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相对无语是清欢
22042400000013

第13章 杏坛絮语(3)

镜头一:天南海北汇知行

2011年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在炎炎夏日拉开了帷幕。正是因为这一特殊时期,大部分还在外地休假的教师得知被安排参加培训活动,感到的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茫然。究竟是怎样的一次培训?不少学员通过电话、QQ与我及学校领导联系。一个学员和我通了三四十分钟,把事情弄清楚后,才以“我在秀丽的桂林山水祝你暑假快乐”结束对话。在南京、西藏、成都等的学员就是以这种形式,开始了他们的学习。虽然他们在天南海北,但他们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在异地参加了预热学习,致使开江1班的预热培训在全省位列第一。这无疑是第一份厚重的感动,感动着县项目组的工作人员。

镜头二:争分夺秒勤学习

进入正式学习时间,恰逢开学之际。万事开头难,新的一学期来临,班主任要做很多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好第一步,保证本期正常的管理工作。虽然如此,我们的学员没有因此而懈怠,依然坚持把培训学习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位学员在QQ上签名写到“22点半,开始知行中国学习”,看到这句话,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他白天忙碌的背影,因为一个勤学的老师势必折射出一个敬业的老师。早上六点半开始上班,晚上十点才能回家学习的老师比比皆是,他们给我带来感动的同时,也带了一份欣慰,欣慰的是作为他们的学生,有这样的老师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吗?

镜头三:全力以赴保培训

前几天,我和县项目负责人到回龙中学进行调研。分管德育工作陈勇副校长向我们介绍到,学校为了保证学员能在在校期间参加学习,特地把办公室的电脑留出来让学员使用。恰巧那天,突来暴雨天气导致学校电脑被雷击,电教维护人员立即想法维修电脑,确保学员能参加培训。一位学员急切地说:“这模块一还能不能学啊,我只有一点点了”,不难看出我们的培训学校、学员对此的重视。在开江中学、任市中学、广福初中等学校都类似的感人场面。

培训之路才起步,但我在感动中坚信,我们的培训工作一定会做得很好,因为选择了远方,我们就风雨兼程。

培训札记

NO.1

根据安排,4月18日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中学校长培训。终于可以在短暂的光阴里重温学子生活了,听课、看书、写东西,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遂将点滴感悟记录如下:

把干毛巾挤出水来,这是某公司的企业理念,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理念呢?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感到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吧。学校管理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每天都按计划学习着,却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很多学习、很多工作都要有把干毛巾挤出水来的精神。我想,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老师、一个优秀的校长,姑且认为应该是十年后、二十年后,或许更长的岁月里,人们还记得有这样一个老师,这样一个校长。

记住一句话就够了,这是大学时一位老师对我们的告诫。这次培训授课的老师很多,讲的内容也丰富,想全部记住是不太现实的,或许真正记住一句话就是很大的收获。比如说,一位老师说“一个好母亲就是一百个好老师,一个好父亲就是一百个好校长”,为人父母,如果做得问心无愧了,想必孩子也就成功了吧!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实际上,人生旅途上,就要偶尔记住这么一两句有意义的话,或许能改变你的现状、改变你的一生。

NO.2

功夫在诗外,其实很多东西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培训期间偶尔也增添了一些意外的感悟与收获。

人或许真需要一种东西,它叫默契。培训的第一个周末,原本是放假回家,却应邀参加一个课题的开题会。出席会议的不乏名专家、学者,也有各省市的同行精英。我喜欢做一个看客,坐在路旁为经过的成功者鼓掌;我更喜欢做一个食客,靠在椅上看觥筹交错间的喜怒哀乐。这次的宴会人非少也,肴非差也,但总感觉不到那种特有的味道,反倒是回忆起了通化的沉醉不知归路、海淀的小举酒杯看青花、江津的夜半畅谈陪孤帆,或许是你、是我或者他缺了一点骨子里的东西。次日,甘肃的杨叶老师要到重庆,蘅君兄安排好了游玩线路和食宿,却老是想着归去,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午后。

人或许真需要一种操守,它叫低调。这次培训顺便办点私事,就是参加省作家协会,需要市作协盖章,主席邹亮先生得知我在达州,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到我住的地方。寒暄之后,就让我找个桌子,好为我推荐盖章。住的地方真是寒舍,没有书桌,只好借用了学院老年活动室的桌子。几个打牌的老人不时打量我们,或许以为我们是在搞非法的东西吧,殊不知一个是文学上进青年,一个是市作协的头号人物。他们享受着棋牌之乐,我们感悟着文学之趣。一切办妥之后,邹先生另有事离去,望着他的身影,止不住暗叹:先生真是低调!

