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雷人”的省钱方法
全球金融危机带动了减薪、裁员制度的提速,找工作已经是难上加难了,网络作为新新人类的聚集地,出现了很多有关金融危机下的“过冬秘籍”。在这个排行榜上,列举了排在前十位的“雷人”方法,笑谈金融危机。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返券黄牛”。互动百科上解释这“返券黄牛”其实是“黄牛党”的一种。由于商场经常会搞一些“返券”活动,一些顾客手里有很多的返券,但是又不愿意再添钱买一些用不上的东西,而另外有一些人想买便宜的东西却没有足够的代金券。于是,“伟大”的“返券黄牛”们就出现了,他们帮助那些有很多返券的人代销返券,又帮想买东西的人低价代购,并获得其中的差额利润。也就是所谓的返券代销、返券代购。
位列第二的是“免费班车”。如今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为居民区居民开通的免费班车越来越多。而这些每天好几趟的班车几乎每辆爆满,几乎成了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更有甚者,将它当作每天出行的免费车,到超市后再转车到其他地方。
排在第三的是网购。短短几年的时间,网购这个词就从当初的潮流词语变为了常见词语,老少妇孺皆知。和商场比起来,网购的价格更便宜,通过网上买服装、配饰、鞋帽的可选择性也更多。套用一句话就是:“这年月,你要是没有网购过,那就一个字‘俗’、两个字‘很俗’、三个字‘非常俗’!”
位列第四的是团购、代购。2008年,团购这个词可谓风靡一时,估计在中国的影响力绝不亚于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那场由邹涛万人购房团发起、温州炒房团的抄底、山西煤老板的包机进京,各门户、行业房地产网站针对各楼盘的团购发起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打了一计强心剂,然而,兴奋过后终归还是回复了原状。
第五位的是“拼客”。互动百科中对“拼客”的解释是,指为某件事或某个目的,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的一个群体,如打车、旅游、购物等。说白了就是指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并实行AA制的消费群。这样既能分摊成本、共享优惠、又能享受快乐、认识朋友。这一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推崇了。
位列第六的是“换客”。这也是2008年以来开始流行的,指把自己不用的闲置品,拿出来跟别人交换有用处的东西。在易物网上很轻松就能找到各种相关的信息,只要双方达成换物意向,就可以在线下交易了。
接下来第七位的是2008年度流行词汇——“山寨”。各类山寨信息充斥着网络,白领一族们身临其境。
第八位的是“国货族”。这一族人最喜欢的就是百雀羚、大宝SOD蜜等国货,这是一群只买国产货而不买甚至抵制外国货的人。
第九位的是“百元周”。在经济危机之下,人们开始争相创造省钱记录。百元周就是用100元过一周,在一周中所有消费加起来控制在100元之内。
排在十大“雷人”省钱办法最后一位的是“超市试吃族”,他们又被称为“超市吃客”。这是一群专门在超市推出免费品尝活动时去吃免费餐点的人们,后来也被引申到专门领取试用装的消费者身上。不过,这群人要求脸皮特别厚,所以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
近来,人们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危机”、“风暴”,端坐在高档写字楼里的人们也都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凉意。全世界人民都准备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那些平时就精打细算的主妇们、崇尚奢侈品消费的白领们,又该怎样应对?近来一项调查反映,大家总结出各种“省钱大法”,希望达到的生活理财最高境界:既要节约省钱,又要享受生活,不当“苦行僧”。
金融风暴一来,那些假日疯狂采购的女人们都开始紧张,就更别提那些一直以来就省吃俭用的家庭主妇们了。她们开始争相谈论着“省钱大法”,尤其是那些白领们,她们更希望能在省钱的基础上享受生活。她们的格言是:“省要省得精彩,过要过得享受!”于是,女人们争相贡献着省钱妙招。
何小姐是年轻的白领一族,和所有女人一样,爱美是她的天性。她强调自己每天必须画好了完美的妆容才能出门,否则就等同于裸奔,于是,每年都有大部分开支花费在化妆品上。但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她不得不节省开支。不过何小姐自有妙招——将化妆品最大限度地使用。为此,何小姐总结了化妆品节约大法。首先就是“倒置大法”,这种方法可用于瓶装乳液状的化妆品。只需要在不用的时候将瓶子斜置、将底部垫高或者倒置,让液体慢慢流下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用了。其次就是擀压大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管状化妆品和一些片装的小样。接着还有剪刀大法,一般而言,就算一个化妆品用前面两种办法之后,还会有些许残留,这时候如果拿一个干净的剪刀沿尾部剪下来,就会发现至少还能用上三次。再来一些洗面奶或者洗发水之类的还可以使用“混水大法”,所谓的“混水大法”其实就是往瓶中灌入少量的水在摇晃一下用上最后一次。总之就是一句话,一定要物尽其用,这样一来何小姐发现确实省了好多。
对于王女士来说,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才是她每天津津乐道的话题。王女士说,要想省钱,就不能怕麻烦,把一些事情做得复杂点,往往就能省到钱。她常常会把自己的闲暇时间花在淘宝网等一些平价网站和一些商场超市的宣传单上。每次在买东西之前,她都会仔细搜寻一遍,寻找打折、赠品、折扣券、换物、赠物等机会。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有东西必须要买,也一定要看看能不能尽量省些。王小姐打了个比方,她说:“在内地买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加IPOD,要花1.5万元,而如果在香港,你只需要用7000多元港币就可以买到。何乐而不为?”
