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1923500000031

第31章 阴阳趣说(1)

按照我国独创的“阴阳说”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可作出这样归纳概括性的认识,叫做:《千字文》开篇的首句里,说到的“天地”和“日月”——天属阳,地属阴,天地阴阳和,大地万物生。男属阳,女属阴;男女阴阳和,其子女生。日属阳,大地上的万物发育生长离不开太阳;月属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论春秋冬夏,年年月月夜间离不开月亮,并且其“月相”规律性变化或日其表现,是非常有规律性的。

然而这里需要从与非人所为自然界阴阳与《千字文》文句涉及到的天地先说起。

一、阴阳与天地

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其阴阳亦离不开天地日月,并且与天地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什么?因为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并且人们产生了这种认识相当早。例如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总结,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就是叫做: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不仅如此,而且古人对阴阳与天地的密切关系,在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还归纳、总结、概括出了非常有趣的认识,而且亦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其内容意思,大体上就是说:既然“天为阳,地为阴”,天地阴阳合,就会使天地之间,万物生;并且亦还给细分为这样的认识,叫做:大地上万物生,亦可以说,当万物尚未生出地面时,名曰为“阴处”,又称之为“阴中之阴”;如若生长出地面时,就各日成为“阴中之阳”。用《黄帝内经》里的精辟语言来说,就是叫做:“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日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日阴中之阳。”

二、阴阳与春夏秋冬

今日生活中,人们称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然而,古时生活中,人们不是这样的称谓,而是称之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对此,流传千古著名《三字经》的文句里,亦作了这样反映性的记载:“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然而,阴阳不仅是与天地日月的关系,极其密切,而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亦离不开阴阳,其阴阳与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的关系,亦是很密切的,为什么?因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则又区分为春夏属阳;而秋冬则属阴。例如,古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其内容意思,就是古人提倡和主张生活中,人们进行养生保建,亦应该十分注意和讲究:春天和夏天,要蓄养人体内的营养物质——阳气;秋天和冬天,要蓄养人体内的营养物质——阴气,为什么?因为春夏外界阳盛,使自然界中的万物,则处于生发盛长的时期(或曰“阶段亦可),违逆春气,则就会少阳不生;违逆了夏气,使其阳不长,就会使万物不能盛长;而人体春夏必需蓄养阳气,则才能与春夏属阳相适应。秋冬外界阴盛,或日凉寒,使其自然的万物,则处于收藏的时期(或曰“阶段”),违逆了秋冬之气,就会使万物即不能收获,而又不能闭藏,所以说,其人体秋冬必需蓄养阴气,则才能与秋冬属阴相适应。因此,说天有四时春夏秋冬,是万物的始终,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

以上所说的内容意思和精神实质,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总结、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就是: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时者,万物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三、阴阳之中各有阴阳

据中国历史上传说:我们的祖先——黄帝当政统治的期间,黄帝经常与他手下的大臣“天师”(尊称)岐伯坐在一起,讨论医问题。

有一次,黄帝和岐伯讨论阴阳问题时,就比较详细地讨论了阴阳之中,还各有阴阳的问题,等。

其具体内容意思:一是仅就昼夜而言:亦是阴中有阳,或者是阳中有阴;例如:白昼属阳,平旦到中午,为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属阳中之阴。黑夜属阴,合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鸡鸣到平旦,则属阴中之阳。

二是人的情况亦不例外,亦是与此相应的。就人体阴阳来说,外部属阳,内部属阴。就身体的部位来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从脏腑的阴阳划分来说,则脏属阴,腑属阳;心肝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

三是其所以要了解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是什么道理呢?其道理就是在于有利于分析四时——春夏秋冬其疾病是在阴在阳,以作治疗的依据;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进行治疗,例如可施用针剌和砭石的疗法。

四是人们应该了解和认识: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阴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至阴为脾。

总而言之,以上所说的一些人体阴阳、表理、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都说明了: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应的。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意思,及其精神实质,用《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里,归纳总结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四、男女皆离不开“阴阳和”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摘引自《黄帝内经·素问》)

开始,需要从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一的“肾”的功能和作用先说起。

1.“五脏”之一的“肾”,在人体内的功能和作用

肾在人体的功能和作用,虽然说是多方面的,但归纳概括说来,其主要是:(1)肾藏精(见《灵枢·本神》),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命之本。(2)肾主水液,指肾有主持水液调节和排泄废液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依赖肾的气化作用。 (3)肾主骨、生髓,指肾的精气能生养骨髓。《素问·瘘论》:“肾主身之骨髓。”(4)肾,其华在发(见《素问·六节藏象论》:发的化生,虽与血有密切关系,又与肾脏精气的盛衰有关。(5)肾主纳气,肺虽可呼吸,但。肾有纳气的作用。如肾虚而致吸气困难,动则气喘,称为“肾不纳气。”(6)肾通于耳(见《灵枢·脉度》):指肾与耳有内在联系。肾气充足“则耳能闻五音。”此外,又有“肾司二便”及“肾开窍于二阴”之说。(7)肾的经脉是为是少、阴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有表里关系。

肾在人体内的功能和作用,上述讲的第一条,显然与《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的“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其关系极为密切。为什么?因为“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命之本。”

那么,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的“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则究竟是什么内容意思呢?

