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曹锟传
22105600000042

第42章 旁人眼中的曹锟其人其事(16)

我被段祺瑞免职后,就在北京住住,天津玩玩。1925年夏初,我一因无所事事,二因李景林闹穷,要没收王毓芝、赵玉珂等的财产,就又到沈阳去。张作霖曾请我吃饭,并对我说:“段芝老老气横秋,不纳忠言。孙中山先生政治头脑又那么高,他的主张恐怕行不通。听说他还要拿俄国人的办法来治中国,那咋行呢?”我说:“政治总是政治,说是说,做是做。老百姓只要能安定就好了,实在也应该安定了。”他说:“是呀。咱们作官的就应当说到哪做到哪,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老百姓。冯玉祥这小子说话没信用。一派奸诈,又想要直隶地盘了。”我说:“他说话没信用,做事有信用就行。”张说:“你又提这个啦,他那是冲着咱120万小洋钱,你当他真心跟我合作么?吴佩孚是败了,吴佩孚要是胜了,他还不是打我吗?”我沉默了一会儿说:“那么雨帅对国事怎么看法呢?”张说:“我是个军人大老粗,不懂什么政治,捧谁都行,反正我是不够格的。我跟曹三爷本来是至交,又是亲家,都是让吴佩孚这个小子闹得失了和气。别看现在这样,远近心里分,我跟他还是青山不改呀。”

我回到北京不久,奉张与冯玉祥就起了战争。国民军同李景林动起干戈,始而李景林不支败退,继而直鲁军反攻,国民军又败,在天津周围打起拉锯战来。继之郭松龄反张,又是一场混战。郭败张胜,张作霖为了报复冯玉祥勾结郭松龄反奉之恨,乃以大军攻冯。冯不支,于1926年初通电下野。鹿钟麟率部撤出北京,曹锟恢复了自由。

在冯部撤走、曹锟恢复自由的第一天,张学良就派人来找我,叫我同他们去见曹锟。第二天,我陪同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到了公府延庆楼。张学良见了曹锟就跪在地上磕头,并说:“三大爷,我给您老赔不是来了。我爸爸说对不起您,我们一定拥护您复位,大总统还是您的。”曹说:“瞎!不能干了,我德薄能鲜,以后国家大事要靠你们青年人了。”张学良接着就说:“我爸爸说了,您老尽管复位,做您的大总统,有他老在旁边站着,看谁敢说什么。”李景林、张宗昌也一齐说:“我们一致拥护您,您尽管放心。谁不听话都不行。”曹说:“一年多我什么也没办,倒吵起家窝子来了,你们看还能当总统?”张学良等就齐声说:“您老别说了,再说别的,就是不原谅我们了。”我就插了两句说:“亲戚朋友会吵嘴,兄弟手足也会吵嘴,父子有时也吵嘴,夫妻吵嘴的时候更多。这都算不了什么,过去的事就都不要提了。”又闲扯了一阵,我同张学良等告辞出来。在出来时,张学良对我说:“养怡,你明天好好地跟三爷说说,咱们一定就这么办了。”我答应说:“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

第二天我又到延庆楼去见曹锟,曹说:“张学良这个小孩子说的话靠得住吗?”我说:“靠得住,没问题,是张作霖叫他来的,这我都知道。”我又把两次在沈阳和张作霖见面的事述说了一遍。曹锟听了显得很高兴。这时来看曹的人也多了,这些直系旧人和曹的老亲旧友,都相继前来探望。

曹锟恢复自由了。我为了通知这个找那个,在外面跑了两天。一天到公府去,公府秘书张廷谔对我说,曹已拍出通电,告诉各省说冯部已撤出京畿,并说北京安静如常,意思是希望各地拥护他恢复总统职位,但没得到各方面的反应。后来我们经过研究并向各方面探询,才知道都是在观望着吴佩孚的动态,而吴对这个电报,并未明白表示迎拒的态度。到了这时,曹才决定迁出公府,搬到羊市大街去住。

吴佩孚自失败出走,经过通电再起,到这时已经一年多了。到底他在干些什么,不但曹锟是茫然的,连我也不大清楚。为了告诉吴佩孚关于北京的情况和了解他的情形,曹很想派人到汉口去一趟,于是我就自告奋勇说:“我去一趟吧,也好跟子玉研究研究。”曹很同意。当时京汉路似通非通,我坐一段火车,骑一段驴,又坐一段火车,有时还坐一段大车,经过7天才到达汉口。我打电话和吴佩孚联络,约定次日上午见面。

