足聆听,听到酣处,他微微闭上眼睛享受着,突然他睁开了眼睛,上前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您是不是有个音调拉得太高了?”
老爷爷上下打量了一番托马森,疑虑地想,看这个园艺工的穿着打扮如此粗俗,没想到竟然懂音律,不过,我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于是,老爷爷没有言语,继续拉琴。
不过,一段时间之后,老爷爷的疑心越来越重,总觉得小提琴拉得走调了。老爷爷索性停了下来,兴致盎然地和还在旁边聆听琴声的托马森讨论起来。
一周之后,托马森再次来老爷爷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后,老爷爷拉着托马森的手说:“我根据你的建议,苦练了一个星期,你看这次拉得怎样?”说完,老爷爷娴熟地拉起了琴弓。
“这次没有跑调,但有个节拍还是拉得不够理想。”听完演奏,托马森直言不讳地说。老爷爷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表示虚心接受,他说:“你还有什么指教吗?”
这时,托马森好像意识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说:“老爷爷,我对音乐也是一知半解,您还是去找专业的音乐人士才行啊。”
老爷爷笑了笑,说:“我曾经找过专业人士,但他们都夸奖我拉得好,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提出如此中肯的意见,我真要感谢你,你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做我的真朋友。”
托马森被老爷爷夸得胀红了脸,羞愧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虽然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一定能找到朋友。”
后来,托马森和老爷爷成了挚友,每个星期都要来老爷爷的住所切磋琴技。托马森也知道了,这个老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再后来,有一天,爱因斯坦的助手杜卡斯对他说:“一个大人物要来拜访您。”爱因斯坦摆摆手说:“让他下次再来吧,我已经有约了。”不一会儿,只见托马森拿着园艺工具走进了爱因斯坦的院子。
1979年,在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一个叫托马森的老爷爷根据回忆,撰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书中披露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受到读者的喜爱。
书的扉页写道:“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显赫还是卑微,只要真诚就能找到知音,愿天下的人都真诚相待。”
心灵有约:
人与人之间交往,要想达到和谐友好的境界,就必须以互相真诚为前提。真诚不需要充足理由,它只需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栽培、谅解去呵护。真诚能打开人的心灵大门,它不会因时间而变淡,也不会因争吵而破裂,它是你生命中最不可缺的力量。
友谊勾勒出的温存
人们常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友谊是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闪亮的“点金石”。真诚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朋友,愿我们都拥有它!
华是个已届中年的收藏爱好者,虽然不太专业,可是很用心。大大小小的物件已经收藏了上百件,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瓷碗,貌似年代久远的青花瓷,这是他十几年前出差时在一个老城的古玩市场淘来的。
华在收藏过程中,认识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荣。荣也收藏了一个瓷瓶,是他十几年前出差时在一个老城的古玩市场淘来的。
有一天,两人无意中聊起心爱的物件,说得兴起,都忍不住想要去观赏对方的爱物。于是华带了心爱的瓷碗去了荣的家。在荣的家里,华看到了荣的漂亮瓷瓶。他们对彼此心爱的物件,也都爱不释手。
后来,荣忽然半开玩笑地提议:“干脆咱俩把这瓷碗瓷瓶交换一下吧?咱们遇见,它们遇见,都是缘分呢。”
华先愣了一下,然后笑起来,因为刚刚他也忽然生出了同样的想法。虽然两个物件款式和瓷质不同,但看上去都那么精致美好,就像他们这十几年的友情。于是两人交换了爱物,各自重新珍藏了对方的心爱之物。
半年后,央视“鉴宝”栏目走进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很多收藏爱好者蜂拥至电视台,参加藏品的海选。华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去参加鉴宝,至少应该去鉴定一下和那个朋友交换的瓷瓶。
华一直沉默着,不管别人怎么劝都没有点头。直到海选快结束时,他才说了两个字:“不去。”他果然没去,只守在电视机前,等候看当时鉴宝的转播。妻子在旁边嘟哝他:“干吗不去找专家鉴定一下呢?没准儿,他会去呢。到底是交换来的,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久以后,中央二台转播了那期鉴宝实况,其中也有几个鉴宝人是华认识的藏友,但直到节目结束,他都没有看到荣的出现。
华的心在那一刻有一种轻松的、温暖的释然。他知道,荣的想法一定和他一样。事实上,华真的很想去参加这次难得的鉴宝活动。虽然喜欢收藏,可是他知道自己只是业余水平,所有收藏的东西是真品还是赝品,当然是专家的话更有权威。作为收藏爱好者,他心里很盼望自己收藏的物品能得到专家的肯定,更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跟专家学习和交流一下,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不去。
华心想,如果那个瓷瓶真是宝贝,必定价值连城。但两人交换了,再珍贵,朋友也不会索回,可在朋友心里,必定会有不舍和惋惜;如果那个瓷瓶是个普通工艺品,他和朋友都难免会非常失望,甚至会觉得当初自己不该交换,因为自己那件有可能是真品。如此,不管怎样,都会影响他和朋友的感情。藏品的真伪固然重要,可他觉得,友情同样重要,他不想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友情摆到专家面前去鉴定。
荣的想法和华的一样,荣也认为,他们的友情不需要鉴定,或者,他们的友情已经通过了鉴定,而这友情,才是他所有藏品中最珍贵、最难得的东西,才是温暖彼此心灵的最珍贵的真品。
心灵有约:
友谊是一个圣洁而神秘、古老而年轻的话题。最珍贵的友谊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诚的友谊是朋友间一种美好的、高尚的情感交流,像露珠一样纯洁,像阳光一样温暖,像春风一样和煦!
关爱别人,温暖自己
人人都需要关爱,人人都需要关心,人人都需要温暖。一句亲切的问候,如微风吹拂心湖,温暖漾起美丽的涟漪;一声诚挚的祝福,如冬日暖阳,带给人阳光与温暖;一份浓浓的关爱,如花池中盛开的鲜花,芳香温馨。
刘强先前是个小偷,在小镇上靠不劳而获生活。从镇民的角度看,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他后来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其实这次的事故对懒惰的刘强来说,不是报应,而是福祉。
刘强成了乞丐,东家讨米,西家讨钱,艰难地蹒跚在小镇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在小镇生活的人们,大多知道刘强先前的不轨行为,然而人皆有仁慈之心,淳朴的人们看到刘强现在这个样子,还是大方地把财物施舍给他。
善良的邻居王大叔说:“刘强现在不是一个小偷,而是一个落魄的乞丐,刘强需要帮助和关爱,所以我们要帮助他渡过难关,并给与他最亲切的关爱。”
后来政府扶贫助困,安排刘强参加工作,工资虽然很低,但刘强不用再乞讨了,刘强的生活开始变得安定,因为刘强是残疾人,大家依然热心地帮助他,这让他感激、感动,同时也有了感恩之心。
从此,刘强不仅认真地工作,还在闲暇时帮别人一点小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