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聪明的女人要会读心术
22062000000020

第20章 摸透下属的读心术——让下属心甘情愿为你效力(4)

读懂下属人心的原则

用人的首要前提是一定要会“识人”。如果一个老板不会识人,对自己手下的员工各自的性格、特点、长处和缺点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他(她)又何谈正确地用人呢?可是,要迅速、全面而正确地观察出一个人的比较重要的各种素质,并非易事,这需要老板们对于识人术有着比较高的造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识人术的存在,识人基本上是出于一种对人心理上的判断,与现代的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有相通之处,但这与多少有迷信色彩的相人不同,它主要是以相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眼神、表情和举止动作等等一些细微的方面,从而得到对一个人综合性的判断。对于这些,说起来似乎神乎其神,不易做好,但只要领导者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也是可以具有一双慧眼的。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做客吕公家,吕公见刘邦相貌奇特,当时就决定将唯一的千金许配给他。那就是后来也闻名一时的吕后了。

三国时的桥玄,初见曹操便直断其有安百姓的才能。桥玄观察曹操的一言一行,心中便已明白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因而也就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卿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说曹操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可以当一个能干的大臣,而在生逢乱世的时候就能成为世间的奸雄。据说曹操“闻言大喜”,认为桥玄是了解自己的人。而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充分地证实了桥玄的预言。

要做好识人这一步,是需要坚持一些原则和要领的。识人当然是从人的外部表现开始,但是却不能停留在外部表现,而要从一个人外在的表现看出他(她)内在的品性,这样做方才是正确的识人之道,然而这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人的外在表现一般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体格筋骨、气质色相、仪态容貌和言行举止等。《人物志》共列出了九征,分别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根据这九种外在的表征,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情性,从而了解他(她)的勇怯、强弱、躁静、缓急,等等。

情性的重点在于情而不在于性,原因是情是由性生出来的,同时情也要受环境的感染,人人几乎各有不同。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人情的变化相当繁杂,如果用分类法来加以区分和归纳,实际上都显得牵强而不够精细。但是,以简驭繁,把人情归纳成几种简单的类型,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人物志》所采用的十二分法,便是把形形色色的人,根据性情归纳成十二种不同的类型,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利弊,便可以为知人善任提供有力的参考,以便于领导者对人才的明辨慎用。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只要领导者有心这样去做,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察言观色的经验,是可以做到由外见内的。

我们做事情的原则,在于由小见大,由微见著。但是识人的要领,则正好相反,而在于由显见微。有些人常常东张西望、心浮气躁,有些人则安如泰山、气定神闲。前者往往是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的人,而后者则很可能是临危不乱的高人。一个人的气质到底如何,很容易从他的容貌和姿态上看出来,无论是眼神、印堂还是眉宇之间,都相当地显著。

但是,作为一名领导者,要从这些人所具有的明显特征中看出其细微的性格特征来,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尤其需要领导者有丰富的经验、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认识共同点,辨析不同处。人看来看去,似乎只有那么几种类型。然而只要再细加分析的话,那么也不难发现,其实同一类型的人,往往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情性。从这些不同的差异中看出其共同的本质,对领导者来说固然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一类人的普遍共同点,能够从一个新的高度对人的类型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从共同中要发现各自的差异,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样都是干事积极,劲头十足,有些人只是在瞎胡闹,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什么成果也没有。而有些人则卓有成效,一件一件的事情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成绩斐然。也同样都是能言善道,有些人只是在空口说白话,虽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只要真把什么事情交给他(她),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另一些人则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办起事情来相当可靠。

所以老板要能分清这些人,才能有效地使用人才,走向成功。但是还有一类人是最可怕的,这类人往往缺乏定性,一会儿如此,一会儿又不是如此,令领导者捉摸不透,对于这种人,领导者也最好不要信任他(她),否则也只能是自吞苦果。

总而言之,领导者如果想要探知各种人的内在本质,以做好识人这一步,那么就应该掌握以上三大原则,并依此对人的情性做深入细致的观察,然后再具体分析他(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他(她)有一个十分具体而实在的把握。

