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大理的水稻已经成熟,金灿灿的,空气中弥漫着稻香。
大理的百姓已经开始收获粮食了,不仅仅是汉人,蛮族也是很高兴的,往年冬天,他们很多时候都要挨饿,今年不用了,他们可以吃饱了。
虽然每亩地的产量并不是很高,只能勉勉强强的达到三百斤的样子,这是让刘循不是很满意的地方,但是也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法。
但是在军民一家亲的情况下,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春种前分到了五亩的良田,粮食的产量不高,那只能用数量来弥补了,这样起码能收获一千五百斤的粮食。往少了说,一千斤的粮食,也足够一家人家支撑到明年的收获了。
另外还有一些农民种植一些蔬菜,家中有男丁的可以和大家一起去打猎,一年的生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刘循已经改良了益州的称重,不用一石一斛,古人的计量方法刘循真的不是很习惯。直接用斤,一斤粮食直接用后世的五百克,当然以现在的标准五百克是很难精准的,但是没关系,只要差的不多,那还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当然这个一千五百斤的产量只是一个平均水平,家里如果人口多的,那自然需要更多的粮食。因此刘循就让这些人口多的农户,自己去开垦农田,这农田开垦出来,去官府那边登记一下,每年收取该田百分之十的产量。
剩余的粮食都归农户所有,因此百姓的积极性很高,农忙的时候没时间开垦,那秋收以后,剩下的不都是时间。
整个南方现在汉人人口达到一百万,有一大部分因为去年的叛乱往北跑到了益州首府一带,这其中五十万人口还是刘循系统获得的,要不是系统存放一年到期,然后获得一座大理城池,刘循真没打算放在大理。
他更加希望把这五十万安排到北方,或者益州首府一带。蛮族人口一百二十万,总计两百二十万,差不多是益州三分之一的人口了,当然其中二十万蛮族士兵被刘循给带走了。
南方的农田数量达到了八百万亩,这个数量相当的庞大,当然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种田。不过南方的官田数量也有两百万亩,总计一千万亩的农田。
由于今年大战,云南的税收被刘循免除了,可是官田依然是属于益州政府的。两百万亩的官田,今年的水稻产量达六亿斤,留下两亿斤的粮食,剩下的都已经被谢安运往了CD虽然看上去很多的粮食,要不是动用益州军的水军,运送粮食还真不方便,仅仅是大理到益州首府的距离,就足够消耗掉一半的粮食了。更加别说是调到北方去了,从大理出发,再到北方,估计也剩下不了什么了。
哪怕不开战,整个益州的军粮耗费也是巨大的,毕竟现在整个益州的军力超过三十万,南方的五万并没有计算在内,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留下这么多粮食的原因。南方的部队,刘循现在还用不到,因此不用计算在内。但就三十万部队,每天消耗的粮食,那数量也相当的大。
为了改进水稻的品种,于是乎刘循给谢安写了一封书信,让他在大理成立一个农业研究所,把种地种的好的农民集中起来,让他们把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播下去。
士农工商,这个排位顺序,起码说明农民是第二位,不过在刘循的心中农民是第一位的。你让一个当官的去种地,他会种地吗?
这些老农民,他们的经验就在于种地,他们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们能成为老师。他们家里的田地都不用管,自然有官府安排人员去给他们种植,他们的任务就是教导别人,该如何种植水稻,什么时候种植,怎么种植。
益州地区水稻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刘循在不断的推广水稻的种植,因为他需要最好的水稻种子,比起其他的农作物,刘循更加喜欢吃水稻。
想要培育出最好的水稻种子,那就必须称重亩产的水稻,把产量最高的水稻,全部收获以后作为下一批的种子种植。这是刘循现在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也是最快的办法。
另一个办法就是育苗,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如今益州的玉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食物,因为在上一年的玉米丰收当中,刘循留下了一部分的玉米种植,把多余的玉米种子都送给了益州的百姓。
每个郡县都能分到一些玉米种子,虽然百姓能得到的玉米种子不多,往往只有几百颗的量,但是就这几百颗玉米种子,种出来的玉米足够一家四口吃不少的时间了。
这让益州百姓认为刘循是神一样的存在,带给了他们玉米这种神奇的作物。
梓潼,广元一带第一季的水稻早已经收割完成,现在种植的是冬小麦,但是刘循接到消息是,今年的产量没有去年的高。这让刘循有点奇怪了,难道是因为种植两季的缘故,这道理他还懂点,因为土壤也需要修养,恢复肥力,第一季的粮食还好,第二季的粮食肯定要差一点。
第一季的冬小麦,每亩的产量虽然没有一千斤,但是起码达到了六百斤,那第二季的冬小麦在怎么差也能到四百斤吧。虽然一季的小麦种子没办法在两个郡县全部种植,但还是能种植大约百分之五十的田地,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其实如果现在种植小麦的话,等到小麦收获,必定是满仓的。如果只是为了短期的收获,那肯定是种植小麦,这系统出品,肯定是精品。但是刘循知道水稻的产量远远不止现在这个水平,这才是他在益州,云南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的原因。
总而言之一句话,益州所有能动用的粮草全部调往葭萌关一线,为北伐做准备。
现在益州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刘循在管理,刘璋则慢慢的在退出了实现,刘循知道刘璋在给自己让位置。但是刘循并不是一个安于后方的人,益州现在已经稳定了,民心所向。
益州可以说是一个自产自足的国家,什么都不缺,人口不缺,食物不缺,钢铁也不缺。真正难的一点,就是怎么让东西往北方调。
但人一旦位置高了,那自然而然的向往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