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思想史
22187100000001

第1章 概述

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是在史前时代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代。公元前16世纪,黄河下游的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起商朝。在商朝,以上帝为至上神的一元神宗教代替了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

公元前11世纪,在渭水流域发展起来的周人灭掉殷商,建立起奴隶制的周朝。周人宗教思想有不少创新,并非完全承袭殷商宗教观念。上帝和祖先神分离便是西周宗教思想的一个创新。“天命”可以转移,这是周人宗教思想的又一个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周人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伦理思想,出现了“德”和“孝”的道德范畴。

殷周宗教思想和早期阴阳五行说联系在一起。阴阳本是表示自然界明暗现象的概念,西周初年,阴阳观念发展成包含有辩证思维的阴阳说,集中体现在《周易》(指《周易》经文)一书中。

西周末年,史伯和伯阳父用阴阳五行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诗经》中《大雅》、《小雅》的许多诗篇发出对上帝和祖先神的质问,反映出那个时代宗教思想的动摇。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是先秦时期思想史的重要一页。这个时代私田增加。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贵族地主。当时,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在奴隶制的母体中孕育了出来。与此相应,春秋时代出现了重视人、重视民的思想。无神论倾向在扩大。同时,阴阳五行说在与具体科学如医学的结合中得到发展。在伦理思想领域,出现了忠、仁等新的道德范畴。

春秋战国之际,以鲁国为中心,先后出现了“私学”学派——儒家和墨家。他们被称为“私学”,是由于这两大学派的学者已经不限于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卿大夫或世守的职官,而普及到一部分平民中去。

儒家的开创者是孔子,他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家是儒家学派的反对派。墨家的开创者是墨翟。按照诸子学派兴起的先后,在儒、墨之后,出现了兼采儒墨而又批评儒墨的道家。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最早的代表。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古代的土地私有发展了,因而土地的兼并和劳动力争夺进一步剧烈化。由此产生了相对的古代民主制度。“士”这一阶层特别活跃起来。他们有些人是从贵族中分化出来,有些人则出身于平民阶层。“士”享有参预政治的权利,其中也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学术活动。他们都很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这种古代社会的变动促进了战国时代学术的繁荣。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学派繁多,被称为“诸子百家”。汉代司马谈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把他们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艺文志》则把诸子划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家。

随着中国民族的逐渐融合,以及各国间频繁的交往和联系,各个学派的思想也相互影响,彼此争辩、学习和吸收,所以“百家争鸣”也包括着百家相助相长的因素。

诸子百家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们的著作不但在伦理学、政治思想、哲学、逻辑的领域,而且在自然科学、经济学、国家与法的学说以及文学艺术等等方面,都有可贵的成就。总之,“百家争鸣”的局面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思想繁荣的鼎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