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金钱毁了你
22105000000016

第16章 信誉才是永恒的财富(5)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常常出现下列情况:借了钱,到期赖账;贷了款,到期不还;收了货,不按期付款……口头协议,书面合同,当初信誓旦旦,最后无情无义——于是有人顿足痛骂,有人欲哭无泪,有人悔恨轻信他人,有人陷入“官司”之中难以摆脱。

1993年2月8日的《参考消息》曾以大幅标题报道了中国伪劣商品在哈萨克斯坦造成的恶劣影响。报道说,由于“国际倒爷”只图赚钱,不讲信誉,使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的集贸市场上,来自中国的伪劣商品随处可见。由于质量低劣,目前大量中国商品严重滞销,价格一落千丈,倒爷们不惜血本甩卖,仍无人问津,只有暗自叫苦。可见,不讲信誉最终结果,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尤为严重的是,这一现象无疑在为中国商品做最坏的广告,败坏了中国企业的名声,损坏了中国产品的信誉,影响到中哈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俗话说:经商不守信,不如一堆粪。在商战中,同样体现着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企业无信自堵财源的金科玉律。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一个经营者如果欺骗了一位顾客,就可能影响到百位顾客不愿光顾。改革开放后,我国打破了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信誉对企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经营者如果长期欺骗顾客,不守信用,就会名誉扫地,谁也不会再买你的货。这样的商店,迟早会亏本而关闭的,这方面的例子,用数不胜数来形容,恐怕也不为过。

不讲信用的作法可能会在短期内维护或是增加利益,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显然是赶走顾客的做法。

事实上,不光对顾客,对合作者、对企业内部员工、对整个社会都应该讲究诚实守信。

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守信。因为守信用不光会为企业带来好处,而且对净化社会道德也作出了贡献。真的做到这一点,企业的价值便得以体现,企业经营也会因此而成功的。

一般来说,对于正式场合的承诺,如签字或协议,很少有人自食其言,大家往往能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竭力兑现。然而,对于另一种承诺——口头承诺,人们的态度就各有不同了。有些人对口头承诺的看法认识不足,在人际交往中每每轻率承诺,事后又不尽力兑现,以至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口头承诺采取轻率态度是十分不明智的。它虽然没有字据为凭,但它是以人格做担保的,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把口头承诺当成一般的应酬,或当作好听的话取悦于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不准备兑现的轻率的承诺无异于骗局,一旦食言,那就威信扫地。因此,口头承诺绝不能当儿戏。

口头承诺一旦做出就变成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兑现诺言的努力是取信于人的关键,有更重要的意义。有时,兑现承诺并不容易,使承诺难以兑现的情况也是难免的,这与食言则是两码事,只要及时向对方说明情况,对方是可以理解的,并不会影响关系。须知,任何承诺都是很严肃的,它是人品的试金石,如果把它当成口头禅信口抛售,岂不是拿自己的人格开玩笑?这种“空头支票”开得越多,自己的人格就越低。

商品质量绝不能含糊

在市场竞争中,一切都是千变万化的,但惟一不变的是我们对产品的质量(即品质)的要求绝不能降低,在这一点上绝不能含糊。

什么是产品品质呢?所谓商品的品质,一般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商品内在质量表现为商品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的构成、生物学的特征等。商品的外观形态则表现为商品的造型、图案、色泽、味觉等。此外,还应考虑该商品的实际使用效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指标,零部件的供应,质量的维修等保证质量的售后服务。商品的品质是决定商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种类繁多,表示各种交易商品品质的方法也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凭样品、规格、等级、标准;凭牌名或商标;凭产地名称;以及凭说明书、图样等。

品质条件是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凡一方违反质量要求,另一方有权撤销合同,并要求索赔。因此,在洽商签约过程中,对制定品质条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品质条款必须明确具体,切忌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合理误差”、“符合商销”,或“大约”、“左右”等。对有些商品的品质,妥善根据商品本身的特点,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绝对化。

(2)要根据商品的不同的特性,正确地选用表示品质的方法,并在条款中作出明确的规定。凡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的,则不宜采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表示。凡凭规格买卖的商品,其品质规格的指标不宜订得过多,过于繁琐。

(3)优质优价,按质论价。对某些农副产品和工矿产品的品质,如订有增减幅度的条款,则应相应地规定价格的增减幅度。不能接受只有减价没有加价的片面条款。

(4)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地规定品质条款。出口商品品质订得过高,国内生产有困难,影响履约。进口商品品质也是如此,比如对进口机器设备,盲目地要求过高,脱离我国国情,一时难以消化利用,势必造成浪费;品质订低了,或漏列商品品质的主要项目,也会影响使用,造成外汇损失。

摒弃投机手段

人纵有运气,但不可能一世都鸿运当头,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努力耕耘,摒弃投机手段,凭着锐利眼光,掌握有利时机,事业才能成功,这是郑裕彤一生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也是给每位有志于在商界发展的人士的一条重要经验。

郑裕彤,广东顺德人,和其他老一辈创业者一样,郑裕彤15岁便从澳门过埠香港闯江湖,在周大福金行学生意。在1946~1956年这10年间,郑氏不仅熟悉了香港商场,通晓了珠宝生意门路,也为一生事业打下了牢固基础,得到老板赏识,成为老板的东床快婿,并把生意转让给他。经过十多年的励精图治,郑裕彤不仅成为香港的“珠宝大王”,而且还投资地产,跻身富豪之林。从一个小伙计到大富豪,郑裕彤除了不懈奋斗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郑裕彤热衷于搞大事业,计划越大,兴趣越高。他的行动往往出其不意,一鸣惊人。

