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周厚健鲜明的态度,力压群议并鼎力支持,这帮研发团队的年轻人就会在一片非议声中,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彻底萎顿下去,成功也许永远和他们无缘。
领导的重用当然能使我们的成长如虎添翼,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证明,有才能才使你有机会受雇,而有了才能之后有机会得以重用,才可以使我们驰骋的舞台更加宽广。遇到一位敢于和善于有效授权的领导,可以使我们在工作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延俊华是个很有才华的人。1997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华为公司工作。刚从学校毕业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经过收集资料和实际的市场调研,给华为老总任正非写了一封《千里奔华为》的信,提出了华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建议。任正非读完后称其为“一个会思考并热爱华为的人”,当即决定提升他为部门副经理。
实际上,和延俊华一同被招聘的那些员工应该都有这个升迁的机会,但是,为什么只有延俊华一个人被重用了呢?正如任正非所言,延俊华是一个热爱公司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将这种热爱转化为了一种行动。这样的年轻人当然会得到老板的重用。作为延俊华个人,在他被领导委以重任的时候,他能不从心底里感恩老板不重资历看能力的这样一种选才的眼光吗?他能不比别人成长得更快吗?
任正非认为,延俊华才能之外的“东西”,就是令他欣赏的“认真思考,敢于直言”的精神和态度,而这种“爱厂如家”的企业文化精神正是华为大力提倡和着力建设的。华为老总任正非大胆授权并重用延俊华,最终成就了延俊华。而吴士宏,原IBM中国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和TCL信息产业集团总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医院小护士成长为国际跨国企业的著名职业经理人,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员工,到成为风光一时的高级白领和新闻热点人物。其成长的经历同样告诉我们,领导的慧眼识珠,大胆重用,可以使员工速讯成长。
也许我们现在是员工,可有一天,我们也有可能成为领导,不管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感恩都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所以,重在当下,从身边的事做起,这是我们立业的基础,感恩的归宿。
懂得感恩才可以奢谈忠诚
懂得感恩的人,才谈得上忠诚,也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可以奢谈忠诚,否则,从心灵深处讲,他对你、对公司、对家庭,都不会真正负起“责任”。
忠诚比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忠诚是利益的最有力的保障。
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把忠诚度测试列上了日程,其实,这是一种对忠诚的误解——因为忠诚从来不会独立于其他要素而出现。
忠诚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但这种品质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显现——除非他对某种人或事物负有感恩的心。
与忠诚紧密相连的概念就是感恩,必须先有感恩,而后才谈得上忠诚,忠诚是感恩之后注定会发生的行为,这就像一个物体一旦被抛起,就注定会落下来一样——无论它是掉在屋檐上,还是河里或是陆地上。
感恩的人一定忠诚吗?
是的,一定是忠诚的。
万一出现了例外,他也一定会提前告知你,并寻找日后弥补的办法。
忠诚不是靠后天培养而成的,因为它是一个从属品——它从属于感恩,是感恩的衍生物,离开感恩谈忠诚,就像是在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行不通的。
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不会感恩,这同时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缺乏感恩的态度,他们只会想着获得,不会想着奉献。
幸运的是,感恩是可以通过学习、认知来感悟和学习的,中国的企业应当通过这种感恩的教育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诚信度、忠诚度。
忠诚不是无条件的。附着于感恩之后的忠诚,才是真正的忠诚,是经得住考验的忠诚,而不是表面文章。
每一个对公司怀有感恩之心的员工都必然有一颗赤诚之心,同时,我们必须明白,能否拥有这样一种情怀,是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感悟来获得的。
任何一个工作者,最大的忠诚,首先是尽最大的个人力量去认真做好工作——忠诚并非是那些掌握公司机密的人特有的专利,忠诚首先是做好本职工作,胜任你眼下哪怕再微不足道的工作。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的花絮:巴顿将军的车被拦在了一座军事要塞的公路旁,一个年轻的士兵态度极其坚决,虽然他看到了那个胖军人头上那闪闪的四颗星的钢盔,将军有点儿生气地说:“要是耽误了战争的进程,你负得起责任吗?”
