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的《浮生六记》写的是一场浓得化不开的人间真情,一段温馨而凄美的情感历程,他和妻子芸娘相伴相携、彼此欣赏、彼此尊重,在家耳鬓厮磨,说不完的知心话,出门手牵手,阅不尽的天下美景,他们的恩爱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心里的自然流露。
可是关系再好的夫妻也得分开,他们结婚一个月之后,沈复要到他父亲工作的地方会稽(现在绍兴)去读书,“恐芸之对人堕泪,而芸反强调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而已。临行向余小语曰:‘无人伺护,自去经心。’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半多勉励词,余皆浮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分手时失魂落魄与重逢时魂魄撞击成烟,其真实性跃然纸上。我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份思念后的得到,那份焦虑后的放开,那么压抑后的张扬,纵有千言万语,非身体的融入灵魂的合一所不能充分地表达,人性的冲动与需要,此时的色彩是浓烈的,醉人的,幸福的。
情人或夫妻分开与分居,最原始与最重要的原因是寻找食物,不过最初分开只是短暂的,如丈夫“日出而作”,离开妻子去垦荒耕种庄稼,妻子在家织布与料理家务,到了黄昏的时候,丈夫就会“日落而息”,回到家中,与老婆共度平凡的与不平凡的、激动的与不激动的一个个夜晚。
最害怕是发生战争,男人出征,在外的时间就很长了,生离死别的痛苦莫过于妻子送丈夫上战场;那些守戍疆土的战士,多少人怀揣着对妻子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004年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封中国最早的家书,就是一位当兵的丈夫写给妻子的。“同宿同飞”,“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成为夫妻间的幸福祈求。然而现实生活却是严峻的,眼前的世界是物质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在群居社会,个人的意志并不是自由的,向往过上好日子,以及在环境与时代风气的作用下,人们共同形成社会心理意识,很多时候个人不得不把爱藏起来,压下去,例如,你要过“只要夫妻好,哪怕睡稻草”的简单生活,可外敌入侵,你还能躺在被窝里安稳睡觉吗?“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自己的妻子变成敌方奴婢或者被充当慰安妇,这是男人最怕接受的现实。尽管有人胆小,怕上战场,要守着自己的老婆,但这种个人的需要,是不被群体意志认同的。谁不喜欢温柔乡?战火烧来,不去拼杀,谁都会失去温柔乡!
自从社会出现长工制度与商业活动,夫妻分居成为又一种广泛形式。虽说“糠糙之妻不下堂”,可摸着空空的米缸,妻子不下堂,丈夫得下堂。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脸面吗?情呀爱的,可不能当饭吃。生理上的愉快度是跟心情有很大关系的,饿着肚子爱,激情的火焰会慢慢熄灭。要把火焰燃旺起来,必须添加柴薪。一些男人自觉地出门寻找物质,补给家用,妻子尽管想丈夫日夜伴着自己,可面对严峻的现实,必须把丈夫从消磨人生意志的温柔乡推出去,鼓励他“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好男儿志在四方”。看见别人家比自己家日子过得好,男人羡慕、妒忌、不服气,行李一背,也出去了。那些不思进取的男人或者甘守清贫的男人或者性爱至上的男人或者害怕外面世界的男人或者对老婆不信任的男人,不愿出去挣钱,他老婆说:“你看人家男人多有出息,你也该出门挣钱呀!”老婆的话或许不是这样说的,但社会肯定的是担负养家责任的男人。养家,是男性社会男人创造物质的能力与资本的体现。传统男人不愿妻子出门谋生,不愿让出男人的社会地位,所以不想出门也得出门。
百里奚像所有爱家恋妻的男人一样,观念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小日子能过就行。可是,当这样的小日子不能再过的时候,他就急了,想到外面去混一混,觉得自己的智商不低,在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当下,他不相信自己弄不到一官半职。可到了真正要离开家的时候,他的脚步又沉重起来,对妻子放心不下。这时,妻子小杜说:“男人志在四方,你壮年不去谋一份事业,甘愿守着老婆过穷苦的日子?你去吧,我能自给自足,不要总是念着我!”虽这么说,当丈夫跨出家门的那一刻,小杜还是牵住丈夫的衣袖,哭泣地说:“你有钱了,可不能忘记我。”百里奚看了一眼妻子,不发一言,猛地一转身,不回头地走了。
百里奚在外面吃尽了苦头,甚至沦落为乞丐奴隶,为人饲养牛。好长时间没有与妻子温存了,他感到性压抑,冰与火的折磨,他实在熬不住,一天决定回家。可是回到家,却不见妻子和儿子。他哭了,后悔当初做出抛妻别子的选择,这时在哪里找到心爱的妻儿啊。原来小杜自从丈夫出外后,她以纺绩度日,后来遇到饥荒,只得带着儿子出门一边要饭,一边寻找丈夫,时间一晃就是40年,她辗转来到秦国时,她已从一个少妇变成了老妪。在秦国,她找到了一份为人洗衣的工作,勉强维持生存。而这时百里奚已经发达,在秦国受到重用,成为著名政治人物。京城到处都在传说百里奚的故事,夸奖他的智慧和才能。杜氏也听到了,顿时老泪纵横,她按人们的指引,来到百里奚的官邸附近,守候着他。一天,她终于看到了坐在车中的丈夫。她又惊又喜,只顾泪水成行,却不敢上前呼喊。丈夫已是一位高官大员,她猜测他身边的女人一定不少。这可如何是好?百里奚还认我这个老太婆吗?不久,百里奚府上招用洗衣的临时工,杜氏连忙去报名,经过面试,她被录用了。
这一天,百里奚心情很好,坐在堂上听乐工奏乐。杜氏向府中负责乐工的人说,自己颇懂音律,爱好音乐,能弹会唱,想为大人弹唱一段。乐工负责人觉得这个老奶奶有如此参与的勇气,真了不起,就让她演示一下,演示的结果,乐工负责人被深深打动了。这时杜氏继续请求乐工负责人让自己上场为相君弹唱一曲。乐工说,这事得禀报百里奚大人,由他批准。百里奚听说一个洗衣的老太婆要上场表演,甚感稀奇,决定满足一个老“音乐人”的愿望。
杜氏上场弹唱起来: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父粱肉,子啼饥,夫人绣,妻浣衣。嗟乎!富贵忘我为?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离。嗟乎!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很快听出了歌词的意思,眼前这位弹琴的老妇,原来是自己的小杜,他愕然不已,接着泪水滚滚,40年啊,40年!为了生存,为了家庭日子好过一点,一别就是近半个世纪,这其中有多少思念和痛苦?一对老人颤抖着抱在一起,恸哭不休,老了,青春不再了,泪水能洗去多少岁月的尘土?分居多年的夫妻虽终以团聚,可失去的毕竟比得到的更多!
