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远离女人
22211200000010

第10章 不要做安乐窝里打滚的男人(3)

别死守一亩三分地

决定男人一生命运的,是心态、习惯、细节和机遇,这些因素在男人二十几岁的年华里显得更为重要。二十几岁是男人一生最佳的选择时期,而到了三十几岁,事业、婚姻、生活态度等,这一切都已经定形,不再那么容易改变了。也就是说,到了三十几岁,再来改变已经为时过晚了。二十几岁的人生舞台已经不再是排练,而是真正的表演。面对现实的矛盾而犹豫不决,其实是在吞噬着你的年轻的灵魂和未来。只有慎重地做出选择,方能成就自己。

安于现状,生活只会是一潭死水。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那么走到人生的尽头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心态中只有“守”,裹足不前,有朝一日已有的小小地盘也可能混丢了。在激流湍急的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停滞就是失败。

平凡的人之所以没有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太容易满足而不求进取,他一生只会盲目地工作,挣取足够温饱的薪金。

但是追求成功的人,他会尽力寻求对自己现状不满足的地方,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不满足,是进步的先决条件,不满足才能锐意进取,才能在人生中找到成功的路。

有些人心里常这样想:“我现在的生活充满喜悦和满足,以后要怎么做才能维持目前的这种状态呢?”这种自守的心态终究会使你永远停滞不前。

谭盾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美国时,却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

非常幸运,谭盾和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一起,抢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即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过了一段时间,谭盾靠卖艺赚到了不少钱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也想和琴艺高超的同学相互进行切磋。于是,谭盾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提高音乐素养和琴艺中……

十年后的一天,谭盾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

当那个黑人琴手看见谭盾出现的时候,很高兴地说道:“兄弟啊,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但那个黑人琴手反问道:

“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吗?”他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他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在门口拉琴卖艺。

我们会不会像那位黑人歌手一样,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不放,甚至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呢?你的才华、潜力、前程,会因死守着“最赚钱的地盘”而白白断送掉。

有些人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心一意想要继续维持下去。然而,“要维持现状”这种观念是采取“守”的态度,终究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没有积极向前的动力,成长便会停顿。不要满足于现在的自己,要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失败的人有失败的心态,成功的人有成功的心态,心态影响思想,思想影响行为,这是一连串的因果效应。求发达,自然也要有强烈的发达心态,要发达就要想发达,连想发达的心态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要能安稳地过一辈子就行了。”“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好,不必过于苛求。”如果你有了这种念头,只能过一种安稳单调的生活。

英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伦敦《泰晤士报》的老板来斯乐辅爵士,在刚进入该报时,就不满足于九十英镑周薪的待遇。经过不懈的努力,当《每日邮报》已为他所拥有的时候,他又把取得《泰晤士报》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最后他终于猎狩到他的目标。

他一直看不起生平无大志的人,他曾对一个服务刚满三个月的助理编辑说:“你满意你现在的职位吗?你满足你现在每周50镑的周薪金吗?”当那位职员答复已觉得满意的时候,他马上把他开除,并很失望地说:“你应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对每周50镑的薪金就感到满足,并为此放弃自己的追求。”

凡有过成功体验的人都知道,一切都会过时,创新才是出路。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蒂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是一个持异的叛徒,也极少满足于维持现状。”

如果你住茅草屋就满足了,一辈子也不会拥有花园洋房;如果你当小职员就满足了,永远也不会升到独当一面的位置。

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去了上海,找了个好工作,又娶了位好太太,生活得很好。有一次我到上海出差顺便去看他,他带我到锦江饭店去用餐。他虽不缺钱,但也没到可以随便去锦江饭店的程度。所以,我对他说:“都是老同学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算了。”他看出了我的意思,便说道:“我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到这地方来对你对我都有好处。”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他说:“只有到这地方来,你才知道自己包里的钱少,你才知道什么是有钱人来的地方,才会刺激自己努力改变现状。总去小吃店,你就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听了他的话我深有感触,他的话不一定对,但他那种一定要发达的生活态度却是值得学习的。

一些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就是因为他们安于现状,不敢冒险,从来没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茫茫世界风云变幻,漠漠人生沉浮不定,而未来的风景却隐在迷雾中,向那里进发,有坎坷的山路,也有阴晦的沼泽,深一脚浅一脚,虽然有危险,但这却是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

二十几岁的年轻男人,刚走上社会,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长智慧,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保持身上的“不安分因子”。谨慎小心并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裹足不前,安于现状,只能让你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淘汰出局。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成:“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

可是当你爬到悬崖上面,如果面对的是一大片平原,反而可能开始犹豫,到底往哪个方向去比较好?

