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后宫秘事全知道
2209700000038

第38章 母仪天下后世颂(8)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徼,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

魏徵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一天夜里出现了紧急状况,有人报告说侍卫中发生了兵变。太宗自己手持武器,出来巡视,长孙皇后害怕太宗遇到危险,自己挡在太宗面前。虽然有惊无险,但她身体本来不好,受了惊吓,又感染风寒,引动了旧日疾患,病情日渐加重。

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人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徵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36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她为“文德顺圣皇后”。

马皇后:从孤女到母仪天下

马皇后,名秀英,安徽凤阳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明史上称她仁慈有智鉴,好书史。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

因此有人将她与唐代的贤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患难夫妻,相濡以沫

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据说有一对大脚。农村的姑娘,大脚便于干活,时逢元末乱世,大脚又便于逃乱。

马皇后自幼丧父母,被红巾军头领郭子兴收养。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帐下,造反闹革命。明史上说他长得“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长得如何奇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是吓了郭子兴一跳,但一想这样的人物在战场上能“长自家威风,灭敌人志气”,遂收为亲兵。后来,因朱元璋作战勇敢,屡战屡胜,郭子兴认为其是个人才,便将闺女嫁给了他。

史书上说马皇后“有智鉴,好书史”,这就说明她是个有才华的女知识分子。

当年,在农民起义军中,自然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因此,朱元璋在部队里的花名册、记账单等簿籍,都交给马皇后掌管。马皇后是个很有责任心的革命好干部,无论兵多荒、马多乱,也未曾遗忘丢失。也许是朱元璋的仗打得太好,在军中威望太高,于是导致别的部将嫉妒,他们在郭子兴耳边进些谗言,使得老郭对自己的干女婿产生怀疑,准备将其“清洗”,纯洁自己的革命队伍。好在马皇后知道,革命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敌人能吹风,她也能。因此,她大做郭子兴的老婆(也就是她的干妈)的思想工作,而郭子兴老婆耳边风的工作也卓有成效,郭子兴和朱元璋终是“嫌隙得释”,又和好如初了。

郭子兴对马皇后有养育之恩,而且视为己出。然而嫁出去的闺女就如泼出去的水,结婚后马氏的心自然就偏到老公这一边了。她和朱元璋一起闹革命的时候,正碰上大欠之年,加上当时郭子兴又怀疑朱元璋,正给他小鞋穿,故意欠其粮饷,不给吃饱。马皇后心疼自己的老公,便偷偷从娘家偷来烧饼,带给朱元璋吃。史书上说“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想想看,为了让自己老公吃到热烧饼,竟不惜把皮肉烫坏,可见情有多切、爱有多深了。一个女人爱起男人来,常常会闪耀出母性的光辉,止不住的呵护之情往往让人动容。除了从娘家偷烧饼,她还想尽办法积攒些干粮肉脯给朱元璋吃,而自己却常常饿得睡不着觉。

除此之外,马皇后还善于利用自己“领袖夫人”的身份,把革命队伍的妇女工作抓得有模有样。当年,朱元璋攻克南京后,因为周边是陈友谅、张士诚两个军阀,天天都打仗,马皇后就亲自带领一帮妇女缝衣服、做鞋袜,做支军模范,为前线战士们提供军需。朱元璋率师亲征,为鼓励士气,她还将后宫的金银财宝、绸缎丝帛全拿出来犒劳将士。

值得一提的是,马皇后对战争的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曾不断提示夫君,定天下要以德服人,而非“杀人为本”。她说得很有道理,朱元璋觉得也是。当然,定了天下后,功臣就不算“人”了,所以想打屁股就打屁股,想砍头就砍头,这自然又是另一回事。

这些事情给朱元璋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做了皇帝,不忘夫妻患难之情,将马皇后扶上正位,还经常在大臣面前回忆往事,说那一段峥嵘岁月可与汉光武帝刘秀未成事时与部下在河北饶阳滹沱河畔芜蒌亭吃麦饭、喝豆粥的典故相比,并夸赞马皇后的贤德可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媲美。后来他把这些话讲给马皇后听,马皇后趁机委婉进谏,劝他善待大臣。她说:“我听说夫妇互相扶助比较容易,君臣互相扶助就难了。陛下既然能不忘与我共同度过的贫贱岁月,但愿也能不忘与您的臣下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况且我又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

马皇后做了第一夫人后,特别勤于内治。她积极发挥女知识分子的特点,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家法,经常翻阅查看。有人说,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吧?马皇后反问道:“过于仁厚有何不好?总要比刻薄好吧?”

