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219139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崛起的信心在哪里(3)

30年改革开放,求新、求变、求解放的时代精神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和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也将这个古老的国度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面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青年一代更加需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的追求融入民族的共同理想,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中国的青年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国人宣示:我们是有责任感、有理想的,敢于承担的一代!

永远记住血染的历史

面对着盲人,我们庆幸自己有明亮的双眼可以看得见光明;面对双腿残疾的人,我们庆幸自己有矫健的双腿可以散步、奔跑;面对地震中的孤儿,我们庆幸自己有父母、子女可以团聚,面对着别人一切的不幸,我们庆幸着自己。可是在过去,并不遥远的历史,我们没有理由去庆幸,因为在那一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不幸的,都是悲惨的。那一段历史直到今天,作为中华的每一个子孙都无法释怀。那段漫长、黑暗、令人心痛的历史,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强加于我们的灾难。

那些血淋淋的事实,叫我们怎么能够忘记?我们怎么能忘记列强当年没有人性的侵略?我们怎么能忘记他们如何残忍地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上千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牢记侵略者,牢记历史,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长期保持应有的警惕。

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继后。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和侵略成性的沙俄。自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诸国兴起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大幅提高。他们原本固有的资源和财富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贪欲。为了对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原材料的掠夺,侵华的主要目的便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体系(俄国以满足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此时的中国仍然沉浸在封建社会的骄傲自满中,闭关锁国,却不知中国早已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于是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爆发了,1840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本有机会保护大门不破的中国,却因为狐假“狮威”的统治者目光短浅,用人不当,腐败无能,抵挡不住英国船坚利炮的侵略,逐步向列强妥协。中国人民进行了自发的抵抗斗争,但终因封建统治者的无能,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屈辱也随之而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多项代表耻辱的条约,又是赔款,又是割地,又是开通商口,又是允许列强在中国实行自由贸易,又是给予列强各种特权。由此列强进驻中国,对中国进行了更凶残的掠夺,迫使中国一步一步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在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定《天津条约》,与英、法、俄签定《北京条约》,还是割地赔款,还是不平等的特权,两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耻辱的近代史被欺凌的开端。随后的八国联军占领清政府的皇宫、火烧圆明园和签订《辛丑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等等一系列战争条约,战争一步一步升级,条约一步一步升级。

西方列强强占和“租借”了中国大量的领土,与此同时,还从中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并且还控制了中国的海关,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奴役的工具,清政府只是列强的傀儡。通过获取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和掠夺中国大量的金银以及给中国以长期的债务,从而为列强的经济侵略搭建了完美的平台。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使中国逐渐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当中国的一部分封建统治者以及一些小资本家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向外国引进其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想变革中国时,西方列强又不乐意了,它们不愿意中国强大,一直阻碍中国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发展。它们控制着核心技术,打击进步思想,扼杀着中国进步的文化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紧分割中国。这时期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先后出现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英、日、俄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等历史事件。经济上的侵略也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侵略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制华”。列强之间的关系日趋尖锐,争夺多于勾结。辛亥革命后,日本利用“一战”之机,暂时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一战”后,美国实力上升,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主要的侵略政策是“以华制华”,只是在具体对象上从扶植各派旧军阀变化为扶植蒋介石新军阀。3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如果说甲午战争已经表明日本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起的全面侵略战争,则完全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0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假设没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这种假设虽然已经无法得到历史的验证,但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始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这都是有事实为根据,因而也是合乎逻辑的假设。

但是,假设毕竟没有成为现实,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先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1/3的森林、铁矿和煤矿;4/10的铁路;7/10的大豆产量;2/5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另据统计,至1932年底,中国政府在东北的损失达178亿元,加上私人损失,不下200亿元。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对于一个本来就十分贫穷的中国来说,上述战争损失不仅使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还足以使它的经济全面崩溃。

日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成为冤魂。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的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久长,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其败亡的14年。

