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不敢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东西,甚至不想去学习、了解。这样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就更加贫乏,能力就更加退化了。我从一位顾客那里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善珠继承了父母留下来的巨额财产,却因不善理财,几乎败光了所有家产。
身家几十亿韩元的父母去世后,善珠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戏剧性转变。父亲在世时,所有的财产都自己打理,善珠需要用钱的时候伸手就行。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巨头,但善珠却连房地产买卖合同都没有见过,对于投资更是一窍不通。
30年前,父母突然去世,善珠继承了50亿韩元的财产。即便是在今天,50亿韩元也是笔大数目。面对巨额财富,善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一部分钱到股市里,结果歪打正着地赚了一笔。这下她贪心起来,马上将投资金额增加了一倍。但是,她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股票投资,又完全没有分析股价的基本知识,只凭道听途说的消息,挑自己喜欢的股票来买。幸运是不会第二次降临在这样盲目投资的人身上的。
第二次投资的结果是:损失异常惨重。此后,她以一种亏了不甘心、赚了还想再赚的心态,在股市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由于能力和精力有限,善珠只好把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公司交给别人管理,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几年工夫,善珠继承的公司破产了,在首尔江南地区出租、每月租金收入高达1000万韩元的房产也卖了,只剩下现在居住的一处房产。
犹太人有句俗语:“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如果善珠的父母在世时明白这个道理,向她传授一些理财之道,或许巨额财产就不会损失殆尽了。
认为理财知识复杂难懂、令人头疼,对理财不感兴趣,只知定期到银行存款,不想学习其他的金融知识,对金融专家的意见奉若神明、言听计从,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长期高居纽约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大富豪罗伯特·T·清崎与《跟亿万富翁学徒》的作者、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J·特朗普合著了一本名为《让你赚大钱》的书,书中写道:“要想成为富翁,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书中批评了一般人最容易犯、也是最危险的错误:抱着安逸的心态,不想学习金融知识,只会依赖专家:“我有1万美金,该怎么投资呢?”
两位作者认为,财富=对金钱的洞察力+敏锐准确的判断+果断的投资。不难看出,成功理财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提高你的金融IQ。如果你希望致富,就不能只依赖储蓄,而是要进行投资。
但是,投资不是一件肯定能带来收益的事,你可能会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我们到银行存款,只需要知道利率是多少即可,但购买基金比存款要复杂得多,基金不仅种类繁多,在进行基金投资时还有一些必须掌握的规则。
你可能会觉得,每天早出晚归,光是工作就已经够累的了,还要想着如何“钱生钱”,未免太麻烦了。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不理财,1韩元永远只是1韩元,但如果能让钱滚钱、钱生钱,就意味着你可以缩短辛苦工作的时间,享受更为富足的生活。所以,投资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应该终生奉行,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另外,投资越早开始就越好,你在20岁时获得的投资经验会成为30岁时重要而宝贵的投资指南。
有钱不忙存银行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负利率时代。钱存在银行里要贬值,即便是高薪家庭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钱放在银行里毫无作用吧?那么怎样让手中的闲钱在负利率的阴影下做到“钱生钱”呢?