明清直到民国,徽商兴盛,男人在全国各地做生意,把大把大把的金钱带回家乡,或者发了财走出徽州定居他乡。在徽州,流行这句话:“前世未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什么意思呢?徽州乃山区,地少人多,靠土地是很难养活的,于是他们与其因地制宜,不如“以末为本”,图其生存。本是农,末是商,中国长期信奉“无本不活”,素来“重本轻末”,可是穷则思变的徽州人,为了活下去,富裕地活下去,他们毅然走出大山,到外面掏金,养活自己和家人。如果耽于温柔乡,那么此人将被看作是无用没出息的男人。人家亭台楼院,娇妻美妾,自己安于与面如菜花的妻子大眼瞪小眼?不成,得出去挣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们形成了先物质后精神、有了物质不能丢掉精神的生活理念。徽商重读书、治儒学,他们智慧地重审本与末,尤其难能可贵的,他们调换思维角度,确定自己的“本”不是农而是商,甚至一些人家把“务本堂”的匾额,堂而皇之地挂上了门楣。
走出温柔乡带回来的是富裕的生活,但这其中又有多少夫妻分居的焦虑与性压抑的痛苦?徽商们的风流故事数不胜数,而他们的妻子仰望马头墙上那轮弯月,相思里夹杂多少猜测?丈夫上次回家说,秦淮河上桨声灯影,画船雕舫,笑语盈盈,美极了,他会不会忘记对我发誓的保证不泡妞的那些话?他搂着心肝宝贵、小甜点心、小猫咪,会生出不回家的念头吗?他会不会被人陷害、被人暗算呢?身上带着钱财银票,喝多酒,露出自己的身份,被人盯上可不得了……
出门在外的男人,举头望明月的时候,他想,此时,妻子该睡了吧,她会梦到我吗?门闩不会没拉紧吧,还有那个狗洞不会没堵严吧?就是像武松这样没成家的男人,当心嫂嫂出事,也会说:“嫂嫂把得家安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潘金莲回答:“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是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什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嫂子说到这份儿,武松还有什么话讲,只叮嘱哥哥早出晚归,不让野狗把老婆叼了去。
不是所有出门在外的男人都可以早出晚归,路途遥遥,心能飞回家,人却飞不回家啊。宋朝提刑官宋慈在他的刑侦笔记《洗冤集录》中记下的多是发生在古徽州一带的案件,其中不少属于情杀奸杀。一位商人兴冲冲地回家,却撞见妻子与他人通奸,他打妻子,可是接下来他却被奸夫淫妇合谋用砒霜毒死了;一位商人同样是兴冲冲地回家,一入内屋,却见妻子赤身裸体血淋淋地死在床上……这些案件多不多?哪怕只发生过一桩,都会让人焦虑和不安,车马劳顿之苦比起性压抑,以及对性伙伴的焦虑,算不了什么。不信任或不敢信任——因为饿狼色鬼会勾引她们。那些野狗利用女人独守空房的寂寞心理,知道她们处于性饥渴状态,所以走近她们,进行挑逗。出门在外的男人懂得男人心,也懂女人心,意识到分居会导致夫妻性爱关系的脆弱,即使夫妻感情深,并相信妻子具有顽强的自控力,视贞操比生命还重要,不会在生理需要的时候拿“毒药”来解渴,可是心怀歹念的色鬼在不能得逞的时候,会拿起罪恶的杀人凶器……从这个角度来看富商家的高墙大院,又不能不同情与理解。
至于女人要推倒高墙走出去,像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打拼谋生,那是女权思想的解放,是另一个概念。当女人不愿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界,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但她们的生命安全,以及性安全不一定就有了保障。是无奈,还是生命与精神的悖谬?人的性爱心理是排他性的,相互的排他性,“只爱你一个”是男女彼此最能打动对方的许诺和盟誓。一夫一妻组成性关系,其形式才是合法的,才符合社会道德伦理。可观念解放,如何寻求刺激,变成时尚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背叛带来了一些可怕的后果,现实发出许多警示的信号,如性关系混乱导致艾滋病蔓延,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在老婆或者丈夫的视野之外的广阔天地,进行性活动,今天或许没有了道德与法律的压力,但说不尽的倒凤颠鸾,描不完的盟山誓海之时,新的杀人凶器却在枕间晃动,你必须做好预防,穿好“防弹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