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水下契棺
22292600000830

第830章 伊川缸

3.伊川缸

从目前来看,裴李岗文化时期,瓮棺葬并没有形成一种流行的葬俗,在其他遗址中尚未发现有瓮棺葬。到了仰韶文化时期,这种葬俗才流行起来,并成为仰韶文化埋葬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仰韶文化的瓮棺葬分幼儿瓮棺葬和成人瓮棺葬两种。在大河村仰韶文化第四期,共清理出瓮棺葬137座。埋葬的均为早夭的婴儿。可见,这些瓮棺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埋葬死去的婴幼儿的,它一种特殊的葬具。这些瓮棺中,大多是用一件葬具,如用陶鼎、罐、盆、缸等作葬具,以陶鼎作葬具的最多。用2件葬具的,则是两件器物相扣合,如大口尖底瓶与鼎扣合、大口尖底瓶与豆扣合、大口尖底瓶与钵扣合、鼎与鼎扣合、罐与罐扣合、罐与缸扣合缸与缸扣合等。这些瓮棺葬大多埋在圆形坑内,也有少量埋在椭圆形坑内,墓坑较小,仅能放下瓮棺葬具。瓮棺的放置,有竖立、斜置和横放三种形式。一般情况下是尖底瓶横置于坑中,单件的鼎、缸、罐等则多竖放在坑中,两件器物相扣合的,横放的比较多。

类似的瓮棺葬在淅川下王岗、郑州西山、郑州后王庄、洛阳王湾、长葛石固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这种处理小孩尸体的方法,与裴李岗文化有别。仰韶文化的小孩瓮棺葬集中埋在成人墓之间或房基附近,而裴李岗文化的墓葬,成人墓区内不见儿童墓。

成人瓮棺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并不是普遍使用,而是出现于特定的区域。它是仰韶文化阎村类型所盛行的一种葬俗。在这类型的墓葬中, 瓮棺葬既用于儿童,也用于成人。有一种被称为伊川缸的葬具,属于大型的瓮棺。以这种瓮棺作为成人葬具,具有地方的特色。

因为它是在豫中地区如伊川土门、临汝阎村、汝州中山寨、鲁山邱公城等遗址发现的,而且是首先发现于伊川土门,故以伊川缸名之。这种缸直筒深腹,平底,有盖,腹部和上腹部有3个鸟喙状扳,便于捆梆。缸底有一圆孔,系烧制陶缸前戳穿的,是死者灵魂出入的地方。伊川缸中,最为着名的如在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陶缸,这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

陶画的内容,一组为鹳叼鱼;一组为带柄的石斧。鹳昂首挺立,正在叼食一条大鱼。右侧的石斧,捆梆在一个竖立的木棒上端。鹳鸟、鱼、石斧三者之间含义深刻,似在极力表现某种观念或社会背景。在出土伊川缸的遗址中,尤以汝州洪山庙最为引人注目。洪山庙遗址位于汝河北岸的Ⅲ级台地上,高出周围地面1.5米-3米。在这里考古发掘最重大的收获是M1大型瓮棺葬合葬墓。M1是一个东西长6.3米,南北宽3.5米的墓坑,坑内发现136件大口直壁缸,且不说尚有部分被破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