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曹锟传
22105600000039

第39章 旁人眼中的曹锟其人其事(13)

在吴佩孚酝酿撤防的前后,北京政府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

前面说过,靳云鹏、徐树铮由于争夺权力互相攻讦,早已形同水火。靳云鹏曾暗中通电吴佩孚说:“安福系如此咄咄逼人,实属难堪。当此千钧一发之际,阁员间和衷共济,尚虞不洽;而今群起排挤,令人能不灰心!且又铮与我素不相睦,频频在合肥(段祺瑞)前进攻讦之词。当此政尚民治,居高位者部属人民之公仆。吾行吾素,其他只得置之不闻不问之列。无如合肥自恃功高,隐然以太上总统自居,凡遇阁议报告,必先入合肥之门。东海(徐世昌)因鉴于黎冯之前车,事事以和顺出之。而合肥自信之力,举世竟无其匹,遇事掣肘,与人难堪。如不避请议而为人作牛马,人将谓我与之同流合污,事后难免贻噬脐之悔。未雨宜作绸缪之计,决议不甘恋栈,已命秘书处草拟辞呈……”

吴和靳是山东同乡,又有师生的关系,靳在政治上经常帮助吴。所以吴复函劝慰说:“幽兰生于荆棘丛中,薰莸异器,苦衷自能见谅于全国。众皆浊而吾独清,众皆醉而吾独醒,其吾帅之谓乎!否则群小盈廷,然如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致全国之愤怒,亦既生死力以攻击之。其余安福系中类似曹章陆者,不计其数。师曹章陆之故智,循曹章陆之前辙,亲日是尚,借款肥私。东海(徐世昌)几乎‘政由宁氏,祭则寡人’之恨。吾师居四面楚歌之中,不得已而辞职,明哲保身之计,乃识时务者所为。惟值此外忧内患一发千钧之际,稍纵即逝。亡国之痛,肥遁鸣高者奚独无之!愿吾师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义,勿萌退志,肩此大任。非特佩孚之幸,而众万民之幸也!”

靳云鹏终于写了辞呈,先去见段,自称有病不能办事,只好辞职让贤。段不但没有慰留,还说:“既然有病,暂时休息休息,亦未为不可。不过不能说是有人排挤你,被迫辞职。”于是靳就将辞呈送交徐世昌了。

靳云鹏的辞呈一递,吴佩孚就以追悼阵亡将士的名义,在保定召集各省师旅长开会,议决:(一)拥护靳内阁,不反对段合肥;(二)各省防线的军队,一律撤回原防地,但不保证南军不进攻;(三)宣布安福系罪状,通电政府,请求解散安福俱乐部。消息传出,京保间谣言纷起。这时边防军第一师开到高碑店一带的部队,与直军第一补充旅已形成对峙,而安福派的政客更从中拨弄。一直运用直皖两系矛盾的徐世昌感到形势不妙,就想利用新近崛起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居间调停,密电邀张来京,共商国是。

张作霖正欲将个人势力进一步扩张到关内,接到徐世昌的电报即于6月19日到京,在北京谒见徐世昌以后,和段、靳等人稍事周旋就乘车赴保。

曹锟准备了盛大的宴会给张作霖洗尘。在酒席上吴佩孚照例发言最多,大意说:“政府外交失败,内政不修。一般安福政客,醉生梦死,朋比为奸,媚外误国,唯利是图,不顾全国舆论的反对,出卖国家主权,引狼入室,为虎作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将不国,家于何有?我们军人是国家的干城,有卫国的天职。部下的子弟虽不敢说久经训练,有勇知方,但是大义所在,都可以奋不顾身,保卫社稷。綦江长沙历次战役的胜利,全可以作为证明。无论哪党哪派,如果不知爱国,专讲阴谋,佩孚个人虽然可以遵守军人不干政的义理,只是部下如果义愤填胸,有所作为,恐怕我们也很难加以约束制止了。”张作霖听后,颇为动容,会后向曹锟、何恩溥等人悦:“吴佩孚这小子真不错,我一定帮忙。”

