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上)
22296200000005

第5章 农村环境(4)

我国农业生产上现已应用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和钾细菌等微生物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土壤改良,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国近几年又推广了增产菌,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5.积极推广垃圾堆肥

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是经过工厂处理后的垃圾肥料。它的产生,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新事物,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质的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主要原料是环卫工人所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首先将垃圾进行分类筛选,除去塑料、金属、玻璃等不易发酵的物料后,所剩部分中60%是厨房垃圾、烂蔬菜、烂水果、树叶、纸类、草木、灰土等有机物,40%是灰土,掺入适量的大粪,然后送入发酵车间堆积起来进行好氧发酵。

经过两次发酵后的堆肥呈黑褐色,无臭味,松散,实现了无害化指标。再经过烘干、筛分后制成细、中、粗3种适于不同作物使用的熟化精堆肥,有机质含量为25%以上,并含少量速氮、速磷、速钾及微量元素。施用熟化堆肥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通水性、保水性将明显改善。堆肥pH值在6~7之间,偏酸性,还有改良碱性土壤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种植试验证明,适量施用垃圾堆肥可使农作物增产11%左右,而对农作物无不良影响。

近年来环卫科研部门经过多次实验,又研制出垃圾复合肥。它是以熟化堆肥为基础适当掺入无机速效氮、磷、钾肥料而制成的。其中堆肥的含量占50%~70%,有机质含量占12.5%~19%左右,为了让农作物逐步吸收养分,复合肥做成颗粒状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氮、磷、钾的含量可根据谷物、果木、蔬菜、花草的不同需求而进行配比。

三、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日本,稻米产量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每公顷自1945~1950年的3.2t提高到1966~1968年的4.2t。又如在菲律宾、巴基斯坦和巴西的示范农场中,利用除莠剂使稻米增产约4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默勒发明了滴滴涕,使蚤子受到控制从而防止了欧洲斑疹伤寒病的传播。滴滴涕还能消灭蚊子,因而对防止疟疾和脑炎病的传染也起重要作用。例如印度在1952年,疟疾发病率达7 500万病例;使用滴滴涕控制后,到1964年就减少到10万病例。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农药使用范围的扩大,化学农药的数量和品种都在不断增加,现在世界化学农药总产量(以有效成分计)超过200万t,预计到2000年,世界农药的使用量在300万t左右。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农药,农药的发展方向如何,都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农药和杀虫剂

一般所谓农药包括有许多种类,除了最常见的杀虫剂外,还有除莠剂、灭真菌剂、熏剂和灭鼠剂等。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人体有害的农药主要是一些有机氯农药和含铅、砷、汞等重金属制剂,以及某些除莠剂。某些有机磷农药对牲畜和人体有剧毒,使用不慎会引起急性中毒。

2.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特性便会发生效应,造成严重的大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空中,随风飘移,污染全球。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伦敦上空1t空气中约含10μg滴滴涕。北极地区的格陵兰,估计在1 500万km2的水区里每年可能沉积295t滴滴涕。其原因除了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分散性外,滴滴涕还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它能随水汽共同蒸发到处流传,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也是很普遍的。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t滴滴涕,其中有100万t左右仍残留在海水中。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河流都被有机氯杀虫剂污染了。据报告,伦敦雨水中含滴滴涕70~400ppm(1ppm=1μg/g)。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由于在其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下落在土壤中。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以对黏土和富有机质的土壤残留性更大。以我国为例,虽然从1983年起已全面禁用有机氯农药,但以往累积的农药仍在继续起作用。据调查,DDT的用量仅及六六六的十分之一,但因其高残留特性,在土壤中积累比六六六还多;我国目前土壤中积累的DDT总贮量约8万t,贮存的六六六约5.9万t。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3.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脂肪和肝脏中积累,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神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具有神经毒性。DDT大量进食会危害神经中枢,以致痉挛而死,但使用时人体的吸入量不大,不致引起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最近也认为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人类对此毒性特别敏感。

(2)致癌作用。用动物实验证明,滴滴涕等农药有明显的致癌性能。虽然动物实验不能完全外推到人类,但可反映出它对人的危险性。

(3)对肝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能诱发肝脏酶的改变,从而改变了体内的生化过程,使肝脏肿大以致坏死。此外还能侵犯肾脏,并引起病变。

