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吉方君长篇小说《周董模仿秀》
河北 安海
阅读是快乐的,当那些浸润了作者思想和情思的文字化作涓涓细流漫过心田时,快乐就如春雨滴洒在土地上,安祥而宁静,那种快乐是只有种子能够知道的。因此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由阅读而带来友情也是快乐的,它让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能够以更丰满的状态展现出来,因为与作家的思想比起来,作品所表现的只是作家一时一处的认识和想法。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这应是孟子“知人论世”说的延续。
我与吉方君兄之间便经历了一个“阅读—相识—阅读—相知”的过程。2007年我读了他发表在《辽河》文学月刊上的短篇小说《红指印》后有些触动,便写了一篇评论贴在论坛及博客上,自此便算初识了他。此后,又相继读了他的中篇小说《成名状》和《搅局》,出于喜欢写了一些评论性的东西,并和他有了进一步的交流,通过网络,聊生活、聊读书、聊社会、聊文学,从而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谈到对他的认识,说他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一来是因为他的作品在题材上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在情感上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腐恶势力的极端愤怒与讽刺。二来更由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一身正气,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其实说到底作家与其作品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虽然现实中也确有一些文行不一的例子,但我以为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来自一个真诚的灵魂。一个作家如果不是自身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一种应有的社会担当,有着一种对自身及他人灵魂毫不留情地坦露与剖析,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打动读者的良篇佳作的。因此,能阅读吉方君兄的作品并与之成为知已,在我来说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大约是今年夏天,吉方君兄告诉我他有一部叫做《原生态》(后改做《周董模仿秀》)的长篇小说在现在网读书频道连载,让我有时间去看看。当下我便按着他给的地址去了,没想到一读便马上被吸引住了,以至于每天上现在读书网成了我必做的功课,在对他小说的阅读中时间一晃也便从炎炎夏日转到了凌冽的冬天。窗外风景由葱绿而银白,由蒸腾张扬而屏息内敛,内心之湖水也一度起起落落,时而平静安宁波澜不惊,时而急风骤浪激荡不休。“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现在掩卷之后,心头留下的是一种阅读的快意与沉思。
小说《周董模仿秀》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思严谨巧妙,情节跌宕起伏,题材新颖别致,意义发人深省。无论是从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还是从作品题材的选择上,抑或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上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想这部小说不仅对于吉方君本人的文学创作而言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仅以其题材的新颖来说即使是放在整个中国文坛来讲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分量。
小说《周董模仿秀》分上、下两部,上部《原生态》主要讲述了驼背柳中学优秀生石节能由一个退学者到超级天王秀的传奇人生经历。深入地展现了这个娱乐时代娱乐界的造星运动。下部《非常态》则将表现领域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通过石节能的遭遇表现了反华势力利用名星误导舆情,妄图制造分裂、颠覆国家的险恶阴谋及行动。同时也表现了石节能个人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其灵魂最终经受住炼狱的考验而得以茁壮成长。
小说的主人公石节能原本只是驼背柳中学一名高中生,他在模拟考试中名列全县第一,是一个最有希望问鼎清华的学习尖子。如果按照高考、大学、工作这样的常规道路走下去,那么他的人生或许也不乏精彩,却毕竟只是众多雷同树叶中的一枚。但他却在高考前夕毅然退学,由此揭开了他独特人生的序幕。石节能的退学如石投湖面,引起了全家人及亲朋邻里的极大关注。但面对劝说他却不为所动,甚至因逆反心理而负气出走,却意外遇到鼓舞传人凤儿婆,向其学习苗家独特的“鼓舞”。石节能的三姐、心理学家石节时为此专门赶回乡间,为其制定了“欲擒故纵”的劝学计划,支持他向凤儿婆拜师学艺,成为“鼓舞传人”。干妈周雅丽将石节能迎到王母山庄,并通过关系为其买到大学的内招指标,但石节能却不辞而别,独闯省城,以证明自己“不读大学也有出息”。几经周折,石节能被独具慧眼的娱乐经纪人阿克耶思发现,并签约星秀公司。经过星秀公司的包装,石节能完成了对周杰伦的全面才艺模仿,并在超级天王秀中夺得全球冠军,一举成名。