金融危机下众人最想做到的莫不是安全地度过,那么尽可能把钱省下来就成了最抢手的方法。
别拿收藏当投资
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许多人的预备投资计划大幅缩水,于是如何投资理财的各类指南纷纷出炉,那么究竟哪些该投资?哪些消费投入产出比最划算呢?
小张是一家大型网站的运营总监,在金融危机这段时间,他变得有些颓废。在年初时买了两套高价房,现在不但没有涨,售楼处反而天天打广告,又打折又送车位。股票已经在股市里套了半年多,整整缩水了70%。而且小张从投资顾问那里了解到,股市已经到低点了,赶紧进入!小张对此不相信,但心里却又抱着想试试的态度。可是那么多钱都已经套在里面,怎样才能弄到现金呢?
无意间,他忽然想到了家里收藏的一位已故当代名家的作品。虽然画本身不是太出名,但画家却是许多人耳热能详的。
于是,小张想,这位画家故去已经有段时间了,照常理来推断,这画应该能兑个好价钱了吧?但小张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走了几家画廊,竟然没有人肯用高价来收。小李一下慌了神,虽说当初收藏也并不完全是为了今天能翻几倍收回,但据许多人说艺术品是最保值的投资,难道这些全部都是骗人的吗?
当然,这一切是很多人都不想承认也不愿接受的,但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紧缩期已经来临。艺术品投资被列入最能够保值的一项投资。但是在持谨慎理财观念的年代也无法继续保持泡沫增值状态。就好像被股市套牢的股民一样,那些原本本着收藏目的,同时兼具投资预期的人希望落空了。他们忽然发现,当他们需要用艺术品来兑现的时候,却卖不出理想的价钱。
这类情况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沉思,艺术品投资真是骗人的吗?其实,这朴观念是错误的。艺术品投资错不在其自身,最关键的是收藏者渴望鱼与熊掌兼得的初衷。
在艺术投资者看来,买作品就是为了获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观点,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对艺术收藏和艺术投资的混淆上。确实,在世界各国,艺术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投资方式。
在投资理财的同时,收藏者也完成了自身艺术鉴赏观念的系统化;而系统的收藏,不但能够作为一种投资在未来获利,最关键的是,可以更加准确地体现出收藏者自身的审美观。
然而,虽然艺术收藏和艺术投资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却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若是不能正确对待,只能鱼与熊掌兼失。严格来说,艺术品的收藏是一项高门槛、高品位的爱好,它与金钱收益无关。但艺术投资却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以投资来谋取回报是最主要的体现。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那些值得投资的艺术品,一定要具备足够而稳妥的升值可能。那么,投资者必须注意:经过市场热炒、甚至几经转手的艺术品,是否还有上升的机会?这时不妨理性地分析一下这种门类的艺术品的价格曲线,敏感把握市场变动,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其未来价值走势。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那些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势必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创作;而市场热点的产生则有多种复杂的原因,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有人为运作的原因,这些对于普通的收藏者来说并非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最近几年艺术市场的大热,让很多人有“什么热就买什么”的非理性心态。在泡沫时代当然可以蒙混过关,但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仿佛就是一个沙漏,给了很多人当头一棒:那些“天价”买进的东西生生“砸”在手里,无法变现。有人曾经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些一心以投资为目的进入艺术收藏领域的人,最终往往会大失所望。紧缩期,请别随便再拿收藏当投资。
“新抠门男女”省钱各有奇招
金融危机的到来没有预期,从最初的盲目毫无头绪到现在的应对招数,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人们面对金融危机的积极态度。
