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如确实需要插话浅或打断对方的谈话,可以用商量、请求的口气要求对方同意,比如说声“对不起,我稍微打断一下好吗”之类的话。别人谈话时,如果出现了错误、不妥之处,我们不应嘲笑,特别在人多的场合,尤其不可如此,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如确有必要提醒对方,应在事后诚恳、委婉地当面指出。
全神贯注地听,仅是交谈中的一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谈话更为重要。谈话时,头脑要敏锐,反映要灵活,要扣紧话题,不要节外生枝。比如,现在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绘画,而你却把篮球比赛硬塞进来,显然不识“火候”;当大家在谈论音乐,你却大谈数学、物理之类的一些话,显然离题十万八千里。这种做法并不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谈话要真诚,不要装腔作势、言不由衷,不要胡乱赞美、恭维别人,也不要盛气凌人、武断专横。只有彼此真诚,大家才能推心置腹地交谈。对别人不愿谈的事或容易引起别人悲痛伤心的事,应该尽量避而不谈,如不得已提及令人难过或羞愧的事,要注意语言应尽量婉转、含蓄。
有时,在交谈中,话题的转变十分重要。当大家对某件事似乎已详尽谈论,感到兴致索然时,就要立即转变话题。转变话题要自然,不要急转或突转。如果别人对自己所谈内容不懂或不感兴趣,不要不顾对方,自己始终口若悬河。在交谈中,不要向别人夸耀自己或转弯抹角地为自己吹嘘,这只会使人反感。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交谈,不要只顾和熟人一起交谈,而冷落了“生人”,最好和大家一起谈。另外,还要掌握谈话的时间,要适时而止。只有讲究谈话的艺术,话才能谈得投机、合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尽量要使语言更美。“你好”、“对不起”、“请”这些简洁、美好的礼貌用语,既显现一个人的美好心灵,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因此要经常使用。
1说话时的口吻、语调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当时的环境,语调要高低适中、和婉悦耳。在长辈面前说话,口吻要严肃、谦恭,不宜高谈阔论,旁若无人;跟同辈人说话,虽然可以随便一些,但也不宜高傲放肆;同晚辈人说话,切忌以长者自居和以教训人的口吻说话;讨论问题时,多用商量、探讨的语气,不要让对方感到你盛气凌人,少用结论式的语气;对别人有所求时,要用恳请、乞求的语气。
2正确运用表情、手势、眼神等特殊语言。说话时的表情、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既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传情的媒介,因而正确地运用表情和手势、眼神等体语是很重要的。
首先,表情、手势、眼神等体语要和说话的内容相吻合一致,如表达肯定的语气,配合以点头颔首的表情等等。
其次,表情、手势、眼神等体语要文雅得体、落落大方,不要故意做作或夸张失态。如说到高兴处,不要得意忘形,纵声大笑;说到气愤之处,也不要疾言失态。
再次,要注意纠正一些说话时不甚雅观的习惯性动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梳理头发或挖鼻子、掏耳朵,有的人讲话时喜欢摇头晃脑或有节奏地摇动腿部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性动作。
3力求语言文雅,注意避免忌讳。求雅是达到语言美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求雅,就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修养。
生活中,有许多大家所不愿说或不爱听的字眼,说话时要选择雅致一些的字眼来代替它。比如,不说“死亡”,而说“逝世”、“仙逝”、“故去”、“病故”等等;不说“瞎子”,而说成“盲人”;不说“他是个瘸子”,而说成“他的腿脚不大方便”;把“拉屎”、“撒尿”说成“解手”等等。上述一些例子,虽然语义上完全一样,但语言效果却大不相同。
4说话坦率,避免粗鄙。坦率并不等于不假思索、不分场合地真言相告。说真话在大多数场合是一种美德,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意隐瞒真情也十分必要。比如,当你拜访别人时,正碰工人家在吃饭或者快要到吃饭的时间了,而你又不愿或不便在人家家里吃饭,这时主人请你或挽留你吃饭,你最好说“我是吃了饭才来的。”又比如,当你去探望病人时,尽管你知道病人危在旦夕,但也不能向病人吐露真情,而要尽量设法宽慰病人,要他安心调养,早日恢复健康。所以,绝不能把出于善意或客观需要时的说谎笼统地一概划归为恶行。
5要注意说话的详与略。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详而不详,称为简陋;该略而不略,称为唠叨。简陋与唠叨,都是说话时应尽力避免的。
