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之道
22138400000043

第43章 立人立世,注重信义(12)

《战国策》: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又:子贡富,结驷连绮。转,轴,轴头也。

史称辛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

《唐玄宗·天宝遗事》:王元宝以金银叠为屋,又以铜钱甃花径中。时目曰富窟屠肆。即富室朝烹暮割,犹市肆中屠宰者也。

汉末仲长统,为曹操参军事。尝着论曰《昌言》。有曰:井田之变,豪人货殖。

施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野。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服三辰龙章之服。青纶,青丝绶也。郑玄云:今啬夫所佩者也。三辰,日月星也;龙章,山龙华虫也,盖尊贵之服,以五彩绘绣于其上,以为文章也。

《礼记·檀弓注》疏云:重溜者,屋之承溜者也。以木为之,承于屋檐。水溜。

此木中,又从木中而溜于地。天子之屋四注,四面皆有重溜。大夫之溜,唯前后,士一溜,唯前。乃贵者之舍第,非常人所得为也。

〔原注文〕

斯析薪为厮,炊爨为养,又曰趋厮走养。总皆是驱使奴仆之辈。司马温公曰: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添而翼者也。”

扬子《渊骞篇》称酷吏云: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

《左传》: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者,隶属于吏,故宫府趋役者曰皂隶。

《左》庄公八年,齐侯襄公田于贝丘,见大豕人立而啼,公惧,坠车伤足。

晋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惠帝时拜太子少傅。家产丰富,拟于王者。

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乃过洛阳,车骑辎重,送之甚众,拟于王者,薰炙天地。谓炎炎之热势,可以薰炙天地也。故《谷永传》曰:“许班之贵,倾动前朝,薰灼四方。”

〔原注文〕

《易·谦·彖》曰:鬼神害盈福谦。

石崇为奢侈之过,被收,乃叹曰:“奴辈利吾财耳!”收者曰:“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遂斩之。

东汉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何进辟融,先为侍御史,出为北海相。恃其才望,数戏侮曹操,又与御史大夫郗虑有隙,枉奏融昔在北海,欲规不轨,大逆不道。书奏,下融狱。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若诼钉戏,了无遽客。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全否?”二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有完卵者乎!”遂夷。《传》称融被收,二子方弈棋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

《书·盘庚》曰:“汝悔身何及。”

贫之忍

〔原经文〕

造物之心,以贫试士;贫而能安,斯为君子。

〔原经文〕

民无恒产,因无恒心。不以其道得之,速奇祸于千金。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赵宋胡宿曰:“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当修身俟时,毋为造物者所嗤。”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又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岂不谓之“以贫试士”而何?《论语》子贡问贫而谄何如,而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圣人谓贫而无谄之自守,不若贫而乐道而忘贫,故王勃《膝王阁序》云:“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陶潜诗云:“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原注文〕

《孟子》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谓众人则无可常生物之产业,又因无可常思义之善心,则就陷于放荡偏僻、邪淫奢侈之恶矣。复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盖土大夫尝学问,知义理,故虽无常生之产业,亦有常善之良心。

“不以其道得之,速奇祸于千金”者,如范文正公守饶,有书生上谒曰:“自言天下至寒饿者,无在某右。”时盛称欧阳率更字,《荐福寺碑》墨本直千金。文正为打千本,使售于京,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出《冷斋夜话》。盖斯人不能审理以安贫,希得千金之墨本,冀即富而去贫,却不知违道以干求,反致轰碑而取祸。岂不然哉!又《庄子?杂篇》云:“河上有家贫,其子汲川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子曰:‘珠在骊龙颔下,遭其睡也,使其寤,子为齑粉矣。”故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左传》:石碏曰:“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富之忍

〔原经文〕

富而好礼,孔子所诲;为富不仁,孟子所诫。盖仁足以长福而消祸,礼足以守成而防败。

〔原经文〕

怙富而好凌人,子羽已窥于子哲;富而不骄者鲜,史鱼深警于公叔。

〔原经文〕

庆封之富,非赏实殃;晏子之富,如帛有幅。

〔原经文〕

去其骄,绝其吝,惩其忿,窒其欲,庶几保九畴之福。噫,可不忍钦!

〔原注文〕

《鲁论》记子贡问富而无骄何如,而孔子答曰:“未若富而好礼者也。”盖圣人谓富而无骄之自守,不如富而好礼忘富为愈。此盖孔子语门人之言,故曰:“孔子所诲。”

《孟子》引鲁季氏家臣阳虎之言对滕文公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盖为仁行天理,为富纵人欲,天理、人欲不容并行。孟子恐文公纵人欲、丧天理,特引此以对,欲文公扩天理、遏人欲,故云“所诫”。

仁足以长福而消祸,如宋景公。因荧惑守心,韦子三请景公三对,以自责身。

韦子曰:“君有仁人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星必徙舍三,君廷寿二十一。”验之果然。此岂不谓之长福而消祸乎?