第二天,吴一见我就取笑说:“炮手来了。这一下没把你这土蛋砸碎呀!”我说:“不但没砸碎,还磨成铁的了。”接着扯了一些彼此的情况,他问我:“你想干点什么呀?”我一听他这话,知道他误会我是来找事的了。我说:“干什么都可以,不过这倒不忙。我想还是先把总统的事办停当了,再说我个人的。”我就把拥曹复位的意思说了一遍,并告诉他张作霖那边已经没有问题,都说妥了。他说:“你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应当的,不过恐怕难以实现。我自山海关下来,一到汉口,就打出通电护宪,人家都不理,怎么能再提呢?三爷这人你不是不清楚,在前台他是唱不好的,我看还是请他在后台待待吧。等我把大局奠定,咱们再商量。”我说:“今非昔比,现在同你在山海关刚下来的时候不一样了,盱衡大局,还是得咱们说了算。大家还是唯你的马首是瞻。”吴听我说到这里,不等我说完,就用“好马不吃回头草”“兵不再役”等一些论调来堵截我的话。我又反复地说了一番,他仍是坚持己见,不允拥曹复位。

我从吴佩孚的查家墩司令部出来,就去找吴景濂,把和吴佩孚见面的情形告诉了他。吴景濂说:“不要提这件事了。我曾和他谈过恢复总统局面的事,他不答应。听说他曾和一些人集议过,绝对不再拥曹。”我就问吴景濂:“你看子玉到底为什么这样反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呢?”他说:“没什么原因,只不过他不愿头上再戴顶帽子罢了。”这时熊炳琦也在汉口,我又和他谈论了一下,他也是和吴景濂一样说法。熊又唉声叹气地表示前途暗淡很多。我一看事情是绝望的,第二天就搭车返回北京。我到了北京,就径直到曹锟家里。见着曹锟,头一句我就说:“冯玉祥没反了您,吴佩孚可真反了您了。”曹听了一愣,问我:“他说了些什么呀?”我就将吴佩孚的话述说了一遍。曹听了以后,像是替自己解嘲又像安慰我似地说:“子玉不会不相信你,也不会不相信我。我早就想到,他会怀疑张作霖对我这样卑躬下气是不是不怀好意,这也不用怪他。先不用说了,你好好休息休息吧。”

不久曹锟就到保定去了。听说后来曹曾命清末状元刘春霖去过汉口,商谈关于复位的事,也没得到吴佩孚的同意,遂在5月向全国通电辞职。(王坦)

康有为撰联诫曹锟

民国初年,曹锟任直隶督军兼省长,当时还沿用清廷直隶总督驻节旧制,一年之中分居天津、保定两地。后来,曹锟又任直鲁豫巡阅使,为抓紧军权,从1916年起,曹锟便常居保定达6年之久。曹锟为了宣扬他在保定的政绩,同时为自己营造一个休憩玩乐的场所,1922年,他在保定城南跨府河两岸,创建了一个规模宏大、占地600余亩的公园,园内楼台轩馆、花木虫鱼,应有尽有,曹锟将其定名为“保定城南公园”(后来改称“保定人民公园”,90年代改名为“保定动物园”)。公园建成后,曹锟亲自撰写碑文,刻碑记其事,碑名曰“保定城南公园碑记”(碑现存保定动物园)。

城南公园的创建,对一向封闭、保守的保定来说,确实是一宗新鲜事、一件盛事,因而来自四面八方的贺客涌向曹锟的宅邸,曹锟非常得意。为扩大影响,他还特请一些名人撰文为其歌功颂德,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康有为应曹锟之嘱,欣然命笔,为其撰写了一副行书七言对联:

一游一豫同民乐

知止知足仰山高

上联“一游一豫”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一游一豫”即指古代帝王春秋出巡。康有为把曹锟修筑公园比喻为帝王的春秋出巡,把曹锟捧得很高,并且赞扬他修筑这么好的公园并非独自享用,而是与民同乐。

然而康有为不愧是文学大家,下联笔锋陡转,写成了“知止知足仰山高”,表面看来“仰山高”还是吹捧,关键在于“知止知足”四个字,“知止”出自《老子》“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不殆”是说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此话还出自《新唐书?李靖传》的一个典故:卫国公李靖身居高位,因脚有点毛病,向唐太宗李世民要求辞官回家,李世民表扬他说:“我看自古以来,身居富贵的人,能知足的人真是太少太少了,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应该嘉奖。”“知足”亦见《老子》:“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是说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

