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金钱毁了你
22105000000035

第35章 再有钱也不能不学习(3)

迪斯尼乐园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所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报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很伤神。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但没有一次是令他满意的。施工部的这一电报,又令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着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是当地居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无数的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停车的。当他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满了车。原来这里是一个无人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了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公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下了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径,这些踩出的路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2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就是善于学习的结果,一个建筑大师能够向一个种葡萄的老太太学习,并且取得了成功,可见我们学习是不分界限的,只要他人比我们强,我们就应该学习、接受。

不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一定是愚蠢的人,不善于向他人学习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愚昧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也必定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相信这是一条真理。

二战结束后,日本人民清楚地认识到,要振兴自己的民族唯有靠教育,于是日本兴起了一股学习高潮,他们拼命地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全世界人类智慧的精华统统吸收过来。正是由于这种善于学习的精神,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得以恢复,并跻身于仪决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一个民族的强大,就是看他有没有虚心学习的胸怀。作为一个经商者,若想立足于商场中,就更要有善于学习的能力,不但要学习先进技术,还要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这是商人应有的胸怀。虚心向对手学习,是做一位大商的必要态度之一。竞争对手的话往往比朋友的话更有价值,竞争对手的优点是你最应该学习的。

善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能接受批评的人,这是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美国的奠基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批评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指出了我们的错误。”不能接受他人批评,不能进行自我批评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独裁者,一个顽固不化的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人让人尊敬,骄傲的人永远被人唾弃。

还有很可贵的一点就是,善于学习的人有自知之明,能把自己的缺点变为优点。松下幸之助之所以成为日本的管理之神,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有三个缺点,都被我变成了优点:第一是,因为家里穷,知道奋斗才能成功;第二是,没有文化,懂得要自学;第三是,身体不好,懂得要依靠别人。3个弱点变成了三个优势。”

总之,要想立足在商界,就必须善于向他人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有希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地创新

今天,来自四面八方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一切创业者和守业者无不在寻找自己的生存、发展法则,在压力下警惕市场中的各种变化,不断检验自己的工作,避免淘汰。

世界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维护企业的生存和企业的利益格局,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创新,就死亡”,彼得·德鲁克的这句忠告成为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真实写照。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韩国三星公司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的变革——以170亿美元债务濒临破产的局面。不少人认为,三星的二次腾飞,全仰赖韩国政府的全力扶持,事实上,它之所以没有重蹈SK、现代的覆辙,必须从李健熙45岁那年说起。

那是1987年,三星创始人李秉辞世,李健熙成为掌门人,当时三星是典型的韩式大企业——“从卫生纸到航天飞机”无不生产,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反响平平,总是被摆在乏人问津的角落,与索尼那些摆在醒目位置的光鲜产品恰成反比。李健熙深深感受到了危机,他拆开自家的产品和买回的对手样品进行了比较,发现“三星的零件比别人多,价格却比别人便宜两成,意味着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却卖不了好价钱”。

仔细研究原因,他觉得必须在技术含量和商品档次两方面追赶竞争对手,于是立即率领公司进行“二次创业”,决定以三星电子为主导,将集团发展成为一家知识密集型公司,并相中了手机制造业,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全球手机市场像今天这样庞大。

这样一来,三星凭借在手机市场的捷足先登,经过7年研发出自主技术的手机产品,成为韩国企业中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任何一个企业都和人一样,是有始有终、有生有死的生命运动。所不同的是,人类是靠生育后代繁衍生息,而企业是靠不断创新来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只要创新活动停止,企业就会逐步走向衰亡。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通过企业自身的变革,去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济与市场环境。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开始时会有一个起飞期,之后就会开始稳定、老化、衰退,改变稳定、老化、衰退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创新,就是改变一下思维模式和制定一个新的战略,把企业的习惯领域不断扩大。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20世纪初的世界最大企业中,至今仍能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只有3%左右,很多企业经过了大起大落,其成败兴衰有客观因素,确也有未能持续创新的主观因素。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支柱,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是创新的指挥员,必须抓好创新工作,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构成企业创新体系,全面地、系统地、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通过创新,去塑造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经营、核心管理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对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主要包括:

1.提高创新意识

在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永远不断鞭策自己超越现状,才能成为时代先驱者,将企业推向可持续发展阶段,未来才能不断延伸。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是一个创新意识极强的人。在技术上,他亲自领导自己的技术部门,全力以赴寻找各种创新途径。在生产上,他使零部件具有通用的性能,即“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成了世界工业的“通用法则”,后来他还将“流水线生产”的概念推广到汽车制造的总装线上,使一辆汽车的生产最快速度仅需10秒。直到现在,“流水线生产”仍被称为“福特生产方式”。在销售上,他采用“薄利多销”的营销方针,提倡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再以最小的利润把汽车卖出去,以达到整个销售额的增加,让汽车这个高档商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2.树立创新精神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大胆追求的人,无论你愿不愿意,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人活着,就是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挑战人生、挑战自我!“破则立,不破则不立”,企业发展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前进。

英特尔公司的主要创始人摩尔,经过几次战略调整,在电子器件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1702”存储器,开创了可擦写可读存技术实际应用的新时代。在1972年和1976年,英特尔又分别推出了高速运行的“2102”和“2147”两种存储器。1985年10月,摩尔决定:放弃存储器市场,进军微处理器市场,很快成功推出了“386微处理器”;1989年推出了“486微处理器”,1995又推出了“586微处理器”,直到后来的奔1、奔2、奔3、奔4……其企业创新精神,就像它的产品广告词一样:“INTEL,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3.勇敢面对失败