同样的道理,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当人民连吃饱都是问题的时候,政府不可能想得太远,因为他先得把眼前的问题解决。而那些已经很富裕的国家,则可能想得非常非常远,不但他邻国的武力太强,他会紧张,连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如果拥有能威胁他的武力,他也会想尽办法早早化解。他们甚至会为千百年之后着想,花大把的银子,早早就去找宇宙中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想有一天,如果地球出了问题,他的子子孙孙还能有逃难的地方。

这不都是因为他们没太多的近忧,所以有远虑吗?

我们要了解所谓先进国家的人,就要从这个角度去想。你会发现他们不太在口头上抱怨,譬如坐飞机,安全检查很严格,一般西方旅客是不会抱怨的,他们安安静静地排队,因为他会往正面想:“严格,是为了使乘客安全一点。”

可是,当他想“安全一点”的时候,不是又从负面想了吗?他想到的是可能有恐怖分子,很危险,所以需要严格的检查。这就是他们的特质,在同一时间往正反两个不一样的方向思考。

自从美国人发现石棉会造成肺癌之后,立刻叫民众把家里所有的石棉材料拆掉,更甭说石棉瓦了,只要听说哪个建筑有石棉瓦,好像失了火似的,里面的人立刻全部撤离。

一直到这两年,还总有新闻报道,某个学校发现建筑里用了石棉,立刻停课,把师生安置到别的地方。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大家也许会想,奇怪了!我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浴室,都用石棉瓦。石棉真有这么可怕吗?还是美国人吃饱了撑的?过度神经紧张?

但是大家也别怪美国人。要知道,连我们的孔老夫子都总作退一步想。东汉王充的《论衡》里记载:鲁国的城门已经老旧将朽。有一天孔子经过那城门,匆匆忙忙地走,唯恐城门会倒的样子。下面人就说了:“哎呀!那城门早就这样了。”意思是,“哪会那么巧,就压到您孔老先生,您未免太紧张了吧?”

你猜孔子怎么说?

他说:“我也就是怕这城门早就这样了,搞不好,突然垮掉!”

所以孔子有句名言:“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意思是君子有忧患意识,唯恐发生不幸,所以总退一步想;小人又太理想化,认为不幸的事,不会那么巧地落到自己头上。

孔子还说:“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说白一点,就是君子以谨慎恭敬的态度面对人生,小人则比较爱投机行险。

由此可知,孔子也是战战兢兢,有忧患意识的。

说这些是觉得今天中国已经非常进步,大家似乎也应该常常作退一步想。

举个例子,如果你今天去旅行,听说到下一站的路因为前一晚下大雨有塌方的可能。你可以学学西方旅行团的做法,先试着保留这一站的旅馆房间,于是当别人遇上路不通不得不退回来,却找不到地方住的时候,你却因为保留了订房,有退路。

同样的道理,当你听说汶川大地震很多学校垮了,就算你住的地区很少有地震,是不是也该退一步想:如果自己孩子学校的建筑老旧,又一时不能新建,是不是能想办法去集合大家的智力和财力,把目前的校舍加强?难道我们要像孔子批评的:心想反正灾难降临到我身上的机会很小,犯不着花这么大的心思?直到有一天真出了事,才后悔吗?

男人要善于战胜无聊

人生是值得玩味与回忆的。如果我们将曾有过的经历细细地梳理一番,我们可能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产生一种震颤与惊诧:男人的一生,竟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无聊中度过的,这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可怕的事情。

众多的男人一生中的黄金时光,可能交给了牌局和酒桌,我们姑且称之为简单的无聊。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几个趣味相投的牌友或酒友早早便凑成一桌,牌便一圈接一圈地玩下去,酒便一瓶接一瓶地空起来,宝贵的时光一寸接一寸地流走了,生命也在一点点地随着袅袅的烟雾消失。当人们最终知道必须放下手中的这张牌和那杯酒时,却已经晚了,他遗憾地发现,上帝留给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但是,有的人因为浅薄,因为庸俗,因为要逃避世间的孤独和烦恼,只能制造这种无聊,并不断地适应这种无聊,直到淡化了做人的价值。

还有一种贵族式的无聊,这种无聊必须以金钱和财富做陪嫁。于是,一些有钱的男人便在五光十色的舞厅里缠绵,在灯光昏暗的包厢里缱绻,等这些游戏都做腻了,便去花天酒地,或者整天泡在高尔夫球场和温泉里,兴致好的时候再去洗洗桑拿和牛奶浴。这种无聊看起来挺高贵,但这毕竟是一种无聊,只不过被文人们无聊地给它取了个动听的名字:休闲。其实男人心里明白,如果他们真的有事做,如果他们还要寻找阿基米德式的支点,他们就不会有时间休闲了,也就不会变着法子无聊了。

无聊,或许是生活的一种需要,但它绝对是生命中的一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