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会说话的前提:三寸之舌,根基为先
口语的基本要素、要求
语音:包括语调、语气、音量以及音长,如语气词“呀”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语调等,那么它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口语表达基本要求:
1.清晰。就是要清楚说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有时要说得幽默一点,能切入生活题材的玩笑,但最终还是要让人清楚重点在哪儿,切忌不要拉得太远,忘了本意,就是要说得清晰,让人听得明白。
2.流畅。不要有口头禅,在日常生活或者正式报告中,有些人往往喜欢用“这个、这个”或“那个、那个”或在句字中加入太多的连接词或语助词,这样通常会使句子的流畅性减低。
3.响亮。必须要明白的是,话是说给别人听的,除非是悄悄话,有隐私。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要让人听得清楚,因此要响亮。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女生说话都很小声,一番对话中有时候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清楚她要表达什么,这样不仅让聆听者感到吃力,更表达出说话者缺乏自信的一面,试想一下,有哪个成功的人说话像蚊子一样呢?
好口才应具备的
若想拥有好的口才,首先要全面的认识口才。其实,我们应该对口才进行一个全新的定义,以前,我们说口才,都仅仅是将口才作为一个词来理解,流于表面、肤浅。一个健全的口才,应该由“口”与“才”两大部分组成。“口”主要是口头表达的能力,而“才”则是可供“口”表达的知识、才学。口才,“口”和“才”是缺一不可的,有口无才,便是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有才无口,则为茶壶煮饺子,满腹经纶也倒不出来。我们说自己口才不好,要首先明白自己所缺的到底是什么,要了解口才不好的各种症状,还可以先选择一个好口才作为参照,之后再进一步地将好的口才做一个细分,再进行逐项分析研究。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一个人口才好,会夸奖他: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言语得体、风趣幽默、有智慧、博学多才,而这六种夸奖,事实上就是好的口才所应具备的六项素质。前三项说的便是“口”的因素,后三项涉及的则为“才”的问题。这其中任何一项或是几项的缺失,都会对您的口才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针对声音洪亮与字正腔圆做的一些练习:
1.声音洪亮——好口才的首要素质:响度。
若要想别人赞美你的言谈,首先就要别人能够听得到你说的是什么,让别人能够明白你的意思,成功的演说家更要求不拿话筒都能让最后一排的听众都能清楚他在说什么。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天生腼腆,说起话来如同蚊呐,哪怕是面对面的交谈你都难以很好地理解他在说什么,而这就造成了这些人的口才输在了起跑线上。
现在通用的练习方法是大声地喊叫,不过还是让人感到有点不妥,因为平时说话毕竟不是喊叫,有成就也可能仅仅是你的声音被喊大了,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演说者为了让远处的人听见自己的演说时采取的是撕心裂肺的狂呼方式。因此,我们完全可采取抗拒训练法,而且研究也表明,人说话是以自己是否听得清楚为调整声音的标准,因此我们可用干扰自己听觉的手段强迫自己于不知不觉中提高音量,方法如下:
(1)可带上耳机,放着自己喜欢听的音乐,然后再跟别人说话,或者自己进行朗读,此时声音至少是平时的1.5倍以上,若长时间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声音的响度在不知不觉间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食堂、公交车、火车站等嘈杂的地方也是训练的场所,你可带着好友去那些地方进行聊天,因为你的声音一定要抵抗过附近较强的干扰才能被好友所接受,长久坚持下来,那么自己的发声肌肉也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3)若你的声音不是太小,而是太大了,你可选择到图书馆等安静的地方谈话、朗读,按照常理来讲,这些地方能使自己说话的高音量得到一些控制。
2.字正腔圆——好口才的次要素质:清晰。
如果自己的声音非常宏亮,可是说话时像唱周杰伦的歌一样含糊不清,那么要想别人为自己的言语喝彩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说话要像播音员一样字字都咬准,但也必须要每个音节都清晰可辨。据观察,说话不清晰有两种:一种是说话太快,一种是说话连字。但无论表征如何,其本质是一样的:当问话不清楚的人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时,得到的回答总是非常肯定,但当自己将他们说的话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都难以相信是那是自己说的。
实际上,我们说话都是在传递信息,而你要传递的信息自己当然非常了解,于是你认为别人其实也像你一样了解了,而完全没有注意到传递的信息会失真,换句话来说,你是以说话者的角度来认定听者所接收到的信息。所以,才会毫无顾忌的使用含混不清的传递方式,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习惯。
若想改掉这种坏毛病,首先就要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专家建议采用角色互换法。
(1)买一个录音机,每天有意地将自己所说的话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听,等下次说话时,再刻意地留心自己含混不清的地方,并进行纠正。这是我们学习外语时常用的办法,其效果明显有佳,那为何不在学说普通话上试一下呢?