纠正唠叨首先要注意,讲内容较多的重要话题,要事先理一理,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免得说话时心中无数、漫无边际。其次要学点说话技巧,注意提高自己说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最后要注意纠正一些语病和一些口头语,如“这个”、“那个”之类。
6要做到谈话语言幽默、诙谐。幽默、诙谐的谈话能改善交际双方相互的关系,幽默里有种平和机智,不会给人直接的挫伤感。在交际中动用幽默,能使彼此融合双方意见的长处,给交际增添活气,使双方在满意、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往。同时,幽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轻松地点出问题的实质。
有人想捉弄一下矮个丈夫和他的高个妻子,就当众问矮个丈夫:“妻子总在你身后居高临下,你觉得般配吗?”“绝对般配,”矮个丈夫面无愧色地回答,“因为我为她的笑容腾出了空间。”这里,矮个丈夫用的是虚实辉映的幽默手法,对挑衅者提出的问题从虚处开拓意境地,巧妙地回答了令自己难堪的问题。
许多时候幽默需要良好的心境,要想创造轻松的气氛,先禄自己轻松,正如要给世界阳光,先得自己心底有阳光。朋友相逢时心情颇为神爽,晚上去酒家吃饭,席间气氛极为默契,一人拿起服务小姐送来的酒:“准备喝多少?”另一人回答:“你喝多少,我就喝多少。”“那我喝一千杯。”此人不过是某种虚拟的说法,表达他的高兴,对方很会幽默,他以虚对虚:“我相信,酒杯只有你酒量的千分之一大。”
很多时候,在商界交往中,难免遇上一些令人难堪的窘境。面对这些窘境,用正儿八经的方式去解决每每不能如愿,倒是一些精巧恰当的幽默反能轻松化解,正所谓四两拨千斤。
如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柯伦泰,在她被任命为前苏联驻挪威全权贸易代表期间,一次她和挪威商人谈判购买挪威鲱鱼问题。挪威商人要价高,她出价低。挪威商人深知贸易谈判的诀窍,卖方喊价高得出人意料,买方往往不得不水涨船高地调整出价,再和卖方讨价还价,因此,他一再坚持自己提出的价格。柯伦泰见状,没有坚持自己的价格,她先承认对方,而后顺水推舟,她说出了两句十分关键的话:“好吧,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如果我们的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愿意用我自己的工资来支付差额。但是这自然要分期支付,可能要付一辈子。”这两句话,在价格问题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挪威商人面面相觑。最后,他们同意将鲱鱼价格降到最低标准。柯伦泰取得了谈判胜利。柯伦泰表面上“顺从”他们的意愿,其实是推出政府来加以拒绝。柯伦泰把交谈的艺术运用得十分恰当。
懂得握手的礼仪
什么时候,我们应该伸出友谊之手呢?
什么情况下,我们不可贸然伸出手去呢?
握手在社交场合中是一种很普通的礼节,不管是遇到老朋友或认识新朋友时,通常都要握手为礼。然而握手也有相应的礼节,奥妙全在用心把握的一刹那。
有些人与人握手时,马马虎虎,一触即松,显得缺乏诚意;有些人过度热情,紧握不放,又太激进冒失;而有的人手太脏、手出冷汗……
名人每天不知要握多少次手,而一般人从早到晚,接洽公务,拜访朋友,也无时无刻不需要握手。握手,实在是太普通的礼节,因此,很多人忽略了它。其实,就是因为太平常,所以更应该重视握手的礼节,更不容掉以轻心。
那么,正确的握手礼节是怎样呢?
一般来说,当有入介绍我们和其他朋友认识的时候,我们应主动有礼貌地伸出右手与对方相握,表示欢迎或高兴认识之意。如果带着手套,应先行脱掉,再伸出手。
两手交握之际,必须注意用力得宜。太重了,像是仇人相见,要扭断对方的手;太轻了,又显得过分自负,毫无诚意。正确而又让人觉得舒适的握手方式,应该是紧密有力、充满热情。如果伸出来的手无力地向下低垂,且握得宽松,不但失礼,也会叫人觉得你毫无诚意。
久别重逢或是友情较深的人相见时,总是两只手握得紧紧的,并且表情愉快,这样的握手方式充分表露了对朋友的真诚,也让人深深感受到相见的欢愉气息。平常与人握手时,如能本着这种“诚意”,必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聪明的人在与人握手之时,就能留给人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出手的轻重、摇动的方式都有一定的分寸。此外,还要注意握手的时机,也应了解与长者相见时握手之礼当如何运用,还要注意男女之间握手的礼仪,所谓“男女有别,主客不同”,一定要分清对象和场合。
在社交场合中,男性与女性所应注意的礼节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样,握手也是如此。男士与女士相见或男士被介绍给女士认识时,应等女士伸出手来,男士才可以伸出手去和她相握。而且握手的时候,也应轻轻地握,不可像和同性握手一样用力摇动。还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的是,男士与人握手时,应先脱掉手套,而且必须站立,而女士们则尽可坐着或戴着手套与人握手,这是西方人“女性优先”的传统。
如果女士没有握手的意思,则男士只要欠身点头、微笑为礼就够了,千万不要冒冒失失地攫住她的手摇动,这样轻则惹人生厌,重则可能惹出无谓的风波。有些女士,尤其是未婚女子,多半比较拘束或不习惯与男性握手,这时你要是先把手伸出去,会让对方十分为难。这点身为男士,不可不知,否则很可能会在大庭广众前出丑。