只有通过这样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的方式,领导者才能既不失一般性,又不失特殊性地掌握各种人的本质,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作为一个领导者,千万不要期待任何形式的完美无缺,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是行不通的。领导者用人,贵在知人长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他(她)的才能,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

读懂下属人心的方式

历史上,伯乐善于相马,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上,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很多,只是善于相人而又懂得用人的人,恐怕并不多。所以,做主管的人,除善于相人之外,更要善于用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由心生,貌随心转”,一般的江湖术士算命,是从一个人的相貌来断定一个人的命运与未来。其实,人的命运不在相貌上,而在他的心地与行为上,所以真正会相人的人,要看这个人的心术正邪、待人厚薄、才情胆识如何。

以利诱之,审其邪正:“君子临财不苟得,小人见利而忘义。”所以要知道一个人是正人君子或是奸佞小人,可以用重利来诱惑他,看他的态度、反应如何。如果是有道之人,对于无端而来的利益,他会一分不取,表现正直的本性;如果是无德之人,有一点小小的利益,他就如蝇逐臭,不顾一切,趋之若鹜。所以,是君子、是小人,利益之前,无所遁形。

以事处之,观其厚薄:厚道的人,处事宁可自己吃亏,绝不以自己之长来彰显他人之短;薄德的人,遇事但求有利于己,不管他人的名誉是否受损。所以如果要知道一个人的道德厚薄,只要跟他相处共事,从他的行为,就能看出人格高下。

以谋问之,见其才智:有智能的人,胸藏兵甲,腹有韬略,做事懂得安排计划,尤其善于出谋策划,如果你问计于他,他会有很多中肯的意见。如果是一个才智平庸、没有智能的人,胸无点墨,既说不出一点道理,也没有半点能耐。所以一个人的才智如何,看他谋事的能力即可。

以势临之,看其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力不高,容易滋生事端;有能力的人,才能承担大任。要看一个人的胆识如何,可以用权力来逼迫他。领导者要知晓下属能力,可以故意把事情搞得很复杂,然后让下属去判别。这样,领导者在不经意间更易识得人才。

李德裕少时天资聪明,见识出众。他的父亲李吉甫常常向同行们夸奖李德裕。当朝宰相武元衡听说后,就把他召来,问他在家时读些什么书。言外之意是要探一探他的心志。李德裕听了却闭口不答。武元衡把上述情况告诉给李吉甫,李吉甫回家就责备李德裕。李德裕说:“武公身为皇帝辅佐,不问我治理国家和顺应阴阳变化的事,却问我读些什么书。管读书,是学校和礼部的职责。他的话问得不当,因此我不回答。”李吉甫将这些话转告给武元衡,武元衡十分惭愧。有人评论说:“从这件事便可知道李德裕是做三公和辅佐帝王的人才。”长大以后,李德裕真的做了唐武宗的宰相。

智慧之人会从扑朔迷离中判明真实情况,这种方向感有助于在实际的处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从而洞察事情的本质。这是领导者必备的才能,也是领导者选人应参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勇,诚是可嘉;有智,实也难得,但要有大智大勇之才,则是不易。领导者若能识出大智大勇之才并加以任用,必然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因为智勇双全之才,一方面有过人的谋略,在办事之前定经过一番周密的算计,对以后的行动有全面的指导;另一方面,还有敢于拼搏、敢于进取创新的勇气,而这往往又是许多人才所欠缺的。

南北朝时,北齐的奠基人高欢为试验他的几个儿子的志向与胆识,先是给他们每人一团乱麻,让他们各自整理好。别人都想法整理,唯独他的二儿子高洋抽出腰刀一刀斩断,并说:“乱者当斩。”高欢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接着,又配给几个儿子一些士兵让他们四处出走,随后派一个部将带兵去假装攻击他们,其他几个儿子都吓得不知怎么办,只有高洋指挥所带的士兵与这个将军相斗。将军脱掉盔甲说明情况,但高洋还是把他捉住送给高欢。高欢很是称赞高洋,对长史薛淑说:“这个儿子的见识和谋略都超过了我。”后来高洋果然继承高欢的事业,成为北齐的第一位皇帝。高欢以是非识人,确实成功,而高洋也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成就了一番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