1.投资很有必要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大笔的钱进账就能变得富有,事实上,生活中却有很多年薪8万到10万甚至更多的高级白领,日子过得跟薪资水平仅及其1/3的人一样。银行里没有多少存款,消费上常常出现赤字,买房的计划也是遥遥无期。
一些人之所以能够舒服地退休,在于他们事先计划和通过一些隐形的资产来累积财富。高薪水提供了累积财富的机会,但不会自动让人富有。如果你一年赚10万,投资1万于银行存款、保险、证券上,持续几十年,将会积累起巨额资产。
谁都知道钱能生钱,积累起来的资产通过运作,能够不断带来现金收入。然而由于工作太忙或者缺乏理财知识,很多家庭疏于对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其实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就可以轻松地获得不少收益。高薪家庭虽然收入高,但是如果能让手中的闲钱充分发挥用处赚取更多的钱,提高生活的质量岂不是更好?与其让闲置的资金放在银行里收取少得可怜的利息还要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不如主动投资获取丰厚的利益。
身为大学教师的张小姐去年用闲置资金购买了开放式基金,一年不到就获得了约25%的回报。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杨小姐则利用工作上的便利通过炒房得到了一年30%左右的回报。
现在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通过掌握它们的特性,可以在风险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使自己的投资收益最大化。例如,打算存一笔定期储蓄存款,也可以用来买货币市场基金或者国债,其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储蓄利率。
很多高收入家庭也逐渐认识到了投资的重要性。近年来,针对高端群体的金融理财服务持续升温,中资银行携网点优势、客户优势、本土文化优势,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大举推进高端理财业务,外资银行则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文化、强大的投资产品后台和国际品牌优势,招兵买马,快速推进在华业务扩张。而市场反应在经历了最初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有了明显的起色,即便在许多银行提高了高端理财的金融资产门槛的情况下,银行专门针对高端群体开设的理财VIP服务场所仍然门庭若市。
2.投资有优势
高收入家庭的资金实力比较强,这是一个明显的投资优势。当然,前提是支出要比较合理。另一个优势就是投资理财的专业能力。高收入人群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了一些专业的投资技巧。
最近有研究表明,在投资理财支持能力方面,2006年高收入群体的专业投资理财能力、投资意识与理念以及投资与服务选择机会等方面均有所提高,经过参与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市场的重新启动,高收入群体在对理财工具的操作等方面的实际投资理财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所以高收入专业投资理财能力的提高最为明显。
高收入群体在进行投资理财的时候,对宏观、微观因素的考虑以及对各种投资理财工具的价值判断正逐步走向专家化、理性化。而且近年来,高收入群体在理财方面的自我评价整体上是不断提升的,特别是在整体投资市场情况良好的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对自身专业投资理财能力与理念的认知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充足的资金、专业的理财能力和自信,这些是高收入家庭投资理财的绝对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实现获利,需要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
3.投资有市场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理性的市场情况不同,中国的高端理财市场受整体投资理财市场过多的影响,还有相当多的非理性因素存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高收入人群很容易受市场影响,比如2006年股票与基金收益普遍良好,于是高收入人群对股票与基金的价值认同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比如,2004年中国的投资理财市场曾经一度活跃,相对应的2004年的高收入群体理财指数就有了较大的增长。进入2005年,受国家谨慎的投资政策以及对房地产、股市等投资融资领域调控的影响,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也陷入低迷;而2006年火热的股票、基金行情带动了整个投资理财市场的活跃。
除了市场,目前银行高端理财服务产品的供应情况不理想,也是需要注意的。虽然近年来各家银行不断推出高端理财产品,但投资标的物范围狭窄、机构层次单一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相关研究表明,作为近年来本土银行所设计的理财产品中有70%~80%都存在同质化的情况,理财产品没有扎实的高端群体细分研究基础,产品缺乏针对性的缺点仍然普遍存在。另外,本土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对于高端群体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高端群体对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外汇等理财工具的投资回报率期望在7%~10%之间,当然不包括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本土银行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而外资银行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为6%~7%,有的甚至是10%以上,在这个方面其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针对高收入人群的高端理财市场,才刚刚启动,要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与之相应的是高收入人群投资理财能力和投资理财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在国际投资理财市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的投资理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途也是相当大的,所以高收入家庭要多关注投资理财市场并不断提高家庭的理财能力。
4.用好投资工具
高薪家庭都关注哪些投资工具?据世界商业报道消息,目前国内高收入阶层较青睐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工具,并且表现出越来越高涨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技巧。
