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仅仅是一根香蕉,这是他当时所能找到的唯一的奖品了,而科学家也为此感动。因为他所取得的成果已得到了领导的承认,从此以后,一旦有技术人员攻克重大技术难题,该公司就奖给他一只金制香蕉形别针以资鼓励。
公司总裁在没有别的东西只是一根香蕉时也要拿出来作为鼓励奖品,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员工的行为受到肯定后,有利于他继续重复所希望出现的行为。这正如小孩学走路时,当他走出了步态并不雅的第一步后,就立即鼓励他走出第二步、第三步,直到他真正学会走路为止。
二是使其他人看到,只要按制度要求去做,就可以立刻受到鼓励,这说明制度和领导是可信赖的,因而大家就会争相努力,以获得肯定性的鼓励和奖赏。
你鼓励什么就得到什么,接受鼓励时的表现,影响再受到鼓励的数量。为得到更多的鼓励,就要对鼓励你的行为加以鼓励。
比如别人说:“你选择的衣服很适合你。”你回答:“不,这简直是破烂。”你将难以再从此人口中听到赞美之词。
女士对男士说:“你从来没有说过你爱我。”男士在压力下马上说:“我爱你。”女士却说:“你撒谎。”可想而知,以后该男士再难以把“爱你”说出口。
老板给员工涨了5%的工资,员工抱怨:“那也叫涨工资?”结果以后可能一点都不会再长。
所以对鼓励你的行为给予鼓励,你将受到更多的鼓励。
混沌理论说:在微妙生存的环境当中,任何微小的变化,只要它不断地进行下去,就能造成巨大的改变。
鼓励也是可以传染的,你受到了鼓励,心情就好;你的心情好,会对别人宽容,就会嘉奖别人。如果你希望有更多的鼓励,就去鼓励别人,由此会形成鼓励的链条,人与人之间关系将大大改善,创造一个充满鼓励的宽松环境。
激战的士兵为什么停火
成功的领导者或表演者,能够使千万人随着他的情绪共舞,拙于传递或接收情绪信息的人,在人际关系互动上总是滞碍难行。
越战初期,一个排的美国士兵在一处稻田与越军激战,这时,突然出现了六个和尚,他们排成一列走过田埂,毫不理会猛烈的炮火,十分镇定地一步步穿过战场。
美国兵大卫·布西回忆道:“这群和尚目不斜视地笔直走过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向他们射击。他们走过去以后,我突然觉得毫无战斗情绪,至少那一天是如此。其他人一定也是同样的感觉,因为大家不约而同停了下来,就这样休兵一天。”
这些和尚的处变不惊,在激战正酣时竟浇熄了士兵的战火,这正显示了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理:情绪会互相感染。
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一般的爱憎分明没有这么直接,而是隐藏在人际接触的默默交流中。在每次接触中彼此的情绪正相交流感染,仿佛一股不绝如缕的心灵暗流,当然并不是每次交流都很愉快。
这种交流往往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譬如说,同样一句“谢谢”,可能给你愤怒、被忽视、真正受欢迎、真诚感谢等不同的感受。情感的感染是如此无所不在,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每一次人际接触,人们都在不断传递情感的信息,并以此信息影响对方。社交技巧越高明的人越能自如地掌握这种信息。社交礼仪其实就是在预防情感的不当泄露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但将这种礼仪运用在亲情关系上,必然让人感到窒息。
情感的收放正是情商的一部分,受欢迎或个性迷人的人,通常便是因为情感收放自如,让人乐于与之为伍。善于安抚他人情绪的人更握有丰富的社交资源,其他人陷入情感转变机制,只是有时变好有时变坏。
情绪的感染通常很难察觉,专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两个实验者写出当时的心情,然后请他们相对静坐等候研究人员到来。
两分钟后,研究人员来了,请他们再写出自己的心情。注意这两个实验者是经过特别挑选的,一个极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则是喜怒不形于色。实验结果,后者的情绪总是会受前者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
这种神奇的传递是如何发生的?