康有为撰写此联时正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曹锟的直系打败了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方政局之后,本来就不安于位的曹锟更加头脑膨胀,再也按捺不住想当“大总统”的急切心情,为准备当“大总统”而紧锣密鼓地施展阴谋诡计,康有为趁写对联的机会,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委婉地告诫曹锟要“知止知足”,见好就收,这样做还能受到人们的敬仰。可这时的曹锟已经是利令智昏,对康有为的劝诫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第二年曹逼总统黎元洪下台,又以五千银元一票收买国会议员590名,被选为“大总统”。不久,冯玉祥发动政变,将曹锟囚禁起来,获释后去河南投靠吴佩孚,吴佩孚被北伐军打败后,曹锟回天津做了寓公,落了个“贿选总统”的骂名,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不光彩的一页。

康有为此联是一副佳联,不仅文字精妙,而且字写得质朴厚重,古雅自然,是一幅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

此联现藏河北省博物馆。(侯璐)

傻人有傻福

曹锟在发迹前,是个保定府的布贩子。不过,他的贩布事业一直在可有可无之间,实际上,就是街上一个闲人。闲人倒是闲人,但人家一不是流氓,二不是地痞,保定府不是天津卫,在大清国那会儿是直隶总督府所在地,没天津那么多嘎牙子混星子。曹锟这个闲人,为人相当厚道,只要有人要他帮忙,出力气出多少都心甘情愿,一帮到底,只要管饭就行,人送外号曹三傻子。不过,傻子脸皮也厚,只要看见人家请客,不管是谁请谁,只要其中有他认识的,进去一屁股坐下就吃。

惹祸就惹在这个脸皮厚上。一次,曹锟如法炮制,蹭了一顿酒饭,大概是酒菜比较好,因此多喝了几杯,出门撞上一家人娶媳妇,曹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死活非要掀人家轿帘,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样。这下坏了事,人家是当地有势力的,当场就要揍人送官,幸好几个闲人拉住曹锟走得快,才没被拿住。回到家,酒醒了之后,曹三傻子越想越害怕,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溜了。去哪儿呢?正赶上袁世凯小站练兵,他投军去也。

小站新军,当时是大清国最先进的新式军队,一色儿普鲁士装备、编制和操法教练,薪饷也比一般勇营和绿营高上许多。招兵按曾国藩练湘军时的规矩,不招城里人,只要那些乡下土得掉渣的农民。按说,曹锟这种城里的无业游民,是新军特别忌讳的,可是曹锟这个傻劲救了他,从外表上看,这个矮胖子看起来比农民还要憨厚。

曹三傻子进了军营,如鱼得水。傻子厚道,肯出力,不偷奸耍猾,而且认死理,对长官绝对服从,要干啥就干啥,从来不讲价钱。脸皮厚也在这个新场所变成了优点——长官和同僚怎么拿他开心,甚至无端的羞辱,他都欣然接受,连一点不高兴都看不出来。在那个时代,中国军队的带兵官,大概都喜欢这种性格的士兵,于是,曹三傻子很快得到了长官的赏识,北洋军官学堂招生,傻子被推荐了上去。在学堂里,同样是凭着这股傻劲,虽然磕磕绊绊,但也毕了业,当了军官。当了军官还是因为这个傻劲得到长官的赏识,一步步升上去,直到入了袁世凯法眼。待到袁世凯当民国大总统的时候,人家这个当年保定街头的曹三傻子,已经是北洋军嫡系主力第三师的师长了。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曹锟越混越好,越混越大,最后在1922年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后,控制了北京政府,傻子居然做了总统。傻子做总统也是傻做法,直接花钱买,一个议员一张票,开价5000大洋。结果被一向视民主政治为神圣的西方人骂为“猪仔总统”。

说起来,曹锟确实没什么本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不高。曹锟之所以被重用,有人说是由于袁世凯喜欢听话的庸才,其实不是,因为作为一世枭雄,袁世凯麾下的大将,多数还真不是这样的人,曹锟其实是个例外。最大的原因,我看是由于曹是个特别符合传说中“福将”特征的人——胖胖的,憨厚,脾气特好。军界的人多少都有点迷信,碰上福将,就是草包也得用。人家曹锟还是有福气,运气好,治军、打仗、治国,甚至连投资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就是混得好。当师长之前,没有多少仗可打,等到有仗的时候,主要是吴佩孚给他顶着,南打也赢,北战也胜。北洋军阀时代多少人精子,最后居然让个傻子当了总统,而且是实权总统。

咳,到哪里说理去?(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