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后宫秘事全知道
2209700000071

第71章 万国衣冠朝娥眉(9)

慈禧对汉臣的倚重,首推曾国藩和李鸿章。重用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才有喘息的机会和外国列强打交道。而当时与列强周旋的清廷人物首推李鸿章,李鸿章为收拾八国联军之役的残局和列强周旋时累死,结束逃亡生活在回銮途中的慈禧太后“为之流涕”,“震悼失次”。慈禧重用的汉人有不少,其中备受器重的典型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据《清鉴》记载,此风气一开“白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故卒能削平大乱,开一代中兴之局”。因而。重用汉人不仅使得很多能人志士可以效忠清政府,更重要的是,也有效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民族之间的传统矛盾。

在内政方面,慈禧是一个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回旋纵横的政治家,她有个基本的执政底线,即不能威胁其个人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她一直支持洋务派,但是又经常遭到清流派和顽固派的抵制。为了平衡朝中各派系之间的争斗,慈禧也是煞费苦心。中法战争期间,清流代表人物张佩纶高论战事,指手画脚,对洋务派的军事外交政策不屑一顾。慈禧乃顺势任命张佩纶为“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借以教训他的狂妄,最后张佩纶临阵逃跑。由于慈禧的支持,洋务运动才得以冲破重重阻力向前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主导下,华夏大地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戊戌变法,但最终变法还是在慈禧的干涉下失败了,清廷也失去了近代史上最后一个振兴的机会。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光绪皇帝在变法开始的时候,曾经颁布一个叫《明定国事诏》的诏书,这是请示过慈禧并且得到慈禧认可的。慈禧表现得相当激进,还送了六个字给光绪“今宜专讲西学”。慈禧是赞成变法的,主张学西方的先进技术。

当时维新派和顽固派有一场关于要不要废除八股文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很激烈,最后慈禧一语定乾坤:八股文应该废!于是才有了维新变法中废八股文的内容。慈禧对教育和人才也是非常重视的,她在洋务运动的时候就力主创办天文算学馆,在戊戌变法时同意创办京师大学堂,即使变法失败后唯一保留的还是这所学校。1904年京师大学堂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这是中国高校派遣留学生的开始,中国近代很多知识分子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但是慈禧的变法有一条不能够超越的底线,就是不能够损害慈禧本人的权力,不能够损害满洲贵族的利益,步子不能走得太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够涉及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而维新派在短短一百天左右的时间里就颁布了一百多条诏令,想把日本明治维新二十年走过的路一夕走完,改革的步子太大太过急进,这必然与慈禧本人的权力、满洲贵族的利益发生冲突。康有为等人还想绕过慈禧进行变法,依靠变法成功的力量将慈禧的权力全部夺走,实行光绪帝真正意义上的亲政。这已经激怒了嗜权如命的慈禧,于是她开始对变法进行镇压,将光绪帝软禁在瀛台,把谭嗣同等六君子杀害。新兴的势力与保守的势力由对立而火拼,最后是维新变法灰飞烟灭,慈禧太后第三度垂帘听政,而且这次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都还有一个小皇帝坐在朝堂上,她是隔着帘儿在旁遥控,这次是把光绪抓起来,自己坐到朝堂上处理政事,因而这次又叫“临朝听政”,或者“亲政”。

光绪帝被软禁后再难以有所作为,慈禧吸取教训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里,穷其一生再也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变法改革,大清国就此完全失去了希望。

1900年,义和团起事,仇杀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八国共组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没有固守京师抵抗外强入侵,而是带着光绪帝逃亡西安,逃出北京时慈禧秘密处死光绪的爱妃——支持戊戌变法的珍妃。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在十二条款项中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是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光绪三十四年,清王朝风雨飘摇,西太后万机待理,身体却每况愈下,这时有人报告她,光绪听说她病重不起后,喜形于色,她默念着:“我不能比皇帝先死!”

她身边的人也老是想着倘若太后有个三长两短,而皇帝仍然健在,他们哪里还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在十月二十一日上灯时分,紫禁城里敲起了丧钟,好端端的光绪皇帝突然驾崩。西太后立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醇亲王载沣之子时年三岁的溥仪为帝。

二十二个小时后,她还来不及给予新任摄政王载沣以训示,便长眠而去,结束了她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弥留之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再让妇人当国!”

大清朝在她手中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在她去逝后仅仅三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中华大地上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集权帝制,中国从此没有了皇帝。

她的丧礼犹如皇帝的规模一样的豪大,徽号全部保留,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葬定陵东菩孤峪。

慈禧生前为自己树碑立文,死后无人欣赏这些破纸残卷,金丝楠木的棺材,早已破烂不堪,钉满翠珠的花盆底,已是沦落他国,秀满荷花的被褥,染上了斑斑血迹,刻满《金刚经》的棺椁,既不能赎清老佛爷生前的罪过,也不能保佑她身后的平安。

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在她活着的时候,很是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她死后所建的陵墓的价值与规模都超越了她的丈夫,是清东陵中最精美的。慈禧使用了大量珍贵硬木装修自己的陵寝,并饰以贴金扫赤的工艺,这即使是在明清两代的皇陵中都是绝无仅有的。除此之外,慈禧生前酷爱的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也一同陪葬于棺内,民间传说她将大清帝国三百年来所积攒财富中的一半带入了自己的坟墓之中。慈禧的棺木底部铺有七寸厚的金丝织宝珠锦褥,缀有大小珍珠一万多颗,红宝石八十五块,白玉两百多块,锦褥上铺有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铺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尸身上盖着一条精美绝伦的捻金陀尼经被,上缀珍珠八百多颗,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镶嵌而成。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种精美令她的陵墓被盗、灵魂不得安宁。1928年7月4日至7月10日遵化驻军军阀孙殿英部勾结守陵满员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第一起大盗案,慈禧的尸身也被暴露在棺外,她永享富贵的美梦终成了一堆黄土。

在慈禧当政的时候,她作为泱泱大国的政治领袖,其衣食起居无不彰显着大国奢华的风范。

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的60岁生日。慈禧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首饰合黄金一万两,合白银三十八万两;置办衣服花去黄金二十三万两;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道路的景点设置与装饰,花去白银二百四十万两……太后这个生日,约花了白银一千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经费。除此之外,为了给太后修休息的颐和园,花去白银三千万两。当时,英国和德国最先进的战舰价格约为二十五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慈禧半个月花掉一艘巡洋舰。老太后装修颐和园的钱,可以组建三支北洋舰队!

慈禧的生活用度是清官廷之中最大的一项开销,她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盘剥百姓和压缩军费开支的基础上的,这给大清百姓和政府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上1881年的《中俄伊犁条约》、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的《辛丑条约》等卖国条约的签订及对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杀害,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使得慈禧成为后人心中卖国求荣、阴毒奸诈的一代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