(2)若以上办法不大适用,可考虑一下磨练出“金”法,它源自于古希腊一位含石苦练演讲的口吃演说家。当然我们不需要那么悲壮,并且含着石子确实也不符合卫生要求。你只需要含着一颗糖,然后拿着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朗诵练习。若你的通话不大标准,那么3~5岁小孩使用的带拼音的书籍是很好的选择,当然,为了提高练习的进度,最好是录下来回放。
说话要分清场合
大凡说话是相对一个具体的场合而言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场合指的是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氛围等综合因素的语言环境。说话与写文章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写文章,作者可以超越写作场合而游离在文章所表达的内在的情景之中,读者初是在脱离写作场合之外来阅读文章的;而说话便必须直面说话的场合,因为听众也是在同一场合下作为相对的参照物而存在的。说话与场合既密不可分,又相互制约。那么,说话如何看场合呢?不防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一下说话场合的时间界定。
场合不但是单一的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时间概念。一定的场合总是指一定的时间中的场首,并非永无终止。因此,说话看场合自然包括注意场合的时间因素。例如上课,无论教师怎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挥洒自如,他头脑里的潜意识,自然要受到课时的制约,当下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标志着他此节课时该结束了。如果是在朋友家聊天,情况就与给学生上课迥然有别了,如果谈兴正浓,多聊一阵子,也是无所谓的。说话的场合在时间规定性方面松驰有度。
在现实生活中,说话缺少时间观念的人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有的教师老拖堂;有的人开会总是喜欢无话凑话,连篇累牍,王母娘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并且重复之词不绝于耳,令人生厌;有的人去朋友家吹牛皮,侃大山,午夜钟声敲了十二下,依然坦然自若,熟视无睹;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总爱唠叨几句话,甚至没完没了,也不知人家的感受如何。
这些皆为在说话的过程中,不顾客观场合,时间观念不强的具体表现。
2.关注说话场合的地点界定。
说话不仅要看时间,也要看地点。有些地方能够取笑、取闹,而有些地方却不能大声喧哗。就学生而言,在教室上课,就读者而言,在图书馆,万万不可随意说笑或大声嚷嚷。有的年轻人在公共汽车上肆意大声谈论自己的恋爱历史,令旁人侧目;有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说些与工作毫不相干的废话,所有这些皆为说话过程中不顾场合的不良表现。
在公众场合,说话要小心、适当;在私人场合,说话则轻松,随便些也无可厚非,甚至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工作场合,说话要缜密、准确;在社交场合,说话则要幽默、礼让。
3.关注说话场合的氛围界定。
日常生活中,往往人们有意或无意会步入特定的场合,而特定的场合是以特定的氛围为前题的,它们或严肃,或宽松,或欢快,或悲痛。在严肃的场合里,切忌满嘴胡言乱语,有意哗众取宠,否则,只能自讨没趣,招来非议。在悲痛的氛围里,切忌玩笑戏谑,不然的话就不只是自讨没趣的问题了,而是要成为众矢之的,甚至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招来横祸。在喜庆的场合,说话的内容、声调要热烈、欢快、诙谐;而进入悲哀的场合最佳的语言表达方法应该是:言辞、表情、语调要低沉、和缓。
4.关注说话场合的规模界定。
场合的规模,取决于你怕说话对象的多与寡。听众的多少对说话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对教师而言,单独与学生谈心肯定与对全班的集体谈话不一样。个别谈心更具针对性和双向性,这里要求声音轻柔一些,语气平和一些;而集体谈话范围更大,辐射性也强,威慑力相对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声音洪亮一些,语调高昂一些。通常讲,场面越大,要求说话者的感染力、调控力越高;场面越小,说话的人自由性、灵活性则越大。
总之,说话的基本原则就是:出于什么目的说什么话;面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身处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给人以良好的形象,立于作人与处世的不败之中。
交谈要注意的方面
千万不可小视“谈话”,它可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至可决定与他人交往的成败。如果想成为“谈话”高手,那么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待人要礼貌。
礼貌不但是表露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还是谈话双方愉快交谈的前提。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礼貌的感知非常敏锐。有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您”“请”等字眼,都可以让他人感到温暖与亲切。
2.不要忘了目的。
谈话的目的一般有这样几点: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向对方请教某个问题;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了解对方对某情况的看法;熟悉对方的心理特点等等。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一定不会是个说话时不知所云、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人。
