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审计理论与案例
22211900000032

第32章 审计方法(5)

他们主要比较了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现行审计制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之间的异同,同时也对审计制度发展变化的历史做了必要的考察和说明,为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审计制度和审计准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

比较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取长补短,比如“洋为中用”,甚至“中西合璧”,使研究结果具有先进性;由于“有比较才有鉴别”,研究结论易于得到直观判断的支持。其缺点是比较基准与判断依据的选取有主观性,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强行推销某种基准与依据之类的不良学术风气。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注重比较方式的多样化、比较基准的多元化和比较对象的多极化。比较研究方法适用于因国情、历史等因素迥异,变化发展快速的实务性命题。

三、审计理论研究的实证法

实证理论概念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在会计文献中。在此之前,绝大部分会计文献都属于规范性的,强调的是如何限定会计,而不重视以实证的方式去验证这些限定所依赖的重要假设。财务经济学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这种新理论在会计上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则促进了实证研究与实证理论概念在会计上的推广。尽管其时首倡审计理论研究的莫茨和夏拉夫认为,数学法并不适用于审计学,除最简单的模型以外,在审计发展的现阶段(60年代),建立适应于审计学的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但审计本身毕竟就是一种实证性的行为,而且时过境迁,审计理论研究方法发展到以数学法为主的实证法与规范法并重,已成为一种既成事实和既定方向。

实证方法反对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强调客观证据,而不是个人的知识或判断,被用来研究事物“是什么”。相应地,实证研究过程不同于强调逻辑推理、被用来研究事物“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研究过程。实证研究的一般步骤是:(1)进行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2)将通过调查,或案例研究、访谈、实验等途径获得的数据资料做系统整理和计量分析;(3)概括和归纳计量分析的结果;(4)以逻辑和数学方法得出研究结论;(5)做出理论上的诠释,建立理论模型;(6)检验研究命题或理论模型,接受或修改甚至推翻原假设。

(一)问卷调查法

围绕审计理论的某一特定命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这是一种常用的实证法。采用这种方法,对问卷设计的要求比较高,问卷既要便于接受调查者理解和准确回答,又要能全面、准确地涵盖所需了解的问题。另外,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还要尽量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所回收问卷的有效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就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行业发展、事务所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审计等四个方面,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成果“注册会计师行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刊登于1998年2月21日的《中国财经报》上。这次问卷调查,是要以实证方法研究、解决审计理论问题。其精神与有效性,对我国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开展,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相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但缺点是:问卷设计有一定难度,问卷的回收效果和调查的随机性这两个研究质量衡量指标很难兼顾。由于问卷调查的实际对象与原始回收问卷资料一般不予公开登载,对真实性、客观性的考证困难,这又使得问卷调查法常受到不够严谨、科学和具有公信力之类的抨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问卷设计既要便于接受调查者理解和准确回答,不能带有倾向性观点和误导成分,又要能全面、准确地涵盖所需了解的问题;问卷的回收效果应考虑有效回收问卷,而不是实际回收问卷份数占发出问卷总份数的比率;将调查的随机性作为前提,置于质量首位,而只有在问卷的回收效果同时也能达到的情况下,才能据以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法比较适宜作为一种辅助方法,用于对社会参与性强的热门话题、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的研究。

(二)案例研究法

李若山教授1998年指出,“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要么是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务,使得审计政策的制定者无法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新情况,没有及时制定应有的新准则,导致了审计实务界的失误;要么是审计实务界对现有的审计准则、法规或制度缺乏应有的理解,使审计过程偏离了应有的轨迹因此,几乎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界,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认真研究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对策,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似乎已成为世界各国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惯例。”案例研究方法正是通过观察现实世界所发生的典型审计案例,思考重大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结果,是昭示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务,还是表明审计实务界对现有审计理论缺乏科学理解,进而根据研究结果,为审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审计实务的改进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李若山编著的《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1998)取材于美国审计界和英国审计界所发生的,真实、具体的审计诉讼案例,范围包括传统与典型审计案例、非会计报表类审计案例,金融证券行业审计案例、其他行业(如工交、商业、运输、医疗)审计案例。编者针对审计诉讼案例的判决情况及涉及的审计过程,认真查找审计人员在具体诉讼案例中是否存在审计程序上的缺陷以及所应承担的审计责任,思索每一重大审计案例对完善、改进审计理论有何启示与教训,堪称审计理论案例研究的典范。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由于事件真实、具体,易引起共鸣,使研究命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研究结论具有务实性和现实适用性。其缺点是:案例研究毕竟是个案研究,较多地体现出特殊性与个性,很难顺理成章地与普遍性、共性相挂钩。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案例的选取应以典型、重大和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为前提;案例的分析应深入到宏观背景因素,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案例的结论应经过充分提炼,而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案例研究方法比较适宜的命题条件是:诉讼及其判例发生较多(最好适用习惯法)。

(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可以采取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控制严密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而后者是用现实世界的真实客体进行的。具体做法是,分控制组(ControlGroup)和处理组(TreatmentGroup)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研究命题。Seidler在1974年通过实验来调查投资者对包含不同信息的审计报告的看法,形成了“审计报告的符号与交流”(SymbolismandCommunicationintheAuditor’sReport)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符号论”,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实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