NO.3

很多情感、很多故事往往用一个个符号来记忆,今年的5月20日,便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符号。

今天就是本次培训的一个分水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即将离开达州到重庆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了。短短的一个月学习,忽地对达州这城市有了一种难以表达的依恋,这种情愫或许是来自静心的阅读,或许是来自预定的邂逅,总之,是一丝缠绵。怀着淡淡的愁绪,乘上了南下的大巴,前往第一站——重庆。几十个校长班学员在谈笑风生,预想着此行的收获,我脑海中却冒出一句:热闹是他们的!

初夏的那抹斜阳把我们送到了西南大学,刚一入住宾馆,就收到了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下发的会议资料,粗略一看,内容还挺丰富的,专家学者的讲座排得满满的,想必能从中有所收益。聆听大师之语,绝对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风景。随后的晚餐也是由学院安排的,来到美丽的山城,大家颇有几分兴致,劝酒声、谈笑声萦绕在灯壁辉煌的大厅。我和唐校去得较晚,便和学院的几个年轻老师,更准确地说是年轻美女同席就餐,很是高兴。

大家相约观赏下山城夜色,没行几步,都觉得太累,索性回宾馆休息,明天还有很多事情,不如早点睡下。

NO.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醒来时,恰好听到急促的雨声,闭上眼,听着纯正的巴山夜雨,想着天明后的学习,幸福油然而生。

离开大学校园已经10多年了,间或去大学校园不是别人给我做讲座就是我给别人做讲座,而这次却是以名符其实的学员身份再次踏进了美丽的象牙塔。上学路上,依然下着小雨,撑着小伞,一步一步走进全国师范类名校——西南大学。依稀记得前清华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大师者,学问胜人一筹,德行高人一等。”西南大学便是这样的大学,遇到的老师也是这样的大师。无瑕欣赏幽美的校园风景、触摸厚重的文化底蕴,早早地进入7104教室等待授课教师的到来。

重庆市教委师训处处长、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李源田先生作了《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很多思想让人茅塞顿开,比如说,真正的教育——充满尊重与信任,拥有期待与感动;德为师之魂,才为师之本。他还谈到一个教师应该做到心灵高贵,头脑聪慧;影响学校发展的两种力量:生活实在的力量和向往美好的力量。听得入神,很多笔记都没做下来,幸好有课件留下,回头慢慢揣摩。听课途中,已在该校任教的赵章超先生给我两次电话,说要看看我这学生,我毕业后他就到川大读博,复旦读博士后,已有十多年没见面了,的确很想再见见我的恩师。

随后,西南大学的赵玉芳博士又给我们讲了《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收获也是很大的。

NO.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斜雨绵绵,撑着雨伞漫步在西大幽静的校园,倘若我是一名诗人,定然会低吟“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路过新闻传媒学院、文学院,看见三三两两的学子身着毕业礼服拍照留念,又到六月,一个毕业的季节,一段离别的岁月。不知他们笑靥如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悲伤?同是校园,同是离别,十多年前的离别涌出脑海。在这十多年里,四十多个同学,也就那么三五几个重逢,还是在匆忙之中。我们的这个短期培训班即将结束,虽然只有一周时间,却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撩起了那久违的大学记忆。或许不会再到这校园来,也就不会有几时来的疑问,也不会有莫徘徊的坦然。岁月的荏苒早已让我学会了淡定,何况我也只是一个过客,一个不留名姓的过客。

此行收获不少,不仅有知名专家、教授的讲座,有大学校园文化的浸润,更有与恩师的开心相聚。下午六点,小雨初歇,赵老师已在宾馆楼下等我了。接到电话,匆匆下楼,远远看见了熟悉的恩师,快步过去紧紧握手,这一握手已是十二年后的重复。找一方小桌,摆两个酒杯,你言我语,十多个春华秋实便有了清晰的痕迹,分享岁月的收获,不亦乐乎!赵老师邀我到他家去玩,不想感受离别的浅愁,便在简单地分别后到几个朋友那里抽烟、喝酒,为的是忘却离愁。在一歌厅里狼嚎,居然唱得全是《久别的人》、《好人一生平安》之类的歌,原来心里还是有些不舍的!

有爱的地方才是天堂

一个作家必定会明白文章真的是要"有感情"才能写出来,关注度、投入度影响着创作的方向和实践。如同书生打瞌睡的故事: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用功,睡着了还拿着书;不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懒惰,一拿着书就睡着了。看的人不同了,书生就不是那个书生了。你爱他的时候,他的缺点都是优点。你不爱他了,他的优点也成了缺点。作为父亲,也很有必要反问一下:是为恩,还是为爱?为恩是在人间正道上跋涉,为爱是在天堂之路上漫步。----题记