王充《论衢·非韩》篇云:“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段干木阉门不出,魏文侯敬之,表式其阊。秦军闻之,卒不攻。又曰:“儒者之操,重礼爱义。魏文式段干木之间,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是以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此又岂不谓之“礼足以守成而防败”乎?此言仁礼之效如此,富者当守而弗失,宣尚勉哉。

〔原注文〕

《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问疾。晋叔向且问子哲,郑行人子羽对曰:“无礼而好凌人,怙富而卑其上,弗能久矣。”二年秋,郑公孙黑将作乱,请以印为褚师。子产曰:“女罪之恤,而又何请焉!不速死,司寇将至。”七月壬寅,缢死,尸诸周氏之衡。

《左传》定公十三年,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退见史鳅而告之。史鳅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矣!”文子曰:“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鳅曰:“无害。富而不骄者鲜,唯子之见。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十四年,公叔戍果为富骄得罪而逃之鲁。史鳅,史鱼名也。此言子羽、史鱼皆有先见之明,谓富者未有不骄,骄者未有不亡。恃富而凌忽于人者,亦不能长久也。处富贵者而不可不三复斯言,玩其旨哉!

〔原注文〕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庆封奔吴,聚其族而居之,富于其旧。子服惠伯谓叔孙穆子曰:“天殆富淫人,庆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

天其殃之也。”昭公四年,庆封为楚灭之。盖庆封父庆克谮刖鲍庄者,至是封谋攻子雅、子尾,事觉,子尾刺其封子舍,而封奔之吴。子雅、子尾,齐公子也。又本年,齐崔氏之乱,丧群公子,至庆氏亡而召公子,皆反其邑焉。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何独不受?”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邶殿,乃足欲,亡五日矣。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为之制度,使无迁也。”言富者不可妄益,益则取亡。

〔原注文〕

骄,矜夸也。吝,鄙吝也。忿,怒也。欲,情爱也。去,除也。绝,禁也。惩,治也。窒,塞断也。谓大凡人务使去除矜夸之诞,禁绝鄙吝之事,治其心之忿怒,塞其情之贪爱也。

宋吕与叔《克己诗》日:“克己工夫孰首加?吝骄封闭缩如蜗。试于清夜深思省,剖破藩篱即大家。”

《易·损》象自:“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书·洪范》:“九畴次九,向用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曰老终命。”然人若能去骄绝吝,治忿断欲,然后可以保享此之五福也。

贱之忍

〔原经文〕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

〔原经文〕

龙陷泥沙,花落粪溷;得时则达,失时则困。

〔原经文〕

步骘甘受征羌席地之遇,宗悫岂较乡豪粗食之羞。

〔原经文〕

买臣负薪而不耻,王猛鬻畚而无求。

〔原经文〕

苟充诎而陨获,数子奚望于公侯。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易·系辞》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大过》象曰:“群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程子曰:“天下非之而不顾,独立而不惧,举世不见;知而不悔,遁世无闷也。”又乾之初九言:“潜龙勿用。”何谓也?孔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益言人之贵贱得失,用舍行藏,皆宜乐天知命,候时而动,不可出位妄求也。”

〔原注文〕

扬雄《问神篇》曰:“龙蟠于泥,蚢其肆矣。”又曰:“时飞则飞,时潜则潜!”注曰:“炕,蜥蜴也。言龙未升时,炕得肆其志以凌忽之,喻夫君子道未彰,小人得以玩侮之。

南齐范缜对竞陵王子良曰:“人生贵贱,如花同发,随风而堕,有拂帘幕,坠于茵席之上;有越篱墙,落烘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烘溷者,下官是也。”

文中子《立命》篇云:“得时则行,失时则蟠。”

〔原注文〕

三国步骘,字子山,淮阴人。汉末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棱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时会稽有焦征羌者,郡之豪族。骘与旌寄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奉瓜以献焦征羌,良久得见。征羌自享大宴肴膳,乃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以小盘饭食之,唯菜菇而已。骘不能食,旌极餐一饱。骘谓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主人以贫贱遇之,宜也。当何所耻?”后骘仕吴,为中郎将,拜丞相。

南宋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任气好武,不为乡曲所知,乡人庚业家富,与客相对必食前方丈,为悫设粟米菜菹,谓客曰:“悫军人,能啖粗食。”悫致饱而退。后为豫州刺史,业为悫长史。待之甚厚,不以昔事为慊。除振武将军。

〔原注文〕

西汉朱买臣,字翁子,吴人。家贫,采樵卖给养。尝负薪读书,行且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益歌自若。后严助荐买臣于上,召见,说《春秋》《楚辞》,武帝甚悦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后拜买臣为会稽太守。

晋王猛,字景略,北海人。少贫贱,以鬻畚为业。尝货畚于洛阳,乃有一人贵买其畚,而云“无直”,自言“家去此不远,汝随我取直”。猛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须发皓然,据胡床而坐,乃十倍偿直,遣人送之。既出,顾视,乃嵩华山也。猛瑰姿隽伟,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温异之,与语甚悦,署祭酒,辞不就。升平元年,秦尚书吕婆楼荐与秦主苻坚,一见如故,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玄德之遇孔明,遂为中书侍郎,复为尚书左丞。

〔原注文〕

《记·儒行篇》:“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注云:“陨获,困迫失志之貌。充诎,骄喜失节之貌。”数子者,指上步骘等时未遇时则怡然自处,何尝有厌贫贱、慕富贵之心?乃与时偕行,肯诎道哉!