士兵镇定地回答:“我没有接到命令,对不起,我不能放行。”
结果如何呢?巴顿高度赞扬了那个士兵,并决意给予提拔,他认为他是个好士兵。
作为军人,服从就是天职,敢于坚持原则、不畏强权更是难能可贵。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的浩劫,参战的士兵数不胜数,那个在后方守哨的士兵,给这位四星上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于他能恪尽职守,做到了一个战士的忠诚。
忠诚是一个员工最大的美德,是通向成功的途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获得感恩之心而拥有忠诚,这不能通过外界的力量来获得,你必须自己去体会这其中的真谛。
只有当我们对公司产生知遇之恩后,我们才会对公司忠诚,因此,做一个忠诚的员工,先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开始吧。
只有感恩,才会负起责任
在工作当中,当一个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工作过程中的一切细节,他就会全力以赴地完善所有工作,对公司交付的任务做到最好。
负责只不过是一个人尽工作本分而已,责任则是更高层次的东西。它不仅要求你做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而且包括你对一个组织整体所倾注的思考与行动。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注定要付出的比别人多,要比别人累,但他永远比别人更有价值。
说起来,那是发生在一家普通广告公司里的小事,但这件小事却改变了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给一个最终走上管理之路的人做了最好的启蒙。
他那时正是年轻有为的年龄,虽然刚到那家设计公司不久,但凭着认真与热情,他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他的职责是谈业务、签合同,做好客户维护和服务工作。
他非常勤奋,是公司内少有的负责任的人。
经过不少的挫折和努力,他终于签下了一笔大合同,业务进展顺利。他甚至有些得意了,前期的设计客户很喜欢,甚至于把后期的印刷业务也一并交付给了他,年轻人一心要把业务做好。
公司内部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但总有模糊的地方,比如他这个业务员的客户服务职责和专管印刷的制作部之间就有一定职责不清的地方——到底是谁来对印刷品负全责呢?
一般来说,由业务员与印刷管理员一同去现场,交接清楚后就付诸实施,从来没有什么问题出现过。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都去了印刷厂,三天后取货,完成了这一切,年轻人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印刷品马上就出来了,那是一系列复杂、艰辛的系统工作的最后一环,这笔单子终于要完成了。
但是,三天后那厚厚的一摞印刷品全被老板摔在了会议室的桌子上,大家围上来,望着印刷品扉页上的标志目瞪口呆——客户一再强调的标准颜色与标志外围的烫金统统不见了!
年轻人走进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啊,这不是他想要的东西,要知道,那可是几十万份的印刷品啊!
年轻人反应过来之后,开始愤怒了,他甚至开始恨这个公司所有的人,是啊,设计部干什么去了啊?然而设计总监说话了:“在电脑设计稿上,无法体现烫金的概念,烫金的要求应该当面向印刷厂说明。”
那么,颜色的偏差应该是由设计师来负责的了?
可是,设计师说话了:“你当初确定的色彩是电脑里的色彩,我们不知道你没有向客户说明印刷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知道你居然不懂用色标和客户沟通。”
天啊,要是这么说来,他们都没有错!那么,老板那个该死的表弟跑哪去了?他是公司的印刷管理员,他总该说句公道话吧!
年轻人愈发愤怒了,一定是这个家伙的错。他在跟我作对!对,一定是他嫉妒我,才做出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
可是,他不在这里,大概是跑业务去了。
年轻人不敢抬头看老板的脸。他从心里觉得委屈,但表现出了他的愤怒与不满。
他甚至觉得全公司的人都在与他作对。
晚上,他的手机响了,正是老板的表弟,他问年轻人:“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你还问出什么事了?你看到那些印刷品了吗?”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每天都有十几种印刷品出厂。”
年轻人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他说:“还有哪一个,就是烫金的那个……”
第二天,年轻人一进门就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桌。他一个人闷坐在那里,他不想理任何人,对老板也是视而不见,他开始想自己在这里一年来的工作经历,是啊,多不容易啊,都叫老板那个表弟给毁掉了。
想想去年的今天,自己忙着找工作时的情景一一浮现出来,他似乎填了无数个表格,回答都是叫他回去等消息。
等着等着,兜里的钱慢慢消失了。他不好意思再开口向家里要钱,是啊,毕竟自己已经是大学毕业的成年人了,可现在连坐车的钱都没有了。
不行,不能这样下去!必须去找工作,不,是一定要找到工作!
可是,走在人才市场那长长的过道上,他又一次绝望了,没有公司肯把机会给这个刚毕业的学生。
广告公司的招聘要求总是写着这样一条:需要有三年工作经验。他觉得这要求太不近人情,都这样要求,学广告的人岂不是都要饿死!诸葛亮出隆中之前可是一个兵都没带过,凭什么要求我们有工作经验?!
就快走到走廊的尽头了,他的心又一次缩紧了。就在这时,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一个人向他露出了微笑。那个人正是老板的表弟,他在诚惶诚恐中填完了表格,怯怯地问:“我什么时候能上班?”
