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古往今来,我们读到的最令人动情的文学作品是“不平则鸣”。我们最钦敬的英雄人物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的内部世界早已埋藏着平等心的根本智。懂得了这一点,才会懂得什么是高贵,什么是低贱。才不会自以为高贵或自以为卑贱。
35体现了平等心的就高贵,不在于你的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
36《汉武大帝》电视剧中写御史大夫偃因开罪刘氏宗室而被灭九族。临刑时,上千门客没有一个敢去刑场与他诀别,只有一个跟随了几十年的老奴籍福甘冒灭门之祸送他“上路”。汉武帝为籍福行为所感,不仅不加祸,还降旨尊他为“长者”,并赐黄金五十两以为表彰。上千门客为什么不敢出头?他们投到主父偃门下是冲着“御史大夫”而趋之若鹜的。老奴籍福为什么冒死送行?他是“多年主仆成兄弟”,为报主人平等相处而来的。
37经常听一些退职、退休或落难的人说“一石米养仇人,一碗米养恩人”。为什么一石米养仇人?因为你跟得到这“一石米”的人并没有内心世界的真爱,只有功利世界的往来。为什么一碗米养恩人?因为你跟得到这“一碗米”的人是爱与被爱的交流,是内心世界的平行沟通,你的行为代表你的平等心,已经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引起了他的共鸣和回响。
38当你在人生旅途中落入“布衣草履”境况时,平等心会让你自尊自爱,站稳脚跟,挺直胸膛,平视自己,平视旁人,平视现实,平视世界。不要仰视权贵、富翁、名人,巴望他们垂青于你,恩赐于你,等待别人为你做主。“仰视”不是平等心,而是承认不平等,那是人格上哈哈镜式的畸形,是自爱的贬值,灵魂的失落,君子所不取也。
39平等心是隐藏在人们心底的人权信条。人人都持着这样一个信条,于是成为不可拂逆、不可抗拒、不可以身试法的天理。一切违反这个天理的不平等奢望最终都会走向反面,归于幻灭。把富贵看得太重的人,必然侵犯平等,亵渎平等,蔑视平等,他在追求不平等中找“人上人”的感觉。
40但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平等的事。当不平等的遭遇强加到自己头上时,仍当以平等心处之。只有平等心才能消除不平等,只有爱才能止恨,只有和才能释仇。这不是哲理,而是经验。
41不计较别人的过失,不揭穿别人的隐私,不记恨别人对自己的不平等待遇和伤害。这三条可以修善因结福果,是仁爱心的体现,平等心的德慧。这三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念人旧恶”,也只有这一条最能养德远害。
42把与自己相关的人看作自己人,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或许会不公平。把一切人都看作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智的人,爱恨情仇一定是公平的。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我们都是人类,都要互爱,这才叫同仁啊!
43“仁”与“义”不是一个意思。《论语》引孔子的话说:“信近乎义”。而孔子认为诚为内,信为外,故“义”是属于外部世界的范畴。董仲舒明确提出:“仁内义外”,义是由仁派生出来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行为准则,现代已引申为义务、责任等理性原则,当与愿意不违。
44一些年轻人把“义”理解为“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抽掉了“仁”主于内的狭义、片面看法。孔子说:“以友辅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为朋友拔刀相助,你把别人砍伤了,自己也违法犯罪,还有什么仁义可言?正确的做法应是以仁辅友,当你的朋友卷进了不该卷入的争斗时,你把他拉回来,帮他纠正错误的一时冲动,这就帮了朋友,就叫义。你没有这样做,还火上加油,害了朋友也害了自己,那就叫不义了。
45我们应当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而不应当生活在怨恨的世界里。我们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们的心态;我们感激欺骗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我们感激遗弃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们的自立;我们感激诽谤过自己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们的谨慎。
46遭遇过不平等待遇的人,有两种抉择:一是他看到了世间的不平等,终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而更懂得平等,更珍惜平等,在日后的行为中更能运用平等心根本智慧处世待人。这种思维方法我们权且称作“曼德拉式思维”。二是对曾经遭到的不平等待遇充满怨恨报复心理,甚至因刻骨铭心而日夜想着“杀尽不平方太平”,他们的作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那旧恶未除,又添新恨,被他怨恨的不平等没能“杀尽”,自己反成了更恶的不平等。这是用新的不平等去取代旧的不平等的思维方式,我们权且称作“本·拉登式思维”。
47社会的平等总是逐步向好的方向进化的。平等的法则是“因果轮回法则”,即种善因者得福果,种恶因者得祸果,遭受不平等遭遇的人,常常可以从自身的“德”和“远害”上找到内部世界的缺陷、不足。比如一个各方面都优秀,但却“好为人师”的人,往往就因这一点使人认为他将自己估计过高,想高踞一切人之上而产生反感,结果遭到打击和诽谤。平静地看待落在自己头上的不平等,从自己的内部世界找到产生这种不平等的原因,并加以自我对治,才能从根子上养智慧,绝祸害,使悲剧不再重复。与此同时,宽容别人的旧恶,以“凡是人,必有爱”的发展眼光看外界,用自己不念旧恶的行为感化别人,就必能使事情的总体结局向着平等化的趋势发展。切记,真正具有平等心的人,他一定会获得平等的!