吴发言后,各省代表相继发言,经研究决定五条办法:(一)挽留靳云鹏内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二)内阁局部改组;(三)撤换议和总代表王揖唐;四、五两条是杀徐树铮、毙段祺瑞。因关系甚大,当时末议决。吴佩孚认为这种办法还只是治标的一时之计,不能永息争端。于是决定第二天继续开会。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又议定办法六条:(一)撤换财(李思浩)交(曾毓隽)法(朱深)三总长,靳复职;(二)撤换王揖唐议和总代表;(三)湘事由“和会”解决;(四)“和会”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国民大会解决;(五)边防、西北军、南方军队、各省军队同时裁减;(六)开复张勋原官。

在会议上,吴佩孚强调段的一切罪恶都是徐树铮造成的,所以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除徐的兵权,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并请张作霖进京时,将此意见代为转达徐世昌。

张作霖回京,与徐、段接洽,只有靳云鹏复职和撤换三总长两项不成问题,其余条件都被段严词拒绝。张作霖说:“不解散安福俱乐部,不撤换王揖唐,不罢免徐树铮,曹、吴是不肯罢休的。吴佩孚在保定会议上早有声明在先。如果政府坚持不允,我就不能负调人的责任了。”段听了很不愉快,态度强硬地说:“吴佩孚不过是一个师长罢了,居然要挟罢免边防大员,这还成什么体统?他要不服,大可以和我兵戎相见,决一雌雄。我还怕他吗?”张作霖在徐、段之间奔走几天毫无效果,就表示不再过问,准备回转关外,由于徐世昌的一再挽留,才答应再到保定和曹、吴等作最后的接洽。不料曹锟、吴佩孚的说法也和段同样强硬,说:“不解散安福部,不撤换王揖唐,还可以通融。如不罢免小徐,决不能承认。”还说:“老段要和我们兵戎相见吗?他依仗有日本小鬼的后台,想凭借日本的势力吓唬我们,我们堂堂中国男儿,是他吓不倒的。我们正准备在疆场上和他见面呢,看看到底谁是孬种!”

张作霖一看双方坚持不下,只好回京复命。徐树铮认为当年对张极力扶植,今天却倒向曹、吴一边,就向段祺瑞建议把张扣留。以免奉军和直系合作,协力来攻。不料事机不密,为张侦悉,张就匆匆出京回奉去了。

徐世昌见事态已成为僵局,权衡利害,决定偏袒直系,罢免小徐,于7月4日发表三项命令:

(一)特任徐树铮为远威将军。

(二)徐树铮现经任为远威将军,应立即开去西北筹边使,留京供职。西北筹边使由李垣暂行代理。

(三)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一职,着即裁撤,其所辖军队,由陆军部接收管理。

段祺瑞一见命令发表,极为气愤,声言必须处曹、吴以死刑。7月8日由团河赶回,在将军府召开特别会议。列席者有100余人。决议由段领衔呈劾曹锟、曹锳、吴佩孚,请褫夺官职,下令拿办。

段亲到公府见徐世昌。徐仍不肯罢免曹、吴,对段说:“老大哥何必这样生气!又铮的筹边使本来和筹边督办有些叠床架屋,罢免他不过是掩人耳口罢了。等到风头过去,就可以另行安插。请他在将军府委屈一下,闲散一两个月,似乎也没有什么妨碍。曹、吴克复长沙,久戊湘南,全国舆论都加称赞。有功不赏,还免除他二人的职务,恐怕会遭到全国舆论的反对,而且可能引起曹、吴等人的巨变,那就小不忍则乱大谋了。”

段愤愤退出,命令部下派兵“保护公府”,并到处扬言:“第二天晚间如不下令,就要出动边防军。先往琉璃河开火,再往保定兴问罪之师。”

徐世昌在段的压力之下只好在7月9日下令:“吴佩孚开去第三师师长署职,并褫夺陆军中将原官暨所得勋位勋章,交陆军部依法惩办。其第三师原系中央直辖军队,应由该部接收切实整顿。曹锟督率无方,应褫职留任,以观后效。”

曹、吴免职的命令发出不久,曹锟就联络张作霖、王占元、李纯、陈光远、赵倜、蔡成勋、马福祥等于12日联名发出通电,谴责“安福部结党营私,把持政柄”,说段是“施其一网打尽之计”,“有触即发,为徐树铮之故,为安福部之故,乃不惜包围元首,直接与锟等宣战,总施攻击”,表示“迫不得已,唯有秣马厉兵,以伸义愤,纾元首之坐困,拯大局于濒危……”张作霖也在13日通电响应,决定“派兵入关,扶危定乱”。