接下来,再谈到主、客在握手礼节上的差别。
如果你身为主人,在宴客的场合中,必须先伸出手来与客人握手,绝对不可以等客人先伸出手来才与他相握;而在送客的时候,应与客人一一握手道别,并谢谢对方接受邀请。
如果你是客人,当主人向你伸出手来的时候,你必须立刻回握住他的手,切勿东张西望或犹豫不决。倘若告别的人很多,主人一时未能跟你握手,那你就应等候片刻,千万不可不辞而别或争先伸出手去,那是很不礼貌的,不仅会令主人感到不悦,也会让人觉得你举态失措、没有风度。
一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男士,对握手这种细微的社交礼节会十分注意的——适时出手,才不会握错手,才能把友谊送出去,再把对方的友谊接受过来。
与人握手,一定要用右手,切忌以左手和人相握;也不可先握女士的手,除非她先伸出手来。在公车、戏院等拥挤或相隔很远的场合,不必握手,只需点头为礼;当对方两手抱着物品,不方便握手时,千万别伸手,免得对方不知所措。
仪表礼仪反映人的内心
外表常常是内心的一种表露。衣着不断地影响你的周围人物的情绪。比方说,你穿着利落的衬衫和长裤写信,这和你穿着宽大暖和的旧睡袍时,所写的内容一定不同。这种抽象的情绪差异,不但你自己可以感受到,甚至读信的朋友都会察觉——虽然他们不曾见到你写信时的衣着,却从字里行间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所以,“我想说什么”的计划,有时候并不单纯直接由脑子拟想而来,它还是受到穿着语言的束缚。
一位年轻的男士,在女友离弃他之后,陷入一种自我怜悯的泥淖之中,从此,他感觉到自己所介入的每件事都不顺利’,他失去了斗志,因而又失去了工作,既没有收入,他也放弃了修饰自己,这时候他真正地陷自己于孤立的境地了。
然而,当他突然醒悟,重新鼓励自己打扮整齐的时候,一切又改变了,他由外而内,再度塑造了一个有活力的自己,这样渐渐地平稳情绪,终于摆脱颓废的生活。
俗语说:常演反派角色,其命不歹也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希望表现的形象、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久而久之,这样形象自然就形成了。所以,你在衣着上面流露的样子,自有你真实个性的一面,这就是你,也是“我想说什么”的真义。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所扮演的角色,你也能够因为有计划,而下工夫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更好,这不是作假、而是生活的义务。每个人的性格里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最理想的是利用计划好好协调,使之相辅相成,同时让衣着——这最容易调整的一个方面,带头前进,内外兼修,勇攀高峰。
当你的衣着形象渐渐固定,即使再有低沉的情绪,也一定能在巧妙的掩饰下,安然跨越,而迈向成功的坦途。人通过服装“说出”自己想表现的形象,有时候可以是悄然无声的——一件优美而不耀眼的毛衣、一条匀称的长裤;但它也可以是喧嚷聒噪的一堆音符——把流行的服饰、明亮的色彩,遍挂一身。
因而你应该利用每一段与别人接触的时间,对人性做一番新的探讨,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增进你的穿着语言的知识。当你接收别人的穿着语言时,你的衣着也不断向外发放着消息;这时,你就能善用对于穿着语言的丰富知识,清楚地把握准确发放的消息,一点一点地引出如个人所愿的反应。
拥有分析穿着语言的能力,能够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圆满。因为,有了阅读穿着语言的能力,你就能观察到别人粉饰情感的千百种技巧,于是,你就能运用妥善的对策来应付“他在说什么”的侵袭。
反过来说,当你与对手接触时,要如何避免被他的衣着所操纵呢?第一步该做的是:你应该先把反应明显化,也就是说把反应由潜意识提高到意识层,这样才能清楚地利用它来求得人我之间的协调或优势。
也就是说,你耍主动地发出有利于自己的信号,同时,辨识对方隐藏在衣着语言背后的各种心态。比如说:穿红色衣服的对手,可能在夸张他的权力或征服感,但在过分张扬的声势中,他缺乏安全感的心态,是不难被猜出的。这样,我们就已经看透了对方,从而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占了上风。
当然,衣着语言常常话外有话,但因人因事而不同,上述情况并非即是定案。所以,我们虽可假设明色系表示激进,深色系表示压抑,但这些假设却不能视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在作结论前,一定要详察所有相关因素。
应付“他在说什么”的对策,另有一种有效方法是:观察他把重点放在何处?也就是揣测他希望别人看见的,是他的哪一面?大多数人在挑选衣服时,都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那些能强调出自己个性的、身体上,某个特殊部分的服装,而这个令自己深以为傲的部分,就是他的着重点。
让着装体现你的风采
每个人的个性和外貌都有讨人喜欢和不讨人喜欢的地方,所以人真得感谢衣裳这样神奇的发明,它使我们只要略施手腕,就能使身材的缺憾化于无形,即使不能完全隐藏,至少也能减低别人的注意。但是,要有这种技巧,先得了解自己。而你,了解自己吗?