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由我国自身科技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异常发达,拥有至今我们还为之骄傲的四大发明。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近代以后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落后的科学技术状况有了大大的改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事业蒸蒸日上。为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我国从1982年开始实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包括“863”计划、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技术创新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计划等等。这些计划的有效实施,使得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高新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一些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些重大成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成为国际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我们现在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同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还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半。由于科技落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基本上是靠能源、原材料和运量的大幅度增加取得的。创造相同的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我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二至三倍。在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传导的信息方面我国还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立足本国实际,我们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迅速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潮流,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上以及综合国力上的差距。只有这样,我国经济才能加速发展,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才能居于主动地位。
再次,是由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中的表现特点决定的。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表现特点也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中具有下列特点:第一,战略性的特点。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军事对峙中的战斗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科技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对该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对外关系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导向性的特点。在新技术革命中,科学技术已经走在经济、军事的前面,尤其是高科技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有极大的导向功能,新的产业、新的工业、新的产品、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新的武器、新的战略战术、新的军事理论在科学技术的导引下,五彩缤纷地展现出来。第三,渗透性的特点。一项成功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往往是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集体合作的结晶,因而能够广泛地向相关科技领域和产业部门渗透,在其周围形成学科研究群体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群体。同时,科学技术的新创造、新成果亦可以渗透到传统产业部门,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使这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第四,高效益的特点。科学技术一旦在实践中得到成功的运用,所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如近年来,我国每年取得重大农业成果六千多项,工业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提高很快,大型建设工程技术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进出口额增长较多,使得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凸现出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后的巨大收益。科学技术运用中的表现特点,昭示了它是名副其实的综合国力的第一动力。
3.科教兴国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学技术,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人类文明的进程越来越深刻地证明,没有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新的发明创造与运用,也就不可能有先进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第三,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是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面对知识经济新的形势,教育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拔尖人才,在科技和经济的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突破口。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永远也不会产生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只有紧紧找准“转化”这个突破口,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才能形成先进生产力,才能产生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智能的过程。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者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可见,先进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对科技成果的吸纳和转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保障。由于我国历史上几千年小农经济、小生产的落后生产方式对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消极影响以及过去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在我国过去的科技体制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科技机构膨胀,整体水平不高,条块分割过细,机构重复严重,管理分散难以调控等弊端。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江泽民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都是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手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确运用这两种手段,并使之有机结合,对加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我们要通过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二)科教兴国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并提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典范,为我们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如何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本指针。
1.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的反映,对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反映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时代的主流,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消极、腐朽的文化,是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反映,它不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潮流。先进文化包含着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传承、创新先进文化的历史。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并不断地创造新的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呢?江泽民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亘古未有的伟业,迫切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文化形态,成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它有着深刻的科学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这些思想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建设也必然具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品格。同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科学的方针,以它为指导的文化建设也同样具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品格。
其次,它有着崭新的时代性。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又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主题,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再次,它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先进文化始终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紧密相连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民意识,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生机勃勃的事业,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应当而且必然是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文化。
第四,它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文化的天然属性,是一个民族中代代相传的特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又渊源于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爱好和平、团结一心的传统,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五,它有着显著的开放性。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它以宽广的胸怀充分吸收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不同社会形态国家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随着世界全球化格局的逐渐形成,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出现了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趋势,使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性将越来越明显。
第六,它有着强烈的创新性。先进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先进性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对文化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特有品质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时刻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先进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新是它的基本特征,也是它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