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茶经·茶道
21990500000016

第16章 茶之艺:烹茶饮茶的艺术(2)

喝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所以人们总是将最安静恬美的空间,留给这高雅的爱好。品茶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现代人品茶,大多是为了在茶中感受那份久违的静逸和安宁,赏色、闻香、尝味、观景、会神,领略茶的情趣。只有美好的品茗环境,才能使人赏心悦目,以境怡情,获得美的享受。

古人推崇的饮茶环境

明朝的陆树声在他的《茶寮记》中,特别推荐了十二种饮茶的理想环境,列为“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

同是明人的冯可宾也提出了适宜品茶的十三个条件和七个禁忌,直至今日仍可供我们在品茶时借鉴:

一、要“无事”。品茶时才能超凡脱俗,悠然自得。

二、要“佳客”。人逢知己,一茗在手,可推心置腹,海阔天空。

三、要“幽坐”。幽雅的环境,能使人心平气静,无忧无虑。

四、要“挥翰”。墨茶结缘,品茗泼墨,可助清兴。

五、要“吟诗”。茶可引思,品茗吟诗,作为助兴。

六、要“徜徉”。青山翠竹,小桥流水,花园小径,胜似闲庭信步。

七、要“睡起”。早晨醒来,清茶一杯,可清心静气。

八、要“宿醒”。酒足饭饱,品茶可醒酒消食。

九、要“清供”。品茶时佐以茶点,茶食,自然相得益彰。

十、要“精舍”。茶室要幽雅,可增添品茶情趣。

十一、要“会心”。品饮名茶时,要专注用心,做到心有灵犀。

十二、要“赏鉴”。要精于茶道,学会鉴评,懂得欣赏。

十三、要“文童”。旁边有专人服务,煮水奉茶,得心应手。

七条不适宜品茶的禁忌是:

一是“不如水”。指煮水、泡茶不得法。

二是“恶具”。指茶具挑选不得当。

三是“主客不韵”。指言行粗鲁,缺少修养。

四是“冠裳苛礼”。指官场间不得已的被动应酬。

五是“荤肴杂陈”。指大鱼大肉满席,咸酸苦辣俱全,不得品饮。

六是“忙冗”。指忙于事务,不能静心赏茶,品茶。

七是“壁间案头多恶趣”。指室内布置凌乱无章,令人生厌。

茶道配件: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所以使用茶匙。

茶漏:又称“茶斗”,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

茶则:量器的一种,茶末入釜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可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又叫“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龙井的茶艺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中最具特色的茶品之一,龙井茶的茶艺也很有特色。

第一道: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

第二道:冰心去尘

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烫洗一遍,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

第三道:清宫迎佳人

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将茶叶用茶匙轻轻地拨到玻璃杯中,每杯用茶2~3克左右。

第四道:温润莲心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第五道:凤凰三点头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三起三落而水流不断,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第六道:甘露敬宾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朋友共饮,别是一番欢愉。

第七道:辨香识韵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两叶一芯,交错相映,上下沉浮。舒展的茶芽在青碧的水中上下沉浮,宛若新生,似乎是充满灵气的绿色精灵在舞蹈,有人称之为“杯中茶舞”。闻其香,则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第八道:再悟茶语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

铁观音的茶艺

铁观音的茶艺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表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纯,是茶道之本。展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茶友之纯净。

雅,乃茶道之韵。呈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

礼,为茶道之德。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友。

和,为茶艺之道。追求人、茶与自然的和谐,获得心灵的平静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铁观音传统的冲饮方法非常讲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要用沸水。茶艺程序按其繁简略有不同,我们这里分为七道:

第一道: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冲烫茶具,提拨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四五分;

第二道:悬壶高冲——冲茶:提起水壶,把水先低后高冲入茶壶或盖瓯,击打茶叶,激发茶性;

第三道: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第四道:关公巡城——倒茶:也叫“观音出海”,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第五道:韩信点兵——点茶:也叫“点水流香”,斟茶斟到最后,茶水倒到少许时,把瓯底最浓的部分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第六道:鉴赏汤色——看茶: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优质铁观音的汤色清澈明亮,赏心悦目;

第七道:品啜甘霖——喝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有首歌唱道:“一辈子没尝过安溪铁观音,算不上真正的品茶人。”

祁门红茶的茶艺

冲泡祁门红茶,最好用瓷质茶具,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祁门红茶的茶艺通常分为十二道。

第一道:“宝光”初现

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润泽。首先用茶则将茶叶置于茶荷中,欣赏其被称之为“宝光”的色泽。

第二道: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第三道: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烫洗瓷壶及茶杯,为壶、杯升温。

第四道:“王子”入宫

因为祁门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故将置茶称为“王子入宫”。用茶匙将茶荷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

第五道: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祁门红茶的关键。冲泡祁门红茶的水温要在100℃,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祁门红茶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第六道: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第七道: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第八道: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令人非常惊艳。祁门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

第九道: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第十道: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第十一道:三品得趣

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第十二道:收杯谢客

红茶通常适合调饮,但较之调饮,清饮更能领略祁门红茶特殊的“祁门香”香气和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

茉莉龙珠的茶艺

茉莉龙珠采用高山嫩芽,加工成珠状茶坯,再以精选茉莉花反复窨制而成。茶如其名,乃茶中明珠。

第一道:春江水暖鸭先知——温杯。

温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碗的温度,提高茶香发挥的速度,而且可以再清洁一次杯具。温杯时茶杯须倾斜45度,并要温到整个杯壁,但不能让水溢出来。

