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用心做事
谋事是成事的前提。敢于谋事、善于谋事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思路清晰、能力水平较强的体现。凡是想干事、干成事的领导无不重视谋事。领导有谋事的权力,更有谋事的责任和义务。
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谋事能力,就要通过经常不断地学习、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真正做一个既不谋私而又善于谋事的领导干部。
争做为民谋事精心谋事的典范
领导干部要做到兢兢业业、干干净净,就必须善于谋事。善于谋事是领导干部兢兢业业、干干净净工作的内在要求。作为承担着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做到“兢兢业业、干干净净”,是一个必须解决而又非常现实的重要课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在其位、谋其政、倾其力、尽其责,尤其要争做为民谋事、精心谋事的典范。
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就要勤于钻研、善于谋划。勤于钻研、善于谋划,是领导干部的一种高度责任,一种内在追求,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勤于学习钻研,善于理性思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形势,按发展的思路谋划工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就要注重学习,勤于思考。知识是一个人能力的基础,只有知识丰富,思维才能敏捷,能力才会提高,谋事才有成效。加强学习,从个人角度说,是一个干部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工作角度说,是指导实践、科学决策、推动发展的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创发展的新优势,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把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学习型干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形成勤学习、善思考、肯钻研的风气。通过学习不断增强理论素养、提高党性修养、培养战略思维,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清理工作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和从政道德,也是我们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必须有正确的政绩观。当前,有个别领导干部热衷于说闲话、走过场,不肯干事业、谋发展,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这有违党的执政宗旨。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民之情,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民之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之情,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当前,要把精心谋事的重点放在善谋富民之策上,只争朝夕抓机遇,殚精竭虑谋发展,谋划富民良策,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就要吃透民情、掌握民情。吃透民情、掌握民情是为民谋事、精心谋事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较快,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冷静地分析形势,不去加强比照分析,不了解上情下情民情,就会影响决策的超前性、谋事的针对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考察取经,多了解别人适应形势的对策措施,多了解别人加快发展的点子思路,多了解别人狠抓落实的手段方法,相互比照,认清自我,开阔视野,借鉴经验,不断保持定位的科学性,提高思路的开放性,增强谋事的针对性。要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加强理性思考,注重具体分析,写出有见解、有深度的调研报告,不断形成谋好全局、解决热点、攻克难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往下走、重心向下移,集中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跑农户,进企业,切准基层脉搏,吸收群众智慧,总结推广经验,真正为平定的长远发展出好点子,选好路子,奠定基础。
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就要立足全局、服从大局。立足全局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纪律和领导素质,服从大局是每一位领导干部谋划发展、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岗位是短暂的,事业是长存的”道理,牢记“千理万理,对平定全局发展不利就没有理;大账小账,加快发展、造福为民是根本账”,时刻胸怀大局,科学把握大局,站高一点,看远一些,想深一步,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定位在全局中是否正确,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工作与全局是否合拍,经常想一想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否一致,自觉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工作大局,大力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高度协调的和谐发展环境。
为民谋事、精心谋事就要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千珍贵万珍贵,实事求是最珍贵。我们谋划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确立客观科学的态度。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比较,学会用比较的思维谋发展、谋事业,在更加宽广的比较中开拓视野,找到更高的参照系,瞄准更高的发展起点,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创我之新,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新路,强化超前意识,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要以务实的精神激发热情,千方百计把上下加快发展的高涨热情保护好,各部门谋大事、干大事的坚定决心引导好,确保工作热情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尊重民情的基础之上,从而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人民群众检验的政绩。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谋事之心、强谋事之功、得谋事之法,加快建设开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大机关干部更要善于“谋事”
人大机关是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这一职能要求人大机关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要会写会说会办事,更要能参善谋出高招。较高的出谋划策、参与决策的能力应该是对人大机关干部更高层次的追求,因为这种“谋事”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大机关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质量,从而将直接影响到人大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人大机关干部的谋事能力与客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的谋事能力“浅”。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人大机关干部必须了解中心、关注中心、参与中心。而在事关全局性工作中,有的同志往往存在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感到自己人微言轻,说了领导也不会重视;有的同志缺乏对中心工作的学习和研究,认识问题比较肤浅,遇事不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办法及建议缺乏力度。