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现,诸如表情、手势、语调及其他非语言的形式,从而在心中重塑对方的情绪。这有点像导演所倡导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员回忆产生某种强烈情感时的表情动作,以便重新唤起同样的情感。
日常生活的情感模拟是很难察觉的,研究者发现,人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时,会感染同样的情绪,这可以从脸部肌肉的细微改变得到证明,但这种改变须通过电子仪器侦测,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情绪的传递通常都是由表情丰富的一方传递给较不丰富的一方,也有些人特别易于受感染,那是因为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非常敏感,因此特别容易动容,看到煽情的影片动辄掉泪,和愉快的人小谈片刻便会受到感染,这种人通常也较易产生同情心。
俄亥俄州大学社会心理生理学家约翰·卡西波在这方面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他指出,看到别人表达情感就会引发自己产生相同的情感,尽管你并不是自觉在模仿对方的表情。这种情感的鼓动、传递与协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人际关系互动的顺利与否,便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协调。
观察两个人谈话时身体动作的协调程度,可了解其情感的和谐度。诸如适时的点头表示赞同,或两人同时改变坐姿,或是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甚至可能是两个人以同样的节奏摇动椅子。这种动作的协调,与史登所观察到的母子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动作的协调有利于情绪的传送,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不例外。
有人做过下面的实验:请心情沮丧的女士携同男友到实验室讨论两人的情感问题,结果发现,两人的非语言信息一致,讨论完后男友的情绪也开始变糟起来,显然他已感染了女友的沮丧。
师生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研究显示,上课时师生的动作愈协调,彼此之间觉得愈融洽、愉快而兴趣高昂。
一般而言,动作的高度协调表示互动的双方彼此喜欢。从事上述实验的心理学家法兰克·柏尼瑞说:“你与某人相处觉得是否自在,其实与生理反应有关,动作协调才会觉得自在。”
简而言之,情绪的协调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与前面所说的亲子情感的调和并无不同。人际关系的好坏与情感协调能力很有关系。如果你善于顺应他人的情绪或使别人顺应你的步调,人际关系互动必然较顺畅。
成功的领导者或表演者,能够使千万人随着他的情绪共舞,拙于传递或接收情绪信息的人,在人际关系互动上总是滞碍难行,因为别人与其相处感到极不自在,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任何理由。
人际互动中决定情感步调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情感状态将受其摆布。
譬如说,对跳舞中的两个人而言,音乐便是他们的生物时钟。在人际关系互动上,情感的主导地位通常属于较善于表达或较有权力的人。通常是主导者比较多话,另一人时常观察主导者的表情。
高明的演说家、政治家或传道者,极擅长带动观众的情绪,夸张地说,就是调控对方的情绪于股掌之间,这正是影响力的本质。
高情商的老人和盛怒的醉汉
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对他的感受表现同情心,进而引导他产生愉悦的感受。
如果说,安抚他人痛苦的情绪是社交技巧的表现,那么,妥善对待一个盛怒中的人,可能是高难度的情商表现。
泰瑞·道森所说的一个故事就是极佳的例子。
早年,道森离开美国去日本东京学习气功。有一天下午,他乘坐地铁回家,车上遇到一个酒气冲天的壮硕男子,脸色阴沉沉的仿佛要打架滋事。
这个人一上车来就跌跌撞撞,只见他高声咒骂,把一个怀抱婴儿的妇女撞得跌倒在地,一对老夫妇吓得奔逃到车厢另一端,一车人屏息着不敢出声,都很害怕。
醉汉又继续冲撞别人,但因醉得太厉害而失去理智,紧紧抓住车厢正中央一根铁柱子,大吼一声想将它连根拔起。
泰瑞每天练8个小时气功,体能正处于最佳状况,这时其他乘客都不敢动弹,泰瑞觉得应该站出来干预,以免其他人无辜受伤。
醉汉一看见他便吼道:“好啊,一个外国佬,教你认识认识日本礼仪!”接着便作势准备出击。
就在此时,突然有人发出一声宏亮而且愉快的声音:“嗨!”
那仿佛是好友久别相逢的欣喜,醉汉惊奇地转过身,只见一个年约70身着和服的矮小日本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对醉汉招了抬手说:“你过来一下!”
醉汉大踏步地走过去,怒道:“凭什么要我跟你说话?”
泰瑞目不转睛地注意醉汉的动作,准备情况不对时立刻冲过去。
“你喝的是什么酒?”老人眼睛充满笑意地望着醉汉。
“我喝清酒,关你什么事?”醉汉依旧大吼大叫。
“太好了!太好了!”老人热切地说,“我也喜欢清酒。每天晚上我都和太太温一小瓶清酒,拿到花园,坐在木板凳上……”
接着,老人又说起他家屋后花园的柿子树,然后老人愉快地问他:“你一定也有个不错的老婆吧!”
“不,她过世了……”醉汉哽咽地开始说起他的悲伤故事,如何失去妻子、家庭和工作,如何感到自惭形秽。
老人鼓励醉汉把所有的心事都说出来,只见醉汉斜倚在椅子上,头几乎是埋在老人怀里。
情绪是可以感染的,愤怒是可以控制的。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对他的感受表现出无比的同情心,进而引导他产生较愉悦的感受,这种与柔道相类似。
这就是情商的精彩之处。
赢得欢迎的妙招
一个高情商者,往往能够快速地赢得别人的好感,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展示自己性格的魅力。
对别人感兴趣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欢迎,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如果只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你感兴趣的话,你将永远不会有许多诚挚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这种方式来交往的。
已故的维也纳着名心理学家亚德勋,他在一本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中说道:“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