3.耐心倾听。
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语以及感叹词。如微微的一笑,赞同的点头等,都会使谈话更加融洽。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时地看手表以及伸懒腰等表示无可奈何的动作。
4.要理解他人。
若对方为某事特别忧愁、烦恼,就应该首先以体谅的心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如此一来,对方会感到你对他的心情是理解的,你们的交谈就可以融洽地进行,你的劝告也容易生效。
5.顾及对方的感受。
人类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让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对方相称,就连坐的姿势也要顾及对方的感受。比如,并排坐着比相对而坐在心理上更有共同感。直挺着腰坐比斜着身子坐更能显视对对方的尊重。
6.因人而异。
如果和“激情型”的人交谈,会发现对方情绪强烈,内心活动显之于外;和“静漠型”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和平时大大咧咧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针对不同性格的人,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7.观察对方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高兴时,眼睛炯炯有神;悲伤时,目光呆滞;注意时,目不转睛;吃惊时,目瞪口呆;相爱时,目送秋波;作恶时,目露凶光。也就是说,人的眼睛不会作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通过眼睛表露出来。所以,谈话者可以通过眼睛的细微变化,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8.定戒先入。
应善于克服知觉中的最初效应,即“先入为主”。有些人在同人初次见面时,总喜欢将自己本来的面目掩饰起来,达到给人好印象的目的。为此,在谈话中要持以客观的、批判的态度来评论人,而不可单从印象出发。
9.表现出自己的真诚。
在谈话过程中,对方由于某种动机,经常会言不由衷、见风使舵或半吞半吐、顾虑重重。为此,要尽量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态度,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并表现出自己真诚的态度,这样才会从谈话中得到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
10.善选时机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或陌生的环境中谈话更有说服力。为此,可在业余时间利用“居家优势”,也可在别人没有戒备的状态下讲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尽量选择优雅的用词
说话时,注意用词造句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一个嗓音不太好的人,尤其会用词句达意,并常有意识地将声音的魅力恰到好处地显现出来,于是人们很愿意与他交谈。那么,要想用好词句,具体要做到哪几点呢?
1.说完整的词句,不可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不然,会使人感到不爽。
2.不说粗话。说粗话的情况并非仅存在于中低劳动阶层。众多学识深、地位高的“高级人土”认为,当自己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时,说一句“他×的”“狗屎”并无伤大雅。其实不然,说粗话不但是一种玷污自己所属机关公司与个人形象的行为,更是一种听觉上的污染。
3.避免冗长无味或意思重复的言语,例如:“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说好不好?”“你知道吗?”也不要采用流行语、口头禅来作为开场白,例如:“哇!”有的父母从孩子身上学到青少年所惯用的流行语,认为说了这些话就代表跟上了潮流,其实不然,毕竟年长者说一口年轻人的流行语,既幼稚又失身份。
4.不要用“嗯”、“喔”等鼻子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意见,这些音调虽不是粗话,但它有伤于谈话者的心理,而且还会打消谈话者交谈的积极性。
看准时机很重要
把握不好时机,纵然是说千道万,磨破嘴皮也是徒劳的。假设抓住了时机,话虽不多,却能很快解决问题,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善于分析,是掌握最佳时机的关键。
过去,有个猎手叫管庄子。某日,他和他的邻居管与共同上山去打猎。翻过两个山头,只见前面一片草地上,两只凶恶老虎正在争着吃一头死了的小牛。管庄子发现后,急切地搭箭、拉弓,摆好姿式准备射击。
管与急忙前来制止道:“不要着急,稍等一会。”
“为何要等?老虎只顾贪吃,恰恰正是较好的射杀良机。”
“假如你立即射杀,最多只能射死一只,另一只会便会逃之夭夭。要是等一会儿,两只就都跑不了啦!”
“为什么等一会儿,两只全跑不了呢?”管庄子有些不解。
管与说:“你设想一下,两只虎同时吃一样好东西,吃着吃着,肯定欲争;一争就要凶猛地厮咬、搏斗。只要争起来,那只小的势必被那只大的咬死,那只大的也会被小的咬伤。等那时再把那只活的射死,岂不一举两得?”
管庄子感到管与这些话分析得特有道理,便将拉满的弓收拢。两人隐蔽在树丛中,观察着,等待着。事情的发展真的如管与说的那样,两只老虎为争食物互不相让,拼命地嘶咬起来,在草地上滚来滚去,不时愤怒得发出震撼山谷的吼声,非常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