徐世昌见企图利用双方矛盾的结果不仅不能左右逢源,而且眼看总统宝座就保不住了,于14日又发一道命令,说什么“本大总统……对于各统兵将帅,皆视若子弟,倚若腹心,不能不剀切申诫。自此次明令后,所有各路军队,均应恪遵命令,一律退驻原防,竭力同心,共维大局,以孚本大总统保惠黎民之旨意……”。徐大总统这篇官样文章岂能化干戈为玉帛?次日,段祺瑞即颁布檄文,对曹锟、吴佩孚、曹瑛等加以声讨。檄文中说:“本上将军束发从戍,与国同其休戚。为国家统兵大员,义难坐视。今经呈明大总统,先尽京汉附近各师旅,编为定国军,由祺瑞躬亲统率,护卫京师,分路进剿。以安政府而保邦交,锄奸凶而定国是。歼魁释从,罪止曹锟、吴佩孚、曹瑛等三人,其余概不株连。”这就是他对于徐大总统“恪遵命令”的回答了。

段祺瑞在将军府开会、领衔呈劾曹、吴是在7月8日,其实在7月6日段已对边防军第一、三两师及陆军第十五师发出开往保定准备对吴佩孚作战的动员令了。

边防军三个师本由靳云鹏统辖,因靳与直系早有勾结,段祺瑞任段芝贵为总司令,参谋长是宋五峰。他的作战计划是分东西两路。西路布置在京汉线、琉璃河、长辛店,是主力所在,有曲同丰的第一师、陈文运的第三师宋玉峰旅(因宋任参谋长,所以该旅也带来就近指挥)和刘询的第十五师。刘询原为冯国璋在南京时所成立的一个混成旅,士兵多为冯的同乡——河间人,军官也与冯非亲即故,该师的炮兵团长冯家祜还是冯的侄子。冯死后,刘询率部投段,编为第十五师。事前有人认为刘询部官兵与直系关系太深,恐怕不妥。段曾派陈文运、魏宗瀚去见刘询,问他部下是否靠得住,刘极力保证没有问题。陈等就说:“事完了,你接曹三爷的事吧!”允他直隶督军,深信刘部不致发生问题。这一路由段芝贵亲自指挥,总司令部就设在琉璃河。东路是京奉线,有徐树铮所部西北边防军第二旅宋子扬部,约八九千人,原驻在廊坊,由宋指挥向天津方面进攻。

战事开始以后,皖军发现直军越固安拟乘夜渡河,准备在两路的中间乘虚而入,即命第三师陈文运所部张济元旅由南苑移驻黄村,命第十二团(团长蔡鸿贵)配备第十三师山炮队一连,向固安进攻。当时在固安的直军为萧耀南部的二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连。皖军抵达固安外围与直军稍事接触,因大雨倾盆,永定河水暴涨,恐怕后路不继,即行撤退永定河北岸。旋因西线不支,奉命撤回南苑。

直系方面的军事部署也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为第三师第六旅和二个混成旅、一个补充旅(第六旅旅长张福来,第一混成旅旅长王承斌,第三混成旅旅长萧耀南,补充旅旅长王庸中),由吴佩孚指挥。东路京奉线和津浦线有第四混成旅曹锳和第五混成旅商德全(兼天津镇守使)两旅的兵力,由曹锳、牛向忱(第四混成旅参谋长)、商德全分别指挥。奉军于16日派兵入关,也分兵两路,待机而动。后见皖军不支,张作霖即命阚朝玺率部参加西路京汉线的战事,张景惠则率部与东路曹锳旅共同作战。

