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清枫欲的自述
21899700000003

第3章 些许感慨、感伤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我感伤、伤离别,但不多情,却重情。

初三毕业那年春节,看着表妹们的离去,我便知,我割舍不下情,重是亲情。

温馨甚欢笑,她们离去时,我没有想送,甚至没有多看一眼,我只知道,我留不住,终究留不住。

我曾经也疑惑,为什么人会感到无能为力,只有被动的适应社会,而不能改变社会,这应是能力的问题吧。

我自认为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一直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骄傲。也曾想过表现自己,换来的只是别人的冷淡,以至于我始终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致使为止,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人,结交的朋友少得可怜,异性同性皆是如此。

兴许是我的性格问题,越长大,越希望自己冷血无情,或许与我相处的环境和家庭有关吧。最后习惯把自己置身于窗子以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对我热情,我对你热情,你对我冷落,我也渐渐对你冷落,不是不追求,而是不强求,我感觉自己是有自卑情绪的我。似乎很多人也愿意看到我这种情形,几乎不考虑我的感受,总是肆无忌惮,时间久了,这些人也就被我淘汰。

最后,朋友很少很少,留下的都是我值得珍惜。

我承认,我是一个唯独没有现在的人,这是我与生俱来的残缺,而一个没有现在的人,无论岁月怎么流逝,它将与世事隔膜,他视这一膜为快乐,同时他又惧怕这种隔膜。所以,他永远只能在渴望孤独和逃避孤独的状态中煎熬。

我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不会交流,懂我的人几乎没有,爸妈也在其中,所以我始终觉得是孤独的。

或许用周国平等人的话说,只有善于与孤独相处的人,才会不妥协、有尊严。

我大一下学期闲余之时,经常看一些文学作品,当然也有老师的影响。多是一些现实百态,我觉得那就是我的真实写照,比如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染姐(陈染)的《私人生活》、《凡墙都是门》、苏童的《刺青时代》等。

《透明胡萝卜》里黑孩的麻木,从不说话,只是默默看着这一切,他只是可怜而不会得到别人同情的人。让我想起一句话:懦弱的人,只会让人觉得可怜可悲,却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这是我的突感而发,在我眼中,黑孩并不懦弱。

染姐的作品,多是一些平淡的眼光,染姐她是一个喜欢清静、雅居、独处离群的人,在她眼中这不是孤独,而是体悟生活、沉思。让我不禁想起:每个作家都是孤独的,他们把自己给了文学。她的文字淡雅、秀美、寂寥却又不失华丽,很美很美。虽然说我开始读她的书时,是老师要我讲课,讲究去研读,随后又是她的性描写的吸引,至于现在我确实膜拜和品读,一字一字咀嚼。

《刺青时代》的小拐,瘸子,虽然有一时的威风,却最终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我是不喜欢苏童先生的结局的,小拐的哥哥被杀、爸爸和姐姐被欺负,他想保护他们,难道这也有错,为何结局是这样。难道就不应该给落寞的人一片天地吗。

文学作品给我影响,再加上室友在写小说,让我爱上了写作。当然,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前几日,看了看以前我的日记,甚是佩服自己,竟然写了一年多,还有一些因为手机丢失,而消亡,恐也有半年之多吧,几乎是天天都写了。

我想写写,走在路上,才知这路不易,知识量、风格、观察、实践、虚空俨是不足。码字带来的枯燥无味也是无穷大,一拖再拖。

辞去班长一职后,我也是渐渐沉沦,甚至颓废,感觉一切对我都是那么远,不可及。整体把玩小说,沉默虚幻空间。

无暇之余,便动动笔杆,然知这是消磨自己。却也不得不佩服大神们,几千万、几亿,甚百亿、千亿,这需要多大的孤独、沉思、枯燥而成。

于写作的人,是孤独、苦闷、愁思的。譬如川岛康成、海明威等人,他们是孤独的,有些悲观,是悲哀的,最后,迫于无奈慷慨而去。当然,这是我的片面观点,且不可全信。

2015年12月10日16:20清枫剑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