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的博弈—帝道与臣道的较量
22353900000001

第1章 雄才大略,开国问鼎(1)

他们是开国的皇帝,是一个王朝的奠基者。他们用强权治理国家,用铁腕驾驭臣下。他们与大臣是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利用的关系,君为臣做主,臣为君服务,君道与臣道,在此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而对于帝王来说,其中的首要一点,就是树立威信。

嬴政:历史上第一暴君

秦始皇嬴政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他秦始皇。因此他在自己的力量还不强大的时候,只能任由吕不韦飞扬跋扈。等到他的根基牢固了的时候,他就要收回自己的权力了。

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坐上秦王宝座

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赵国的邯郸。在他出生之前,正值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的兼并策略,大举进攻韩、魏两国,而与赵国联盟。秦赵结盟之后,为了互信,秦国派子楚到赵国,作为人质。

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之子。他的母亲夏姬,安国君并不宠爱。子楚又不是长子,所以被作为人质送到赵国邯郸。流落异国他乡的子楚,心情郁郁寡欢。不过一代巨贾吕不韦改变了他的命运。

卫国的吕不韦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商人,由于善于经营,成为当时巨贾。一次,他在邯郸见到子楚,并了解到他的身世,认为奇货可居。吕不韦知道子楚不得志,然而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又无子。吕不韦便打定主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自然地成为太子了,届时自己就能够利用这些特殊的政治资本赚尽天下的财富。

于是,子楚在吕不韦的大力资助下广交宾客,获得了不少谋士的辅助。吕不韦带着奇珍异宝,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说了子楚的贤德和聪明。他还说子楚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常常是到深夜还在流泪,不能成眠。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子楚的厚礼和问候转呈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之后,喜不胜收,对子楚逐渐有了好感。

吕不韦接着又鼓动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劝说她把敬重华阳夫人、德才兼备的子楚作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储君,以后即使在安国君死了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这正中华阳夫人下怀。自此,华阳夫人时时在安国君面前为子楚说好话。不久,安国君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子楚为未来的储君。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子楚送去大批钱财,并任命吕不韦作为老师扶助子楚。从此,子楚名声日盛,誉满诸侯。吕不韦也常常住在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有识之士。

一次,子楚到吕不韦家中宴饮,看到了吕不韦的侍姬赵姬,非常喜欢。吕不韦就把她送给了子楚。公元前259年,赵姬在赵都邯郸生下一子,因出生地为赵国,故以赵为姓,起名赵正,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不久,赵正归秦,改父姓嬴名政,他就是以后独步天下的秦始皇。

赵正出生当年,秦国和赵国由盟友变成了仇敌。第二年,赵国在长平遭秦军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赵正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这次大劫难。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尊为王后,子楚为太子。此时秦赵已经修好,赵国把赵姬母子送回秦国。秦孝文王在位时间仅一年,就去世了。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庄襄王即位后,因吕不韦拥戴有功,即封其为相国,加文信侯,赏赐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庄襄王在位三年后死去。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由于年幼,政事由吕不韦和赵太后执掌。

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

嬴政继承秦国王位后,相国吕不韦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并且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家仆上万,财力雄厚,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炙手可热的人物。同时,吕不韦不断招揽门客,让他们集中编纂著书,最后编写成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很广,在当时影响很大。

赵太后原为吕不韦之姬,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死,所以两人旧情复萌,时常私通。此时,嬴政已经长大,渐知人事。吕不韦害怕隐私暴露,引来杀身之祸,就为自己找了替身嫪毐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侍奉太后。嫪毐深得太后宠爱,所掌政务悉由其决断。他与朝中官员互相结交,不少重要官员如卫尉竭、内史肆等都充当其党羽,成为秦国仅次于吕不韦的又一股政治势力。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少年嬴政虽然年幼但聪颖过人,其对吕党、后党所作所为亦有耳闻,但其颇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看来,嬴政对吕党、后党置若罔闻,其实时刻在关注着他们的活动动向,伺机铲除。

公元前239年,嬴政年满21岁。按秦国制度,国君满22岁就要加冠亲政。吕不韦、嫪毐两人分别向嬴政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嬴政面前。面对吕党和后党两集团的嚣张气焰,胸怀大志的嬴政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在加强对吕党、后党监视的情况下积极准备应对突发事件。成竹在胸的嬴政若无其事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嫪毐蓄谋暴乱,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嫪毐被活捉,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达四千多家。赵太后和嫪毐所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囊扑”(装入布袋摔死),赵太后则被软禁别宫。后来,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才亲自把母亲赵太后接回咸阳。

此时,嬴政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巨大威胁,打算乘嫪毐案件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并在秦国拥有很深的基础,党羽势力遍布国中,小不忍则乱大谋,因而嬴政暂时忍住了除掉吕不韦的念头。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首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位,将其势力集团赶出咸阳。吕不韦被迫回到自己的封地洛阳。两年后,嬴政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六国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曰:“汝对秦有何之功,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汝与秦有何亲缘,却得到仲父之称?”然后驱逐吕不韦往西蜀,吕不韦知道自己大限已到,自尽。