48我们既然生活在俗世,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俗人,不是神仙,不是妖怪。不要自恃高雅,看不起俗人,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立起来。俗人中的凡人小事处处体现了人类的真性,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智慧的来源。
49一个具有平等心的人,他会尊重世间一切与自己相处的人,把自己看作普普通通一个俗人、凡人,心悦诚服地为别人让路、铺路,就象绿叶那样默默地衬托红花,让人性中善良、正直、高洁的本质在这种随俗中获得展开,从中得到生命的快乐。
50“高雅”从哪里来?集俗为雅。从“俗”中提炼出的善性便是雅。雅相对于俗来说,只不过是能更集中、更理性地表现事物的本质而已,而它的来源和升华对象,却仍然是俗。
51不要异俗!不要以自己的某一点聪明或能耐,看不起你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朋友、同事,不要看不起那些因生存需要而满足于眼前的、微小的、近期的、实际的物质利益的人们。假若你能使他们获得更长远、更广大、更持续、更高层次的幸福,把它奉献出来吧。物不尽其用,怎么能体现人尽其才呢?
52“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老南瓜。”总想让别人都变为绿叶来衬托自己,这样的动机“令人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那是平等心的失落。
53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过得好,总想着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让渡出来发挥作用,供大家分享。这就是甘地的平等心。中国的古代圣贤们,把这种平等法则叫做“损有余,益不足”。
54有这种平等心的人,就具备了资源的聚集能力和资源的调度资格。他不怕自己的资源损去,因为那不会越损越少,而只会越损越多。由于他聚集的资源是用来供大家分享的,于是更多的资源会从大家那里源源不竭地输送出来供他调度。
55经营者的平等心越博大,他的资源来源就越广阔。他的事业也就越宏伟。特别当智慧资源被他运用时,他的调度能力会大大增强,他的经营水平会不断从较低层次提升到较高层次。
56事业越大,对经营者运用“损有余,益不足”的要求越高。曾国藩说的“以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体现了他聚集和调度资源的极高境界。
57名义上的私营,实质上的公营,聚抷土以成高山,再取高山以填平地,铺出一条因利人而利己的成功之路。这就是一项事业能够做大做强并得以长久的真正秘诀。
58对待所有的人都不能只看他眼前的处境。对于一个犯了错误、受了挫折,到了穷途末路,眼看是毫无希望的人,我们要考虑到他当初奋发向上的精神而体谅他。相反,对于一个功成业就的人,又应冷静地看到事情还在发展中,也许他正面临着潜在的危机。
59《菜根谭》指出:“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每个人从本质上来说都具有大慈大悲的善心,即使仁慈圣洁的维摩诘佛菩萨与凶狠的屠夫刽子手相比,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入世间处处有纯真趣味,金碧辉煌的宫殿与简陋贫寒的茅草屋相比没有两样。只是由于人们为邪恶的欲念和世俗情感所蒙蔽,一次次从善良的本性和纯真的情感中失落,而失落后和失落前相比,竟是咫尺千里天差地别。“人人有个大慈悲”,同我们前面讲的“从本质上说,世界上没有坏人”是一个意思。所谓犯错误,就是从“大慈悲”的根本智上失落了,沉沦于外部世界,就象被别人牵着操纵线的傀儡失去了根,表演虽我,作弄在人,或物欲迷失本性,或小术障大道,一不小心铸成大错。
60要认识“人人有个大慈悲”的真理,不可因一个人曾经犯了错误,遭了挫折就把他看成是坏人,不把他当人看。要原谅他的过失,给他改过的机会。是不是“原其初心”,又是对我们根本智水平的检验。
61“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菜根谭》)既经历了艰难困苦,又经历了甘甜幸福反复磨练的人,才能够珍惜幸福并保持长久的幸福。在怀疑和相信,两极反复比较,反复求证中,不断地获得真知灼见,这样求得的知识才叫真正有用的知识。
62对待犯过错误,遭过挫折的人“原其初心”,并不等于就是肯定他们可以使用。能不能使用还要再对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状况进行考察。就是说“练极”“勘极”的人就是可以大胆使用的人。逆境最能考验人。逆境中的人迅速两极分化。善根好的更善良,善根不好的更邪恶;慧根好的更聪明,慧根不好的更愚蛮;头脑清醒的更沉静,头脑不清醒的更紊乱;积极乐观的更奋发豁达,消沉悲观的更脆弱狭隘。为什么会两极分化?归根结底,分野于根本智的定性与定力。只有在困境和磨难中向内心深处找原因,找动力,找出路的人才会积极、坚强、成熟。一灯强照,穿透迷雾和阴霾,洞见自性,将原来痴迷固守的无益身心的观念、幻觉、蒙蔽、执着一扫而光,找回了一个元气浑然的生动活泼的自我,找回了支撑人类本体的仁爱心、平等心、清净心,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样的人就比没有经过挫折的人更好用、更有用。