成名后的石节能在回乡时意外得知了自己竟然是高中班主任兰雪芬老师的儿子,内心极为震惊,他一时无法面对被自己伤害极深的兰老师,只身逃离王母山庄。却撞进了一股隐密力量事先设好的网络中,从而走上了一条更加诡秘的成名之路。与星秀公司的包装相仿,他的导师袁如石对他也进行了种种包装,不同之处只是前者包装的目标是“娱乐明星”,而后者包装的目标却是“政治明星”。通过三步走的隐形包装,使石节能变身周董、周常委,成为江都一颗新兴的政治明星。后来,在袁如石的“实景鼓动”中,石节能终于看清了这股隐密力量的真实面目,从而走出了那种混沌的思想歧路,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其予以了应有的痛击。水落石出之后,他回首往事,不堪回首,为自己当初的草率和任性深为忏悔,重新走进考场,取得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由此经受住了炼狱的冶炼而完成了一个少年曲折的成长史。
小说《周董模仿秀》从结构上来说主要围绕石节能的行动展开,从人物上来讲石节能是小说的一号主人公,众多的人物、故事皆围绕他而行动、展开,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周董模仿秀》是一部青少年的成长小说,种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都是从石节能的成长史中渗透出来的。只不过与一般的成长小说不同的是,《周董模仿秀》的着眼点不在于青少年情感历程的表现上,它不是一部情感小说,它的着眼点更高,它是直接将现实社会放在了青少年的面前,让他们在直面社会直面现实的磕碰中最终实现自己的茁壮成长,从而具有一种直接的教育意义,尽管许多时候这种直面是有些残忍的。
小说的主人公石节能虽然屡经风险,却终能够化险为夷,在他的身边有众多关心、支持、保护他的人,因此石节能虽然命运多桀,但他还是幸运的。然而,社会上又能有多少少年能象石节能那样幸运呢?恐怕很少很少。高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的老路子虽然很被一些人所不齿,但其原因并不在于这条路的不畅,而在于这条路太老道了,以至于使一些人产生了逆反心理,正如小说中的石节能一样。我国的高考制度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病,尽管在多年前就有人“炮轰中国的高考制度”,但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种更好的制度能够取代它,高考基本上还是一种公平的竞争。虽然我们曾经讲“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管确也有一些如石节能似的成功个例,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教育,在全社会普及高等教育逐步会成为可能,也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我曾与吉方君私下里探讨过类似的问题,他说他们那里好多家长都把孩子往艺校里送,企望孩子一夜成名。并说高考前夕退学的孩子也很多,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想《周董模仿秀》也是他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产物吧。即便是象石节能这样有众多“保护神”的孩子退学后都经历了那样坎坷凶险的经历,险些步入岐途,而普通的孩子们要脱离高考想另辟捷径会多么艰难。石节能最终幡然醒悟、意识到当初退学的错误并重新参加高考就很能说明一些什么。
其实,高考或许只是一种形式,社会的发展与开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但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无论参加不参加高考都必须脚踏实地,成功的路途是没有捷径可寻的,必须用汗水、勤劳和智慧去赢得。我们纵观石节能的成名之路便可以发现,无论是阿克耶思的“造星运动”,还是袁如石的“造官运动”,虽然如石破惊天,风光无限,但终是雾里花水中月。对于石节能本人来讲,他的脚一开始就浮在半空中,他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模仿别人的姿态和声音,繁华背后终究是一个死魂灵。只是在曲终梦醒之后,石节能才真正找回了自己,重新脚跳实地地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已经有人指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泛娱乐时代。娱乐正在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媒介,强势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电视节目来说,从开始的“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再到“为爱向前冲”,相亲节目的如火如荼成为一道景观。网络上QQ农场的出现甚至掀起了一种“全民偷菜”的盛况。而恶搞、戏说更是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显着的特征。应该说,社会由泛政治时代进入泛娱乐时代是一种进步。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每一个人面对的机会或许更多,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度的娱乐反而会掩盖了一种社会和人性的本真,成为一种精神的迷茫和文化的混乱。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其实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泡沫。”小说《周董模仿秀》通过石节能成为娱乐明星的经历,艺术地反映了这种泛娱乐时代的文化现状,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文化坚守和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做为一个文化人,更需要象吉方君这样重拾泛娱乐时代缺失的责任。