美国华尔街作为金融危机的引爆点,这里的人们也都深切地体会到了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切肤之痛了。美国不少公司都在裁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也都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魔力。近一年来,不知疲倦的消费主义热潮正在消退,整个美国的经济正在放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衰退。美国传统形式中的疯狂消费热潮正在逐渐被“悭钱”所代替。那个传说中最不懂得节俭为何物的美国人也都开始了寻找金融危机下的简约生活。奢侈品消费量下降、贷款和信用卡消费减少、二手市场异常繁荣、网上易物行为风行……不少美国人都加入了一个名叫“免费品循环利用组织”。这是一个易物组织,组织中的会员只需要在网站上列出自己不用的或者想要的东西就能在线上与其他人进行免费的“物物交换”了。更有甚者,一些美国人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只为能在旧货市场淘到好货。
根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日本央行2008年10月1日公布的季度调查报告显示,日本2008年8月家庭支出降幅为两年来最大,因通胀维持在10年来最高点。而这不仅仅是官方数字,很多在日本生活和工作的华人也纷纷感受到了在经济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整个日本民众的危机感都加强了,人们也都纷纷开始实行节俭之风。在日本民众眼中衣食住行这四项生活所需中最先要省的就是行。他们在金融危机下大幅减少外出旅游和消费。日本的航空公司2008年10月份的航班人数及旅行社的组团人数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两成左右,而超市则需要隔几天就推出几件降价商品,才能不断地吸引主妇们到超市消费。
日本的家庭主妇们持家有道,她们交流各种节省的方法已经到了近乎骇人的地步。就比如说她们谈省电吧,有人会在冰箱外面贴个纸条把里面存放的东西列在上面,每吃了一样,就在纸条上划掉,这样不用开冰箱门就知道冰箱里还剩多少食物,以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不仅主妇们大兴节约之道,就连男人们也都开始身体力行了。日本的大街上自行车就比以往多了很多。
热衷于消费的富裕的美国中产阶级也都开始考虑节俭,惯于养尊处优的日本主妇也都开始“节衣缩食”,“悭钱”时尚也几乎与金融危机一起席卷了全球。中国的白领们也都闻风而动,倡导起节约主义了,人们在学会怎样更好花钱的同时,也在开拓一种更有质量的新生活。
省20%就等于赚20%
全球第二大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国际2008年11月发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将有60%的中国消费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削减消费开支。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各国中产阶级收入都出现了减速迹象,中国也不例外。
关于购车的成本,以往就有不少人讨论过。然而许多文章都只是从油费上涨等一些相对片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并没有起到稳定个人财务状况的目的,因为他们无法解释金融危机下油价大幅下跌却没有让汽车行业雄起的原因。
事实上,汽车是一个典型的重税商品,消费者买一辆车需要交付大量的税费。而这也就是在当前经济危机下民众延缓购车计划的理由。买一辆车除了要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税收和费用,还要缴纳大量看不见的税收,也就是所谓的增值税。在发达国家,他们获得税收的第一大来源是所得税,而所得税中最大的一块又是个人所得税。但是在中国,在这一点上是与那些发达国家不同的。中国第一大税收源头是流转税,而流转税中最重要的又是增值税。按照经济原理分析,包括增值税在内的任何流转税均可以自由转嫁,对买方征税和对卖方征税,效果是完全等价的。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的税率为17%,虽然形式上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是钢铁厂、玻璃厂、汽车零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形成的汽车产业链等企业,但是实质上增值税最终都需要由消费者买单。然而由于增值税并没有明示要由消费者交纳,因此隐蔽性很强,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除此之外,由于很多的汽车零部件都是进口的,这部分又需要交纳高额的关税。而关税也是一种可以转嫁的流转税。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买一辆车,那么你也还需要支付这一部分的税收。
打个比方吧,假如你要买一部价值20万元的汽车,那么国库就会立即有3.4万元的增值税进账。而这一部分全部是由消费者支付的,因为这并不与汽车制造商所交纳的所得税相矛盾。如果把消费者买一辆车所需要交纳的所有税收和费用相加,那么一辆20万元的国产汽车中只有12万元左右是属于车辆的制造成本和汽车制造商的合理利润。如此算下来,明智的人自然也就不愿意在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减速期去交纳各种税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