63可以使用还不等于可以重用。犯过错误、遭过挫折的人能否重用?回答是非常肯定的。“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菜根谭》)横祸、挫折、困窘、穷苦对于英雄豪杰来说是磨练身心,增长智慧的洪炉和铁锤。能够经受这种考验并且有作为的人,身心得益无穷。如果受不了这种锤炼,变成一堆废碴,那就会身心俱损。“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菜根谭》) 以挫折为挑战,以逆境为乐缘,这样的气概非“豪杰”和“君子”莫属了。古今中外都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外部世界受挫之后,迅速把身心的陶铸冶炼当作功夫来练,视横逆困穷为等闲,以“何不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继续前进。或振作于败军之中,或崛起于危难之际,或出大智慧于大起大落之间,或获大解脱于既败既挫之后。这样的人物或人才就是堪当重任、必能不负使命的“豪杰”、“君子”了。造物主总是十分厚爱这样的人,往往让他们小挫折得小机遇,大挫折得大机遇。小挫折得小成功,大挫折得大成功。不为褒奖别的,只为褒奖他们弘扬了人类的根本智慧。
64人心如天平,正反两面称,称到一样平,始知误也正。
65事业有盛有衰,做人一生一世;为官一时,为人一生;得富有止,行善积德与生命共始终。事业成功者任何时候不能离开成熟的生命主线。
66当一项事业、一个企业进入稳定发展状态之后,一部分人继续向前开拓,是谓“攻”;一部分人管理老营盘、老项目、老基础,是谓“守”;还有一部分人已属“衰朽之辈”了,既不能攻,又不能守,千万不要将这部分人当垃圾和废料处理,应当待以恩礼,是谓“养”。从制度上和经营者的言行举措上使这三部分人各得其宜,就是处事、做人双向得益的正确抉择。
67让善攻者眼睛盯着明天,不要让他们有任何后顾之忧。经营者应当细心地做好服务工作,使他们心无旁鹜,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展翅高翔。就象比尔·盖茨的三万个职员的大办公楼,每人一个独立的方格,一人一个自由放飞的世界,支撑起事业的明天。
68让善守者眼睛盯着今天,不要让他们有落伍之忧。经营者应当参与他们的工作,把守住现有基础,挖掘其潜力始终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和成熟土壤。“图末就之功,不如守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菜根谭》)把成人、成事的重心都放在“守已成之业”上,又是向外界表明心迹的“相关链接”。
69让养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眼睛盯着昨天,用回忆来获得安宁和快乐,不要给他们增加任何压力和烦恼。每个人都有衰朽的一天,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今天你待衰朽之辈如同父母,明天你成为衰朽之辈了,别人才可能同样待你如同父母。光这样想问题还没有脱离功利意识。人的仁爱心、平等心根本智慧驱使我们一定得这样做,从中获得内心的快乐。认识到这一层,就进入成熟境界了。
70真诚地对别人发生兴趣,赞许别人的每一个长处、成就及微小进步。
71学会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要喋喋不休地夸耀自己“过五关斩六将”,而要听别人放心地谈他们自己。
72不要在心里说:“我比你强”,而应在心里说:“你比我强”。这样才能心悦诚服地吸收别人的智慧来充实自己。
73如果发现自己错了,不要固执,立即慎重地承认:“对不起,我错了!”
74对别人的过错应当善意地一对一当面指出。但忌直露、忌当众张扬、忌背后议论、忌命令式口气。在批评对方之前,不妨先谈谈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过错。
75不要辩论。凡是一时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要争论,摆到一边,留待时间去处置。
76不要过分热情、过分殷勤。发展交流应循序渐进,操之过急会被误解。
77尊重异性,学会与异性交流。她们可能是你的主要客户或主要的合作者,也是你获得更多自尊的土壤。
7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语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原意是桃李开花结果时,不向人们宣传,树下自然会走成一条道来。司马迁借这句谚语以小喻大,说明评定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在其言语而在其行动,不在其与当权者的关系而在其实际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