(4)诱发突变。滴滴涕和除莠剂245-涕等是一种诱变物质,即具有遗传毒性,能导致畸胎,影响后代健康和缩短寿命。

(5)慢性中毒。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时,引起倦乏、头痛、食欲不振、肝肾损害等。

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有二:一是农药残留在作物上,使其直接受到污染;二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间接地污染食物。当有毒农药施用在农作物、蔬菜和果树上时,残留在作物表面上的农药,由于脂溶性强,很容易渗入表皮的蜡质层,以致很难完全清洗掉。如果以这些受污染的粮食、蔬菜作饲料,则残留的农药就会转移到肉类、乳类和蛋品中引起污染,最终随食物进入人体。据有关资料,日本人体中六六六含量达12.11ppm(1ppm=1μg/g),人乳中也检出六六六,而DDT对人类的污染,有96.6%是通过动物性食物进入人体的,其中蛋类占32.4%,鱼类占3.0%。

种子中脂肪含量高的农作物对农药的吸收量也高,如花生、块茎和薯类等食用部分埋在土中的作物,也可能由土壤中的残留农药而受到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有一部分农药会散发到空气中,引起空气的污染。还有一部分农药会随农田的灌溉水排入江河,引起水域的污染,如在水域中直接使用农药灭蚊,则危害更大。

一般说来,水生昆虫、蟹、虾等节肢动物对有机氯农药较敏感;而蚌、螺等软体动物的抗药力则较强。水生植物对除莠剂以外的农药,一般耐药性都强,以致农药存留于这些植物中,随后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循环而在鸟类、鱼类和水禽体中积累起来。例如,滴滴涕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ppm(1ppm=1μg/g),但在脂肪中则为10万ppm(1ppm=1μg/g),相差5000万倍。因此,它会积累在生物体的脂肪中,随着食物链的营养层次逐渐富集和转移,最终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甚至引起癌症。

农药对食品和饮用水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美国1984年在18个州的地下水中测出含量高的12种农药;1986年在23个州测出17种农药。结果,佛罗里达州封闭了1 000多眼饮用水井,该州地下水二溴乙烷的污染程度高出最高允许量的64倍;在艾奥瓦州27%的居民受到农药污染水源的危害。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如1984年南昌市对市场小白菜、甘蓝等抽样检测,结果超标8倍;西安市黄瓜、番茄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有半数以上严重超标,据有关卫生部门调查检测,目前,市售蔬菜农药检出率达50%~80%,其中绝大部分为剧毒农药中胺磷所污染。

4.农药对除虫害带来的问题

农药除了污染环境,危及人体健康外,在防治病虫害的固有功能方面也不是完善无缺的。它带来了两点十分不利的副作用:(1)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益虫、益鸟有杀伤作用。日本长野县施用农药防治苹果红蜘蛛,短期内红蜘蛛被消灭了;但秋后又发现红蜘蛛的数量比用药前还要多,其原因就是天敌同时也被杀死。在农作物—农业害虫—害虫天敌这一简单的食物链中,使用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影响常常比害虫为大,以致不能彻底消灭害虫,或旧害方除新害又至,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点:第一是害虫的数目一般比天敌多,故少数害虫有较大的几率逃避死亡而幸存下来。其次是食物链中由于毒性的富集作用,营养层次越高的中毒剂量也越大,以致天敌中毒的程度比害虫严重,死亡的机会也越多。第三是农药大多具有广泛的毒性, 可能不只一种天敌受到无意的危害,以致意外地一害未除反而引起了新的虫害。

(2)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增加用药的次数和数量,更加重了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按照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害虫的抗药性还会不断增加,最后使农药损失其除害的作用。当害虫在生理上受到农药的毒性作用时,它必然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毒性的反作用,从而少部分虫体有机会幸存下来并把抗药性遗传到下一代去,以免于种群的灭绝;另一方面,人们为了除恶务尽,常常因此增加用药量,甚至采用毒性更广泛的农药或扩大用药的范围。殊不知由于上述同样的道理,那些幸存的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这无异于在选择性地培养一种能抗农药的“超级害虫”。再加上害虫密度的暂时降低和其他虫种的减少,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更容易繁殖成长。

四、农药污染的防治

1.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