皖军于7月14日发出攻击令,西路皖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王兴文)马队和李进才第十三师第一营步兵,即向直军第三师十二团(团长郭敬臣)第二营进攻。同时,驻廊坊的宋子扬旅进攻杨村的克军防线,但至7月18日,直奉会师攻下涿州,皖军第一师师长曲同丰被俘,第十五师旅长齐宝善、张国溶向直军投降。西路战争就基本停止了。东路战争紧张时,徐树铮曾偕参谋何家驹、张宣等,坐轧道车到廊坊落垡参加指挥。当时直皖两军正在杨村铁桥一带隔河作战,徐到即部署拂晓进攻,次日战斗一天,直军防线动摇,渐向北仓败退。晚间得知西线已经溃败,而奉军张景惠部也参加作战,宋子扬旅遂溃退。23日,直奉军队分别进驻南苑、北苑。事前大张旗鼓的直皖战争,不出10天就以直系的胜利而结束了。

这一场战争,虽然事前双方曾经积极准备,但据参与战事的人说,实在非常简单,就像一场秋操一样,只有西路最初一战和高碑店松林店一战比较激烈。

西路战事初起时,皖军攻势极为猛烈。尤其是炮兵射击准确,使直军伤亡甚大,直军曾一度败退。因为边防军装备精良,多为日本新式武器,下级军官大都是军官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没有作战经验,但颇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概。第一团团长王兴文是北洋军中有名的战术专家,原在保定军官学校讲授战术,很有心得,作战时也能身先士卒,所以部队士气颇锐。他用骑兵在前冲锋,炮兵随后掩护,炮火齐发,于是直军望风披靡,相继后退。幸赖萧耀南旅顽强抵抗,皖军未能深入。吴佩孚看战况于直军不利,就亲带参谋人员和第六旅在前线迎敌,使用集中火力的战术,猛攻正面皖军。很快就打垮了皖军的骑炮挺击队。皖军败退到高碑店,改取守势。

皖军在高碑店一带的配备是边防军第一师在铁路迤西,王兴文一团守岐沟,铁路迤东则由第十五师刘询的部队防守。

吴佩孚亲率第十二团葛敬臣部向岐沟进攻,以第十一团陈清远部威胁岐沟右侧背。拂晓开始进攻,双方战斗激烈。王兴文被直军炮火打中阵亡,皖军第一师士气立刻涣散。而铁路迤东的第十五师按兵不动,放任直军第一混成旅王承斌部迂回到琉璃河左侧攻击皖军的指挥部。后来第十五师的炮兵营长李某(袁世凯随从副官李题贤之子)突然向皖军第一师的阵地开炮,第一师大乱,于是皖军西路全线崩溃。有人说,曹锟曾派人用200万元钱的高价收买刘询,刘不为所动,于是曹又派人收买旅长齐宝善、张国溶二人,共用120万元。这种说法未必可信,不过齐、张和直系早有联络,张为人较有智谋,在战前曾去保定多次,所以在作战时突然倒戈给皖军以致命的打击。

齐、张都倒向直方,王承斌部又将皖军退路截断,时在涿州前线指挥的曲同丰因皖军溃散,躲在高粱地内被直军发现,于是被俘。据说,曲当时上身军衣已经脱去,只穿夏布褂,佩带指挥刀,形象极为狼狈。

吴佩孚于胜利之后命第六旅连夜向琉璃河追击,直捣皖军司令部。皖军已不见踪影,丢弃的给养极多,麻袋装着现洋,每5万块一麻包,不计其数。有50多门各种大炮都堆放在地上,炮衣还没有取下。步枪子弹遍地都是,更没有确实的数字了。

吴佩孚乘火车来到琉璃河车站。次日王士珍、江朝宗、王怀庆等即到琉璃河见吴,拟替双方和解。吴对王等极尽恭维谦和之态,并说:“您老们怎么办怎么好,我一定尊重。”而王承斌、萧耀南、张福来则在一旁气势汹汹地大骂段祺瑞扣押直军兵饷,借债卖国扩军。并说:“我们是回防,并没有侵犯别人,他派队伍来打我们。现在打败了,派几位来了,早干什么去了?那不行。边防军一个也不能留,都得缴械,非把老段抓着,讲讲理不行。”其实这是吴佩孚事前布置好了的一出戏,意在表示安福派已犯了直军将士众怒了。王等在辞去临上火车时还说:“等两天吧,不要前进了。我们一定有办法,让你们消得下气去。”王等乘坐的火车刚开走,吴佩孚立即下令,所有队伍继续前进追击,但不许进入北京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