那个老板认真地看了他的履历和那一段写在附栏里的自我评议,果断地告诉他:“你明天就来吧!”
那一刻,他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老板甚至很宠他,总是把重大的合同让他去完成,并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他虽然只是个业务员,但实际上已经是公司里举足轻重的人……
就在他满脑子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人从老板的房间里走出来,他正是老板的表弟。
他一句话都没有说,慢慢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室。从敞开的门里,大家能看到,他正在收拾自己的东西。
“你知道吗?你现在的职位原来是属于他的。”同事小声地说。
年轻人呆住了,他随即被叫到老板的办公室。
在推开门的一刹那,他猛然发现老板似乎在一天之间黑瘦了一圈。
年轻人那颗原本暴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继而,他泪流满面地说:“都是我的错,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是我业务不精,马虎大意,这与别人无关。让我来承担这一切的后果吧!”
年轻人呜咽了,像个没出息的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老板却吃惊地问:“你说什么,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没错,假如我能多抽些时间与同事交流,多向大家学习,就不会有今天了,全怪我,请你不要让他走,走的人应该是我!”
这时,年轻人发现,老板那黑瘦的脸上绽出了光亮和笑容,甚至有些欢畅。
突然,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推着他走出了房门,向大家喊:“都到会议室来,放下你们手中的工作,我们要开一个重要的会,马上开始。”
会议室里很快就坐满了人,老板用鼓励的目光示意年轻人讲讲自己的心得,讲讲这一次事故后的内心感受,此时他再一次热泪盈眶了,这位后来成为科学品牌管理倡导者的年轻人,在大家越来越热切的目光中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演讲——关于责任。
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经不起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的,任何一点团队中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惶惶不安。缺乏责任感,使他们从内心里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的人,潜意识告诉他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较真,何必呢?或者是:我的路在别处,这里不适合我。
抱着这种心态,在哪里工作的结果都是一样,不会有分别的。
一生一世做一个不能担当、不敢担当责任的人,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那些没有责任感的人并非会比那些有责任心的人多得到什么,相反,他们每天都在失去,不仅失去了别人的尊重,而且他们自己也会惭愧——他们永远是公司里的过客、家庭里不称职的丈夫或妻子、被孩子轻视的父亲或母亲,他们总是游离于主流之外,做一个边缘上的、尴尬的人。
只有感恩,才会产生忠诚;只有感恩,才会负起责任。忠诚与责任,二者只有在懂得感恩的人那里,才能被完美地诠释与执行,因为感恩是一切善举的源头。
感恩的人,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
懂得感恩的人会处处维护集体的利益,永远是值得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
这些人的身上有着许多的优秀品质。他们像一座矿藏,内含而不外露,但露出的、能让人窥见的第一个表明其价值的东西,是掩饰不住也无须掩饰的情愫:感恩!
王兰和小娜是同一期被招进公司的雇员。从大面上来看,他们工作同样努力,没有人会觉得他们有什么能力方面的差距。
几个月之后,老板想从这两个研究生中提拔一人做助理,就叫来部门经理询问:
“他俩都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几个月了,谈谈他们的近况吧,我想知道谁更适合来做我的助理。”
经理低下头,仔细想了一会,说:“从能力上来看,他俩差距不大,工作热情也差不多一样高,但要从别的方面来说……”经理迟疑了。“我不知道我要说的算不算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信息!”
老板鼓励他说:“说说看嘛,没关系的。”
“小娜不错,但他这人似乎从来不知道爱惜东西。”
“哦?你说下去!”老板似乎很感兴趣。
“我仔细观察过她们,每天下班时,业务室的灯、空调都是王兰关的,而每次出现忘记关灯、关空调的情况,那准是小娜最后走的。”
“还有吗?”
“王兰总是把公司的废纸钉成本子来用,看起来她好像很悭吝,在我们这么大的公司里如此节俭,我怕客户会笑话,还说过他。总之,这两个人嘛,差距不大!”经理说。
“不,他们的差距很大啊,”老板大手一挥,显得非常高兴:“你反映的情况很好,让王兰来吧,我看助理这个职务非他莫属。”
“您就凭这点信息就拍板吗?是不是再考察一下?”经理问。
“不必了,考察一个人不必一定要经历惊涛骇浪,他能在这些工作细节上这么有心,这么认真,说明他心里有公司,说明他爱自己的工作,我相信他能胜任新角色。”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两个人在学历、技能等条件相当,命运却似乎在开他们的玩笑:总是其中一个非常“顺”,另一个人则百思不得其解——他到底哪比我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