年终岁尾,事情如期繁忙而至,无暇读书、思考与创作,就连情感都小心地放置在那里了。周末小憩,看了一个专版文章《今天怎样做父亲》,感慨很多,放下所有的工作,在此安顿一下自己的心。提到父亲,在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封建思想长国,把父亲渲染得很厉害,如同君主一样神圣,实质上无非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百善孝为先”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翻看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二十四孝图》,觉得十分残忍。截取了《恣蚊饱血》的插图,大意是孩子为了让父亲睡好觉,儿子光身让蚊子叮咬。孩子的所作所为的确感人,孝道做得无与伦比,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我觉得这不过是愚孝,最多是感恩于父。其实,父亲和孩子都是不幸福的。真正的父子关系应该是爱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的关系。胡适、鲁迅先生在这一点做得很好,没有指望孩子成为什么,怎样孝顺自己,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成长,做一个成功的人,无疑是流露出了真爱。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在中国处理人际关系记住一句话就够了:你面对的仅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农民的意识、农民的行为)。我们面临的何尝不是一个悲哀的轮回,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遵循的不过是父亲的责任,不过是莫名的传承。而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新父亲,在培养着儿子,在冷漠着父亲,这或许就是一个铁的规律。在未能承受时、在享受快乐时,戴上了孝顺父母的枷锁;在事业有成时、在精力正旺时,忘却了感恩父母的情怀。归根到底的原因是感恩是无奈的,真爱是虚无的。

不可否认,社会在规范中进步,没有了这些规范,社会就会乱套,也只好牺牲自我,去愚孝、愚忠、愚爱,仅仅为的一个责任。我比较喜欢一句话: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师生之间,只要师爱到位了、相互尊重了,何须那些繁文缛节,何须那些感恩话语?朋友恋人之间,只要相互关爱了,相互眷恋了,何须那些涌泉相报,何须那些山盟海誓!

让儿子在外面飞一会儿

昨天还在蹒跚学步,今天已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感叹之中有一种惊喜:吾家有子初长成!

儿子还算听话,读大班开始就是自己独自上学放学的,我也很少操心。常常把精力放到工作和创作上,忽略了对他的培养,让其自由发展,只要大的方向对了就行,或许是自己一直认为每朵鲜花都有它盛开的理由之故吧。侥幸的是,每次考试下来都还不算太差,倒让我少了几分心理压力。

近来,儿子每次放学回来都很晚。这可能是孩子的通病吧,走走停停的。每次看他回家笑嘻嘻的,心中便多了分喜悦。回来晚点就晚点吧,让儿子在外面飞一会儿。儿子性格内向,一读小学后就更内向了,估计是学习压力的缘故吧。想来也是,学习是一个多么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从早忙到晚的,真是不容易。

让儿子在外面飞一会儿,给他透透气,给他一个接触外界事物的时间和空间。我深深地知道孤立与隔绝的生活,虚假与苍白的生活,畸形与单调的生活,很容易造成学生“八小时痴呆”,因为心灵的痴呆无疑是最大的悲哀,是父母最大的失职与不幸。

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从早上七点多要学到晚上九点多,多么的累啊!一个晚自习前的空隙时间,看到刚艺体训练结束的一个学生拿着面包匆忙地往嘴里塞,我此时心里酸酸的,当我叫他“慢慢吃”的话还没说出口时,他已进教室翻开了书本!

为人父、为人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在课余时间尽情放松一下,开开心心地“飞”一会儿。

和儿子一起疯狂

若不再疯狂,我们都老了!我很欣赏网络上的一句话。

前几天出差前,儿子很认真地对我说:“爸爸,您没事的时候就把级升起哈!”儿子指的是我们一起玩的游戏《神庙逃亡2》。行程中,我无事的时候真玩起了那游戏,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情感,更为了一起疯狂。再过几天就是儿童节了,从学段教育来看,儿子过儿童节就只有那么几次了,似乎应该实打实地和儿子疯狂几把了。作为教师,陪学生的时候比陪孩子的时间多,用心琢磨学生也比教育孩子的精力多。选择了和学生在一起,就是选择了和单纯(相比复杂的社会,永远是这样的)、和童心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是当教师最幸福的事,不为事业、不为大计、不为民族,仅仅把自己的心妥善安顿好就足够了。

作为教师,我不担心儿子的知识积累、不担心儿子的人格人品,只是时不时考虑儿子的童年是否过得幸福。父亲在孩子的印象中,要么是严厉有加,要么是常不归家,或许是几千年烙成的形象吧。吾家有儿初长成,一晃就快十岁了,渐渐能自理,渐渐能自学了,我没有感到一点点喜悦,反倒觉得是不是应该让他多疯狂一下,今后的学业会更艰苦,今后的工作会更繁琐,今后的人生更迷离。于我来说,培养儿子全然没有让他光宗耀祖的期待,没有养儿防老的渴求,就是能和他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如同每天面临几十个稚嫩的面孔一样,我能感到和孩子在一起,和青春时光在一起,这就是人间最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