从小说《周董模仿秀》我们还可以看到,明星效应在当代社会已成泛滥之势。石节能的成名,不仅吸引了众多的粉丝,而且拥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首先是那些一直认为他有心理疾病的石家湾人开始认为石节能没病。接着因为石节能的成名使石老蒙受到了格外的重视,不仅媒体进行报道,而且省长也进行指示,让有关部门解决作品的出版问题及身体健康问题。连张大头都因此而恢复了职务。苏醒后的石老蒙迅速被任命为县作协主席。让人感到有一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这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顽疾。从文化上说或许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劣根性。小说虽然以调侃的笔调为我们描写这些情节,但其透露出的现实批判性还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批判。
记得读完小说《周董模仿秀》上部《原生态》时,我曾说过似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一来一些人物的命运还没有展开,一些谜底还没有揭开,另外石节能个人的命运还缺乏一种真正的起伏曲折。而这一切在下部《非常态》中都得到了深入的展开和表现。不仅将错综复杂而又藕断丝连的人物关系全部梳理顺畅,将故事推向进一步,而且也让石节能完成了个人的炼狱式的成长,从而使其做为一部成长小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实劝谕意义。石节能的幡然醒悟既是他个人的一种灵魂的回归,又为年龄相仿的青少年们的提供了一个警示的形象化的范例,其社会意义极为重要。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周董模仿秀》第一次对反华势力利用明星误导舆情,对华实施颠覆分裂的阴谋进行了大胆地艺术再现。并对当前社会一些所谓知识精英“颠覆历史,否定传统”的现象进行了针锋相对地讽刺和鞭挞。
袁如石是小说精心描写的一个人物,这是一个老奸巨滑、心中对新中国充满仇恨的人物。他对于石节能的教育完全是赤裸裸的,软硬兼施,不仅以光明的前途引诱石节能,而且不断利用“绯闻”“假车祸”来威胁石节能,使石节能不得不心甘情愿地听命于他,成为他手中任意揉捏的工具。袁如石的论调之一是否定历史:“教科书主流认识传统思想都是骗人的玩意儿......比如这本中国历史教科书,真实率不到百分之五,比日本历史教科书真实率要低得多,按照中国历史体例应当算是秽史,纯粹就是胡说八道!所以我劝学生,考完后赶紧把它烧了!”“你要举起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你要谈化国家观念,确立民族观点,你要淡化政府观念,确立自由观点。”“你必须彻底反对******,你要学会仇恨******,学会反其道而行之!”袁如石的论调之二是支持民族分裂。“要有独立自治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支持民族独立。少数民族那些地方,山穷水恶,经济落后,为什么要抓住不放呢?他们一独立,发达地区不就正好甩掉包袱了吗?”袁如石的论调之三是否定保持领土完整。“比如钓鱼岛,那儿压根就没法住人,争夺那儿的领土完整,却要百姓付出生命的代价,有这个必要吗?还有朝鲜,也是一场没有必要的错误的战争,得罪了自由世界,失去了美国支持。”袁如石的论调之四是彻底否定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这个红线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你的任务,就是引导网民怀疑、否定、冲破这个红线。”“石油是战略物资,可以进口,粮食是战略物资,为何不可能进口?既然粮食可以进口,我们要十八亿土地的红线干什么?”袁如石一方面对石节能行动自由完全控制:配有专用手机,一举一动皆在监视之中。另一方面加紧对其进行上述的换脑教育,以“爱美”“仇毛”“搞分裂”为中心,并着手让其进行“公开参选”准备,以让其成为市长来操控国家机关。用袁如石的话说是“将他的‘学术’观点变成政府的声音”。而针对海选市长的三步走的训练更揭露了其险恶的用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所谓海选,所谓民选也并非象普通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袁如石为石节能准备的海选首先是竞选热身,通过接访活动,赚取所谓民意,而面试则通过用金钱打点收买常委、全委来达到其目的。然后便是模拟演说、鼓动人心。“这种鼓动,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矛盾,从矛盾中寻找焦点,从焦点中寻找话题,让隐性问题进公开化,让公开的问题焦点化,让焦点问题白热化,再围绕着这个白热化的焦点问题进行鼓动,反复策动,予以放大,必要时可以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指鹿为马。”“不要相信高尚,不要在乎手段,目的才是第一位的。”从这里一个疯狂、恶毒、虚伪的反华势力走狗的形象跃然而出。而对石节能的所谓实景鼓动地点竟然是新疆,也就是在新疆,外国记者“史尔”“亨坏”“贝比”暴露出了他们谣传者、反华者、刽子手的本来面目,不仅极力煽动新疆百姓参加暴乱,而且穷凶极恶地以杀害美丽善良的阿依古丽来制造假象,进一步达到他们煽风点火的目的。而正是这些反华者真实面目的暴露最终惊醒了石节能,让多天来悬浮在空中的他能够落到地面,开始反思自己这一段的经历,从而曲终梦醒,没有进一步深陷在这个阴险的泥潭中。
