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为官修养——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22028700000025

第25章 服务修养:执政能力本质是服务能力(1)

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叫做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意识,更需要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难以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执政为民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四中全会非常突出的一个亮点。开宗明义的讲,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

为什么人执政,为什么人掌权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奋斗,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这种执政地位,是通过革命斗争获得的,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归根到底,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得到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所以党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服务于人民。党在掌握政权的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托,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当好“三个代表”。在这里,必须十分明确,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而不是其他任何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一句话,所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根本上就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全心全意做人民公仆,是我们党的全部追求,是我们党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党执政的伦理底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我们常说实践是个大课堂,而人民群众则是这个大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点子都在实践中,都在群众中。党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执政能力才能得到历练,执政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经受住各种风浪的冲击。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党背离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党就变成了一个自身封闭的系统,成为凌驾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上的体系。这样,党内不仅极易滋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而且由于这种机制本身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缺乏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能力,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僵化的体制,失去了解决自身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失去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丰厚资源,一碰到历史的拐点,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便不投他们的赞成票,最终为人民所抛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我们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这个定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党的最强大的执政能力、第一执政能力。

从政修养

毋庸讳言,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某种权威的理论。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到底如何,不是党自己说了算。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也就是邓小平讲的: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我们党的一切决策和实践正确与否,体现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强弱的最高标准。

执政即服务,服务水平决定执政能力

“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要求和共产党人的根本观点。“领导就是服务”作为党的性质、宗旨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凝聚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认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真正主人是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因此领导干部应当是人民的“仆人”。仆人是干什么的?就是专门为主人服务的,为主人服务就是公仆的天职。在这个意义上,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权也就只是一种服务权。领导干部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社会的主人。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必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否则,人民就可能炒掉不称职的公仆的“鱿鱼”。

什么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用最精确的语言,揭示出它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形成了共产党人特有的“服务观”。从理论上看,这种服务观所回答的正是领导干部价值观念确立和工作作风建设所共有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领导就是服务”的标准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服务观”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他鲜明地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并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以此作为领导工作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使检验评价领导就是服务的质量是否合乎人民的意志和需要有了最高标准。

“领导就是服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群众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因此,当好一个领导干部的根本途径,就是“履行宗旨,搞好服务”,做一个人民欢迎的好“公仆”。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实践党的宗旨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当前,实践党的宗旨主要面临“三种”考验:一是面临执政的考验;二是面临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考验;三是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而在这些考验面前,有的地方、某些时候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淡化党的宗旨的现象和苗头,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也出现了公仆角色错位的现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危害和影响,对此,我们领导干部务必高度警觉,予以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

从政修养

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避免服务错位,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方面来。

以身作则,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里的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政者本人要正,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做到清正廉明;第二层意思是为政者执法要严,对上对下刚正不阿。

政就是“正”,所谓政治的道理,就是领导社会走上一个正道。帅之以正,这是孔子的定义,也是千古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名言。季康子是一个当权的人,所以孔子对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你领导人自己做得正,下面的风气就自然正了,这是偏重于为政,偏重于领导而言的。

什么叫正?什么叫邪?这就牵涉到人生的道德行为观念,以及社会的、历史的道德观念等等,都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而改变了观念的标准。以前的社会型态并不适于现在的社会形态,过去历史的标准,并不一定完全可以适用于现在。所以怎样才算是正或邪,也是对某一时间、某一地区而言。但无论如何,政治的原则,就是“正己而正人”,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方可正人。假使自己不能端正做榜样,那怎么可以辅正别人呢?

三国时的曹操曾被人称为“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古今向来褒贬不一。不过他在治国治军方面确实深得将士尊重,因为他深谙管理之道,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有一年正值麦收时节,曹操要率领大军出去打仗,沿途的百姓因害怕都躲到村外,没有人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上派人挨家挨户告诉百姓和各级官吏,他是奉旨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现在正是麦收时节,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百姓都心存疑虑,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只见曹操的军队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百姓看见了,无不暗暗称颂。可是当曹操骑马经过麦田之时,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他的坐骑受惊,一下子蹿入麦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唤来随行执法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之罪。执法官员说:“您是丞相,怎么可以治罪呢?”曹操回答说:“如果我自己都不遵守我定下的法令,那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于是他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阻。

这时谋士郭嘉走上前说:“《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才说:“既然《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付讨伐逆贼的重任,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我就割掉头发代替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上下: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也是很重的惩罚了。曹操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可见要正人,先正己,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约束他人。

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秩序混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政府行为不规范。该由生产者、消费者自己决定的事政府不恰当地进行干预;该由政府扶植、支持并进行服务的事又不认真负责地管理。政者不正,群众意见很大。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非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反而利用行政管理职权弄权、弄钱,有利可图的事不该他管的抢着管,无利可图的事该他管的他不管,或者不好好管,这是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如果不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党的方针政策就不可能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我们的改革就不可能进一步推进,经济也不可能继续发展。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客观上具有一种示范作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党员领导干部摈弃“官本位”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从政修养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蕴涵着一个朴素而真实的道理: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活,办什么事,只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扑下身子、躬身实践、真抓实干,群众就会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跟着你走,跟着你干,就不会有完不成的任务。

增强忧患意识,优化执政素质

一个民族没有忧患意识是可悲的,一个党没有忧患意识是可怕的。忧患意识是一种生存感悟,也是一种执政理念,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忧患意识已经融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以高度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奋进意识,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