贵之忍

〔原经文〕

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原经文〕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铼,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原经文〕

讼之擎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覆薄冰。

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扬子《解嘲文》曰:“旦握权而为卿,夕失势则为匹夫。”公,三公也。卿,九卿’也。匹夫者,庶人也。谓夫身居公卿之位者,则腰金衣紫,志而盈满,气而粗厉。至如福去而祸来,则有下狱投荒之患继之。如秦之李斯,当秉权持轴之时,专矫制而易太子;适下狱临刑之际,叹牵犬逐兔不复得矣。又如汉之周亚夫,贵之则蛮舆亲劳。罪之则下狱而死。及乎宋之蔡京,谓“势在则权倾人主,势去则贬死遐方”。念夫子斯,危迫之际,曾布褐之不如也。

柳子厚诗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原注文〕

贵贱常相对待者,谓贵与贱恒常相对等待。更互迁改无常也。如傅说由版筑而至相,商鞅由相而至逋夫之类。故《易?谦》彖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谓鬼神幽隐,常降祸害于盈满者,而降福祉于未盈者,此鬼神之尚谦者也。人之道亦憎恶于盈满而喜好未盈满者。

《易·鼎》九四爻曰:“鼎折足,覆公食束。”孔子《系辞》释之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复称《易》曰:“鼎折足,覆公食束,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公食束,公侯之美食也。渥,赤也。言力少不能任重,致于折足覆败公之食束馔,则其形赧然,为凶。

《易·解》六三爻:“负且乘,致寇至。”《系辞》孔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注:负者,担也。乘者,车也。故泉峰龚氏曰:“负者小人之事,谓六也;乘者君子之器,谓三也。以六居三,阴居阳位也。”

西汉董仲舒对武帝策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负担者,小人之事。言居君子之位而行小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矣。”

〔原注文〕

《易·讼》上九日:“或锡之擎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擎带,爵命之服也。褫,夺也。讼,竞争也。谓讼卦上刚下险,健于争讼,况以刚居上九之高,极于争讼,而或获胜得锡命之服,终为下所夺,不能安久。由讼而得,故人得而夺之,亦不足敬也。然其所得,终必失之。圣人为戒之意深矣。

《易·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本义》曰:“鸡曰翰。音,乃巽之象。鸡非登天之物,而欲登天;信非所信,而不知变,亦就是也。”言居位之极而不知变,虽得贞,亦凶。故夫子复以象断之曰:“此不知止之之事,何能长久而不变也!”《汉书·朱博传曰》:“位过厥任,鲜终其禄。博之翰音,鼓妖先作。”

《诗·小雅·小曼》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诗盖周大夫作,此以戒幽王。言当战战然恐惧,兢兢然戒谨;如临至深之渊,恐其坠;如履至薄之冰,恐其陷。此引以劝秉钧持轴之贵公,当思戒谨恐惧之言,无忘履薄临深之戒焉。

死忍之

〔原经文〕

人谁不欲生?罔之生也,幸而免;自古皆有死,死得其所,道之善。

〔原经文〕

岩墙桎梏,皆非正命;体受归全,易箦得正。

〔原经文〕

召忽死纠,管仲不死,三衅三浴,民受其赐。

〔原经文〕

陈蔡之厄,回何敢死!仲由死卫,未安于义。

〔原经文〕

百金之子不骑衡,千金之子不垂堂。非恶死而然矣,盖亦戒夫轻出。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孟子曰:“义,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鲁论》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注:罔,不直也。张氏曰:“天理本直,在人则循而行之,莫非生道也。罔则昧其性,其生特幸免而已。”孔子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白帖》:三国魏王经为事被收,泣辞母,母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人谁不死,死得其所,何恨之也?”故《鲁论》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语录》云:如此比干之死,方能善道。

〔原注文〕

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岩墙,墙之将覆者也。知命者,即不处危地,而取覆压之祸。桎,足械;梏,手械,所以拘罪人者,言犯罪而死,与立岩墙者同。皆人自取,非天所与,俱非正命耳。

《记·祭义》: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曰:“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父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原经文〕《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曾子曰:“斯季子之赐也!我未能易也!”起而易之,曰:“我得正而毙焉!”箦,簟也。华者,画锦之美。皖,节目平莹。

〔原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