亲赴王翦家中谢罪请其灭楚

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政,在清除国内的威胁之后,就开始着手统一六国的事业。在他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有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

战国七雄中,北方的燕国实力弱小,自燕昭王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作为的君主,韩、赵、魏三晋之国在连年的战争中不断内耗,已经失去了东方大国的地位,当时具有统一力量的主要有三个国家——齐、楚、秦。齐国经济发达,土地肥沃,但是国君不思进取,只求自保;楚国幅员辽阔,军事力量强大,但是内部缺乏团结;秦国地处西陲,不断向西拓展,和西北少数民族作战,同时和东方六国竞争,军事力量得到较大发展,到嬴政继承王位时,秦国无论在经济力量上、军事力量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采用尉缭提出的一统战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空前的统一战争拉开了序幕。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起兵大举攻赵,大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井陉,将军杨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互有胜负,陷入僵局,相持一年之久。后来,秦军使用反间计,赵王自毁长城,杀掉了赵军统帅李牧。由于临阵易将,赵军士气受挫,失去了相持能力。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了志大无谋的赵王迁,赵国太子嘉率残部逃到代,赵国基本灭亡。

在攻赵的同时,秦军兵压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嬴政,结果刺杀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次年十月,王翦攻陷燕国都城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向辽东逃跑,骁将李信率军奔袭,燕军被击溃,燕王喜杀掉太子丹向秦国谢罪,燕国苟延残喘,名存实亡。

在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国占有。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秦军久攻不下,最后引黄河水灌溃城墙,魏国国君出城投降,魏国灭亡。

在秦军攻取燕都之后,秦国就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问诸将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有60万军队才能伐楚,而骁将李信则说只用20万军队就能攻下楚国。秦王以为王翦因年老怯战,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武率一军攻打寝,均击败楚军,会师城父。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乘秦军轻敌无备,在城父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李信带残兵逃回。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王翦家向其谢罪,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攻占平舆后,楚王征调全国兵力,由项燕率领与秦军决战。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的一些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在秦灭其他五国的时候不予援助,此时完全孤立,才慌忙在西线集结精锐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两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至此,秦王嬴政前后用了10年时间消灭了六国,使华夏重归一统。

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国在战争中的战略战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秦王嬴政在位时期,继承历代秦王发展农业和军队的政策,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力量相对较弱的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则是避实就虚,出奇制胜。

灭百家思想,行法家之术

为了钳制全国的舆论与宣传,秦始皇实行了文化专制,以稳定政权。他采取了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巩固皇权。

公元前221年,六国的遗老遗少和贵族不满秦朝的统治,引经据典谈论朝廷政事,虽然秦朝法令严酷,但是并不能遏制方士儒生借经典评论时政。尤其是儒生们,他们借用兴办私学的名义,公然评论国家得失,攻击秦廷。大量的舆论宣传,直指新政权,秦始皇认为这样会威胁政权的安定,必须找办法解决这种局面。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岭南疆域,打败了侵扰北方的匈奴,在咸阳大设酒宴来庆贺胜利。不仅文武官员全部出席,还邀请了几十位有名望的博士参加。在宴会进行中,博士周青臣举杯祝酒,称颂秦始皇平定天下后,把分裂的诸侯国改为郡县,没有战争之患,自古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

周青臣的一番颂扬之语触怒了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原是齐国人。他公开批评周青臣是阿谀逢迎,并且走上前去对秦始皇说:“陛下!史书上记载,商、周两个朝代的君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像众星拱月那样捍卫中央朝廷,那个制度本来就很好。如今陛下统一了中原,皇族子弟却没有地位和实权。将来万一出了像早年齐国那样谋篡王位的乱臣田常,那又怎么办?谁又能挽救得了那种局面呢?我听先师说,事情不按老规矩办而想长治久安,根本就不可能。陛下不要听信那些奉承之言,还是重新考虑分封子弟为好!”

这时候,丞相李斯出来反对,指责淳于越是“愚儒”。他对秦始皇说:“古今时代不同,决不能把古代的制度拿到今天来施行。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已经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习现行的法令制度,总是死抱住老一套的东西不肯放弃,对国家大事滥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造成社稷不稳。我建议:除博士官藏书和秦国史书以外,所有的《诗》、《书》、百家言论和史书一律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一类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以后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判死罪;谁要是以古非今的,满门抄斩;禁止私学,愿学法令的,“以吏为师”。

焚书的命令发布以后,各郡各县的官吏不敢怠慢。他们派出许多士兵和差役,挨家挨户收缴书籍,并焚之以熊熊烈火。这使中国历史文化遭受了一次浩劫。

焚书的第二年,有两个方士卢生和侯生,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为秦始皇炼制所谓的“不死之药”。可他们却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这个情况后,派人去抓,卢生和侯生却早已逃之夭夭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发现咸阳还有一些儒生也在议论自己,于是决定狠狠地惩治他们。

不久,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叫御史大夫去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自己的儒生和方士。被抓去的儒生和方士禁不起拷打,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总计有近500个儒生和方士涉嫌诽谤。秦始皇一怒之下,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全给他们定了死罪,派人在咸阳郊外挖了一个大坑,这些人无一幸免,都给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