欧美不少大银行家,都出身于银行小职员,熟悉银行的全盘业务。郑裕彤每每向公司成员谈及此事,总是毫不讳言地说,他是从小伙计开始做起的。

正因为从基层最细小的事情开始,所以公司里的事务从下到上他无不熟悉,这就更有利于他拟订制度,加强管理,掌握业务。

郑裕彤本人是创办事业的杰出人才。他通过本身的实践和体会,深深懂得“办事业,千宝贵,万宝贵,人才最宝贵”的至理名言。因此,他求贤若渴,特别重视人才。

他曾经说:“找到真正有才干而又可信赖的人,是最不容易的事。”他乐于择优录用大学毕业生,认为这些人经过实际磨炼可以担当大任。

郑裕彤事业获得成功的秘诀,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概括的那样:“处世之道:必须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恳,处事谨慎。做人则要饮水思源,不应见利忘义。”这些话似乎只是做人处世之道,其实蕴含着郑裕彤数十年商界人生的体验。

这个秘诀中的“二十四字真言——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恳,处事谨慎,饮水思源,不应见利忘义”,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勤”是核心。郑裕彤事业上的成功,得力于一个“勤”字,是“勤劳致富”的一个突出典型,是成功秘诀中的秘诀。

当然,郑裕彤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在珠宝界执牛耳地位,关键在于他十分注重经营策略和方法。

他把自己十余个分行都指派一名经理负责,一切业务由他控制。每逢周日,郑召集所有经理开会,共同研究业务发展,解决营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接待顾客时,郑裕彤一再强调要有良好的态度和礼貌。只要顾客一进店门,不论贵贱,都必须热情接待,不能轻易放走一名顾客,也不能让顾客感到服务不周。即便是获利不多,甚至根本无利可图,也要热情接待。顾客第一次不买货,来后感到满意,下一次就会主动上门买心爱的物品了。

另外,郑裕彤非常看重店铺内外的装修和货品的款式。他的珠宝行全部开设在最繁华的地段,装修得富丽堂皇,极具魅力,货品款式更是新颖别致,让顾客爱不释手。

做广告也独具特色。店员们平时都说:“周大福,一口价。”意思是货真价实,不需要讨价还价。久而久之,全香港人都知道了郑裕彤和他的“周大福,一口价”。

信誉是事业的生命

社会给人提供的机遇是均等的。不过,人对机遇的把握与运用是不相同的,每个经商成功者都能“以事适时”,不能者自然难获成功。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成功,而有的人在均等的机遇面前却无所作为的差别。许多人都想探询船王包玉刚崛起的原因,想了解他获得成功的诀窍,而他本人却总是说:“没有秘密,也没有诀窍。一靠意志,二靠机遇,三靠信誉。”

良好的经营信誉,是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础。包玉刚非常重视建立良好的信誉,视信誉为立业之本。1967年,他经营的船队参与中东石油运输出租时,为使中国船队得到欧美石油公司的信任,他亲自组织、调度人员装油运输。在他严密计算、统筹安排下,船队在茫茫大海中如期归来,并提前八小时完成任务,使惟一承租中国船队的这家美国石油公司感到十分满意,终于为中国船队在国际航运界立住脚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包玉刚能在国际航运业激烈的竞争中安渡难关,也与他善于巩固与合作者的关系、获得合作者的支持有关。例如,包玉刚从1961年起向日本订造船只,并长期同船厂保持生意关系,即使在航运业萧条或造船业处于淡季时,哪怕自己吃些亏也仍向日本订船。包玉刚船队有90%的船只都是在日本建造的,由于这种关系,日本航商对他一直存感激之心,视他为船厂“最高贵的主顾”。后来情况好转,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向日本订造船只,船厂在忙不过来,不再接受订单的情况下,只要是包玉刚需要订船,船厂向来无二话,优先承担。包玉刚与船厂的这种“患难之交”,特殊的客户关系,使他在航运业获益颇多。包玉刚在经营中以诚实、重信誉取信于客户,这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玉刚早年即是一个颇有发展前途的青年银行家,他的经营风格完全是银行家稳健求益的作风。企业能有这种作风,很容易受到银行家的赏识,包玉刚能获得香港汇丰银行的支持,也同此有很大关系。

包玉刚知道,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若有银行的支持会更容易些。创业之初,包玉刚曾直接去游说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桑达士,此人于1962年升任汇丰的首脑。开始时,汇丰对买船生意并无兴趣,认为搞航运太冒险,不肯贷款投资。但在包玉刚稳健作风的影响下,终于答应贷款,支持包氏的事业,自此,双方建立了良好的生意往来关系。日后桑达士主政汇丰,更是大力支持包玉刚,包的银行业务也大部分由汇丰处理。1970年,双方合资建立了“环球航运投资有限公司”,不久包玉刚又成为汇丰银行的董事。桑达士离任后的继任首脑赛耶,认为双方合作很好,遂又投资包玉刚。包玉刚良好的信誉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遇,这也是他成功的妙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