第二是围绕分管工作的谋事能力“弱”。部分同志对自己分管的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忙于应付的时候多,出精品的时候少,离行家里手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还有的同志对分管工作提不出具体落实的办法,给基层拿不出可供操作的章程,上级有什么要求,基层是个什么情况,两者怎么很好地结合起来,心中无数,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是围绕领导交办工作的谋事能力“单”。有的同志只能是领导交待“一”就办个“一”,顺利的时候还能完成,一旦遇到情况发生变化,就没辙了,不知道如何在不违背领导意图的前提下随机处理。
人大机关干部谋事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业务能力不强妨碍了谋事能力的提高。近几年,人大机关新进的年轻干部人数不断增加,是目前人大机关的主要力量。这些同志大部分是经过公务员考选转进来的,虽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但机关业务比较生疏。有的缺乏人大机关的实践锻炼,没有丰富的阅历;有的知识面窄,了解掌握的情况单一,遇事不能多维思索,认识问题绝对化、片面化;有的没经过系统培训,看问题抓不住症结,提建议切不中要害。
第二是精神状态不佳影响了谋事能力的提高。少数同志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把人大机关看成是休息的场所,精神不够振奋,工作得过且过,只满足于完成交办的任务,缺乏为人大常委会提供决策的自觉意识。
第三是制度不完善制约了谋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机关干部在职培训制度和重要工作决策制度不够完善。现在机关搞培训,往往只注重政治理论和文字写作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谋事能力这方面的内容,一些重要工作在决策时机关干部也很少参与,使本来就不多的锻炼机会更少了。
第四是激励措施失衡不利于谋事能力的提高。有些单位对人大机关干部工作的评价存在着重办事轻谋事的倾向,立功受奖、职务提升、物质奖励大多是写材料多、会协调、圆满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而对就全局性工作及重要任务等方面是否给领导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则很少考虑。
提高人大机关干部谋事能力是职能所需,形势所迫,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强化岗位训练,在学干结合的实践中提高谋事能力。要充分运用好本职岗位这个成才的最佳基地,引导人大机关干部着眼工作需要学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实践中练谋事,不断摸索谋事的基本规律,按照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谋事能力。老同志要发挥好“种子”和“酵母”作用,搞好传帮带,与新同志一起在学中干、干中学,共同练本领,提高谋事水平。
第二是注重提高觉悟,在愿干的热情中提高谋事能力。“热爱是最好的素质”。只要人大机关干部打心眼里爱上人大工作,就能把心思投进来。所以,应积极组织、引导人大机关干部学习各级领导关于人大工作地位与作用的论述,使大家认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从而增强人大机关干部自我提高的紧迫感。同时,还要帮助人大机关干部看到新形势下人才竞争对谋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他们由衷地感到,能谋善谋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个体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需要。这样,人大机关干部的谋事意识浓厚了,就能抓紧时间,自觉磨练,尽快提高谋事能力。
第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在依靠制度的落实中提高谋事能力。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提高人大机关干部谋事能力中,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可遵循,就能不因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就领导者而言,要自觉落实人大机关干部参与重要工作决策制度和在职培养提高制度。在思想上,要站在走群众路线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上看待这一问题;在行动上,不仅要多给机关干部进一言的机会,还要对进言正确的予以鼓励,对进言不当的及时指出并做必要的说明,以避免因意见和建议“石沉大海”而挫伤进言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常进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谋事”能力。对机关干部要加强引导,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机会不能等着别人给,应该抓住机遇,努力争取。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准备素材,这样才能在时机到来时一显身手,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第四是启动激励机制,在崇尚能谋善谋的氛围中提高谋事能力。要注意在工作中开展谋事评比活动,把谋事能力作为人大机关干部称职标准的重要一条,把立功受奖、职务提升、物质奖励与谋事情况挂起钩来。对那些提出合理化建议数量多、质量好、效绩明显的同志,该奖励的奖励,该立功的立功,该提升的提升;对那些谋事能力平庸又不思进取,在机关多年而无长进的干部,要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决不能迁就照顾。从而努力造成一种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人崇尚能谋善谋的良好氛围。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人大机关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唤起高标准、高质量当好人大常委会和领导“智囊”的满腔热情。
“眼睛向下”是成事之道谋事之基
2011年2月14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就深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实地考察了武汉市青山区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与省群团组织负责人座谈。李鸿忠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毫无疑义,所谓“眼睛向下”,是指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深入体察下情,潜心研究下情,正确分析下情,科学总结下情,把领导决策的着眼点深深扎根于对下情准确而深刻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而要求干部“眼睛向下”,一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特别是陈云同志曾针对自己一生工作的工作方法,总结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九字箴言,这更是干部“眼睛向下”的范本。他从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经常深入实际,了解下情,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在延安做经济工作时,他经常到市场去了解情况,看农民爱种什么,爱买什么,深入细致地调查市场的供求情况,认真分析思索,向中央提出意见,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政策措施。这种“眼睛向下”,不迷信书本知识,坚持体察下情,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此说来,“眼睛向下”是各级干部的成事之道、谋事之基。它决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还是个政治立场和思想路线问题。试想,如果干部虽然眼睛睁得很大,上面和左邻右舍都看到了,但就是不向下看,没有看到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对群众的愿望、要求、基层的呼声、期盼置若罔闻,怎么能不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呢?想想看,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了这么多年而不能绝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