在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残杀暴行中,日军用尽了能够想象出来的所有残忍的手段。日军对中国人民所采取的残杀手段,多达25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人类理性所无法想象。“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手段,大多数也用在中国妇女和儿童的身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过像中国这样惨重的牺牲与代价。但中国人民经历八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不仅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还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当狮子的子民在拿着棒槌驱赶狼与狐狸,用巴掌拍打蚊子的时候,狮子睡着了。它半眯着眼睛在等待屈服,在炮声中,它早已低下了那代表一切的狮头。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必然,当时的中国的确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而且是毫不反抗的挨打,这只怪当时的中国太过享受固有的安乐,没有反抗,更可恶的是甘愿拿钱给别人,让他们一个个强大,强大后更凶猛残暴地来欺凌我们。这是哪本史书上也找不到的“道理”,哪怕是野史的只言片语。想想,如果当时的中国能有效地组织反抗,就算是一只落后的狮子,哪怕是病狮子,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抵抗性,说不定历史会改写,没有这段伤心史。瘦死的骆驼尚比马强,何况狮子乎?只因狮子一味地追求享受,一直忍受侵略,以求安逸,当它觉醒时却早已不是那些小丑们的对手,一个个都是顶着个大肚子在等着你的反抗,从而找到借口,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利益。

今天的中国人决不会让历史倒转,已经站起来的炎黄子孙们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没有比国耻更大的耻辱,没有比强国更大的责任。中国面对的是东亚岛国恩将仇报的变态心理;年年参拜靖国神社甲级战犯中大和民族变态的战争狂人;以所谓的“大日本帝国”为荣这样变态的国家。当年那些没有人性的侵华日军的暴行是必须牢记的。然而我们也确实需要反思,为什么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会让一个弹丸小国在70年里屡屡入侵,任意欺辱杀戮,台湾一割就是半个世纪?东北一占就是14年?即使在今天,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同时,我们更要时时自问:自己是否具有足够的骨气和尊严?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有一句名言:“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为此,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要忘记——日本的对华侵略战争与疯狂掠夺是造成中国贫穷最直接的外部原因。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天,中华大地上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使命。面向未来,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美国思维不再是世界思维

发源于美国、继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已对各国的经济金融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在重塑着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关系构架。作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无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且至今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危机的重创。那么,危机对于美国的国际地位究竟带来了何种影响,从其发轫之日起,就一直成为萦绕在各国政府官员和学者心头的一个疑问。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国际地位问题就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关注焦点,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复杂。正确分析和看待危机后美国地位的变化,对于展望未来的国际格局、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中美关系的可能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处于激辩中心的美国地位问题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这次危机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但他们对于美国究竟受到何种影响则莫衷一是。得到公认的观点是,金融危机肯定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造成冲击;但学者们不仅在影响程度上看法不一,甚至在影响的方向上都存在着根本分歧。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美国受到巨大打击,其国际地位在加速下降;二是危机的扩散和制度优势使得美国的地位不降反升。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波无疑是巨大的,虽然现在还无法准确估计这场危机的深远程度,可按照目前美国在软硬实力方面受损的情况估算,有可能动摇目前的“一超多强”格局。布什政府下台时的美国债务达到了50万亿美元以上,已远远超过其13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即使美国的应变能力举世公认,但这场源于其内部体制缺陷的危机不可能迅速消散,并且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行动能力,而其他地区大国崛起的现实则进一步凸显出美国的衰落。奥巴马依靠“改变”而上台的背后也恰恰体现出美国已捉襟见肘的自我判断。提出“巧实力”的概念,加快从伊拉克撤军的步伐,收缩自己的海外军事行动,更多地强调与盟国的合作,呼吁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更加重视地区多边组织的作用,减少对于海外的安全承诺,更多关注他国的安全关切等,都体现出美国的力不从心。

有学者指出,大多数人在观察美国时,容易忽视一个更深层次、更具根本性的发展趋势,那就是美国力量和地位的相对下降,及其正在走向普通大国的趋势。其实这一趋势早已存在,金融危机只是凸显和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2007年12月8日的美国之音即指出,以美元为单一的国际基准货币体系已时日无多。2009年12月21日的《华尔街日报》则刊文表示,本世纪头十年,美国迅速从资本主义的灯塔沦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某些缺陷的橱窗。美国曾被视为效仿对象,但现在从很大程度上讲,美国已失去这种地位。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甚至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支配国的地位已经丧失了,其权力正在分散,世界开始进入无极时代。

而后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危机虽然给美国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可能改变美国的政府职能和民众的生活方式,但负面影响并未明显扩散到经济领域以外。危机过后美国和欧洲的意识形态更接近,美国作为整个民主世界的政治典范更具吸引力;美国的经济模式远没有遭到怀疑,甚至还因为这次危机得到了强化;通过危机促成了清洁能源和医疗改革,危机还可能从结构上促进美国经济。这次危机也许揭露了美国经济和政治模式中的严重缺陷,但其他国家的弱点则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奥巴马总统领导下的后危机时代的美国将比布什统治下的美国更加强大更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