第二道:落英缤纷玉杯里——投茶。

冲泡茉莉花茶投茶采用的是中投法。即在开泡前先往杯中注入少许热水,用茶匙将花茶从茶则中拨进茶杯时,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端杯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让茶叶充分吸收水分,舒展开来,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三道: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水。

冲泡花茶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即高提水壶,让热水从壶中直泻而下注入杯中,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杯中的花茶随水波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四道:三才化育甘露美——闷茶。

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盖碗”。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中间的茶杯代表“人”。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闷茶的过程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华。

第五道: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

闻茶也称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的第二品。闻香时轻轻地将杯盖揭开,细心地嗅闻。会感到有一股幽香纯正的花香伴随着茶香,氤氲上升,沁人心脾。

第六道:舌端甘苦入心底,即品茶。

这是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将杯盖前沿下压,从开缝中去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啜饮茶汤,使茶汤在口腔中稍事停留,然后用鼻腔吸气,使茶香直灌脑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到花茶所特有的“味轻醍醐,香薄兰芷”的花香与茶韵。

第七道:饮罢两腋清风起——谢茶。

唐代诗人卢仝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

办公室泡茶技巧

对于讲究茶道的人来说,想要喝一口茶,必须经过几道程序,可是对于工作繁忙的办公族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奢望,在上班的时候用一整套工夫茶具未免太夸张了,其实只要准备一个飘逸杯,在办公室里也能够享受品茗乐趣。

飘逸杯,是近代研发出来的泡茶工具。飘逸杯有三大特点:第一,用飘逸杯泡茶,可以使茶叶、茶汤分离,并自动过滤;第二,清洗起来很容易,只要把内杯向下倾倒,茶渣很轻松就能倒出,再用清水冲洗一下即可,省时省力;第三,便于携带,只要带着飘逸杯,便可随时随地享受喝茶的乐趣。

由于飘逸杯独特的设计,省去了不少泡茶用具,如茶海、滤网等,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确实是一款不错的茶具。

飘逸杯泡茶法,通常可分为六步:

第一步:温杯,用开水温杯,这个过程和其他所有泡茶程序一样,只是要注意把飘逸杯的内胆、大外杯还有盖子都好好烫一遍。泡茶之前就一定要烫洗干净,保证没有异味,以及各个部件都灵活好用——主要是控制出水杆的下压键。

第二步:置茶,取茶叶放入带有超细滤网和出水按钮的飘逸杯内杯。飘逸杯的置茶量相对可以随意些,根据个人口味酌情即可。

第三步:洗茶,直接将开水注入内杯,迅速轻按出水按钮,因为飘逸杯出水的过程是由上而下,如果速度慢了的话,原来被激起的一些杂质会再次附着在茶叶上,达不到洗茶的目的。茶水被滤至外杯,将滤出的茶汤倒掉。

第四步:冲泡,同样注入开水于内杯,注水要轻柔,保证茶汤的匀净。盖上杯盖,静置3秒,按下杯盖上的出水按钮,茶水被滤至外杯。

第五步:出汤,用飘逸杯泡茶需要出汤较快,而且要出尽。按下出水杆的按钮,等待茶汤悉数漏入杯中即可。

第六步:品饮,出汤之后,直接饮用;如果多人喝茶,可以分入小杯中。

茶叶的贮存方法

茶有“三性”,极易变质

茶叶具有“三性”,即吸湿性、吸味性和陈化性,极易变质变味,对于喜爱饮茶的人来说,不可不知道茶叶的贮存方法。

根据试验,把相当干燥的茶叶露置于室内,经过一天,茶叶的含水量可达7%左右;露置五、六天后,则上升到15%以上。在感染异味方面,因茶叶中含有帖烯化合物和高分子棕榈酸,这些能很快就吸收其他物质的气味而改变或掩盖茶叶本来的气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

另外,光线对茶叶品质也有影响。特别是将茶放置于强光下太久,很容易破坏叶绿素,使得茶叶颜色枯黄发暗,品质变坏;同时,如在日光下曝晒,还会产生日晒味,难以饮用。

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

不同种类茶的贮存方法

不同种类的茶贮存方法也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绿茶:绿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家庭贮藏名优绿茶可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坛、瓷坛或铁筒等),将生石灰块装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生石灰吸湿后的茶叶用镀铝复合袋包装,内置除氧剂,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两年左右保持茶叶品质基本不变。

一般饮茶者家庭购买的茶叶数量很少,没有必要用坛子保藏,可装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有利于保藏。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黏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封好袋口。另一个办法是把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盖子,用白蜡密封瓶口。采取这两种方法,可以较长时间使茶叶品质保持不变。

茉莉花茶:是绿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变质。保管时应注意防潮,尽量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

乌龙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又可称为青茶。它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所以,储存青茶必须像储存绿茶一样——防晒、防潮、防气味。不过,青茶既然经过发酵的过程,则又比绿茶耐用了。不藏冰柜的话,绿茶可保质约一年,青茶则二、三年。另外,购买时保存在冰柜内的茶叶,购买后如果不放在冰箱内,保质期就会大大缩短。

红茶:相对于绿茶和乌龙茶来说,红茶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当,普洱茶会越久越醇,价值越高。目前较广为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