其内容意思说,古时候,生活中,人们的习惯:说话,或者撰写文章,不直接说出岁数,而是喜欢运用数的倍数,进行说明:二八的倍数,为“十六”,就是说男子或曰“男性”,生长、发育到16时,基本上开始“。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其实所谓“精气溢泻”,即肾精充满,能泻泄精液的意思,或日能排泄出雄性的精子;所谓“阴阳和”,是指:男女两性交合;因为受“阴阳”说的影响——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故被称作为“阴阳和”;就是说,男子,生长发育到16岁时,基本上开始,或者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大癸至”——生理上,自然就会出现“精气溢泻”,就有“阴阳和”的生理性的生活要求了,只要是一“阴阳和”,就正如古人所说的,“能有子”,就能生儿育女了。

2.肾与人的一生——生长、发育和盛衰皆有密切关系

人体内的“五脏”之一,肾不仅是与人的生殖、男女“阴阳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肾,与人的一生——生长、发育和盛衰,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里,先从“女性”说起。

据传说中古代著名的大医学家岐伯说: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其内容意思说,走出了童年牛活,七岁的女孩,或日七岁的女少年,从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因为“五脏”之一的“肾”,其“肾气盛”(或曰“肾气盛旺”),使其“齿更发长”,内容意思说,女孩,或日女子、或日女性,七岁,“齿更”,指牙齿,一般说来,亦更替结束了;而所谓“发长”,指头发开始茂盛。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其内容意思说,女性到了14岁,从生理上来说,其变化最大的是有月事了,或者叫做“月经”,会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显然,女性到了14岁,生理上的变化,可以说最大最明显了。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这个内容意思说,女性,当到了28岁时,一般说来,可以说一生中,这个年龄阶段,为身体最为强壮的时候,例如: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亦达到最旺盛(或曰“茂盛”)的阶段。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正如生活中,人们俗话说的“人过三十,天过午。”尤其女性,一般说来,一到35岁,就逐渐开始有变化了,其变化比较明显的就是“阳明脉衰”,而所谓“阳明脉衰”,就是人一到35岁时,其阳明经脉气血开始逐渐衰弱,其“面始焦”,就是指面部亦开始渐渐憔悴;其“发始堕”,是说头发亦开始有脱落的现象了。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自古始,并且至今,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一般说来,其女性,比较早的一到42岁时,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其面部开始憔悴,其头发也开始会出现变白了。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其内容意思说,女性,一般说来,一到“七七”49岁时,从生理上来说是一个大变化,因为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亦衰少了,自然会月经(或曰“月事”)断绝,其形体亦衰老了,自然而然就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了。

男性,古时生活中,人们习惯将男性名曰为“丈夫”,或曰“男子大丈夫”。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显然,男性比女性晚一年,为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其内容意思,与7岁女性一样,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自然不必重复。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男性,一到“二八”16岁时,就能生儿育女了,其详细的情形,前面也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必重复。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生活中,一般说来,人一到“三八”24岁时,正是。肾气充足,筋骨强健有力的好时候。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一般说来,人一到“四八”32岁时,正是筋骨结实、肌肉丰满,最有劲儿,最健壮的时候。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显然一般说来,男性显得开始衰老,要比女性晚些,到了“五八”40岁时,则才肾气衰退,头发则开始脱落,其牙齿亦才会开始枯槁。

“六八,阳气衰渴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生活实践证明,一般说来,男性比较早的,“六八”48岁时,其体内的上部营养物质,阳气逐渐开始衰竭,其面亦开始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亦开始出现花白现象。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一般说来,生活中,人一到“七八”56岁时,其变化又增加了一项“肝气衰”,就会很明显影响人的筋的活动,就不会那样灵活自如了。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人一到“八八”64岁,其变化,一般说来比较明显了:尤其是生理上的变化,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就逐渐脱落,其形体亦衰疲了。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素问》归纳概括出上面所说的那些从生活中来的宝贵经验,的确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使笔者感到很有必要将《黄帝经·素问》载的有关上述经验性的连贯性的原文,转引如下,以供您方便阅读和欣赏,及研究作参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