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一生的217个好习惯
21892100000179

第179章 勇于探索求实

不满足现状,开拓进取,会有更大收获!只要你勇于探索……

著名经济学家、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先生曾讲道:

“有了不断探索的精神,有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北大人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随风摇摆。我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接受某一项研究任务时曾说过:‘我们接受课题,但不接受指定的观点,也就是不接受指定的结论’。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北大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们对待研究工作的负责态度。课题,可以接受,也应该接受。至于观点,那是在实际研究中逐渐形成的;而结论,则是全部研究工作结束时才归纳出来的成果。我们是独立思考者,不会随声附和,也不懂得如何为指定的结论去收集‘证据’。”

多么鲜明的观点!多么精辟的论断!

这就是北大人的形象,这就是北大人的态度,这就是北大人那种对社会、对学术的负责精神,这更是北大人那种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的经典性写照!

厉先生在回忆“文革”那段岁月时说:“也许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是一段最艰难的日子。经典中没有谈过的问题,不容许讨论;经典中已经谈过的问题,不必再讨论。但这场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的风暴,并没有把北大所固有的探索精神毁灭掉。讨论可以被扼杀,思考却无法制止。何况被扼杀的也只是公开场合的议论,每一个北大人总有那么几个知心的伙伴,小范围内的探讨,岂是禁止得了的?于是出现了两个北大:一个是外界看得见。听得到的北大,那是浮在水面上的北大;另一个是只有生活在北大、同北大的命运始终拴在一起、继承并发扬了探索精神的北大人才能察觉到的北大,这是深藏在北大人心中的北大。不了解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北大的人,是不了解北大的。结果呢?愚弄者被愚弄了,欺骗者被欺骗了,想铲除北大探索精神的人的打算落空了。北大依旧是北大。”

“文革”时没有被遏制住的探索求实精神,在新时期又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北大经济学萧灼基教授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大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我能够赶上这个思想解放的学术春天,感到十分幸运。北大学术上宽容、宽松的环境,为我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正是由于北大有着较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才使我能够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大胆探索。我认为,在学术问题上,发表其观点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人,其贡献不说自明。真理是在争鸣、争论、争辩中发展的。因此即使发表了没有被实践所认同的观点的人,对于正确理论的形成,也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贡献。”

1990年北大毕业的刘伟博士,现在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知名度较高的年轻经济学家。他的博士论文《中外产权制度比较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较早研究产权改革理论,他的许多观点,具有超前性,在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1991年毕业的莫扶民博士,在博士论文中明确提出和深刻论证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这个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论文完成于南巡讲话发表一年前,作者的理论勇气、探索精神令人钦佩。1991年毕业的陈云贤博士,在国内经济学界率先提出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相互关系规律。他不仅研究投资理论,而且从事投资实践。短短几年,他管理的证券公司高速成长效益显著。正是由于有些人有了不断地追求,敢于面对逆境,敢于探索,不被困难所征服,才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才有了众人的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