袁如石这个人物,是当前社会种种冠冕堂皇的谬论的集大成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他的一些观点,貌似合理,实质上却经不起些许地推敲。例如十八亿亩土地红线的问题,笔者曾在几年前数次写评予以抨击。这个红线的确定是科学有依的。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实在是一个奇迹。如果不守住这个红线,那么粮食如果不能自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错,石油是可以进口,但过多地对外依存度却很可能成为有些国家控制、打压中国的一个手段。而粮食更非同石油,石油如果不进口了,当然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等方方面面,但如果粮食也处在这样一种境地,那么老百姓就要饿肚,这是很严重的。因此袁如石之流的土地红线不合理说其实并不代表广大的民众,究其实只能代表利益集团的声音罢了。另外象领土完整问题,他对于钓鱼岛的观点竟不象是中国人的观点,因为既然如它所说“那里不能住人就没必要”,但同样不能住人,难道中国放手了,日本也会放手吗?显然不是。因此这只能算是他打着为百姓鼓呼的旗号在充当反华势力的鼓手罢了。其他的如历史教科书问题,民族独立问题等更是经不住推敲,完全是胡说八道罢了。因此,小说通过袁如石这个反面形象对现实社会进行了入木三分地再现,让我们可以更加认清某些所谓知识精英的丑恶嘴脸。
而袁如石却只是美国情报机关杜朗从事颠覆中国活动的一颗棋子,其他如牟保厉、公主、杜夫人、钱水迪......都是杜朗“猎星计划”棋局上的棋子。杜朗就是要通过这些“星”们的巨大的影响力误导舆性,达到对华实施颠覆、分裂的险恶目的。而对于石节能,杜朗本意是要通过十年时间,把他打造成“中国的施瓦辛格”,使之成为共和党在中国的党首和美国在华利益的忠实代表。而袁如石却将时间缩短为三年,打乱了杜朗的计划,因此他最终要将石节能带到美国。后来在中国安全部门的精心策划下,杜朗的美梦最终破灭,石节能又恢复了自由的身份。
小说《周董模仿秀》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最前沿,通过石节能的成长经历艺术地反映了极其深刻的社会问题,并第一次对反华势力利用名星误导舆情,企图颠覆分裂中国的险恶阴谋进行了形象展示。从题材上来说是一种大胆的涉入和创新,从故事上来说引人入胜,动人心魂,保持了吉方君一贯的明快、流畅、动人的小说特色。它是一部青少年的成长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教育小说。泛娱乐时代给予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机会或许会更多,给予我们的诱惑也会更多,因此如何能穿越炼狱的考验,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无论我们是身处在政治化的时代,还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个人都必须有一种坚守,都必须脚踏实地,都必须有一种社会的担当,个人命运的最终改变还得依赖于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这是我们从《周董模仿秀》中可以读出的。
总之,吉方君的长篇小说《周董模仿秀》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佳作,它的现实性、它的故事性、它的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的高度。什么是好小说呢?我以为一来要读者爱看,二来要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思想性。最近着名作家谈歌在谈到小说与读者的关系时认为小说必须与大众接轨,不然就是死路一条,“读者不看,作家完蛋”,可谓一语中的。而吉方君的小说便可读性非常强,故事的营造,悬念的设置都有非凡的表现。另外,一部好小说还要有好的思想性和社会性,远离现实的东西自然难与大众接轨,而那些低俗的东西即使能有读者,但与文学却背道而驰。而吉方君的小说便都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性,反映社会的焦点热点,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警醒。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周董模仿秀》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映证。因此我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小说佳作。在这里,做为吉方君的朋友与读者,我也期盼着他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佳品力作。
(引自安海老师的新浪博客http://www.*****.com/?s/blog_4a3becd10100yyif.html)
「作者简介」安海,一九七二年生于冀西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张家口市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张家口文学院散文部主任、签约作家。在《散文》、《散文百家》、《经典美文》、《大众文艺》、《河北作家》、《当代人》《辽河》、《草地》、《躬耕》、《散文风》、《北方作家》、《北极光》、《椰城》、《杂文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杂文及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