企业要创新,企业家就要敢于冒险,就不能畏惧失败,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总是热爱创新,引导创新,正视失败,转化失败,最终战胜失败、征服失败。

华特·法兰克是加拿大最成功的房地产经纪人之一。他27岁得了小儿麻痹症,必须依赖轮椅行动。他本来不想活了,可还是顽强地同命运抗争。

最终,他应聘成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员,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他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第二年,他成了渥太华名列第一的推销员。3年后,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日后成为加拿大数一数二的不动产公司。

这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他的成功在于他勇于评判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怨天尤人,为自己的不幸找台阶下。

4.保持不满状态

一个人不思上进,是一个人走向失败的导火线,许多企业家的后代没有那种因为不满而产生的追求未来的雄心大志,没有因为不满而产生的要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来都不想改革创新,从来都不想励精图治,企业只能走向衰落。

在企业前进的道路上,第二、三代守业者是需要有一点不满足精神的,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志向,只能是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一个企业只有时刻存在着不满,才会不断地克服困难,才会积极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取,才会更上一层楼。一个人不要害怕犯错误,但必须时刻检验对错。很多东西都需要检验,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掉进失败的泥潭中。我们只有善于检验对错,来使企业起死回生,才能培养自己成为深谋远虑的人,来承担企业兴衰的勇气。

仍以三星的改革为例,李健熙从不简化任何一个微小细节的提升,都以全方位的深度变革为根本,并用最喜爱的高尔夫运动打比方。他说道:“抽球打出180码的人,有教练的指点,很容易就能打到200码。认真练习的话,也可以打到220码,但是,想要打到250码以上的话,从握杆的方式到站姿等等,都得全部修正。”

正是在这种不满足的改革下,20年来,三星的销售总额和资产规模突飞猛进,又一次赢得了世人关注。

5.勇于持之以恒

创新贵在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创新才能在持续发展中再次创新,才能从再次创新中谋求长远的持续发展。

麦当劳连锁店的创始人克罗克运用文化概念、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产品标准化,设计出生产流程和加工器具,制定各阶段的工作标准,并以“质量、清洁、服务和价值”这样一丝不苟的企业文化准则和经营理念不断开拓新市场,争取新顾客,以致在克罗克退出经营后仍使麦当劳的创新精神和经营传统得以坚持,并持续发展。

提高“学习力”

众所周知,人非生而知之,全靠后天学习和积累。创业者和守业者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社会越来越进步,学习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当成为“学习型组织”,企业家应该争当“学习模范”,几乎是人所共识。

据说,美国人的财富一半在犹太人口袋里,而犹太人的财富藏在脑子里,靠的就是重视学习,超越了别人,在各行各业获得竞争的优势,最后成为财富的宠儿。

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知识就是金钱”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时时刻刻进行“充电”,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水平,让自己和企业共同进步。

假如你仍然无动于衷,就请记住美国管理大师彼特圣吉对企业家的一句忠告。他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1985年,李东生出任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时年刚刚20岁出头,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广东惠安的小厂却在短短20年间实现了同期起步的企业所无法企及的成功。

1987年,李东生第一次访问菲利浦,当时的他和当时的整个中国社会一样,还处在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许多知识一知半解的状态中,他是这样坦白当时的感受:“听完菲利浦的情况介绍之后,我整个头都发蒙,觉得这个企业怎么会这么棒,简直高不可攀,我们永远也没机会超过它。”

时至今日,李东生发现与这些国际级巨头企业交手的时候,虽然对方依旧强大得多,但这之间的差距已经绝非高不可攀了,他拥有了能发现它们的问题和自身的优势的客观心态。

这位中国民营企业家觉得和国际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尽管自身弱小,但20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比它们走得更快,竞争力提升得更快。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速度,追赶它们并非不可能。

因此,为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企业家除了应该具备过去成功的企业家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具备学习能力,才能应付复杂的新经济中的各种难题,企业家只有自觉学习各方面知识,才能在商海中经得起大风大浪的洗礼,才不会成为竞争中的侏儒。

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严峻的挑战,企业家若不加强自身学习,就难于应对新观念、新形势。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学习,只有不断学习的企业家才能在未来的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把企业做得更好。

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学习的结果。例如微软、思科公司获得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善于获取知识并控制知识的传播。从某种角度看,控制学习的权利将是一种垄断,在许多跨国公司设置学习“垄断”壁垒面前,创业者仍然无动于衷,无异于是一种自杀行径。

诚如美国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傲慢自大是一种代价过于高昂的奢侈品,将很快被“学习型”企业击得粉碎。聪明的创业者,将是最勤奋的学习型人才,这句话正在变为许多精明的企业家的座右铭。

企业越来越需要成为学习型的团队,不仅要为生存而学习,也要为发展而学习。无数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证实,一个企业重视组织学习是个长线投资,投入与产出可高达1:50,即在员工学习上投资1元钱,将会得到50元的回报,远远大于企业在设备、生产资料方面的回报比率,这真是企业最合算、最有意义的投资。

日本企业家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他们似乎有一种天生学习他人的本领,在不断学习中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取得长足进步。例如日本钢铁企业在二战后初期仅有5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日本却在20年中发展成为世界钢铁大国。这归功于日本学习和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奥地利的氧气顶吹转炉技术、法国的高炉喷重油技术、德国的炉外精炼和脱氧技术、瑞士的连铸技术和美国的冷热带钢轧技术。1973年,日本的钢铁产量达1.2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创业者和守业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带领员工终生学习才是迎接“变化”的最佳武器,企业才能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