又有一天,她问女史道:“汉朝的窦太后为什么那么喜欢黄老之学呢?”女史说:“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马皇后据此叹道:

“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其实马皇后大谈仁义之道是别有用心的。因为她深知她丈夫禀性严峻,刚愎自用,当了皇帝以后一直疑神疑鬼,对大臣总是刻薄寡恩,完全不把人命当一回事,所以她期望以这样的方式提醒丈夫要宽待臣民。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朝廷常常拿大臣撒气。回到后官,也常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每当老朱发飙的时候,马皇后也会装作发怒的样子,然后命令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事后朱元璋问老婆为什么要这样做?马皇后意味深长地说:“皇帝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高兴或生气就给人奖赏或惩罚。当陛下生气的时候,恐怕会给予过重的惩罚。把他们交给司法机关,就能作出公正的判决了。陛下今后要定某人的罪,还是应该移交司法机关的。”

。当然,马皇后也深知行动是最好的榜样。她把仁厚道德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爱。为了让丈夫明白什么叫爱,她做了许多细致有效的感化工作。她爱自己的老公。她深知要温暖一个男人的心,首先应温暖他的胃。因此关于领袖的饮食问题,她一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次都要亲自去御膳房“躬自省视”。她也爱别人的孩子。马皇后克服了女人的嫉妒心,对于妃嫔宫人,如有因被皇帝宠爱而生下孩子的,她都非常厚待,并“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之”。她还爱天下的百姓。这方面,马皇后主要是在勤俭持家方面狠下工夫、大做文章。她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又捡起年轻时的手艺,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让她们知道“天桑艰难”,老百姓不容易。

朱元璋曾这样夸奖马皇后:“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这话一点儿不假。马皇后的伟大之处,便是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

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也许正是马皇后文化水平高,说得又在理,所以朱元璋对她的话大多听从。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殿前开国务办公会议,动不动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发起脾气来,别人常要掉脑袋。他太过刚愎自用,许多事情不调查,也不研究,盛怒之下就会大开杀戒。马皇后虽然做了不少教化工作,可就是感化不了他。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从不改变他的思考方法和处事原则。对此,马皇后只能尽最大努力,想着办法劝他。好在马皇后的话他还能听入耳,因此也救了不少性命。

有一次,~名叫郭景祥的封疆大吏镇守和州,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一案受到牵连。逮捕入狱后,按案情严重程度当斩。皇后闻其贤,不忍让他这样无辜死去,便对皇帝说:“老百姓家都知道为子孙而宽待老师,以求礼教有始有终,你是天子,岂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何况宋濂年纪一大把了,退休在家,肯定是不知情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过了一会儿,皇后伺候他用餐,但不上酒肉,皇帝问何故。马皇后说:“我是为宋先生做福事呀。”皇帝听了心里一动,恻隐之心顿生,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

第二天终于想通了,赦免了宋濂,将其安置到茂州。

另一个关于马皇后贤德的有名故事,与安徽的大商人沈万三有关。当时,沈万三富可敌国,有“财神爷”之称。朱元璋看他有钱,就想诈他一笔,让他为建造南京城墙出点银子。沈万三财大气粗,竞把城墙工程费用的三分之一包下来。后来,沈万三意犹未尽,或是想拍朱皇帝的马屁,又主动提出为朝廷犒军。没想到马屁拍到马腿上,朱元璋一听大怒:“小小匹夫竞想犒劳天子的军队,贼心不小,乱民呀,该杀!”马皇后觉得不妥,一个势利商人,只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罪不至死。所以就劝道:“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

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皇帝一听,有理,便改变想法,把这个倒霉的商人发配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去了。

马皇后身为女知识分子,除了仁慈宽厚之外,还有更深刻的一面。明朝将领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后,把缴获的金宝美玉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

“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皇帝一听,真是至理名言呀,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洪武十五年八月,历尽磨难,殚尽心力的马皇后也染上了重病。试治无效后,她坚持不肯再服药,明太祖苦苦劝求,她则说:“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药何用!”躺在病榻上,她念念不忘地反复叮嘱皇夫:“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宜贤,臣民得所!”然后,又把诸位王子公主叫到身边来,嘱咐说:

“生长富贵之中,当知蚕桑耕作之不易,当为天地惜物,且为生民惜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不忘以她的贤德影响着她的丈夫和子女,为着国家操心不已。不久,马皇后溘然长逝,享年51岁,匆匆走完了她从孤女到母仪天下的沧桑一生。

明太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也失去了他得力的助手,悲痛之情,无以言表。

为了永远追念可敬可爱的马皇后,明太祖竟然决定不再立后。后宫宫人也十分感念马皇后的贤德,特地作了一首歌来纪念这位贤淑仁慈的皇后,歌词是这样的: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泉下,悠悠苍天。

孝庄皇太后: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

在清代众多的皇后之中,曾出现过一位身历清初三朝,劳逾半百,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主政的杰出人物,被称为“清代国母”,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及《孝庄秘史》中所展现的孝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与史实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实际上,她的生平在《清史稿》中专有传记,且历代学者亦有论述。孝庄文皇后呕心沥血地以其聪明才智和特殊的地位,对解决清官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促进国家统一,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可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17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人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6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250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出生,13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