自2006年以来证券市场的持续活跃,国内高收入群体对宏观环境、收入预期、理财支持能力以及理财工具价值等投资理财影响因素的评价仍然比较高。2006年高收入群体对各种投资工具的整体价值认同有显著提升,如果具体到不同的投资工具上,高收入群体对股票、基金的价值认同感大幅提升,对其他理财工具的评价则持平或略有下降。这主要与2006年下半年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市场活跃态势密切相关。虽然2006年国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对房地产等投资融资领域的调控,但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市场优秀的市场表现,加强了高收入群体对股票、基金的投资信心。此外,高收入人群仍然比较偏爱保险与房地产。
家庭投资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也多种多样,并且新的理财工具还在不断产生。目前国内理财工具和理财产品的创新正值空前活跃的阶段。就开放式基金而言,自2001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问世以来短短六年时间里,国内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创新就完成了国外数十年的发展历程,2002年国内第一只债券基金和第一只指数基金面市,2003年,国内推出首只伞型基金、首只保本基金、首只货币市场基金,2004年国内推出首只可转债基金、首只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005年又推出了首只中短债基金。国内开放式基金品种已经基本上覆盖国外主流开放式基金的品种,这种创新速度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银行受托理财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2003年招行推出第一只人民币受托理财产品至今短短4年时间里,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种已经十分丰富。按照币种分,包括了人民币产品和外币产品;按照收益类型分,包括了固定收益类和浮动收益类;按照挂钩市场分,包括了利率挂钩类、汇率挂钩类、商品价格挂钩类、股指挂钩类,等等。在这些产品创新的背后,是银行对投资市场机会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展望未来,国家出台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为国内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投资提供了制度准备,下一步,随着QDII投资范围的进一步放宽以及投资额度的进一步扩大,相信银行理财产品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5.选择资金管理人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下如何为自己的资金选择一个好的管家呢?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确定自己资金的去处:
(1)寻找方便、服务较为全面的管理人
这样你就不用为打理投资花费太多时间,从而免去很多麻烦。
(2)认清风险与收益同在
我们在选择一个资金管理人或者管理团队的时候,参照的只能是他的历史业绩,而对于将来,谁都不能有100%的把握,常胜将军是没有的,谁都有失败的时候。
就算是乔治·索罗斯这样的“明星经理”也有失误的时候。索罗斯曾经以对冲的战法横跨几大洲,狙击英镑、挑战卢布,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在金融市场上,他是如此所向披靡、叱咤风云,但他的如意算盘却在香港遭受了重大失败。
财富大师都有失算的时候,我们又怎能期盼从不失手呢?很多理财产品都标有预期收益率,事实上,这些预期收益率并不是理财机构对客户的收益承诺,而是一种基于经验与行情所作的预测。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并不会因为产品到期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率而给予客户补偿,而金融监管部门也反对各种理财机构做出收益保证。所有的投资都具有不可预测性,谁也无法预测风险何时何处出现。因此,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能把预期收益率当作购买该类产品的绝对理由,预期收益率只能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依据之一。
在买基金、股票、期货等流动性比较强的产品时更不要被预期收益率所迷惑。有人认为商业银行发行的家庭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是绝对可靠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所有金融机构都存在着经营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因为与千千万万储户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在处置不良商业银行时相对谨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债权将由政府包办。
(3)寻找风险同等条件下收益最高的资产管理人
如果已经决定投资于一个领域,那么就应该拿出时间寻找在风险同等的情况下,收益较高的资产管理人,毕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
传统观念认为:收益高,风险就高;收益低,风险就低。很多时候,这可能是参考价值的理论。比如,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都大于储蓄。但是这句话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风险的高低是和一个市场、一个领域画等号的,绝对不能和个人收益高低相提并论。换句话说,也就是当一个人选择了一个市场、一个领域之后,他所承担的风险是这个市场、这个领域给他带来的。而收益则是能力的体现,不同管理人带来的收益是不同的。同样是基金管理人,带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却相去甚远。选择了同一个领域,同一个市场,意味着大家的风险值就是相同的。而结果不同,就说明他们的管理人或管理团队能力不同。因此,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察,慎重选择,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把那些不尽职的管理人剔除。
(4)理智区分金融业里的各行业分工
就目前中国的理财市场而言,银行有此业务、保险公司有此业务、证券有此业务、信托有此业务、基金管理公司有此业务等,但是,行业不同对投资基金的分配方式、比例、风险度就不同,所以不同行业的收益率是不相同的。投资人今后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理智区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